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务造假
icon
搜索文档
标的公司财务造假!上市公司、券商、会计师都确认完成业绩对赌......
梧桐树下V· 2025-07-16 12:26
公司违规事实 - 2018年9月京蓝科技通过发行股份收购中科鼎实56.7152%股份 殷晓东等37名股东承诺中科鼎实2018-2020年累计扣非净利润不低于4亿元 否则需补偿 [1][8] - 2020年中科鼎实在"苏化1号"项目中通过虚假投入成本虚增收入1.629亿元(占营收14.06%) 虚增成本9654.67万元(占营业成本4.3%) 虚增利润6636.37万元(占利润总额2.67%) 虚增净利润5770.75万元(占净利润2.27%) [2][8] 财务核查情况 - 华泰联合证券核查显示中科鼎实2020年扣非净利润实现1.7456亿元 三年累计4.2858亿元(达承诺107.15%) 经营性现金流累计2.2118亿元(达承诺147.45%) [4] - 独立财务顾问认为2018-2020年中科鼎实实际业绩已超过承诺 [5] 行政处罚内容 - 证监会拟对公司罚款400万元 对杨仁贵/殷晓东各罚200万元 郝鑫150万元 梁晋100万元 合计650万元 [3][10] - 违规行为涉及违反《证券法》第78条和第197条 公司高管未勤勉尽责 对年报虚假记载负直接责任 [9][10] 市场影响 - 公司股票自2025年7月9日起被深交所叠加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但未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10][11] - 公司表示生产经营正常 将强化内部治理和提高信披质量 [11]
又一上市公司欺诈发行,被追诉刑罚!
梧桐树下V· 2025-07-16 12:26
公司被起诉情况 - 起步股份有限公司及前高管章利民、周建永等6人因涉嫌欺诈发行证券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丽水市人民检察院起诉 [1][4] - 公司通过虚增利润进行财务造假 并在《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中编造重大虚假内容 发行数额巨大的公司债券 [2][5] - 前董事长章利民、前总经理周建永被认定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其他前高管被认定为直接责任人员 [5] 历史财务造假及处罚 - 2023年11月公司及4名责任人因财务造假、欺诈发行被证监会罚款7700万元 [8][14] - 2018-2020年公司通过虚构采购、销售业务虚增营收和利润:2018年虚增营收6947.84万元(占4.97%)、利润2314.59万元(占10.39%);2019年虚增营收18190.52万元(占11.94%)、利润6591.33万元(占37.42%);2020年上半年虚增营收10948.61万元(占19.54%)、利润4037.32万元(占50.30%) [11] - 2016-2019年公司存在2000万股(占总股本4.26%)未披露的股份代持行为 [12] - 2020年公开发行的5.2亿元可转债募集说明书中 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 [13][14] 财务表现 - 2020-2024年公司扣非净利润连续5年亏损 合计亏损超16亿元(-3.34亿、-2.22亿、-4.77亿、-5.76亿、-0.61亿) [16] - 2024年营业收入3.27亿元 同比增长22.25% 但归母净利润仍亏损1.16亿元 [17] - 2025年上半年预计亏损4800万至7200万元 主要因行业竞争激烈及收入下滑 [17]
金一文化连续两年虚增利润被处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6 08:45
行政处罚事件 - 公司于2024年6月7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2024〕8号)[2] - 此前公司已在2024年3月29日收到《立案告知书》(证监立案字0142024010号)[2] - 2024年6月4日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2024〕6号)[2] 财务造假细节 - 2020年虚增存货6.10亿元(占期末总资产5.92%)并虚增利润总额6.10亿元(占当期利润总额21.21%)[3] - 2021年虚增存货6.37亿元(占期末总资产7.03%)并虚增利润总额0.28亿元(占当期利润总额1.89%)[3] - 2023年4月30日才发布会计差错更正公告对2020-2021年财务数据进行追溯修正[3] 责任人员认定 - 时任董事长王晓峰、董事兼总经理王晓丹、财务总监刘丹丹及蒋学福被认定为信息披露违法直接责任人[3] - 上述人员作为年报签署人未履行勤勉尽责义务[3] 处罚措施 - 对公司处以警告及150万元罚款[4] - 对王晓峰、王晓丹各处以70万元罚款[4] - 对刘丹丹、蒋学福各处以60万元罚款[4] - 处罚依据为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七条第二款[4]
元隆雅图内控“失控”,销售伪造合同长达3年;一季度虚增利润3000万、上半年预亏1000万
搜狐财经· 2025-07-16 03:48
公司事件 - 元隆雅图一名销售人员伪造销售合同长达3年,涉案金额待公安机关调查[2] - 伪造合同导致2025年一季度虚增利润2935.05万,使公司归母净利润从2476.76万转为亏损[2][4] - 公司已报警并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具体涉案金额需进一步调查[4] 财务影响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500万至1000万,去年同期盈利2578.76万[5] - 2024年公司首次出现上市以来亏损,全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84亿[7] - 近5年业绩逐年下滑,2020年归母净利润为1.63亿[7] 业务结构 - 公司两大业务为全案营销和IP文创,其中全案营销贡献2024年97%的收入(27.1亿)[5] 内控问题 - 涉事员工通过伪造公章在真实合同中混入伪造合同,公司因长期未收到回款才发现问题[9] - 2024年12月内控审计报告显示公司"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有效财务报告内部控制"[12] - 审计机构表示审计不负责鉴别文件真伪,且抽样可能遗漏小额合同[12][13] 市场质疑 - 市场质疑单名员工能否独立完成虚增近3000万收入的行为[9] - 部分观点认为可能存在团伙作案或财务造假,而非个人行为[9][10] - 事件暴露公司内控失效,可能存在其他未发现的造假行为[13]
提高鉴别能力 远离财务造假 | 风险警示案例解读(四)
财务造假案例解读 - 文章核心观点是通过典型案例解读财务造假行为,提高投资者对财务信息的识别能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 - X公司为实现IPO目的,通过虚构应收账款收回等方式进行财务造假 [3][4] - 造假手段包括外部借款、使用自有资金以及伪造银行单据,在会计期末冲减应收款项 [7] 财务造假具体操作 - 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期间,X公司总会计师与董事长、实际控制人共同决定实施财务造假 [7] - 截至2013年6月30日,X公司虚减应收账款15,840万元,虚减其他应收款5,324万元 [9] - 少计提坏账准备313万元,虚增应付账款2,421万元 [9] - 虚减预付账款500万元,虚增货币资金21,232万元 [9] - 虚增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8,638万元 [10] 案件处理结果 - 2015年7月,证监会因X公司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立案调查 [12] - 由于存在信息披露重大违法和涉嫌欺诈发行,公司股票被交易所暂停交易 [12]
提高鉴别能力 远离财务造假 | 风险警示案例解读(五)
财务造假案例概述 - 文章核心观点是通过典型案例揭示财务造假手法及后果,提升投资者识别能力[2] - W公司通过银行回单造假虚增业绩,形成完整造假产业链[5][7][9] - 案例直接推动中国资本市场退市制度改革[14] 造假手法分析 - 采用体外资金循环方式伪造采购销售数据[11][12] - 通过无关联经纪人和客户名义伪造合同单据[12] - 2008-2011年累计虚增收入74亿元(占465%)[9] - 虚增营业利润1.8亿元(占898%)[9] - 虚增净利润16亿元(占82.64%)[9] 监管发现过程 - 地方监管例行检查发现预付账款异常:报表1.46亿元 vs 科目余额表差异[7] - 从银行账户资金流向突破调查[14] - 最终确认2012年预付账款造假[7] 处罚结果 - 公司罚金850万元[14] - 董事长获刑3年6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14] - 中介机构连带受罚[14] - 直接催生2014年退市新规[14] 行业影响 - 暴露传统核查手段的局限性[12] - 推动监管转向银行流水等实质性核查[14] - 确立欺诈发行强制退市制度[14]
又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被严查 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金融时报· 2025-07-16 01:37
公司财务造假及处罚 - *ST苏吴因连续4年财务造假被中国证监会拟处以1000万元罚款并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1] - 2020年至2023年公司虚增营业收入分别为4.95亿元、4.69亿元、4.31亿元和3.77亿元,占当期营收的26.46%、26.39%、21.26%和16.82% [2] - 同期虚增利润总额1458.27万元、2027.12万元、1992.42万元、2121.94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2.89%、51.65%、26.42%和29.81% [2] 关联方资金占用 - 2020年至2023年未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期末余额分别为1.27亿元、13.93亿元、15.43亿元和16.93亿元,占净资产比例从6.88%升至96.09% [2] 处罚措施及市场影响 - 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被罚款总计3050万元,实际控制人钱群山拟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3] - 公司股票自7月14日起被上交所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此前已因财务报告问题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风险警示 [4] 行业监管动态 - 中国证监会近期对元道通信、南京越博动力等公司涉嫌财务造假立案或处罚,强调"零容忍"态度 [5][6] - 监管部门通过打击虚构业务、滥用会计政策等行为强化市场生态治理 [6] 公司背景及应对 - *ST苏吴成立于1994年,1999年上市,主营业务涵盖医药、房地产及投资 [4] - 公司称将配合证监会调查并行使听证等权利,目前生产经营正常 [4]
童颜针难掩财务皱纹!25年药企江苏吴中因17亿造假濒临退市
新浪证券· 2025-07-16 01:33
公司概况 - 江苏吴中医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扎根A股市场25年的老牌医药企业 近期因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触及退市标准 [1] - 公司近年通过"代理+收购"模式切入医美赛道 包括控股尚礼汇美获得韩国Humedix玻尿酸中国独家代理权 并斥资1 66亿元收购达透医疗51%股权引入韩国童颜针AestheFill [2] 业务表现 - 童颜针AestheFill作为国内首款进口童颜针2024年上市后销售8 5万支 创收近3 5亿元 [2] 财务违规 - 2020-2023年通过关联交易虚构营收17 7亿元 虚增利润7599 75万元 其中2021年虚假利润占比超51% [3] - 2018年控股股东变动导致实控人易主 但公司隐瞒该事实长达五年 [3] - 关联方占用资金余额从2020年1 27亿元飙升至2023年16 93亿元 占净资产比例高达96 09% [3] 监管处罚 - 证监会对公司警告并罚款1000万元 对董事长钱群山合并处罚1500万元(含实控人罚金1000万元) [4] 市场影响 - 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股东总人数达86154户 若退市成真将导致投资者权益受损 [4]
又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被严查
金融时报· 2025-07-16 01:20
公司财务造假及处罚情况 - *ST苏吴因连续4年财务造假被中国证监会拟处以1000万元罚款,并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1] - 2020年至2023年期间,公司通过无商业实质贸易业务虚增营业收入分别为4.95亿元、4.69亿元、4.31亿元和3.77亿元,占当期营收26.46%、26.39%、21.26%和16.82% [2] - 同期虚增利润总额1458.27万元、2027.12万元、1992.42万元、2121.94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2.89%、51.65%、26.42%和29.81% [2] - 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余额2020年末至2023年末分别为1.27亿元、13.93亿元、15.43亿元和16.93亿元,占净资产6.88%、74.2%、84.6%和96.09% [2] 公司基本情况 - 江苏吴中医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1999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4] - 公司以医药为核心、房地产为重要产业、投资为辅,产品涵盖抗病毒/抗感染、免疫调节等多个领域 [4] - 公司股票自7月14日起被上交所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4] 监管处罚措施 - 中国证监会拟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罚款总计达3050万元 [3] - 实际控制人钱群山拟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3] - 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告被年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已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4] 行业监管动态 - 监管部门坚决"零容忍"打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 [5] - 7月11日元道通信因涉嫌财务数据虚假记载被立案调查 [5] - 6月下旬南京越博动力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行政处罚 [6] - 证监会通过严厉打击虚构业务、滥用会计政策等行为维护市场生态 [6]
环球产业观丨江苏吴中连续四年财务造假被罚1500万元 董事长遭10年市场禁入 公司或面临退市
环球网· 2025-07-15 11:39
财务造假与处罚 - 公司2020年至2023年连续四年财务造假 虚增营业收入超17亿元 利润总额近8000万元[1] - 四年分别虚增营收4.95亿元 4.69亿元 4.31亿元 3.77亿元 占当期营收比例26.46% 26.39% 21.26% 16.82%[2] - 四年分别虚增利润1458.27万元 2027.12万元 1992.42万元 2121.94万元 占当期利润比例2.89% 51.65% 26.42% 29.81%[2] 资金占用与违规 - 通过无商业实质贸易业务形成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2] - 2020-2023年末占用资金余额分别为1.27亿元 13.93亿元 15.43亿元 16.93亿元[2] - 占用资金占当期净资产比例达6.88% 74.2% 84.6% 96.09%[2] 监管处罚措施 - 公司及主要责任人合计被罚3050万元 其中公司被罚1000万元 实控人钱群山被罚1500万元[1][3] - 钱群山被实施10年证券市场禁入[1][3] - 公司股票被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1] 医美业务发展 - 2021年投入1.66亿元取得达透医疗51%股权 获得韩国"童颜针"中国大陆独家代理权[4] - 代理产品艾塑菲于2024年初在国内获证 为首款进口"童颜针"产品[4] - 2024年医美板块营收3.3亿元 同比增长4225.65% 占总营收20%[4] 经营业绩表现 - 2024年总营收16亿元[4]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4000-6000万元 扣非净利润亏损4460-6460万元[4] - 去年同期实现归母净利润2445.46万元 扣非净利润1059.29万元[4] 公司背景信息 - 公司成立于1994年 1999年在上交所上市 为"中国普教第一股"[1][3] - 目前涉足医药 医美 投资等领域[3] - 为吴中区第一家 苏州市第六家上市公司[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