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太空计算
icon
搜索文档
“四川造”十二星将算力送上天 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发射入轨
四川日报· 2025-05-15 00:23
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成功发射 - 本次发射任务代号"021"意指"从0到1"实现全球太空计算星座零的突破 [3][4] - 由国星宇航研发的12颗计算卫星组成"021"任务星座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1][4] - 这是国星宇航"星算"计划首次发射也是之江实验室"三体计算星座"首次发射 [1][4] 星座技术参数与能力 - 单星最高算力达744TOPS(每秒744万亿次计算)整体具备5POPS(每秒5千万亿次计算)在轨计算能力和30TB存储容量 [1] - 12颗卫星均搭载星载智算系统、星间通信系统可实现整轨卫星互联和太空在轨计算 [1][4] - 卫星搭载80亿参数天基模型可对L0-L4级卫星数据进行在轨处理 [1] - "三体计算星座"建成后总算力可达1000POPS(每秒百亿亿次计算) [1] 天地一体化算力网络建设 - "星算"计划将在太空实现2800颗算力卫星组网并与地面超100个算力中心互联构成天地一体化算力网络 [1] - 通过星间激光高速互联和算力分布式调度完成天基计算基础功能的在轨验证 [4] - 实现从"天数地算"向"天数天算"转变满足太空即时计算需求 [5] 技术创新与应用前景 - 采用国星宇航自研智能网联卫星平台配套AI载荷和之江实验室星载智能计算机实现"算力上天、在轨组网、模型上天" [7] - 通过降低数据传输成本和时间延迟提升数据处理效率可应用于应急安全、低空经济等领域 [7] - 太空计算技术将助推产业发展解决传统模式下数据传输带宽限制和效率低下问题 [4][7]
整理:每日科技要闻速递(5月15日)
快讯· 2025-05-14 23:53
新能源汽车 - 国际能源署预测今年电动汽车销量可能占全球汽车销量的四分之一 [2] -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4月出口Model3/Y近3万辆 创近一年新高 [2] - 哪吒汽车内部人士回应破产传闻 法院已受理但情况复杂 [2] - 特斯拉计划本月底从中国发运零部件 为生产Cybercab和Semi做准备 [2] 科技与互联网 - 微信成立电商产品部 强化电商业务布局 [2] - 苹果拟为Vision Pro头显推出眼动滚屏功能 提升交互体验 [2] - 腾讯控股Q1净利478 2亿元同比增长14% 微信月活用户突破14亿 [2] - 小马智行正计划赴港上市 推进自动驾驶商业化 [2] 半导体与硬件 - 印度批准设立富士康半导体合资企业 加码芯片制造 [2] - CoreWeave一季度营收9 816亿美元 同比大幅增长(上年同期1 887亿美元) [2] 航空航天与AI - 卡塔尔与波音签署160架飞机采购协议 订单金额超2000亿美元 [2] - 中国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入轨 点亮"AI"星云 [2] - 特朗普公开支持AI技术 自称"AI信徒" [2] 生物科技与创新 - 马斯克旗下Neuralink在中东启动首个临床试验 推进脑机接口技术 [2] 制造业与政策 - 阿根廷手机工厂工人罢工 此前政府将手机关税从16%降至零 [2] - 市场监管总局鼓励平台企业推出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的举措 [2]
百度萝卜快跑将进军欧洲;Manus母公司否认融资1亿美元丨数智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4 23:21
百度萝卜快跑进军欧洲 - 百度无人驾驶网约车服务萝卜快跑(Apollo Go)准备在欧洲展开首次测试 [1] - 百度已与瑞士PostAuto展开谈判,计划年底前启动Apollo Go测试 [1] - 百度将在瑞士建立本地实体以确保技术顺利落地 [1] - 此举有望提升百度自动驾驶技术的国际影响力,为后续进入其他欧洲市场奠定基础 [1] Manus母公司融资传闻 - 有消息称AI智能体平台Manus母公司"蝴蝶效应"正按15亿美元估值进行1亿美元融资 [2] - 传闻称本轮融资将有国资参与,资金主要用于发展中国市场业务 [2] - "蝴蝶效应"官方公开否认该融资消息,称其严重失实 [2] 三体计算星座组网 - 我国成功以"一箭十二星"方式发射太空计算卫星星座 [3] - 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三体计算星座"正式进入组网阶段 [3] - 这是我国太空探索和人工智能领域深度融合的重要成果 [3] - 该星座为我国太空科学研究提供新平台,也为全球太空探索提供新思路 [3]
把算力送上天,我国“太空计算”正式进入组网阶段
选股宝· 2025-05-14 23:15
太空计算星座发展 - "三体计算星座"成功发射并进入组网阶段 建成后总算力可达1000POPS(每秒百亿亿次运算)[1] - 星座由之江实验室协同全球合作伙伴打造 规模达千星 通过在轨实时处理数据解决传统卫星数据处理效率瓶颈问题[1] - 传统"天感地算"模式受限于地面站资源和带宽 仅有不到十分之一的有效卫星数据能传回地面[1] - 太阳观测卫星每天产生约500GB数据 但受限于通信能力仅有20GB数据传回地面[1] 行业趋势与规划 - "三体星座"总体规划将2800颗算力卫星组网与地面超过100个算力中心互联互通 构建空地一体化算力网络[2] - 2025年上半年完成"12+1"颗卫星一箭多星发射 2025年全年完成超50颗星座布局[2] - AI+卫星全球正在技术与产业共振 战略意义重大[2] 公司动态 - 开普云与国星宇航通过"星算计划"合作 联合开展太空计算领域关键技术研发[3] - 普天科技加快推动低轨卫星通信类产品研制 面向卫星终端等领域推出自主产品[3]
把人工智能送上天,我国发射首个太空计算星座
环球网资讯· 2025-05-14 23:01
中国首个整轨互联太空计算星座 - 中国成功发射首个整轨互联的太空计算星座"三体计算星座",标志着该星座正式进入组网阶段 [1] - 本次发射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实现一箭十二星,由之江实验室主导构建 [1] - 该星座是国星宇航"星算"计划的首次发射 [1] 星座技术特点与优势 - 传统"天感地算"模式仅有不到1/10的有效卫星数据能传回地面,存在数据时效差等问题 [2] - "三体计算星座"通过在轨实时处理数据,解决传统卫星数据处理效率瓶颈 [2] - 星座将实现计算卫星之间的互联互通,推动人工智能在太空的应用与发展 [2] 星座建设规划 - 2024年计划完成超50颗计算卫星的星座布局 [4] - 星座最终规模将达到千星级别,建成后整个太空算力将达到1000P(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 [4] - 新一批卫星发射任务的相关工作已经启动 [4] 星座技术突破 - 星载智能计算机将卫星算力从T级提升到P级,实现10-100倍的提升 [5] - 星载高通量路由器实现星间、星地和星内百G比特高速率、低延迟网络传输 [5] - 天基分布式操作系统能对星座的算力、存储、网络等资源进行统一管理 [5] 首发卫星功能 - 首发12颗计算卫星均搭载星载智算系统、星间通信系统,实现整轨卫星互联 [4] - 星座搭载80亿参数的天基模型,可对L0-L4级卫星数据进行在轨处理 [4] - 将执行异轨卫星激光接入、天文科学观测等在轨试验任务 [4]
5月14日周三《新闻联播》要闻25条
快讯· 2025-05-14 12:18
21、以军今天空袭加沙地带多地 56人死亡:(1)联合国安理会举行加沙人道局势紧急会议;(2)也 门胡塞武装称打击以色列目标; 5月14日周三《新闻联播》要闻25条 智通财经5月14日电,今天《新闻联播》主要内容有: 20、携手并肩 共谱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新篇章——拉美各界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在中拉论坛第四届部 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 1、习近平会见哥伦比亚总统; 2、习近平会见智利总统; 3、李强向加拿大总理卡尼致贺电; 4、赵乐际会见拉丁美洲议会议长; 5、赵乐际会见中美洲议会议长; 6、王沪宁会见哥伦比亚总统; 7、王沪宁会见津巴布韦众议长; 8、蔡奇会见蒙古人民党代表团; 9、丁薛祥出席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开幕式并致辞; 10、韩正会见智利总统; 11、4月金融指标增速加快 有力支持实体经济; 12、【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国夏油大面积收获 预计单产高于上年; 13、美国调整对华加征关税; 14、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将在安徽合肥举办; 15、前4个月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 16、我国成功发射太空计算卫星星座; 17、"华龙一号"全球首堆连续安全运行1000天; 18、大藤峡 ...
算力上天、在轨组网,一箭十二星!我国开启“太空计算”新时代
央视网· 2025-05-14 10:23
央视网消息:5月14日12时1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太空计算卫星星座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 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星算"计划的建设将构建未来算力网络,实现特定场景由"天数地算"向"天数天算"转变,满足日益增长的太空即时计算需求,助力我国在 全球率先建成太空计算基础设施,突破人工智能领域边界从地面迈向太空。 打造2800颗算力卫星的天基算力网 此次发射任务的成功标志着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入轨,将开启全球"太空计算时代"新篇章。 "星算"计划首发星座12颗计算卫星采用国星宇航自研的智能网联卫星平台,搭载了之江实验室星载智能计算机、星载高速路由器等载荷, 实现了"算力上天、在轨组网",每颗卫星均搭载了星载智算系统、星间通信系统,具备太空计算、太空互联能力,星座组网后将形成全球最强 的太空计算能力。 该星座通过星间激光高速互联、星座稳定组网和算力分布式调度,构建出开放共享的太空计算系统,打造天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将完成 太空计算系统建链、组网、成云等天基计算基础功能的在轨验证和应用。 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入轨 除计算与互联能力外,首发星座卫星还配置了对 ...
数据中心不必建在地球!中国企业已经把算力设施送到了太空
量子位· 2025-05-14 08:55
太空计算星座发射 - 12颗太空计算卫星搭乘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升空,组成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1][2] - 该星座由商业航天企业国星宇航牵头发起的"星算"计划,与54家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投入建设[3][6] - 未来计划发射2800颗卫星组成天基算力网络,02组星座已进入设计研制阶段[4][14][15] 技术性能突破 - 单颗卫星计算能力从T级提升至P级,首发星座在轨计算能力达5POPS[8] - 卫星间采用激光通信,最高速度达100Gbps[9] - 搭载AI载荷、星载智能计算机及天基模型,实现算力上天、在轨组网[8] 太空算力优势 - 太空太阳能可提供持续能源供给,解决地面算力高能耗问题[22] - 太空低温环境可作为天然冷源,减少冷却成本[25] - 卫星发射成本逐年降低,2023年预计为6万元/公斤[27] 应用场景创新 - 可作为太空智能中枢,支持深空探测数据实时在轨处理[13] - 实现"天数天算",遥感数据第一时间处理并传回地面[29][30] - 地空专用通讯方式比互联网连接更安全[31] 全球发展趋势 - 欧盟已投入200万欧元论证太空数据中心可行性[36] - 美国Lonestar公司计划在月球建设算力中心[37] - 中国在太空算力部署上领先,首批卫星已投入使用[42]
将AI送上太空 我国成功发射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
央视新闻· 2025-05-14 08:25
发射任务成功 - 国星宇航成功发射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021任务12颗卫星 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1] - 首发星座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将开启全球"太空计算时代"新篇章 [8] - 这是国星宇航"星算"计划首次发射 也是之江实验室"三体计算星座"首次发射 [8] 技术突破 - 首发星座通过星间激光高速互联、星座稳定组网和算力分布式调度 构建开放共享的太空计算系统 [10] - 星座将完成太空计算系统建链、组网、成云等天基计算基础功能的在轨验证和应用 [10] - 实现特定场景由"天数地算"向"天数天算"转变 满足太空即时计算需求 [10] - 每颗卫星具有星载智算系统、星间通信系统 能够实现整轨卫星互联 [11] - 计算卫星单星最高算力达744TOPS 首发星座具备5POPS太空计算能力 [11] - 星间激光通信速率最大可达100Gbps 星座组网后将形成全球最强太空计算能力 [11] 应用场景 - 卫星搭载80亿参数天基模型 将执行天文科学观测等在轨任务 [11] - 配置对地遥感载荷 探索验证数据实时在轨处理 [11] - 通过降低数据传输成本和时间延迟 提升数据处理效率 [11] - 为应急安全、低空经济、游戏文旅等行业提供卫星三维数字孪生数据和应用服务 [11] - 搭载宇宙X射线偏振探测器 对伽马射线暴等瞬变源进行在轨快速探测 [12] - 实现秒级判断和99%识别准确率 推动太空科学研究范式变革 [12] 战略意义 - 助力我国在全球率先建成太空计算基础设施 [10] - 抢占未来产业前沿赛道制高点 [10] - 突破人工智能领域边界从地面迈向太空 [10]
具备太空在轨计算能力 我国太空计算卫星星座发射看点解析
快讯· 2025-05-14 07:24
太空计算星座发射 - 之江实验室主导的"三体计算星座"首次发射成功,标志我国整轨互联太空计算星座进入组网阶段 [1] - 本次采用一箭12星方式发射,单星最高算力达744TOPS,整体具备5POPS在轨计算能力和30TB存储容量 [1] - 星座建成后将达千星规模,总算力可达1000POPS(每秒百亿亿次计算) [1] 技术突破 - 首发12颗卫星搭载星载智算系统和星间通信系统,实现整轨卫星互联 [2] - 卫星搭载80亿参数天基模型,可对L0-L4级卫星数据进行在轨处理 [2] - 突破传统"天感地算"模式,解决仅10%有效数据传回地面及数据时效差等问题 [1] 研发分工 - 之江实验室负责星载智能计算机等太空计算软硬件和天基模型研制 [2] - 国星宇航承担首次发射的智能网联卫星平台研发和整星研制工作 [2] 行业影响 - 项目将构建天地一体化网络,执行异轨卫星激光接入、天文科学观测等试验任务 [2] - 太空计算基础设施将大大拓展太空应用边界,对空天产业变革具有深远意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