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股权融资
icon
搜索文档
六部门发布19条举措支持金融促消费
长江商报· 2025-06-25 20:10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旨在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满足消费领域金融服务需求 [1] - 政策聚焦支持增强消费能力、提升金融机构专业化服务能力、加大重点领域金融支持等六个方面,提出19条具体举措 [1] - 目标是通过金融支持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1][3] 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提升 - 强调信贷支持主渠道作用,要求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自主定价,适度扩大客户支持范围,促进消费贷款提质增量 [1] - 支持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发行金融债券,拓宽资金来源 [2]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并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支持服务消费领域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 [2] 消费贷款与市场现状 - 截至一季度末,不含住房贷款的消费性贷款余额达21.02万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快于住户贷款整体增速3.1个百分点 [2] 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措施 - 商品消费领域:创新优化消费信贷产品,满足差异化需求,做好以旧换新金融服务 [2] - 汽车消费:合理确定贷款比例、期限和利率,减免以旧换新提前结清贷款的违约金 [2] - 股权融资:支持消费产业链优质企业通过发行上市或新三板挂牌融资 [2] 消费环境优化 - 从支付服务、信用体系建设、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三方面提升消费意愿 [3] - 央行将加快政策落地,监测实施效果,指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消费领域支持力度 [3]
文旅视角解读:六部门《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
搜狐财经· 2025-06-25 14:05
金融支持文旅产业指导意见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重点对文旅产业实施"精准滴灌"和"靶向支持",通过金融手段释放消费潜力 [2][3] - 文旅产业具有强辐射效应,能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关联行业发展,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良性循环 [3] - 政策从融资渠道拓宽、金融产品创新、基建支持、保险保障四方面系统性支持文旅产业发展 [4][6][14][17] 多元融资渠道拓宽 - **信贷支持**: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覆盖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及5家城商行,按贷款本金100%申请再贷款,重点支持文旅等消费领域 [5][7] - **债券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文旅企业发行公司债、企业债或专项产业债券,优化债务结构,降低银行依赖度 [8] - **股权融资**:鼓励政府投资基金以市场化方式参与文旅项目,吸引私募股权基金等"耐心资本"进入,尤其助力初创期创新型文旅企业 [9] 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 **场景化产品**:开发"旺季贷""节庆活动融资包"等定制化产品,结合文旅产业周期延长贷款期限 [11] - **知识产权质押**:推动版权、专利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融资,破解轻资产企业困境,如东莞银行"潮玩版权贷"案例 [12] - **期限灵活性**:针对大型景区、生态旅游等长周期项目调整贷款期限,缓解初期还款压力 [13] 文旅基础设施建设支持 - **重点领域**:明确支持文旅体育设施、赛事场馆、智慧旅游设施等,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15] - **审批优化**:金融机构主动对接重大项目,优化贷款条件与审批流程,加速资金落地 [16] 旅游保险创新 - **老年旅游保险**:针对"银发族"开发涵盖既往病症、紧急救援等专项产品,激发老年旅游需求 [18] - **覆盖面扩大**:鼓励开发自驾游、研学游等场景化保险产品,提升服务便捷性以增强消费信心 [19] 政策落地挑战 - 需解决金融机构与文旅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优化风险评估模型,平衡政策普惠性与精准性 [21] - 政策效果受地方配套措施及执行力度影响,需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多方协同 [21][22]
六部门发文:支持消费产业链上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通过发行上市、“新三板”挂牌等方式融资
FOFWEEKLY· 2025-06-25 10:17
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 - 核心观点:六部门联合推出金融政策支持消费产业链融资,重点覆盖生产、渠道、终端等环节,并推动社会资本投向服务消费、新型消费领域 [1] 股权融资支持 - 支持消费产业链优质企业通过发行上市、"新三板"挂牌等方式融资 [1] - 引导社会资本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形式投入长周期消费产业 [1] - 私募股权基金和创投基金需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的股权投资 [1] 政府基金与特色产品 - 鼓励地方政府利用政府投资基金参与康养、文旅、数字、绿色等消费领域项目 [1] - 推动发行消费ETF等特色投资产品 [1] 专项金融工具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专项支持金融机构发放服务消费领域贷款 [1] - 支持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推动个人消费贷款资产证券化 [1] - 试点消费基础设施领域REITs,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1] 政策实施机制 - 要求金融机构在2025年9月底前制定实施细则 [1] - 建立六部门联合监测机制,定期评估政策效果 [1] 市场动态 - 2025投资机构软实力排行榜评选启动 [3] - 2025母基金年度论坛聚焦中国资本力量 [3] - 上市公司当前热衷设立并购基金 [3]
有研新材: 有研新材关于全资子公司有研亿金股权融资项目实施方案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4 16:50
交易概述 - 有研新材全资子公司有研亿金拟引入战略投资者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二期基金)进行增资扩股[1] - 以2024年9月30日为评估基准日,有研亿金100%股权对应净资产值为49.94亿元,投前估值为49.94亿元[1][4] - 二期基金认缴注册资本5081.83万元,占增资后注册资本5.67%,投资总额3亿元,超出注册资本部分2.49亿元计入资本公积[1][3] - 融资完成后有研新材持股比例由100%降至94.33%,有研亿金仍为控股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3] 交易定价 - 根据银信资产评估报告,有研亿金股东全部权益评估价值为49.94亿元,较审计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增值187.80%[4] - 本次交易以评估价值49.94亿元为投前估值基准,定价公允合理[4] 交易对方 - 战略投资者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3] - 二期基金与公司不存在关联关系,非失信被执行人[3] 子公司情况 - 有研亿金主营业务为高纯金属、稀贵金属材料、电子元器件等研发生产销售[3] - 2024年资产总额244.08亿元,净资产195.84亿元,营业收入632.33亿元,净利润23.46亿元[4] - 2025年一季度资产总额265.69亿元,净资产201.53亿元,营业收入137.13亿元,净利润7917.85万元[4] 协议内容 - 增资后有研亿金注册资本由8.46亿元增至8.97亿元[5] - 二期基金支付3亿元投资款,其中5081.83万元计入注册资本[5] - 董事会仍保持5名董事,二期基金可推荐1名董事[6] - 公司不设监事会,设立审计委员会,管理层全部由有研新材推荐[6][7] 交易影响 - 引入战略投资者旨在加速集成电路靶材领域发展,提升行业地位和持续发展能力[7] - 有助于进一步融入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实现打造全球一流材料企业的战略目标[7]
央行等六部门发布金融支持扩消费“19条” 鼓励消费产业链优质企业上市融资
证券时报网· 2025-06-24 13:13
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核心内容 - 六部门联合发布19条具体举措 从增强消费能力 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 加大重点领域金融支持 强化消费基础设施金融支持 优化消费环境等方面提供支撑 [1] - 重点部署扩大消费领域金融供给 发挥银行 消费金融公司 汽车金融公司等多层次服务体系作用 信贷支持为主渠道 债券股权融资同步发力 [1] 信贷支持措施 - 要求金融机构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在商业可持续前提下自主定价 合理扩大客户范围 促进消费贷款提质增量 [1] - 一季度末不含房贷的消费性贷款余额达21.02万亿元 同比增长6.1% 增速快于住户贷款整体增速3.1个百分点 [2]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执行至2027年末 重点支持住宿餐饮 文体娱乐 养老托育 教育旅游等领域 [2][3] - 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 对服务消费重点领域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给予支持 [2] 商品消费与新型消费支持 - 创新优化消费信贷产品 做好以旧换新金融服务 汽车贷款可根据信用水平灵活确定比例期限利率 减免提前还款违约金 [3] - 支持消费产业链优质企业通过发行上市 新三板挂牌等方式融资 允许消费金融公司 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 [3] 消费基础设施与流通体系 - 需改善县域物流配送体系滞后问题 提升供应链响应效率 [4] - 对适老改造 体育设施 充电装备等基建领域 以及交通物流项目创新金融产品 加大贷款投放 [4] 消费环境优化 - 从支付服务 信用体系建设 金融权益保护三方面提升消费意愿 [5] - 创新家庭财富管理产品 优化养老健康保险体系 通过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就业增收 [4]
消费赛道投资利好来了!六部门发布19条举措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24 12:27
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指导意见 - 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 旨在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并满足消费领域金融服务需求 [1] - 支持消费产业链优质企业通过发行上市、"新三板"挂牌等方式融资 覆盖生产、渠道、终端等环节 [1] - 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服务消费重点领域投资 强调"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以匹配长周期消费产业融资需求 [1] - 发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作用 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企业股权投资 [1] - 鼓励地方政府利用政府投资基金以市场化方式参与康养、文旅、数字、绿色等新型消费领域项目 [1] 2025母基金研究中心专项榜单评选 - 母基金研究中心启动2025专项榜单评选 计划于7月发布榜单以表彰私募股权母基金与基金行业优秀机构及人才 [4] - 评选涵盖"40U40优秀青年投资人榜单"和"中国母基金全景报告"等内容 [7] - 机构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联系研究中心申报 需备注姓名及机构名称以完成验证 [6]
央行等六部门: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鼓励发行消费ETF等特色投资产品|快讯
华夏时报· 2025-06-24 11:19
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 宏观经济基础与政策协同 - 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强化金融与财政、产业等政策协同联动 [2] - 实施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保持流动性充裕 [2] - 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发挥财政政策促进消费和经济增长的作用 [2] - 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2] 金融机构服务能力与金融供给 - 鼓励金融机构向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旅游、教育、居民服务等领域发放贷款 [3]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支持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及5家城商行 [3] - 对服务消费重点领域涉农、小微企业贷款给予支农支小再贷款支持 [3] 股权融资与资本市场支持 - 支持消费产业链优质企业通过发行上市、"新三板"挂牌融资 [3] - 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服务消费重点领域,满足长周期产业融资需求 [3] - 发挥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作用,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企业股权投资 [3] - 鼓励地方政府基金参与康养、文旅、数字、绿色等新型消费领域 [3] - 鼓励发行消费ETF等特色投资产品 [3]
央行等六部门:支持消费产业链上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通过发行上市等方式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6-24 10:52
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 信贷支持 - 鼓励金融机构建立专业团队提供精准高效的消费领域金融服务 [1] - 创新优化信贷产品 加大对消费行业经营主体的首贷、续贷、信用贷及中长期贷款支持 [1] - 推广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与消费金融融合 优化线上信贷申请审批流程 [1] - 支持金融机构自主定价 合理扩大客户范围以促进消费贷款提质增量 [1]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对26家金融机构按贷款本金100%提供再贷款 [2] - 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发放服务消费领域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 [2] 债券市场融资 - 支持文化、旅游、教育等服务消费企业发行债券 [2] - 鼓励科创企业发债募集资金用于智慧养老、智能医疗等消费产品升级 [2] - 允许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以扩大信贷规模 [2] - 推动零售类贷款资产证券化增量扩面 盘活信贷存量 [2] 股权融资 - 支持消费产业链优质企业通过发行上市或新三板挂牌融资 [3] - 引导社会资本以"长期资本"形式投资服务消费重点领域 [3] - 私募基金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的股权投资 [3] - 地方政府基金可市场化参与康养、文旅及数字绿色新型消费项目 [3] - 鼓励发行消费ETF等特色投资产品 [3]
做投资不如考公
叫小宋 别叫总· 2025-06-23 11:12
企业发展阶段与融资需求 - 公司初期收入100万时计划建立正式产线并寻求落地城市配套股权融资 [1] - 收入达到1000万时计划扩建产线融资3000万全部用于产线建设 [4] - 收入1亿时投资机构络绎不绝 [7] - 收入2亿时计划扩建产线、研发中心及员工宿舍 [12] - 收入3亿时筹划上市 [18] - 收入5亿时被树立为省级优秀企业 [23] - 收入7亿时被要求提升业绩目标至12-15亿 [28] - 收入10亿时被要求收购上游企业 [32] - 收入50亿时被要求收购具有战略意义的海外资产 [36] 政府参与方式 - 早期投资要求对赌回购并压低估值从5000万降至3000万 [2][3] - 中期投资要求1:2配套资金比例即3000万投资需6000万总投资 [5] - 后期要求分步交割并减少投后事项 [9][10][11] - 提供污染土地、烂尾楼和亏损酒店等资产用于扩建 [13][14][15] - 上市时要求扶持当地券商 [19][20] - 省级层面要求跨市并购和建厂 [24][25] - 提供政策性贷款支持重大收购 [33][37] 业绩发展轨迹 - 从100万起步 [1] - 达到1000万收入 [4] - 突破1亿收入 [7] - 增长至2亿收入 [12] - 达到3亿收入并筹划上市 [18] - 上市后达到5亿收入 [22] - 2024年实现7亿收入 [27] - 2025年目标9亿被要求提升至12-15亿 [28] - 最终达到50亿收入规模 [34] 企业传承 - 创始人年近六十考虑接班人问题 [39] - 下一代选择考公而非接班 [41] - 下一代计划通过婚姻建立政商关系 [42]
华大北斗上市在即,比亚迪、格力等52大股东,谁将笑到最后?
搜狐财经· 2025-06-20 17:50
业务结构 - 自研GNSS芯片、模组及相关解决方案收入占比有限,2022-2024年分别为1.93亿元(27.7%)、1.67亿元(26%)、2.38亿元(28.3%) [1] - 综合芯片及模组业务为主要收入来源,实质为第三方制造商授权分销商,2022-2024年收入达5.05亿元(72.3%)、4.78亿元(74%)、6.02亿元(71.7%) [1] 财务表现 - 综合毛利率持续下滑,2022-2024年分别为12%、10.5%、9.8% [3] - 综合芯片及模组业务毛利率极低,2022-2024年仅为2.8%、3.1%、2.8% [3] - 自研GNSS芯片业务毛利率较高但呈下降趋势,2022-2024年为36%、31.7%、27.3%,低于同行海格通信 [3] -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6.98亿元、6.45亿元、8.4亿元,累计净亏损超5亿元 [5] 公司治理 - 6名董事薪金合计数千万元,董事长孙中亮年薪尤为突出 [5] - 拥有52名主要股东包括中电光谷、比亚迪、格力等,IPO前中电光谷持股9.224%为第一大股东,比亚迪持股4.12% [5][7] - 股权结构分散无实际控制人,中电光谷初期持股37.5%,经历多轮融资后股权稀释 [5][7] 资本背景 - 获招银国际资本、鼎晖投资、比亚迪等知名机构投资 [5] - 资本市场持续看好导航技术领域潜力,但公司面临盈利压力与毛利率挑战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