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红色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让红色旅游持续焕发生命力
经济日报· 2025-07-29 22:11
行业定义与核心特征 - 红色旅游是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承载的革命精神为载体 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革命历史知识学习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主题性旅游活动[1] - 红色文化资源与旅游消费场景深度融合形成的新型产业形态 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推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优化升级[1] 行业发展规模与政策支持 - 中央财政2024年安排红色旅游专项资金2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改造提升[2] - 全国重点建设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0个 历史类博物馆纪念馆1644家 累计推出主题展览1.5万个[2] - 2023年8月印发《用好红色资源培育时代新人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行动计划(2023—2025年)》建立红色旅游教育常态化工作机制[3] - 2024年12月发布《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等级划分》推动行业进入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快车道[3] 区域发展案例与品牌建设 - 湘赣闽、陕甘宁、鲁苏皖、川渝等红色文化资源集中地区打造了一批地方性红色旅游品牌[2] - 山东省临沂市通过"红色旅游+"形式融合艺术体验、企业团建、影视制作等内容 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和助推增收富民的重要载体[2] - 辽宁省朝阳市赵尚志纪念馆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发源地打造出特色红色旅游品牌 有力推动地方经济繁荣[2] - "中央红色交通线主题游径"横贯沪粤闽赣 串联24处核心革命旧址与革命场馆 形成红色旅游长廊[1] 行业发展挑战 - 存在融合发展水平较低、品牌营销意识薄弱、数字化建设不深入、专业人才素养有待提高等现实问题[1][3] 未来发展路径 - 拓展红色旅游业态格局 提炼代表性红色文化元素打造"看得见""记得住"的旅游品牌 延展到文创产品实体经济文化活动[4] - 强化业态协同与区域合作 探索"红色+N"融合发展模式 将红色文化与教育研学、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有机融合[4] - 推动红色旅游数字转型 利用VR等数字科技引入沉浸式体验项目还原革命场景 实现从"可观"到"可感"从"记忆"到"共鸣"的转变[4] - 利用微博抖音等媒体矩阵创新数字化传播形式 实现全媒体推广 特别关注青年游客体验习惯与需求[4] - 推动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深度合作 设立专业智库培育相关专业人才 为红色知识教育、旅游规划、专业讲解、展览展陈提供人才支撑[4]
革命老区焕发新活力 “红绿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央视网· 2025-07-28 09:20
红色旅游产业发展 - 依托新四军革命旧址群打造红色旅游经典线路 串联18处革命旧址形成旅游动线[5] - 仰峰村通过发展乡村红色旅游带动村民开设民宿及餐饮设施 年接待团队游客超5万人次[5] - 红色旅游促进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超10万元 村民通过"红色旅游+绿色旅游"实现收入增长[5][7] 新能源产业集群建设 - 长兴县已形成完整新能源产业链 涵盖电池研发生产 原材料加工 零配件制造及废旧电池回收环节[9] - 截至2024年底拥有规上新能源企业49家 年产值达210亿元 被列为省级新能源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9] - 2024年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完成数字化绿色化改造项目83个[9] 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 通过生态修复和矿地复垦治理煤矿开采遗留问题 使山体生态得到恢复[7] - 森林覆盖率提升至98%以上 实现从工业矿区向绿水青山的生态转型[7] - 生态环境改善为农文旅融合发展奠定基础 形成"红色资源+绿色生态"协同发展模式[1][7] 区域产业战略布局 - 长兴县重点发展智能汽车及零部件 新能源 智能装备 数字产业 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9] - 石墨双极板作为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实现自动化生产 应用于氢能源汽车及长续航无人机领域[9] - 通过产业升级推动革命老区经济转型 实现民富村美的发展目标[11]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红绿生“金” 大别山老区“焕”新景
新华社· 2025-07-28 09:03
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 罗汉山村红色旅游景区2021年获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吸引游客通过重走红军路 品尝红军饭 参观革命遗址等方式体验红色文化[1] - 2024年罗汉山村红色旅游吸引游客30余万人次 为村集体直接增收20余万元[2] - 陈汉香榧谷旅游基地2024年初运营以来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 直接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30余万元[3] 文旅项目开发与扩展 - 罗汉山村已建设10多家农家乐和民宿 村民通过经营农家乐和销售土特产实现年收入约10万元[2] - 陈汉香榧谷种植超千亩香榧林 配套10多间民宿及儿童乐园 咖啡厅等设施 二期扩建计划开发森林康养和休闲露营产业[3] - 罗汉山村计划8月底投入使用户外拓展基地 并串联周边村庄共同发展红色旅游路线[3] 历史资源与文化价值 - 罗汉山村为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革命根据地 大中华抗日救国军在此成立 现存兵工厂 山林医院等多处革命遗址[1] - 陈汉乡为1941年新四军第五师和第七师会师点 此次会师打通了两师联系 具有重要抗战历史意义[2]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内蒙古武川:昔日马背杀敌 今日红色沃土展新颜
央视网· 2025-07-25 11:42
红色旅游发展 - 内蒙古武川县依托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旧址打造旅游区,2024年接待游客超80万人次,旅游总花费1.3亿元[1] - 当地开发精品旅游线路,结合红色历史资源推动旅游业升级[1] 特色农牧业 - 武川县黄芪种植面积约3万亩,产值突破1亿元,推广滴灌等精细化管理措施[2] - 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81%,同步培育燕麦、藜麦、肉羊等特色产业[2] - 2019年武川县通过发展特色种植和畜牧养殖实现脱贫摘帽[1] 历史背景与产业转型 -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曾开展500多次战斗,现成为红色旅游核心区域[1] - 当地从传统农牧业转向特色种植、精深加工和文旅融合的全产业链模式[1][2]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从寻找共产党开始,这些村庄走向新生
新华网· 2025-07-24 11:30
红色旅游发展 - 白沙起义纪念园和番响村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探访红色历史 [1] - 番响村建设白沙起义风景区游客集散中心 未来将拓宽旅游业态并设计沉浸式体验旅游线路 [4] - 什寒村保留红色印记如"寻红路"和什乓会议旧址 同时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6] 乡村产业振兴 - 番响村发展槟榔 食用菌等多元产业 提升村民收入 [2] - 什寒村村民通过开办农家乐和售卖山货拓宽收入来源 [8] - 什寒村发展雨林大叶茶和高山咖啡产业 茶叶年产值达100万元 并建立咖啡种植示范基地 [8] 基础设施建设 - 海南中线高速公路经过番响村 改善交通条件 [2] - 番响村持续开展生态修复项目 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4] - 什寒村村民居住环境从茅草房逐步升级为水泥房 [6] 特色产业发展 - 什寒村依托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核心区优势 探索特色种植业 [8] - 什寒村加快推广咖啡种苗和技术 开辟阿拉比卡小粒种咖啡种植示范基地 [8] - 琼中革命老区村庄探索"红色文化"与"绿色产业"交融的发展道路 [8]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万泉河畔产业兴 五指山下日子甜——琼崖革命老区焕新颜
新华社· 2025-07-23 14:41
红色旅游发展 - 椰子寨村依托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和白石岭景区等自然资源,吸引旅游公司和酒店投资,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 [1] - 村庄建设多功能综合楼、广场、河边栈道等设施,成为知名红色旅游乡村 [1] - 五指山市毛阳镇毛贵村整合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资源,规划发展红色旅游 [2] - 仁台村建成综合性红色革命教育研学基地,结合旅游观光和亲子度假功能 [3] 乡村产业振兴 - 毛贵村村民通过种植橡胶、槟榔、瓜菜及外出务工增加收入,部分家庭购置小轿车 [2] - 仁台村打造鹧鸪茶、蜂蜜等农业品牌,2024年人均年收入达2.48万元 [3] - 仁台村发展光伏产业、鸽子养殖项目,并谋划火山荔枝王产业 [3] - 番响村发展种桑养蚕特色产业,三亚梅山村民建设海边三层小楼 [3] 基础设施改善 - 毛贵村拆除茅草房,新建黎族风情平房,通水泥路和自来水,配备篮球场、卫生室等设施 [2] - 村邮站启用,村民可网上购物和收发快递 [2] - 椰子寨村完善村居风貌,新增广场、凉亭等公共设施 [1]
“讲好老区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人大代表在基层)
人民日报· 2025-07-21 22:31
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 红安县是黄麻起义策源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中心,拥有22552名登记在册烈士[1] - 红安县完成61位开国将军故居维修及景区改扩建配套工程,推出特色产品和旅游线路[5] - 2024年红安县接待游客1379万人次,文旅产业带动就业超万人[5] 基础设施与资源整合 - 沿江高铁、武汉六环红安段全面开工,京九高铁经红安县城并设站[2] - 建成350公里多彩旅游路,设置300多处红色景观标识[2] - 串联3个游客集散中心、11个A级旅游景区、8处旅游驿站、30余家特色餐饮和民宿[2] 产品创新与业态升级 - 打造"一河两岸"红安红广场、亮剑红娃景观群等新场景[2] - 计划开发红军粮体验餐、修复革命遗址间古道、创作红安民歌现代版[5] - 建议通过新线路、新玩法、新场景、新业态吸引游客[5]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提出支持规划建设大悟-红安-新县高速公路等建议[2] - 建议支持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建设全国红色文旅融合发展区[3] - 推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将"基因红"变为"发展红"[5]
四川发布六大红色旅游新线路
搜狐财经· 2025-07-21 17:08
四川红色旅游新线路发布 - 四川省发布6条全新红色旅游线路 包括"四渡赤水""彝海结盟""强渡大渡河""过雪山草地""伟人故里""脱贫攻坚"等主题线路 [3][5][6] - 每条线路包含多个景区景点 "四渡赤水"含6个景区 "彝海结盟"含9个景区 "强渡大渡河"含8个景区 "过雪山草地"含15个景区 "伟人故里"含7个景区 "脱贫攻坚"含5个村镇 [5][6] - 线路特色鲜明 包含军事历史体验 民族风情 自然风光 美食文化等多元化内容 [5][6] 红色旅游提质升级计划 - 四川省文旅厅将实施8大行动推动红色旅游发展 包括资源保护 设施提升 融合发展 景区优化 研学提升 产品创新 人才培育等 [4] - 四川红色文旅研究中心发布红色旅游指数 突出"红色+科技"体验 "红色高铁"联动 "精神谱系"品牌等创新亮点 [3] - 组建5支红色旅游媒体采访团 分赴川南 川东 川西 川北 川中地区进行实地采访报道 [4] 宣传推广活动 - "锦绣天府·安逸四川"红色旅游央地媒体联动采访在凉山州冕宁县启动 通过集中宣传推介新线路 新场景 新体验 [3] - 来自泸州 绵阳 广安 巴中 甘孜 阿坝等地的红色旅游推介官现场推介当地旅游资源 [3] - 活动旨在推动四川红色旅游"活"起来 "火"起来 提升红色旅游影响力 [3]
“锦绣天府·安逸四川”之红色旅游央地媒体联动采访活动启动 讲好新时代的红色故事
四川日报· 2025-07-19 01:13
红色旅游央地媒体联动采访活动 - 活动于7月18日在凉山州彝海结盟纪念馆启动 参与单位包括新华社 人民日报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新闻单位和腾讯等企业代表 [1] - 活动旨在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 推动红色旅游提质升级 打响"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 [1] - 活动第一阶段将持续到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前 将组织媒体深入红色旅游代表性地区和点位探访 推出系列融媒报道和产品 开展国际传播 [1] - 活动采取"1条主线路+N条分线路"形式 主线路聚焦"长征丰碑"和"脱贫攻坚"主题 分线路聚焦"伟人故里""三线建设"等主题 [1] 四川红色旅游资源 - 四川红色旅游资源丰富 有9项共50个景区(点)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2] - 现场发布了红色旅游提质升级计划 包含红色资源保护 红色资源调查等8项行动 [2][3] - 发布了6条红色旅游经典线路 包括"四渡赤水"三日游 "彝海结盟"三日游等 [3] - 泸州 绵阳 广安 巴中 阿坝 甘孜和凉山等地进行了红色旅游资源推介 [3] 其他活动内容 - 现场发布了四川红色旅游指数和"红色精神 传承有我"文明实践四川宣讲活动倡议 [3] - 省委常委 宣传部部长郑莉出席启动仪式 [4]
四川省红色旅游提质升级计划发布 将开展红色资源保护行动
中国新闻网· 2025-07-19 00:20
红色旅游提质升级计划 -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红色旅游提质升级计划 包括开展红色资源保护行动和经典线路推介 [1][3] - 计划涵盖8个方面 重点包括红色资源保护行动、红色资源调查行动、红色纪念设施提升行动等 [3] - 依托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 实施革命旧址维修保护重点工程 推进革命文物整体规划、连片保护 [3] 红色资源保护与调查 - 加强红色旅游资源梳理 做好分类定级、入库建档 开展重大历史事件脉络梳理和红色基因传承研究 [3] - 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力度 运用新场景、新技术展示红色文化 推出具有四川特色的红色主题展览精品 [3] 红色旅游人才培育 - 举办"金牌讲解员"竞赛和培训 培育优秀红色故事讲解员 [4] - 开展红色故事进部队、学校、企业系列活动 鼓励青少年、大学生、老战士参与红色旅游志愿服务 [4] 区域资源推介与活动 - 泸州、绵阳、广安、巴中、阿坝、甘孜和凉山等地区作红色旅游资源推介 [4] - 发布四川红色旅游指数和"红色精神传承有我"文明实践四川宣讲活动倡议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