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行为 - 公司通过虚假贸易业务及跨期确认港口包干作业费收入等方式虚增利润,2022年虚增利润3,610.45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2.46% [1] - 2023年虚增利润6,808.78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65.96% [1] - 2024年第一季度虚增利润1,537.75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62.05% [1] - 2018年至2021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86.24亿元,虚增利润总额1.79亿元,其中2018年虚增利润2,070.9万元,2019年3,899.9万元,2020年4,415.7万元,2021年7,511.4万元 [3] 造假手段与责任认定 - 通过子公司锦国投(大连)发展有限公司控制上下游供应商及客户资金流转,形成闭环资金池,制造虚假贸易流水 [3] - 时任董事长徐健、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刘辉被认定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财务总监李挺等高管为其他直接责任人 [3] - 2024年6月公司股票被实施ST风险警示,徐健、刘辉被采取10年市场禁入措施 [3] 审计机构与审计结果 - 2018年至2023年年报审计机构均为大华会计事务所,但多年出具无保留审计意见 [1] - 2024年审计机构变更为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费用为180万元,审计结果为"无法表示意见" [2] - 2023年审计结果为"新疆和本国生的天空前景观",审计费用为68万元 [2] - 2022年审计结果为"标准无细位单贝",审计费用为86万元 [2] 公司治理缺陷 - 管理层为维持表面业绩长期虚构贸易链条,甚至通过会计差错更正掩盖问题 [4] - 首次处罚后公司仍持续造假,暴露治理严重缺陷 [4] 退市风险与追责机制 - 公司因连续三年财务造假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标准,2025年5月6日复牌后被实施*ST [5] - 2024年净资产为-65.67亿元,审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存在25亿元违规担保未解决 [5] - 停牌前股价跌至1.04元,若复牌后继续跌停将触发面值退市条件 [6] - 刘辉、李挺等6名责任人因涉嫌"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6] - 中证投服中心已启动普通代表人诉讼,未来可能升级为特别代表人诉讼 [6] - 上交所对锦州港及徐健、刘辉等责任人公开谴责,认定其10年内不得担任上市公司高管 [6] 市场影响 - 公司成为退市新规下"造假强制退市"典型案例,反映监管对财务造假"零容忍"态度 [6] - 投资者保护机制显效,受损投资者可通过代表人诉讼和先行赔付依法索赔 [6]
锦州港财务造假屡犯不改 造假多年被审计机构大华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