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产业

搜索文档
武汉“十四五”规划收官:工业硬核突围 超百万民企筑牢半壁江山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09:25
核心观点 - 武汉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实现经济规模历史性跨越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 工业经济稳健增长 创新动能持续增强 民营经济成为重要支撑 数字化转型和未来产业布局成效显著 [1][2][5][7][8] 经济规模与增长 - 2025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 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近四年连跨四个千亿台阶 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规模排名第5位 [1] - "十四五"前四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67万亿元 年均增速达7.1% 全部工业增加值5070亿元 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四 [2] -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2025年上半年保持5.6%增速 产业结构从"十四五"初期0.9%/64.3%/34.8%优化调整为0.7%/59.8%/39.5% [3] 工业与制造业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 较一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 1-7月增速达5.4% [1] - 工业投资增速11.1% 连续1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制造业与软件业对全市税收贡献超过四成 [1][2] - 光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规模超千亿级 占全国50%以上份额 2024年产业规模达7566亿元 核心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60% [5] 创新与科技产业 -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2万家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8% [1] - 2024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0.4% 提前完成规划目标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 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超90% [2][7] - 建成2家国家级、7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打造21家省级中试平台、11家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 [5] 数字化转型 - 建成5.65万个5G基站 较"十三五"末增长4.5倍 算力总规模突破5300P 居全国前三 [6] - 建成300条数字化产线、122个智能车间、30个标杆工厂 形成四级"未来工厂"梯队 [6] - 培育垂直行业模型超过40个 人工智能在制造、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加速渗透 [6] 民营经济发展 - 民营企业总数突破117万户 较"十三五"末实现翻倍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48.4% [1][8] - 34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79.3% 44家独角兽企业中民企占比84% [8] - 规上工业企业达到3701家 较"十三五"末净增752家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净增336家 单项冠军净增12家 [8] 未来产业布局 - 超前布局13个未来产业细分赛道 包括脑机接口、量子科技等领域 预计2027年未来产业营收规模突破千亿元 [6][7] - 2025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7% 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4.6% [7] - 新增首批"未来之鹰"企业30家 光电子信息、汽车两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4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跻身"国家队" [7] 产业集群建设 - 软件业务收入连续三年在全国14座软件名城中稳居第一 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2] - "武襄十随"汽车产业集群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4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跻身国家级行列 [2] - 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50% 汽车、钢铁、石化等行业通过技术改革焕发新活力 [2]
“益企京彩”海淀开讲,首都民营经济政策宣讲服务团惠企赋能
贝壳财经· 2025-09-11 08:21
政策宣讲活动 - 北京市工商联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 微博党委联合主办"益企京彩"首都民营经济政策宣讲服务团海淀行活动[1] - 活动旨在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见效 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服务首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 - 宣讲团将开展"进各区 进园区 进商会 进企业"行动 助推惠企暖企政策看得见 听得懂 用得上 落得实[1] 海淀区政策支持 - 海淀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创新发展[2] - 海淀区将继续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让民营企业能在海淀大展拳脚[2] -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研究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行动方案 建立市级联席会议制度[2] 产业发展方向 - 未来产业被定义为关键共性技术 前沿引领技术与多领域深度融合的产业[3] - 未来产业是推动首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战场和新赛道[3]
“河南造”大国重器何以持续“上新”?制造强省建设展现“六新”成效
中国新闻网· 2025-09-10 20:18
河南工业经济总量稳居中西部省份首位,过去四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6.1%、高于全国0.2个百分 点,工业投资年均增速16.7%、高于全国6.1个百分点......严琛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期间河南 工业经济压舱石地位突出。 统计显示,河南省规上工业覆盖41个行业大类,郑南商许超硬材料集群、洛阳现代农机装备集群成功创 建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长垣市门桥式起重机械、襄城县碳硅新材料等9个集群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 特色产业集群。 其中,洛阳市锚定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目标,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矩阵,各类创新平台逾四千 家,超额完成"十四五"倍增目标。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高标准建设近百平方公里的新能源汽车 城,配套学校、医院、蓝领公寓等设施,推动产业与城市融合高质量发展。豫西南西峡县从深山农业县 跃升为新兴工业县,"十四五"以来工业经济总量突破800亿元,增长1.64倍,该县聚焦特钢、新材料等 主导产业,建成数十家智能工厂和绿色工厂,多家企业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新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作为制造业大省,河南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布局,现代产业体系 ...
“十四五”这五年丨我国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全球50%以上
机器人圈· 2025-09-10 09:07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进展 - 现代化工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最重要基础和核心 [2] - "十四五"以来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取得明显成效 [2] - 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3]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果 - 传统产业占制造业增加值、用工人数等主要指标约80% [3] - 累计建成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和1260家5G工厂 [3] - 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 [3] - 钢铁、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达世界先进水平 [3] - 绿色电解铝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 [3] - 18家传统制造业企业入选世界品牌500强 [3] 新兴产业发展成就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相当于2020年全年的9.5倍 [4] - 光伏和风电装备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4] - 累计培育60多个新兴产业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4] - 创建23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4] - 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等具有国际竞争力 [4] 未来产业布局进展 - 系统谋划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六大重点方向 [4] - 部署"揭榜挂帅"攻关任务100多项 [4] - 指导地方建设63家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4] - 超导量子计算机、光量子计算机实现量子优越性验证 [4] - 激光制造技术整体水平进入国际第一梯队 [4] - 人形机器人具备全产业链制造能力 [4] - 脑机接口应用向教育、工业等领域拓展 [4] - 生物制造技术在医药健康、日化美妆、绿色能源等行业广泛应用 [4] 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表现 - 7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5半年报营收5821亿元 [8] - 7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5半年报盈利301亿元 [8] - 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2024上半年业绩普遍承压 [8] - 53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3中报显示行业洗牌加剧 [8] 人形机器人发展动态 - 人形机器人量产爆发引发价格战 [8] - 人形机器人具备从关键芯片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制造能力 [4] - 越疆科技市值翻三倍领跑港股机器人赛道 [8] - 西木科技拓宽人形机器人研究新角度 [8] 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 - 超导量子计算机和光量子计算机实现量子优越性验证 [4] - 激光制造技术进入国际第一梯队 [4] - 五眼联盟推动AI合作法案 [8] - 国际快讯显示机器人技术在多领域取得突破 [8]
浙江“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 上半年规上营收4.67万亿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08 01:33
核心业绩表现 - 浙江"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上半年规上营收达4.67万亿元 同比增长5% 增速高于工业整体水平1.5个百分点 [1] - 集群规上利润总额达2353.2亿元 同比增长10.9% 增速高出工业整体水平5.5个百分点 [2] - 人工智能等8个产业集群实现利润两位数以上增长 [2] 产业结构发展 - 传统产业集群中纺织服装、家具家电、绿色石化等行业通过5641个重点技改项目和7.32万台(套)设备更新顶住压力 [2] - 船舶海工、人工智能、新能源装备、智能物联、新能源汽车、高端软件、集成电路、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等8个新兴产业集群营收实现两位数增长 [2] - 未来产业已培育22家先导区 24个创新案例入选工信部推广目录 数量居全国第一 [2] 研发创新投入 - 集群规上研发费用达1601.1亿元 同比增长4.8% 占全省规上工业研发费用比重88% 较去年提升0.7个百分点 [2] - 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达3.4% 高于工业整体水平0.2个百分点 [2] - 新产品产值率达42% 工业机器人、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等产品产量保持高位增长 [2] 重大项目进展 - 616个总投资10亿元以上集群制造业项目已完成投资1287.8亿元 纺织服装、新能源汽车、绿色石化等集群投资完成率较高 [3] - 138个集群新建重大项目开工率达81.2% [3] - 百亿级项目包括绍兴比亚迪半导体功率器件、衢州极电三电系统项目预计年内投产 温州瑞浦兰钧年产24GWh动力与储能锂离子电池项目厂房建设基本完成 [3] 发展目标与规划 - 全年目标集群规上营收突破9.5万亿元 [3] - 推进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科学布局 加快出台新兴未来产业实施意见 [3] - 构建"省级-国家级-世界级"梯度培育体系 全力争取世界级集群 [3]
支持郑州等地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
郑州日报· 2025-09-08 00:46
实施300项以上省级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专项,推动人才自由流动,支持郑州等地打造未来产 业先导区……9月7日,记者从省政府办公厅获悉,我省印发《河南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行动计划》,明确实施五大行动,提出21条举措,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以产业创新牵引科技创 新,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行动计划》明确,到2027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 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27%以上、56%以上,科技创新和产业创 新融合发展路径更加明晰,产业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具有河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竞争力明显 增强。 集中突破一批产业"卡脖子"技术 聚焦产业创新需求,我省将实施高质量科技供给策源行动。 《行动计划》提出,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优化"揭榜挂帅"机制,探索重大技术协同攻 关新模式。实施300项以上省级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专项,集中突破一批产业"卡脖子"技术和行业 关键共性技术。争创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推动在豫全国重点实验室提质增效。积极争创国家新兴产业 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工 ...
人工智能+ 职教何为
中国青年报· 2025-09-07 22:38
人工智能+行动政策部署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系统部署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与保障措施[1] - 文件推动人工智能全方位赋能产业升级、消费提质、民生改善与治理现代化[1] - 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 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 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创新服务业发展新模式[2] 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影响 - 世界经济论坛预测到2030年全球劳动力市场将经历结构性变革 技术创新被列为首要驱动力[2] - 企业对人工智能开发技能需求提升214% 数据分析技能提升189% 手动灵活性等技能重要性下降37%[2] - 全球一半雇主正在瞄准人工智能催生的新机会并计划调整业务方向[2] 职业教育体系变革需求 - 职业教育需加快构建与智能化产业生态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新体系[1] - 需实现从"教技术"到"强能力"的转变 提升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和人机协作能力[3] - 教育部发布《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提出智能时代人才培养新标准 夯实基础能力 培育高阶思维 提升未来素养[4] 人工智能素养标准建设 - 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职业院校人工智能应用指引》提出人工智能素养新要求[4] - 制定涵盖通识素养、专业技能、行业能力三核心部分的分层递进标准 贯穿安全伦理教育[5] - 开发基于动态能力图谱的人工智能素养评价系统 针对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开发梯度化测评工具[6] 专业与课程体系升级 - 职业院校需布局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农业机器人等新兴专业方向[7] - 推动现有专业智能化改造 将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工具应用、伦理规范纳入课程体系[7] - 开发人工智能+模块化课程 开设通识课程和专项技能微证书项目[7] 教学模式创新 - 创新智能学伴、智能教师等人机协同教育教学新模式[8] - 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 构建沉浸式、交互式、个性化实训场景[8] - 开发自适应学习系统、智能评测工具和虚拟协作平台 提供精准化学习支持[8] 教师能力建设 - 教育部开展教师校长人工智能专项培训[9] - 将教师人工智能教学胜任力分为普及层、深化层和研发层三个层次[9] - 采用分层培训+产教融合策略 构建校企协同的双师型团队[9] 基础设施与治理体系 - 发布《职业院校智慧校园规范》对智慧环境、人工智能基座、数智治理提出明确标准[10] - 强化智能算力统筹 提升模型基础能力 优化应用发展环境[10] - 建立数据隐私保护机制和人工智能内容审核机制[10]
上海布局4个未来产业集聚区,请看《浪尖周报》第40期
新浪财经· 2025-09-07 06:34
产业政策动向 - 上海布局4个未来产业集聚区与基金矩阵以促进产业发展 [2] - 杭州萧山发布22条新政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2] - 苏州低空经济产业联合会正式落户姑苏区强化产业协同 [2] 区域经济规模 - 合肥大健康产业规模突破百亿级别 [2] - 南通船舶海工集群上半年产值超过1100亿元 [2] 产业应用拓展 - 南京浦口拓展20余个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推动商业化落地 [2] - 无锡"一园两址"新能源产业园揭牌并签约13个重点项目 [2] 技术成果转化 - 宁波三大中试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2] - 常州与宁德时代共建智慧电能生态体系 [2] 信息服务平台 - 澎湃研究所推出"浪尖计划"聚焦长三角九大万亿GDP城市产业动态 [1] - 浪尖周报精选129条9城主要报刊新闻与领导活动资讯 [1] - 每周通过邮件推送长三角产业政策动向与发展趋势 [2]
第三届中国上市公司产业发展论坛9月21日开幕 未来产业与国有资本协同赋能上市公司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9-06 10:30
论坛主题与目标 - 论坛以未来产业与国有资本赋能上市公司为主题 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响应证监会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促进上市公司质量提升的指导精神 [1] - 聚焦前沿科技与上市公司融合 探索利用科技实现产业升级 创新发展及提升企业治理水平 推动科技在上市公司广泛应用 [1] - 明确三大核心目标 包括科技转化加速器 区域经济新引擎 未来产业创新生态 持续深化平台价值 [5] 论坛结构与模块 - 设置四大创新模块 包括高层对话 平行论坛 权威榜单 实地对接 构建产业协同新范式 [3][4] - 高层对话聚焦上海市未来产业规划 上市公司与未来产业发展 人工智能赋能上市公司等主题 政府 学界及上市公司领袖共探产业突围方案 [3] - 五大平行论坛分别围绕产业链龙头 国有资本 金融科技 未来科技及浦东区域发展展开讨论 通过资源整合 技术协同 资本运作 政策解析与区域对接全方位赋能上市公司 [4] - 组织上市公司浦东行实地对接 考察张江科学城等重点园区 推动与华民投已投生物医药 集成电路企业深度合作 促进技术交叉应用与产业链整合 [4] 权威评选与资本对接 - 联合六棱镜科技推出未来产业之星上市公司评选 从技术壁垒 产业化能力等维度遴选领军企业 入选企业可对接华民投产业基金及上海天使清芬基金 [4] - 依托执中数据发布最佳国资机构榜单 推动国资从资金供给向生态构建转型 [4] - 通过基金赋能重点投资上市公司CVC基金及未来产业项目 协同推进上市公司产业升级 [5] 区域发展与生态构建 - 依托华民投地方基金网络 引导上市公司在长三角 大湾区 京津冀 中西部等重要区域设立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 促进区域产业梯度转移 [5] - 依托浦东国际化开放优势 构建上市公司 前沿科技 国有资本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 整合国际顶尖创新资源与技术力量 [5] -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未来产业集群 推动上市公司与未来产业发展要素深度融合 [5] 参与价值与历史成果 - 上市公司可直击前沿政策风向 获取精准产业资源对接与专业资本运作支持 在AI 量子信息等未来赛道找准布局坐标 [6] - 国资机构能深度探索国有资本创新投资模式 高效提升区域产业能级 实现资本与实体产业深度耦合与价值共创 [7] - 投资者有机会近距离挖掘未来产业赛道优质标的 抢占新质生产力发展浪潮中的投资先机 [7] - 前两届论坛共吸引超过1000家上市公司 投资机构及行业精英参与 围绕未来产业发展 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 资本对接与产业并购等主题深入交流 推动众多项目落地实施 [7] 论坛基本信息 - 第三届论坛时间2025年9月21日 地点上海国际会议中心 规模300家上市公司 200家国资机构 共800人参与 [9] - 论坛由华民投作为核心策划方与主办方 联动各地政府资源同步举办 每年定期举办一届 [7]
国机集团董事长张晓仑: 综合运用市值管理工具箱 多措并举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
中国证券报· 2025-09-05 18:00
公司战略与治理 - 国机集团将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强化投资者回报作为长期工作 引导上市公司使用市值管理工具箱 打造主业突出、治理规范、业绩优良、核心竞争力强的专业领军上市公司集群 [1] - 集团在五个方面发力:聚焦主责主业提高上市公司发展质量、强化资本运营发挥平台功能、加大改革力度激发发展活力、坚持规范运作提升治理水平、积极回报投资者提升投资价值 [2] - 集团推动优质资源向上市公司集聚 支持上市公司开展提高投资价值的资本运营 包括整合行业资源弥补产业链短板、开展同行业上下游重组整合做强核心主业、通过市场化并购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 [2] - 集团加强顶层设计制定资本运营滚动规划 明确各上市公司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 建立健全市值管理工作机制并将市值管理纳入上市公司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 [3] - 集团以市值的相对增长为基本原则 以跑赢大市优于行业为主要目标 通过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投资者回报、股票回购增持等工具实现价值创造和传递 [3] 资本运作与投资者回报 - 集团推动上市公司树立投资者回报意识 综合运用分红、回购等方式回报投资者 注重与地方政府、监管机构、中介机构等各方的沟通协同 [2] - 中国电研2025年获得国机集团一致行动人增持657万股(占总股本1.62%)增持总金额超1.4亿元 现金分红金额占净利润比例均高于42% 自2019年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约9.3亿元 [4] - 国机汽车2025年继续实施中期分红 制定2025-2027年股东回报规划明确现金方式分配利润不少于归母净利润的35% [6] - 一拖股份A股上市以来累计分红达14.73亿元 其中2024年度分红金额为3.37亿元 2025年首次实施中期分红 已提请股东大会授予董事会回购H股的一般性授权 [6] - 苏美达积极探索以重组并购实现外延式发展 拟收购蓝科高新 收购完成后将成为A+A结构上市公司 强化新能源与化工装备行业协同发展能力 [6] 业务发展与产业布局 - 中工国际着力打造科技型专业化工程公司 实现一提升(工程全产业链业务功能价值和核心竞争力)、两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集团主责主业)、三转变(业务向工业化领域聚焦、产业价值链向高端化转变、竞争优势向科技创新+高端装备制造+国际化经营转变) [4] - 国机重装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第二增长曲线重要支撑 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能源产业 稳步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规模并保持高位占比 [5] - 国机精工布局未来潜力业务:在轴承领域推动空间执行部件服务商业航天发展并拓展人形机器人用轴承(开发交叉滚子轴承、薄壁轴承、角接触轴承等高附加值产品) 在超硬材料领域加速金刚石功能化应用(优化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突破大尺寸光学级金刚石产品) 预计商业航天轴承、人形机器人轴承、金刚石散热片和光学窗口片将在3-5年内形成新利润增长点 [5] 市值表现与管理措施 - 国机集团控股11家上市公司(10家A股含1家A+H 1家境外) 截至2025年6月末上市公司总市值较2022年末增长17.5% 总体涨幅高于同期指数涨幅 [3] - 中国电研积极做好市值管理 获得集团一致行动人增持 [4] - 中工国际制定并发布市值管理及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 [4] - 国机汽车2025年4月制定市值管理制度 明确市值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机制和责任落实机制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