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新规

搜索文档
5只A股,遭*ST!
搜狐财经· 2025-04-28 16:07
遭*ST公司名单及影响 - 立航科技、庚星股份、精伦电子、华嵘控股、国新文化5家A股上市公司将于4月29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及其他风险警示(ST),股票4月28日停牌1天 [1] - 随着年报与一季报披露临近尾声,业绩不及预期的个股数量可能增加,部分个股面临退市风险警示(*ST)或其他风险警示(ST) [1][2] 退市新规政策背景 - 新"国九条"提出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和加大退市监管力度,证监会配套发布《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 [2] - 沪深交易所修订主板、双创板股票上市规则,完善退市风险警示(*ST)和其他风险警示(ST)要求 [2] - 退市新规将主板亏损公司营业收入标准从1亿元提高到3亿元,创业板和科创板维持1亿元标准,市值退市指标从低于3亿元提至低于5亿元 [2] 分红政策调整 - 沪深主板上市公司从2024年年报开始需满足分红指标要求,触发分红类风险警示标准(ST)不涉及退市风险 [3] - 分红风险警示的引入促进上市公司分红行为改善,提升投资者回报 [4] 退市机制优化影响 - 退市新规旨在严格强制退市标准,优化资本市场生态,促进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 [3] - 财务类指标调整对上市公司影响显著,A股退市机制正变得更加严格和有效 [4] - 强化退市监管有助于打击财务造假等恶意规避退市行为,保护投资者权益 [3][4]
年报披露季退市新规显威,20家公司因财务不达标面临风险警示
第一财经· 2025-04-28 12:14
退市新规实施情况 - 2024年退市新规显著强化财务类退市指标 主板营收退市门槛从1亿元提高至3亿元 加大绩差公司淘汰力度 [2][6] - 4月28日6家及29日14家上市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其中20家均触及财务类退市风险 多数公司触及"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不到3亿元"情形 [1][2] - 今年以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公司中 还有10余家触及"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不到3亿元"情形 另有多家公司因2024年末净资产为负值被*ST [1][4] 具体退市案例特征 - *ST建艺和*ST宝鹰因2024年末净资产为负值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ST建艺连续3年扣非净利润为负 *ST宝鹰被出具否定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2] - *ST返利/*ST步森/*ST赛隆/*ST高斯因2024年净利润为负且扣除特定收入后营收低于3亿元被警示 [2] - 庚星股份同时触及净利润为负/营收低于3亿元及净资产为负三重标准 2024年扣非后净利润亏损超2亿元 扣除特定收入后营收2.46亿元 净资产-343.96万元 [3] 退市类型多元化趋势 - 除财务类退市外 新规同步强化规范类/重大违法类退市 *ST普利因2021-2022年财务造假被终止上市 两年虚假利润总额合计6.69亿元 占披露利润总额73.83% [7] - 面值退市成为市场化出清主要路径 *ST东方/*ST吉药等公司因股价连续20日低于1元收到终止上市告知书 2024年面值退市占比达73% [8][9] - 2024年A股退市数量达52家创历史新高 预计2025年退市数量将超60家 退市率或从1%向美股10%靠拢 [9] 市场生态影响 - 退市新规推动A股从"重融资"向"重投资"转型 通过多维约束形成"有进有出/优胜劣汰"良性循环 [1][9] - 投资者对劣质公司快速抛售叠加壳价值缩水 资金向龙头集中 投资逻辑转向价值导向 [9] - 监管强化追责机制 即使退市公司仍追究责任 壳资源炒作将终结 [9]
退市首日两度临停,普利制药暴跌73%、可转债跌超18%
格隆汇· 2025-04-28 07:47
公司退市进程 - 普利制药于4月28日进入退市整理期 证券简称变更为"普利退" [1] - 退市整理期为15个交易日(4月28日至5月21日) 首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 此后每日涨跌幅限制为20% [6] - 退市整理期结束后 股票及可转债将被摘牌 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 [6] 财务造假细节 - 公司2021年、2022年通过虚构成品药和原料药销售业务 两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10.29亿元 虚增利润总额6.69亿元 占该两年披露利润总额的73.83% [7] - 2021年虚假销售多计营业收入5.14亿元(占当年披露营收的34.07%) 虚增利润2.9亿元(占披露利润的62.06%) [7] - 2022年多计营业收入5.15亿元(占28.51%) 虚增利润3.79亿元(占86.36%) [7] 市场表现 - 退市整理期首日股价暴跌77.51% 盘中因涨幅偏离值触发两次临停 [3] - 收盘股价跌幅近74% 报0.65元/股 总市值缩水至3.65亿元 较巅峰时期蒸发逾200亿元 [3] - 可转债"普利转退"盘中跌幅一度达33.72% 最新跌幅为18.13% 报76.586元/张 [5] 监管处罚 - 公司被处以1000万元罚款 董事长兼总经理范敏华被罚500万元并实施10年市场禁入 [8] - 财务总监罗佟凝被罚400万元、禁入8年 其余5名高管合计被罚650万元 [8] - 证监会表示将"应移尽移"犯罪线索 刑事责任追究或接踵而至 [8] 公司背景 - 公司2017年登陆创业板时凭借高端仿制药概念受热捧 2018年股价冲高至112元 市值突破250亿元 [8] - 2020-2023年净利润从4.08亿元断崖式下滑至亏损9827万元 剔除造假部分后实际业绩早已"空心化" [9] - 目前3.7万名股东人均持股市值不足万元 [9] 行业影响 - 普利退案成为新"国九条"严监管背景下资本市场"零容忍"的典型样本 [7] - 4月下旬逾30只ST股批量跌停 *ST左江、*ST太安等多只问题股进入退市倒计时 [11] - 2024年退市新规进一步收紧财务、交易、规范类指标 年内强制退市公司数量或创历史新高 [11]
微盘股遭遇“倒春寒”!该如何摒弃“投资偏见”?
券商中国· 2025-04-02 11:47
微盘股市场表现与调整原因 - 年初至3月20日万得微盘股指数涨幅超20%创历史新高,但之后出现显著回撤,部分个股大幅下跌并拖累相关基金净值[3] - 50只微盘股关联基金年初至3月20日平均涨幅12.72%,随后一周多平均跌幅近3%[3] - 退市新规实施首年叠加年报披露期临近,市场担忧微盘股业绩波动可能导致ST或退市风险[4] - 前期涨幅过大导致估值回调,万得微盘股指数创新高后业绩未能及时跟上[4] - 4月年报发布高峰期存在日历效应,市场提前反映ST和退市预期[4] 量化策略与流动性争议 - 部分投资者认为量化策略助跌微盘股,但业内人士指出量化策略多样性且多数创造流动性[6] - A股微盘股换手率达大盘股2倍以上,显示交易活跃度较高[8] - 量化策略内含反转交易逻辑,实际起到市场稳定器作用[8] - 基金产品止损机制可能放大波动,机构集中砍仓导致"拥挤风控"[9] 投资策略优化方向 - 严格控制风险敞口,追求纯阿尔法收益成为量化策略优化方向[10] - 采用"恒定股债比例+杠铃策略"平衡组合,央企微盘股显示更优风险收益比[11] - 小市值效应具有长期性,需结合基本面估值和长期投资视角[10] 微盘股长期投资价值 - 机构研究覆盖不足导致微盘股存在价值洼地,蕴含细分行业领军企业[13] - 智能制造、半导体设备、光伏储能等领域可能孕育未来大市值公司[14] - 经济转型期微盘股在AI、量子科技、半导体国产替代等领域具备成长潜力[14] - 小微盘股定价效率弱于大盘股的结构性失衡带来配置机会[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