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智能

搜索文档
Meta 再次重组 AI 团队,力争实现超级智能
环球网资讯· 2025-08-20 04:54
公司战略调整 - Meta将新成立的人工智能团队拆分为四个不同团队并对人工智能员工进行重新分配 [1] - 公司通过新架构加速对超级智能的追求 [2] - 超级智能被列为公司赢得人工智能竞赛战略的重点 [2] 人才与资源投入 - Meta斥资数十亿美元引进人工智能人才 [2] - 公司向研究人员提供数百万美元的巨额薪酬 [2] - 组建致力于超级智能目标的新团队 [2] 管理层变动 - Scale AI前首席执行官Alexandr Wang加入Meta担任首席人工智能官 [2] - 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将超级智能推向主流 [2]
Meta (META.US)再次重组 AI 团队,千亿豪赌超级智能
贝塔投资智库· 2025-08-20 04:01
公司重组与AI战略调整 - Meta将新成立的人工智能团队拆分为四个独立小组:TBD实验室、FAIR研究院、产品和应用研究团队、MSL Infra [1][2] - 重组旨在加速公司对超级智能的追求,围绕研究、产品和基础设施三大关键领域进行组织重构 [1] - 新架构下,TBD实验室由首席AI官Alexandr Wang领导,负责监督大型语言模型如Llama工具 [1] - FAIR研究院继续专注于长期基础人工智能研究项目,由元老Robert Fergus领导 [1][3] - 产品和应用研究团队由前GitHub首席执行官Nat Friedman领导,专注于AI模型在消费产品中的应用 [2] - MSL Infra团队由副总裁Aparna Ramani统领,专注于支持AI目标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 [2][3] 人才与资源投入 - 公司近期以高额薪酬从竞争对手处挖来数十名顶级AI研究人员,其中许多人总薪酬达数亿美元 [2] - 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表示将投入数千亿美元用于人才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实现超级智能技术 [2] - 重组计划未涉及裁员,但解散了原有的AGI基础团队,其负责人将专注于MSL战略项目 [2] - AI产品组前主管Connor Hayes已调任Threads业务负责人 [2] - 原生成式AI组负责人Loredana Crisan已离职加盟Figma Inc [3] 行业竞争背景 - Meta的AI领导层过去几年经历多次动荡,今年已进行多轮调整以追赶OpenAI和谷歌等竞争对手 [2] - Threads产品被视为对抗埃隆·马斯克旗下X平台的竞品 [2] - FAIR研究院联合创始人Robert Fergus曾离开团队在DeepMind任职多年,今年春季才回归执掌FAIR [3]
小扎“亿元俱乐部”刚组就被拆!千人AI团队面临裁员,高管也得走
量子位· 2025-08-20 01:13
公司AI部门重组 - Meta在6个月内进行第4次AI部门重组 将AI部门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拆分为四个子部门 [2][3] - 新架构包含TBD实验室(负责人Alexandr Wang)、产品与应用研究(负责人Nat Friedman)、基础设施(负责人Aparna Ramani)和基础人工智能研究FAIR(负责人Robert Fergus) [3] - 重组后公司股价连续两日下跌4.29% 一度成为美股科技七巨头中跌幅最大 [3] 组织架构调整细节 - Alexandr Wang担任首席人工智能官并主导重组 直接负责TBD实验室 该部门名称"待定"体现其探索性定位 [7][8][9] - 赵晟佳担任首席AI科学家 老员工需通过其面试以在新架构中定位 [11][12] - 原AGI Foundations Group被解散 其负责人转向Wang汇报 原AI产品组负责人Connor Hayes调任管理Threads [21][23] 人力资源与战略调整 - 重组伴随高管离职和规模缩减 数千人团队面临洗牌 可能裁员或转岗 [24][25][27] - 新老员工存在摩擦 新人获天价薪酬包 老员工面临调整 [28][29] - 公司探索使用第三方AI模型支持产品 包括开源模型和闭源授权 [29] 行业竞争与战略定位 - 频繁重组反映公司在AI军备竞赛中追求速度 通过快速迭代寻找最优解 [4][6] - FAIR实验室多次调整定位 从元宇宙到生成式AI再到AGI 图灵奖得主Yann LeCun从公司首席科学家降级为FAIR部门首席科学家 [30][31]
Meta考虑全面缩减AI部门规模,重组AI团队,寻求壮大超级智能部门
硬AI· 2025-08-20 01:08
公司战略重组 - Meta将人工智能部门拆分为四个独立小组:TBD实验室(负责大型语言模型)、FAIR实验室(基础研究)、产品与应用研究团队(产品开发)、MSL基础设施团队(基础设施)[2][3][5][9] - 重组由新任首席AI官汪滔主导 旨在加速实现"超级智能"战略目标 涉及数千名AI员工重新分配[2][3][5] - 公司可能打破自研传统 考虑使用第三方AI模型(开源或授权封闭源代码)[6] 人才与组织变动 - 过去数月斥资数亿美元从竞争对手挖来数十位顶尖AI研究员 薪资总额达数亿美元[8] - 部分高管预计离职(如Loredana Crisan将加入Figma Inc) 团队可能通过裁员或调岗实现"瘦身"[6][11][15] - 领导层多次动荡:AGI基础团队解散 原AI产品团队负责人调任 Threads 生成式AI副总裁离职[10][15] 研发与资源投入 - 2024年资本支出预计高达720亿美元 大部分用于数据中心建设和AI研究人员招募[10] - 放弃原前沿模型Behemoth(因测试表现不佳) 从零开发新模型 并考虑采用封闭源代码策略[13] - 新任首席AI科学家赵晟佳办公室外排长队 旧团队成员需重新接受工作评估[14] 行业竞争背景 - 重组旨在加快产品开发速度 使公司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5] - 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预计在人才和基础设施方面投入数千亿美元以实现超级智能[8] - AI改善公司广告业务 超级智能被押注为开启"个人赋权新时代"[10]
Meta (META.US)再次重组 AI 团队,千亿豪赌超级智能
智通财经网· 2025-08-20 00:15
公司组织架构调整 - Meta将新成立的人工智能团队拆分为四个独立小组并进行大规模人员重新调配以加速超级智能的追求[1] - 四个小组分别为:TBD实验室负责大型语言模型包括Llama工具 FAIR实验室专注长期基础研究 产品和应用研究团队负责消费产品应用 MSL Infra团队专注AI基础设施支持[2] - 重组计划未涉及裁员 公司通过高额薪酬从竞争对手处挖来数十名顶级AI研究人员 其中许多人总薪酬达数亿美元[2] 战略目标与资源投入 - 公司目标是实现超越人类能力的超级智能技术 预计将投入数千亿美元用于人才和基础设施建设[2] - 超级智能时代即将来临 公司必须围绕研究 产品和基础设施三大关键领域进行组织重构[1] 团队变动与人员调整 - 原有AGI基础团队被解散 原负责人Ahmad Al-Dahle和Amir Frenkel将专注于MSL战略项目并向Alexandr Wang汇报[3] - AI产品组前主管Connor Hayes调任Threads业务负责人 副总裁Aparna Ramani统领MSL基础设施团队[3] - FAIR研究院继续由Robert Fergus领导 该元老曾离开团队在DeepMind任职 今年春季回归执掌FAIR[3] - 此前领导生成式AI组的Loredana Crisan已离职加盟Figma Inc[3] 行业竞争背景 - Meta的AI领导层过去几年经历多次动荡 今年发生多轮调整以追赶OpenAI和谷歌等竞争对手[3] - 公司在6月宣布MSL前原有三个主要AI团队:FAIR研究院 AI产品组和专注生成式AI产品研究的AGI基础团队[3]
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重组为四个部门,某些高管将离开
机器之心· 2025-08-20 00:15
Meta AI部门重组 - 公司将超级智能实验室(MSL)及FAIR等AI部门重组为四个新部门:AI研究、基础设施、硬件、产品集成[3] - 新架构由首席AI官Alexandr Wang主导,强调围绕超级智能目标进行组织构建[3][4] - 重组后部门包括:TB D Lab(由Alexandr Wang负责)、FAIR(基础研究)、产品与应用研究(由GitHub前CEO Nat Friedman领导)、MSL Infra(AI基础设施)[8] 人才战略与行业竞争 - 公司持续从OpenAI、Anthropic、Google DeepMind等竞争对手挖角顶尖人才,包括ChatGPT Agent核心开发者孙之清[5] - OpenAI CEO曾指责公司以1亿美元薪酬挖角其员工[5] - 6月公司向Scale AI投资140亿美元,并任命其CEO Alexandr Wang为首席AI官[5] 战略方向与资源投入 - CEO马克・扎克伯格将超级智能定位为公司长期愿景核心,强调其将开启"个人赋能新时代"[10] - 第二季度财报显示,2025年底资本支出预计达720亿美元,主要由AI基础设施投资驱动[9] - 公司考虑整合第三方AI模型,可能改变原有依赖内部开发的模式[7] 组织变动影响 - 重组可能导致部分高管离职[7] - 首席AI科学家Yann LeCun未出现在重组相关报道中,引发关注[4] - 此前报道显示LeCun需向28岁的Alexandr Wang汇报,显示管理层年轻化趋势[7]
Meta Platforms考虑全面缩减人工智能(AI)部门的规模。该公司重组AI团队,寻求壮大超级智能部门。(纽约时报)
华尔街见闻· 2025-08-19 16:39
公司战略调整 - Meta Platforms考虑全面缩减人工智能部门规模 [1] - 公司重组AI团队以寻求壮大超级智能部门 [1]
腾讯研究院AI速递 20250820
腾讯研究院· 2025-08-19 16:01
生成式AI - 英伟达发布9B参数量的Nemotron Nano 2模型,采用Mamba-Transformer混合架构,推理吞吐量最高可达传统模型的6倍 [1] - 模型对标Qwen3-8B,在数学、代码、推理与长上下文任务中表现持平或更优,完全开源且支持128K上下文长度 [1] - 通过20万亿Token训练基础模型,再通过Minitron策略将12B参数模型压缩至9B,单张A10G GPU即可支持128k上下文 [1] OpenAI模型演进 - OpenAI总裁分享GPT-1到GPT-5对相同提示的回答对比,展示模型在知识储备、逻辑结构和语言连贯性上的显著进步 [2] - 最新GPT-5能提供更加有逻辑、丰富且具有情感价值的回复,而初代模型GPT-1和GPT-2回答常带有胡言乱语的特性 [2] - 部分网友对早期模型表示喜爱,认为它们的回答更"狂野"和"不媚俗",甚至有人称GPT-1更像"真正的AGI" [2] DeepSeek模型更新 - DeepSeek最新线上模型版本升级至V3.1,上下文长度扩展至128k,用户可通过官方网页、APP和小程序使用 [3] - 此次更新仅为常规版本迭代,与外界期待的DeepSeek-R2无关,R2在8月内并无发布计划 [3] - 扩展的上下文容量将有助于用户进行长文档分析、代码库理解和保持长对话一致性 [3] 图像生成技术 - 神秘AI绘图模型Nano Banana在LMArena评测中表现出卓越的人物一致性能力,可精准保留面部特征和表情 [4] - 阿里推出基于20B Qwen-Image模型的图像编辑模型Qwen-Image-Edit,支持语义与外观双重编辑能力 [5] - Qwen-Image-Edit能实现精准文字编辑,在保留原字体、字号和风格的前提下进行增删改 [6] 代码能力测评 - 腾讯混元发布专门测评大模型代码能力的数据集AutoCodeBench,包含3920个分布在20种编程语言的高难度问题 [7] - 该数据集不需人工标注,具有高难度、实用性和多样性特点,已有评测显示业界领先模型的表现均低于55分 [7] - 同时开源全套链路工具,包括数据生成工作流AutoCodeGen、简易版AutoCodeBench-Lite等 [7] 视频生成技术 - AI创企Higgsfield推出Draw-to-Video功能,用户只需在图片上绘制箭头、图形等元素并输入动作指令,AI就能生成动态画面 [8] - 该功能配套Product-to-Video功能,支持多种视频生成模型,能轻松生成广告视频 [8] - Higgsfield成立于2023年10月,曾被传与Meta洽谈收购,其电影级镜头控制技术与用户友好的交互设计引发关注 [8] 人形机器人 - 智元机器人完成"夏日CityWalk"24小时全直播活动,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远征A2在37℃高温下完成全球首次完全自主户外行走挑战 [9] - 远征A2展示了强大的环境适应性能,全程无遥控干预,自主完成避障、路径规划、步态调整 [9] - 通过"热插拔换电"技术实现20秒内快速补能,标志着从技术研发走向商用量产的重要里程碑 [9] 超级智能架构 - 强化学习之父Richard Sutton提出OaK架构,描绘了通过运行时经验发展超级智能的路径 [10] - OaK架构包含八个步骤:学习策略与价值函数、生成状态特征、特征排序、构建子问题等 [10] - 该架构强调开放式抽象能力,能在运行时主动发现特征和模式,但仍需解决持续深度学习等关键前提技术 [11] ChatGPT发展 - OpenAI副总裁承认未继续提供GPT-4o是失误,低估了用户对模型的情感依赖,未来将提供更清晰的模型下线时间表 [12] - ChatGPT用户群体高度两极分化,普通用户希望简洁体验,而重度用户需要完整模型切换选项 [12] - 订阅模式展现强劲增长,企业用户从300万增至500万,未来将探索交易佣金等新方向 [12]
小扎“亿元俱乐部”开招白菜岗,年薪20-30万美元,网友:是时候招牛马干苦力了
量子位· 2025-08-19 03:13
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招聘动态 - 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从高薪挖顶尖人才转向招聘中端产品运营经理,年薪总包20-30万美元,仅为此前"亿元俱乐部"顶级人才薪酬的1/5至1/100 [2][4][15] - 新岗位薪资范围122000-177000美元/年+奖金+股权+福利,与公司产品经理常规薪资水平(16-31万美元/年)基本持平 [4][14] 岗位职责与要求 - 产品运营经理需协调客户与合作伙伴,聚焦AI模型(GenAI)方向,确保大模型产品顺利上线并优化质量 [6][7][10] - 核心职责包括:构建技术流程收集产品数据、跨部门协作改进工具与流程、设计端到端运营性能计划、指导团队成员等 [8][9][11] - 候选人需本科以上学历+6年以上经验,8年经验、全球团队合作背景或领导经验为加分项 [12][13] - 需具备数据管道构建、高管级仪表盘开发、跨职能沟通及SQL分析能力,能通过数据驱动产品决策 [20] 团队规模与行业背景 - Meta新AI部门整体规模已达2500+人,99%非高薪顶尖人才,反映大规模AI研发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 [18] - 招聘策略调整被外界解读为"核心团队搭建完成后补充执行层",部分声音调侃薪资对比前期"亿元offer"显得过低 [15][16][17] 业务方向 - 岗位直接关联生成式AI(GenAI)产品线,目标避免类似Llama4的用户负面反馈,强化上线准备度与质量管控 [10][11]
GPT-5雷声大雨点小,AI赶超人类宣传过火了?
凤凰网· 2025-08-18 08:25
GPT-5性能表现 - GPT-5的发布未达到部分科技界人士的预期,被认为是一次改进而非重大飞跃 [1][3] - 在编码和复杂主题研究等任务上表现优于前代系统,但仍存在被谜题欺骗或自信提供错误信息等常见缺陷 [1] - 部分用户认为GPT-5对话体验较GPT-4o退步,缺乏亲和力,导致公司紧急调整模型使其"更温暖、更友好" [6] - OpenAI CEO奥特曼反驳性能未提升的说法,指出企业客户需求在48小时内翻倍,并强调模型在复杂技术问题上的研究能力达到领域顶尖水平 [6] 行业预期调整 - GPT-5的表现促使科技圈重新评估AI发展速度,质疑行业领袖关于"AI即将匹敌人类智能"的乐观预测 [2][3] - 部分人士推迟对"AI超出人类控制"的预期时间,另一些人则认为这证明相关担忧缺乏依据 [3] - 业内人士指出,头部AI模型性能基准相近,仍需人类指导与验证,与"超智能"末日论描述的情形不符 [3] 技术迭代特征 - GPT-5采用动态计算资源分配策略,根据问题复杂度调整算力使用以提升成本效率 [7] - 与前代相比,新模型在技术协作场景中表现突出,但日常闲聊体验提升有限 [6] - 软件工程师实测评价称其"整体称职且少出错",但缺乏颠覆性突破 [5] 商业化进展 - ChatGPT周活跃用户量达7亿,GPT-4的技术突破推动其快速增长 [1] - OpenAI开始重视财务可持续性,在已消耗超300亿美元风投资金背景下尝试通过技术优化降低成本 [6][7] - 公司表示未来仍将不计成本追求技术突破,可能创造"史上最高研发支出"纪录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