两山理论

搜索文档
工业创新暨煤矸石高值利用项目发展大会举行
人民网· 2025-05-18 09:01
行业动态 - 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主办、山西恒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工业创新暨煤矸石高值利用项目发展大会"在山西省高平市举行,500余名行业专家、科研机构及相关企业代表参会 [1] - 会议聚焦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的进展趋势,探讨技术创新和成果经验,涵盖治理现状、科研进展、产业政策、未来前瞻等议题 [1] - 在"两山理论"及"双碳战略"引领下,我国煤矸石综合处置利用不断取得新突破,迎来"变废为宝"的新机遇 [1] 公司项目 - 高平市煤矸石高值利用项目由山西恒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投资8亿元建设 [2] - 项目采用"脱硫—脱碳—分级分质"三级处理工艺,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 [2] - 项目参与完成《煤矸石集料在道路水稳层中的应用技术指南》等3项团体标准制定 [2] - 已建成煤矸石制备干混砂浆中试生产线,一期开发的聚合物防水砂浆、瓷砖胶获评"节能建材工程建设推荐产品" [2] - 全面投产后预计年消纳200万吨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年产值约20亿元 [2] 技术影响 - 高平项目的创新技术模式为煤矸石高质效、规模化开发利用开辟新途径 [2] - 未来各方将深化合作,打造"固废消纳—产品制造—生态修复"的煤矸石循环利用产业 [2]
科海观澜/AI为调查监测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13 03:43
AI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中的应用 - "国土调查云"新增AI地物识别功能 可精准识别具体树种如白桦 榆树 连翘等 显著提升林地 草原 湿地等精细化调查水平 [1] - AI技术已融入政务应用 实景三维 铁塔视频等自然资源业务场景 在数据提取 外业核实 成果分析等全流程发挥作用 [2] - 通过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库和遥感智能解译实现监测图斑自动提取 结合标准样本训练持续优化解译精度 [2] - AI辅助人工判读林木覆盖度 道路宽度 工业用地分类等地类判定 减少30%人工工作量 [2]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演进 - 调查模式从纸质资料→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实现"掌上"调查监测 技术迭代显著提升效率 [3] - 江苏省地理信息中心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地图更新机制 成图时间从1个月缩短至4小时 提升应急决策效率 [10] 海洋防灾减灾技术升级 - 2015-2024年中国累计发生213次海洋灾害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49亿元 需构建"空天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 [5] - 利用遥感卫星 无人机 大数据 云计算等技术研发精细化海潮倒灌预警模型 提升沿岸灾害风险预警能力 [6] 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 湖南桂东县"村厨大赛"促成1.56亿元农产品订单 "村字头IP"推动农业向文化创意 绿色产业等方向转型 [11] - 通过赛事场景将农户 合作社 企业编织成增值网络 实现三产融合创新 [12]
“风景地”开出“创新花” 湖州:在绿水青山间加速布局新经济
上海证券报· 2025-05-11 18:27
创谷经济与新兴产业布局 - 西塞科学谷是湖州市重点打造的"生态+科技+产业"高能级战略科创平台,围绕半导体及光电、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八大新兴产业链布局 [7] - 2023年10月工业控制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入驻西塞科学谷,成为湖州首个"国字号"科创平台 [7] - 蓝箭航天湖州动力制造基地自主研发的第100台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下线,实现商业航天动力系统从"单台突破"到"批量制造"跨越 [8] - 湖州2023年推动不少于20项新技术、新产品项目落地,目标到2027年建成10个特色场景示范园区和6个产业转型升级标杆场景 [8] 招商引资与项目落地 - 2024年一季度湖州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12个(同比+55个),3亿元以上项目144个(同比+30个),10亿元以上项目34个(同比+5个) [9] - 2024年5月湖州未来大会集中签约106个项目,总投资6912亿元,覆盖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生物医药等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 [9] - 蓝箭航天2017年与湖州市政府合作落地火箭发动机制造基地和国内首个商用火箭发动机热试车台 [8] 人才战略与创新生态 - 湖州"南太湖精英计划"累计遴选887个创业项目,其中八大新兴产业链领域占比超95% [11] - 创新"一院一园"模式推进成果转化,如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研究院联办产业园 [11] - 截至2024年已建成33个青创空间,落户3200多个青创项目,引进89万青年人才 [13] - "创业会客厅"活动举办135期,解决800余个问题,参与超3000人且满意度达100% [12] 区域协同与产业升级 - 德清县打造长三角"地理信息+车联网"万亩千亿产业生态圈,2024年入选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 [14] - 沪苏湖高铁开通使湖州成为长三角唯一1小时直达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的城市 [15] - 湖州围绕八大新兴产业链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目标成为长三角都市圈重要增长极 [15]
科技赋能“百千万工程”:华南农大与从化共筑湾区生态经济走廊
南方农村报· 2025-04-29 05:47
合作背景与行动 - 华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赴从化区调研,助力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大湾区生态产业化标杆打造 [1] - 活动是校地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的具体行动,属于省"双百行动"驻从化服务队举办的第二场"院长大讲堂" [2] - 学院已在从化服务多家花卉企业,合作选育58个花卉新品种,4个团队参与"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 [5] 生态价值转化实践 - 从化创新"生态修复-产品开发-价值转化"全链条闭环,提升GEP转化率 [5] - 实施全国唯一县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打造流域协同修复样板,发展林下经济(森林药材/木本油料/林蜂养殖)和"生态+"新业态 [5] - 创建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推动生态产品交易所等平台落地 [5] - 在广州花卉研究中心建设首个"永根科技站",专注高档盆花品种创新与产业化技术开发 [5] 技术攻坚与产业升级 - 学院整合6个国家级/省部级平台,组建跨学科团队攻坚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育)、产业升级(林蜂养殖等林下经济高值化开发)、空间重构(森林步道康养系统规划) [6] - 建立"需求清单-研发清单-成果清单"全周期管理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 [6] - 瞄准林下经济2.0模式(灵芝/甜茶/食用菌/中药材)和森林康养产业,攻关卡脖子技术实现农林牧复合经营 [7] 区域发展规划 - 打造"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示范区和百里流溪生态画廊 [5][7] - 推动"农文旅三产融合",以现代农业/绿色生活/全域旅游为目标盘活森林空间资源 [7] - 结对6所高校协同发力,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三年内初见成效 [7]
季为民:构建绿色导向的产业服务新生态体系
中国经营报· 2025-04-28 16:20
文章核心观点 在“两山”理论提出20周年背景下,“绿色”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底色,需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构建产业服务新生态体系;ESG对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落地生根至关重要,要解决评价标准等问题;苏州工业园区可通过健全政策支持体系、谋划发展目标、打造合作共赢模式,建成绿色产业生态创新集聚区 [1][3][4][12] “绿色”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底色 - 生态文明建设核心是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两山”理论体现中国古代朴素生态自然观,为构建绿色导向产业服务新生态体系提供指引 [3] - “两山”理论内涵发展,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本质都是走绿色发展道路 [3]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绿色低碳发展解题之策,在“两山”理论指引下,“绿色”将成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底色,需构建绿色导向产业服务新生态体系 [4] 以ESG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落地生根 - 中国出台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政策,为产业转型和企业掘金绿色消费市场提供战略机遇期,ESG发挥重要作用 [7] - ESG强调企业“义利兼顾”,全方位衡量企业价值,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表现更可量化、可比较 [7] - 企业需将ESG理念融入日常经营和发展战略,要有科学完善评价体系和政策支持,苏州工业园区在ESG发展方面起示范作用 [8] - 中国ESG发展尚处起步阶段,需“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协力推进评价标准体系建设 [8] 以政策保障构建绿色产业链新生态 - 苏州工业园区要健全绿色产业政策支持体系,形成产业政策闭环,其出台的“政策套餐”为绿色产业链发展提供动力 [9] - 要科学谋划绿色产业发展目标,借鉴新兴产业经验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对接 [10] - 要打造产业链合作共赢发展模式,苏州工业园区ESG产业初具规模,构建该模式有助于整合资源、协同发展和提升竞争力 [11]
两山合作社赋能,变建设“两山”为“共富常山”
中国经济网· 2025-04-28 09:28
党建引领与强村战略 - 常山县通过党委统揽和党建引领,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推动党建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提高基层促共富的精准度和统合力 [1] - 借助两山合作社政策对接、专业评估、担保增信等优势,统筹调配村里山水林田湖草等要素,规划特色生态产业,助力生态红利惠及乡村 [1] - 推出"两山合作社+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户"强村富民发展模式,推动村级组织成为兼具管理与经营职能的独立主体,统筹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1] 产业支撑与科技赋能 - 常山县聚焦"两柚一茶"主导产业,与浙江大学、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等合作,攻克油茶深加工"卡脖子"技术,制定全国首个油茶碳汇方法学 [2] - 开展"共富工坊"行动,对油茶加工作坊进行规范化改造,建立阳光工厂,统一商标和GM2D编码,实现山茶油全链条质量监控 [2] - "一滴油"产业荣获9个"国字号"荣誉,胡柚鲜果价格从10元/袋跃升至10元/个,形成生态产品从品种到品牌的价值实现与增值产业链 [2] 品牌升级与文旅融合 - 常山县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将特色农业、工业、历史和文化产品价值有机统一,推动"一份常礼"、"常山山茶油"区域品牌升级 [3] - 打响"父亲的水稻田"、"常山漫居"、"呆村里"等文旅品牌,深化"常山阿姨"金名片,推动"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现实转化 [3] - 通过订单农业、技术培训等与农户、村集体紧密联动,实现最佳生态链接最优产业 [3]
杭州发布2025年第1号总林长令
杭州日报· 2025-04-24 02:36
近日,杭州发布2025年第1号总林长令(以下简称"总林长令"),围绕高水平推进国土绿化美化、 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着力壮大林业产业发展等三个方面全面部署当前林业重点工作,要求全市 各级林长坚决扛起森林湿地资源保护发展的主体责任,聚力聚焦"提质""兴业""利民",进一步促进林业 高质量发展,为以"千万工程"推动市域一体化发展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提供林业坚强保障。 总林长令要求,牢固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理念,坚持有效扩绿,注重提升质 量,系统谋划和推进国土绿化,全面启动美丽林相提升行动,不断厚植全市绿色家底。开展"互联网 +义务植树"活动,推广"一起碳中和"应用,引导群众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助力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 护区大会零碳办会,展现杭州生态担当。 总林长令聚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目标任务,统筹推进上城区集体统管山林地收益权量化到户改革试 点任务,深入推进"三权分置",加快放活林地经营权,全力推进以"一股份两平台"为基础的适度规模经 营,建立林业"标准地"双向供给体系,做好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吸引资本"上山入林"。 总林长令指出,要坚持兴绿增效,注重富民增收,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