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技术

搜索文档
固态电池对上游金属需求梳理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6-20 02:17
全固态电池发展时间表 - 全固态电池预计在2027年实现批量装车,2030年实现大规模量产装车 [1][2] - 主流车企的固态电池装车时间集中在2026-2030年,多家车企计划于2027年左右开始上市搭载全固态电池车 [1][2] 固态电池市场前景 - 固态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续航、长寿命等特点,是下一次能源革命的关键节点 [2] - 预计到2028年固态电池出货量有望突破百GW级别,2030年达到771GW [2]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 - 固态电解质是全固态电池核心部件,主要技术路线包括聚合物体系、氧化物体系、硫化物体系、卤化物体系 [2] - 硫化物体系是技术最理想路线,成为目前各家电池以及材料厂的研究重点 [2] - 宁德时代在内的多家电池厂以及一汽等车企都锚定硫化物的技术路线 [2] 固态电池对金属需求的影响 - 全固态电池电解质、负极对锂需求极大提升,正极高镍化趋势下将取代磷酸铁锂成为新一代新能源汽车主流 [3] - 预计2027年固态电池量产后,碳酸锂用量将呈现爆发式增长,2030年固态电池需求量将达到114万吨LCE [3] - 镍、钴、锰、锆等金属用量达到101.8/12.7/12.7/15.6万吨 [3]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厦钨新能、三祥新材、有研新材 [4]
固态电池热度持续提升 融资资金加仓三十三股
证券时报· 2025-06-19 18:27
行业动态 - 第五届中国国际固态电池科技大会暨2025先进电池材料与智能装备技术展在合肥举办 首届硫化锂与硫化物固态电池论坛、2025第四届固态电池大会暨硅基负极产业创新大会即将召开 [1] - 2025年1—4月国内固态电池行业扩产规划规模超过50GWh 拟投资总额约150亿元 [2] - 行业全固态电池有望于2025年年底实现产品定型 2026年逐步验车测试 2027年产业链进入规模化降本阶段 [2] - 固态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以及高安全性等优势 成为确定性的下一代电池技术方向 [2] - 固态电池概念股有近60只 年内股价表现整体优于大盘 科恒股份、信宇人、金龙羽、金银河的股价涨幅居前 均超50% [2] 公司进展 - 赢合科技向国内某头部电池企业发货一批核心固态电池设备 包括固态湿法涂布设备、固态辊压设备及固态电解质转印设备 [1] - 信宇人中标宁德时代—长安时代基地项目 公司在干法电极设备和卤化物固态电解质均有储备 [1] - 上汽集团表示固态电池将在2027年装车 未来3年将在全球发布10款以上车型 [2] - 科恒股份固态电池业务在设备和材料两个业务均取得进展 干法电极设备已交付客户使用 正在开展固态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的研制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80 48% [3] - 信宇人计划今年年底研制出卤化物固态电解质样品 明年年底研制出复合电解质电芯样品 目前进度超预期 卤化物固态电解质样品已试制完成 离子电导率略高于十的负三次方 [4] - 德尔股份固态电池样品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针刺、加热和过充电试验 耐高温性表现突出 无需加载降温装置 [4] 资金动向 - 6月以来信宇人、德尔股份、璞泰来、华自科技、比亚迪均获机构调研 信宇人获27家机构调研 德尔股份获19家机构调研 [4] - 本周以来33只固态电池概念股获融资资金加仓 比亚迪获融资资金加仓1 85亿元居首 杉杉股份、容百科技、亿纬锂能、宁德时代、先导智能等个股获融资资金加仓均超过0 4亿元 [4]
璞泰来:固态电池技术布局
鑫椤锂电· 2025-06-18 01:08
固态电池技术布局 - 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已形成多业务线条的技术布局,涵盖硅碳负极、锂金属负极、固态电解质、复合集流体和半固态复合膜等材料[6] - 自动化装备方面,固态电池相关的干法成膜设备、干法复合设备、湿法涂布机等前段及中段设备已取得订单并部分交付,后段设备如等静压设备正在布局[6] - 过去三年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承接的相关工艺设备订单已超过2亿元[6] 负极材料进展 - 硅碳负极材料可适配固态电池,安徽紫宸硅碳负极基地首批产能约400吨/年已进入试生产状态[6] - 锂金属负极材料通过构建新型三维骨架结构解决枝晶、体积膨胀等问题,锂金属负极成型设备已完成样机开发并交付使用[6] 固态电解质与隔离膜 - 已完成固态电解质LATP和LLZO的中试,产品离子电导率达10^-3 S/cm[7] - 四川生产基地已完成年产200吨固态电解质中试产线建设[7] - 半固态电池复合膜性能可满足EVTOL等场景应用条件[7] 干法与湿法技术路线 - 固态电池前段工艺涉及干法和湿法两种技术路线[8] - 干法工艺覆盖搅拌机、干法成膜机、干法复合机、分切机等设备[8] - 湿法工艺覆盖搅拌机、涂布机、分切机等设备[8] 干法电极技术优势 - 干法电极整线解决方案已实现产业化应用,在多辊转移、分段辊压、双钢带辊压三大工艺路线取得阶段性成果[9] - 相比传统湿法工艺,干法工艺可节约溶剂、缩短工时、避免溶剂残留,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及极片制造效率[9] 客户与行业活动 - 固态电池设备主要客户包括主流电池厂商、国内外车企、国内研究机构等[10] - 将参加2025年第三届中国固态电池技术发展与市场应用高峰论坛[10]
小米入局固态电池混战,专利披露,四大步骤瞄准量产
36氪· 2025-06-18 01:01
小米固态电池专利技术 - 公司首次在专利层面披露固态电池研究进展 专利申请号为CN2023117077118 发明人为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博士赵则栋 申请时间为2023年12月 [1] - 专利核心创新在于通过结构设计缩短金属离子传输路径 提升传输速率 使离子跑得更快 内阻更小 寿命更长 [2][4] - 实验数据显示全电池循环次数达200次 较基准产品70次提升2倍多 2C高倍率放电时容量保持率达75% 较传统方案提升45% [1][6] 技术细节与制备方法 - 电池电芯由聚合物+金属盐构成固态电解质 宽度仅10~500微米 直接连接电极上下两面 方向与电流主传输方向一致 [4] - 采用4步制备法:1)复合薄膜制备(3D打印细槽) 2)固态电解质填充 3)卷绕固化 4)切片叠片 该方法无需复杂设备或极高温度处理 适合规模化生产 [5][7] - 当电极厚度达2cm时 正极活性物质载量提升至500mg/cm² 面积容量达60-70mAh/cm² [6] 行业技术路线对比 - 行业主流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分为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三类 硫化物电导率高但稳定性差 氧化物稳定性好但电导率低 聚合物成本低但室温电导率不足 [9] - 公司选择聚合物+金属盐复合电解质路线 与宁德时代部分技术路线一致 旨在平衡安全性/能量密度/成本 [9][10] - 宁德时代计划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 2030年大规模商业化 比亚迪/赣锋锂业/国轩高科等企业量产时间线也集中在2027年左右 [10][11] 商业化前景 - 该专利着重解决厚电极中金属离子传输路径长/内阻大的问题 显著提升电极载量和倍率性能 [1][4] - 技术仍处前端研究阶段 距离量产还需2-3年 商业化面临技术路线选择/成本控制/产业链成熟度等挑战 [1][12][13] - 固态电池被视为下一代电池技术重要方向 但可能仅是电池技术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未来可能出现更先进技术 [14][15]
产业链进展持续突破,固态进入中试关键期
2025-06-18 00:54
摘要 固态电池预计在 2027 年实现约 1GWh 的放量,2030 年有望突破 100GWh。工信部项目总资金约 60 亿,涉及宁德时代、比亚迪、一汽 等七家公司,旨在推动车规级电芯下线和固态电池量产及装车示范运营。 预计到 2028-2029 年,硫化固态电池成本将从千万级降至百万级,长 期或降至 20 万左右。硫化锂价格也将从大几百万降至 10-20 万左右, 性能和性价比将在未来几年显著改善。 比亚迪、国轩高科、一汽等提前半年实现了 60 安时车规级电芯落地。 中科固能硫化物电解质材料可实现千米级大卷量产,厚度做到 30 微米 以下,离子导率达到 3 到 5 之间,设备和材料端取得超预期进展。 硅碳体系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可达 350-400 瓦时每公斤,充放电倍率为 0.5-1C,循环寿命约 1,000 次,成本约 2-3 元每瓦时,已达中试阶段。 硫化物基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可达 450-500 瓦时每公斤,充放电倍率为 1-2C,但循环寿命仅 300-500 次,成本较高。 固态电池技术难点包括固固界面缝隙问题及材料工艺与设备能力不足。 解决缝隙问题需提升材料柔软性或提高设备精度。目前材料工艺与设备 能 ...
“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将施行从“能量密度为王”转向“安全性能为先”
证券时报· 2025-06-17 18:14
新国标核心内容 - 新国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首次将动力电池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纳入强制标准,2026年7月实施 [1][2] - 相比2020版国标,新增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底部撞击测试,修订热扩散测试,强化热失控后报警信号和温度控制要求(5分钟报警、2小时观察期温度低于60℃) [2] - 新增底部撞击测试要求:直径30毫米钢球以150焦耳能量冲击后无泄漏、破裂、起火或爆炸 [3] - 新增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300次快充循环后需通过外部短路测试且不起火不爆炸 [3] 行业影响与竞争格局 - 行业从"续航竞赛"转向"安全竞赛",推动低端产能出清,市场资源向头部集中 [1][8] - 头部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欣旺达等已提前布局并宣布产品达标,宁德时代2020年量产的无热扩散技术提前6年满足新国标 [4] - 中小企业因技术储备不足或资金有限可能被淘汰,行业集中度有望加速提升 [7][8] 技术升级方向 - 隔膜技术升级:星源材质芳纶涂覆隔膜耐高温超400℃,可延缓热蔓延 [5][6] - 固态电池受益:贝特瑞推出半固态/全固态方案,高镍三元正极包覆技术推迟热失控110分钟,针刺通过率提升80% [6] - 固态电池安全性优势:固态电解质耐高温、不可燃,满足新国标"不起火不爆炸"标准,产业化进程或加速 [6][8] 产业链生态重塑 - 新国标逆转"唯价格论"恶性竞争,推动行业向"质量优先"转型 [7] - 头部企业竞争优势体现在体系化安全设计、产品落地转化速度和品牌信任红利 [8]
免费领取!2025年全球锂电产业链分布图
鑫椤锂电· 2025-06-17 11:58
2025年全球锂电产业链分布图 - 分布图尺寸为1.5米X1米,详细描绘全球锂电产业全链条生态,包括原材料、四大主材、电池制造到终端应用 [3] - 覆盖地域包括中国、北美、欧洲、日韩东南亚四大锂电产业主要聚集区 [3] 分布图领取方式 - 可在2025年7月8日-9日于上海浦东假日酒店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固态电池技术发展与市场展望高峰论坛现场领取 [4] - 支持顺丰快递寄送,运费需自费 [5] - 目前正在按照登记顺序依次派发 [6] 2025中国固态电池技术高峰论坛 - 论坛将于2025年7月8-9日在上海浦东假日酒店举办 [9] - 主办方为鑫椤资讯,将邀请全球固态电池领域顶尖专家学者、企业领袖和投资机构代表参会 [9] - 会议将探讨固态电池技术最新研究进展、产业化路径、市场应用趋势及挑战机遇 [9]
太蓝新能源招聘:固态电池专家 25-45K 15薪
鑫椤锂电· 2025-06-17 08:33
如图 关注公众号,点击公众号主页右上角" ··· ",设置星标 "⭐" ,关注 鑫椤锂电 资讯~ -广告- Z、自感电池的测试与双语刀们, 3、根据测试数据分析提出调整方案: 4、按照实施方案开展固态电解质的改性工作: 6、熟练掌握锂离子电池相关实验设备: 7、固态电解质的性能评测. 8、固态电解质制备工艺的开发: 9、详细记录研发过程的数据并整理汇总; 10、最新相关文献、资料或专利的收集和分享。 任职资格 1、硕士以上学历、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相关专业2年 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具备固态电解质材料研发经验: 2、组电池材料基础、锂电池检测分析、锂电池设计基 础、固态锂电池开发、有机聚合物及无机材料合成工 艺及设备相关基础知识、实验室安全与化学实验操作 基础知识: 3、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具备文献、专利检索的能力: 4、锂电池材料中试合成操作能力、能够主导锂电池材 料中试和量产、投产; 5、熟练掌握智离子电池相关知识: 5、熟练使用Origin、Jade等数据处理及分析软件。 Zview軟件的熟练使用。 2025年7月8–9日,鑫椤资讯在 上海·浦东假日酒店 举办" 2025(第三届)中国固态电池技术发展与市 场 ...
小米汽车,固态电池新动作
DT新材料· 2025-06-16 15:41
小米汽车固态电池专利技术 - 小米汽车公布"固态电池复合电极与制备方法及包含其复合电极的固态电池"专利,展示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布局 [1] - 专利采用复合电极结构设计,使固态电解质沿集流体厚度方向贯通电极材料层,大幅缩短金属离子传输路径 [2] - 实验室数据显示电极载量达500mg/cm²,2C快充下容量保持率75%,CLTC工况续航1200公里,充电10分钟支持800公里行驶 [2] - 固态电池相比液态锂电池具备更高安全性(热失控风险降低)、能量密度(超1000Wh/L)和低温性能(-20℃放电效率提升20%) [2] - 小米计划2027年小规模示范装车,2030年前后大规模量产,技术路线图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重合 [2] 固态电池技术优势与行业对比 - 液态锂电池能量密度接近理论极限(300-400Wh/kg),固态电池理论能量密度超500Wh/kg [3] - 小米专利中1200公里续航数据对特斯拉Model S Plaid(780km)、蔚来ET7(700km)形成代际压制 [3] - 卫蓝新能源2024年为蔚来提供150kWh半固态电池包,并与华友钴业、恩捷股份等合作推进产业化 [4] 行业竞争格局与车企布局 - 上汽集团计划2024年底在全新MG4上量产新一代固态电池 [4] - 丰田汽车预计2025年小规模试产,2026年初期量产,2027-2028年全面商业化 [4] - 广汽集团计划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并应用于昊铂车型 [4] - 长安汽车预计2026年装车验证,2027年逐步量产全固态电池 [4] - 奇瑞汽车设2026年全固态电池上车目标,2027年规模化量产 [4] 产业链投资布局 - 小米系已投资卫蓝新能源、赣锋锂电、法恩莱特、天目先导、因势新材料等固态电池相关企业 [4]
亿纬锂能港股IPO:不甘“龙二”的宿命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6-16 13:05
港股IPO市场反应 - 亿纬锂能港股IPO消息发布后A股股价下跌近5%至42 78元 市场反应平淡[2][3] - 与宁德时代港股IPO盛况形成鲜明对比 市场认为其"不缺钱也要上港股"逻辑不适用[4] - 市场反应平淡反映锂电行业增长放缓及对公司资金压力的关切[6] 资金需求与财务压力 - 公司账面现金134亿元 但海外工厂项目累计投资达174亿元 存在40亿元资金缺口[19] - 资产负债率从2020年35 13%持续攀升至2025Q1的62%[20] - 2024年可转债募资50亿元计划因深交所两轮问询受阻 最终在获得美洲大客户订单前获批[22] 海外扩张战略 - 匈牙利工厂专注圆柱电池生产 深度绑定宝马[13] - 马来西亚基地兼顾圆柱电池与储能项目 利用东南亚低成本优势[15] - 美国通过CLS模式与戴姆勒卡车等合资建厂 规避IRA法案限制[17] 动力电池业务挑战 - 动力电池营收占比近40% 但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22年71天攀升至2024年95天[25][29] - 国内车企应付账款平均周转天数171 6天 远高于欧美品牌60天水平[28] - 哪吒汽车拖欠货款超60亿元 与亿纬锂能合同纠纷案已开庭[32] 储能业务风险 - 2024年储能电池出货量50 45GWh全球第二 营收占比39 14%[36] - 美国IRA法案要求2025年起储能项目100%本土化生产 叠加40%关税[39] - 重要客户Powin申请破产 涉及15GWh采购协议 货款支付存不确定性[40][42][43] 技术研发竞争 - 研发投入从5年前7亿元增至29 42亿元[47] - 固态电池规划2028年量产400Wh/kg产品 进度落后于国轩/赣锋/孚能等对手[49][52][53] - 大容量电芯方面 628Ah产品量产但落后于蜂巢770Ah和海辰1175Ah产品[57][58] 行业竞争格局 - 动力电池产能结构性过剩 车企财务危机可能引发供应链连锁反应[30] - 威马汽车破产导致供应商塔菲尔陷入困境 猎豹/华晨破产引发坏账[31] - 储能市场价格内卷严重 出海面临政策风险[37][39] 港股上市战略意义 - 募资用于海外工厂建设/全球化布局/营运资金补充[11] - 上市成为支撑海外扩张/技术攻坚/风险抵御的关键"生命线"[60] - 募资效率将深刻影响公司在激烈竞争中的立足与发展[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