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标准化
icon
搜索文档
业界研讨智能检测装备发展新路径
中国化工报· 2025-08-06 02:18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IEC联络处处长刘昕指出,标准化是推动工业自动化行稳致远、 实现产业升级的通用语言和关键基石。近年来,我国包括智能检测装备在内的工业自动化标准工作取得 明显成效,体系架构日益完善,关键技术标准取得突破,国际参与度不断提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将把 工业自动化、标准化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的重要抓手,强化战略引领、完善 标准体系,突出创新驱动、提升标准质量,聚焦应用落地。 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学者就智能制造及智能检测技术前沿与产业趋势分享了观点。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 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原司长张相木系统阐述了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工业软件、赛博 物理系统的协同关系,提出以"三要素融合"破解制造业数智化转型中的技术孤岛问题,为行业发展分享 了理论框架。德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奥特海因·赫尔佐格(Otthein Herzog)分享了德国 在智能检测装备标准化、产业化方面的经验,他认为,中德双方应深化技术研发与标准合作,共同推动 智能检测技术的突破与应用。 中化新网讯 日前,第二十一届"工业自动化与标准化"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本次研讨会以"智能检测装备 ...
小菜园20250804
2025-08-05 03:15
行业或公司 - 小菜园(餐饮行业,正餐赛道)[1] 核心观点和论据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预计营收3.6-3.8亿元,实际数据可能落在区间中等偏上位置[2][4] - 2025年分红预计达4亿人民币以上,股息率约4%[5][10] - 单店年化利润可达100万元以上,回本周期1-1.5年[5][10] 门店扩张 - 当前门店增速15%-20%,单店投入120-130万元[2][6] - 主要覆盖江浙沪皖,共500多家门店[2][6] - 正向华北、华中扩张,北京计划今年新开近40家门店(翻倍增长)[2][6] - 未来2-3年每年新增120-150家门店,2027年目标1,100家,之后三年加速至全国2,000家[2][7] 行业竞争与应对 - 餐饮行业竞争激烈,同店销售尚未系统性转正[8] - 小菜园通过逆势扩张和标准化努力表现突出[2][8] - 四五月份同店销售回到零附近,此前因菜单价格下调下滑[8] 员工激励 - 131名员工持有股权,创始人占20%以上,高管每人持股3%-5%,中高层人均持股0.4%[2][9] - 上市后第一年分红率60%以上,中高层通过分红获得丰厚收益[2][9] 竞争优势 - 组织运营效率、管理效率和狂热企业文化(员工使用公司LOGO作为头像)[3][13] - 前200家店合伙人拥有股权,大厨和店长年薪百万[3] - 从中西部向外扩张,成长性逻辑稳固[13] 其他重要内容 - 企业文化:员工高度认同,前200家店合伙人股权激励[3] - 同店增长与扩店的跷跷板效应:2025年上半年同店增速恢复正增长,扩店速度放缓[11][12] - 极端情况下估值:不增长时维持15倍市盈率,成长性下应享溢价[12]
充电宝3C认证大消息!新增生产企业等级认证
证券时报· 2025-08-02 00:08
移动电源行业新规 - 国家认监委发布《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移动电源、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试行)》,自2025年8月15日起实施,取代2023年版本[3][4] - 新规新增对生产企业的等级认证,分为A/B/C/D四类,依据工厂检查结果、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企业信用信息等动态调整[5] - 认证模式为"型式试验+初始工厂检查+获证后监督",B类企业每年至少1次不预先通知检查,C/D类所有检查均不预先通知[6] 行业规范化进程 - 2023年8月1日起锂离子电池/移动电源纳入3C认证目录,2024年8月1日起未获证产品禁止出厂销售[4] - 工信部拟制定《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技术标准将更严格[7] - 行业协会组织产业链企业座谈并发布自律倡议,深圳286家获证企业参会[7] 市场现状与监管趋势 - 国内充电宝市场规模约150亿元(不含共享租赁),全国700多家企业获3C认证[7] - 行业呈现"蚂蚁市场"分布,存在低价恶意竞争现象[7] - 监管部门将加大市场抽查频次,重点打击低质低价产品并加重处罚[7]
标准化助力农业中关村“空中苗圃”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新京报· 2025-08-01 11:45
农业中关村建设标准认证战略合作 - 北京市检验检测认证中心所属机构与平谷区马昌营镇政府签订协议,聚焦"空中苗圃"科技小院建设,通过标准化、检验检测和认证技术解决科研成果市场化难题 [1] - 合作旨在推动高科技农业产品(如无土栽培蔬果)快速进入市场,突破缺乏检测认证标准的障碍 [1] 科技小院项目进展 - 2023年10月平谷区马昌营镇联合北京农学院试点"空中苗圃"微型植物工厂,成功培育无需土壤阳光的高科技有机蔬果(番茄、草莓、红薯等) [1] - 当前产品面临市场准入挑战,虽具备高成活率、短成苗周期和优质口感,但缺乏标准化认证无法规模化推广 [1] 标准化与认证的战略意义 - 标准化研究院将为科技小院建立全市统一的检测认证标准,作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基础支撑 [2] - 标准化体系可降低交易成本、保障质量安全、促进市场准入,对农业中关村建设及国家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具有关键作用 [2] 未来合作方向 - 以马昌营镇为核心,联合政府、市场监管及农业科技机构,构建现代食品营养谷标准体系 [2] - 重点发展合成生物、精准营养、药食同源等新型功能性食品项目,提升检测技术与认证服务能力 [2]
湖北举办企业国际国家标准对接推进活动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31 06:15
活动概况 - 湖北省举办企业国际国家标准对接推进活动 聚焦标准赋能产业升级 600余人参与对接[1] - 活动由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和湖北省市场监管局主办 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承办 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4] 企业参与情况 - 中国信科集团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冶南方自动化有限公司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分享国际标准制修订经验并提出具体困难[1] - 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国内技术对口单位专家进行一对一解答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专家团队提供解决方案[1] 产业专题对接 - 脑机接口产业标准对接在武汉衷华脑机融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举行 讨论标准制定 应用推广 技术创新等关键问题[1] - 磷石膏产业标准对接在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举行 聚焦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处理标准需求[2] - 机器人产业标准对接在武汉奋进智能机器有限公司举行 针对安全标准 性能指标 检测认证等热点难点[2] 标准化成果 - 湖北省累计主导制定87项国际标准 6030项国家标准 技术话语权持续增强[2] - 企业在国际标准化参与度和关键技术国际规则制定能力方面仍存在不足[2] 战略行动路径 - 激活企业主力军作用 通过政策激励和能力建设解决企业不敢做不会做国际标准难题[3] - 打造产业标准共同体 构筑光谷标准高地 贯通产学研标转化链[3] - 构筑开放合作枢纽 拓展标准国际化新蓝海 深化与ISO/IEC国内技术对口单位战略合作[3] 政府支持 - 市场监管总局支持湖北省承担ISO IEC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国内技术对口分支机构建设[3] - 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将梳理企业标准需求清单 提供专人跟踪服务 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并加强平台建设[3]
AI驱动 向“上海智造”跃升 龚正主持市政府常务会议
解放日报· 2025-07-31 01:49
会议原则同意《关于进一步优化提升上海航空口岸物流通关效率的工作方案》并指出,要借鉴国内 外先进经验,再造航空口岸物流通关流程,实现通关速度更快、营商环境更优目标。要优化口岸作业链 条,突出智能化、标准化,建好"浦东国际机场西货运区智能货站+集中查验中心"试点,尽快实现国际 航空运输协会CEIV认证品类全覆盖。要提升口岸监管效能,加大制度创新,不断深化企业信用管理制 度改革,给予AEO认证企业更多监管便利,并推进多式联运监管模式创新,提升空空联运、空铁联运 便利度。 会议原则同意《上海市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全链条发展行动方案》并指出,高端医疗器械迭代升 级速度日益加快,要放大创新策源的研发优势,聚焦重点产品方向,集中力量攻坚,力争取得标志性成 果。要持续推进"研发+临床+制造+应用"全链条加速,推动审评审批再提速,支持创新器械产品入院、 进店、上网、下社区。要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区,支持本地创新型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龙头企业,推动沪产创新器械走向全球。 记者 孟群舒 吴頔 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7月30日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要求按照市委部署,实施"AI+制造"行 动,加快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优化 ...
从布鞋、灰T到皮夹克,大佬们为何都需要自己的独特衣着?
创业邦· 2025-07-25 09:42
商业领袖的标志性穿着 - 许多商业领袖通过固定穿着打造个人形象,如宗庆后的布鞋、乔布斯的黑色高领衫、扎克伯格的灰色T恤、黄仁勋的皮夹克 [3][4] - 固定穿着的初始目的是减少决策成本,扎克伯格解释其灰色T恤有20件,以简化生活决策 [4] - 美国心理学家提出"决策疲劳"理论,说明决策消耗意志力,重要人物通过简化日常决策保留精力 [6][7] 决策疲劳与时间消耗 - 英国马莎百货调查显示女性每天花费17分钟选衣服,每年累计约4天,62%女性因选衣影响心情 [7] - 美国ClosetMaid调查发现成年人每天平均花费16分钟选衣服,女性略高于男性,50%认为衣服过多增加选择难度 [7] - 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60%都市青年每天花费10-30分钟选衣服,女性平均18分钟,男性9分钟,40%存在"穿搭焦虑" [7] 服饰的品牌符号价值 - 乔布斯的黑色高领毛衣和扎克伯格的灰T恤体现硅谷文化的极简主义与反权威 [8] - 黄仁勋的皮夹克在英伟达发布会中特写镜头占比高,塑造"硬汉""先锋"形象,与企业技术革命者文化契合 [10] - 宗庆后的布鞋强化"草根实干家"形象,增强消费者情感共鸣与信任感 [12] 服饰的营销与视觉锤效应 - 制服化着装建立视觉记忆点,如乔布斯的黑色高领毛衣和黄仁勋的皮夹克提升个人品牌辨识度 [13] - 服饰作为社会标签,宗庆后通过布鞋与草根群体建立情感纽带,乔布斯等通过极简服饰消解权威距离 [13][14] - 中国企业家如马云穿中式长衫、雷军穿小米运动鞋,反映文化、行业与社会结构的深层映射 [14] 普通人模仿的适用性 - 广告、传媒、极客等行业可通过固定风格穿搭提升个人IP属性 [16] - 商业领袖的穿搭与其个人经历和企业文化强绑定,普通人模仿需注重精神内核而非形式 [17]
京东要做灶王爷?
36氪· 2025-07-25 01:42
京东跨界餐饮战略 - 公司宣布在全国开设1万家"七鲜小厨"门店,主打现炒现做模式,并投入10亿现金招募1000道招牌菜合伙人 [1] - 合伙人只需提供配方即可获得100万保底分成,生产、配送、销售环节全部由公司负责 [1] - 该模式借鉴电商领域"自营+物流"核心能力,采用标准化厨房加统一配送模式,从食材采购到品控全流程把控 [1] 外卖市场现状与痛点 - 2025年中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5.45亿人,市场规模约1.2万亿元,日均消费33亿元 [2] - 美团日订单量超1.5亿单,其中"神抢手"贡献5000万单,"拼好饭"突破3500万单 [2] - 行业面临三大问题:用户对食品安全要求提高、平台抽成压缩商家利润、食品安全隐患频发 [2] 供应链优化方案 - 与中粮、正大、双汇等食品企业合作,直接从源头采购食材 [3] - 通过中央厨房集中处理可将食材损耗率从传统外卖门店的10%-15%降至5%以下,参考老乡鸡已实现3%损耗率 [4] - 集中采购加工模式降低食材成本和人力投入 [4] 技术应用与标准化 - 采用机器人炒菜实现标准化生产,每道菜火候时间配料比例精确控制 [5] - 每台机器人设4个加工位,3-5分钟完成一道菜,效率高于人工 [5] - 但存在口味单一化问题,用户反馈缺乏"锅气",可能影响复购率 [7] 商业模式创新 - "菜品合伙人"计划重构餐饮产业链权力分配,厨师转型为知识型人才 [8] - 形成"中央厨房+社区店+机器人炒菜"组合拳,将产业链控制权向平台转移 [9] - 中小餐厅加盟后主要承担履约功能,品牌价值和用户关系让渡给平台 [10] 地域化挑战 - 餐饮行业高度依赖本地化,各地口味习惯、供应链和政策存在差异 [12] - 一线城市效率优势明显,但三四线城市面临物流成本和配送半径挑战 [13] - 竞争对手如美团、抖音等采取差异化策略应对区域需求 [14][15][16] 行业竞争格局 - 美团推进"智能厨房"和"无人配送",饿了么布局"数字餐厅" [14] - 抖音通过"外卖+直播"模式利用内容流量优势 [14] - 各平台分别采取技术、流量和本地化策略形成竞争壁垒 [15][16]
一生嗦粉的中国人,“嗦”出三千亿米粉产业
中国食品网· 2025-07-24 11:40
行业概览 - 中国米粉产业规模已达3000亿元,形成完整产业链涵盖种植、生产、加工、分销、销售等环节 [1] - 2025年米粉终端消费市场规模预估将超800亿元,已逼近面条市场规模的六成(1520亿元) [18] - 全国米粉门店总数接近21万家,近一年新开门店超8万家,线上外卖订单增量占小吃快餐的11.2% [20] 品类发展 - 螺蛳粉占据品类王者地位,过去一年全网社媒声量突破1800万量级 [9] - 桂林米粉社媒声量同比高涨,生烫米线成为近一年异军突起的新品类 [12] - 酸辣口味为主流,臭味成为第二大热销口味,减脂类米粉销售额同比增长150% [29] 市场格局 - 线上速食米粉品牌CR10保持在43%,臭宝连续两年蝉联市场份额首位(11.5%) [23] - 线下餐饮品牌呈现"有品无牌"特征,门店数超500家的品牌仅占1% [26] - 微念集团通过"新零售+餐饮供应"双轮驱动模式,预包装螺蛳粉零售端销售额超25亿元 [44] 产业链分析 - 米粉企业注册量超六万家,关联企业总数已超50万家 [36] - 产业链形成上游原料把控、中游规模化量产、下游线上线下融合的成熟体系 [38] - 行业标准QB/T2652-2025《米粉(米线)》获批,推动产业规范化发展 [39] 企业战略 - 头部企业加速全产业链布局,如微念集团覆盖原料-生产-零售-餐饮全链路 [43] - 品牌通过建立供应链体系(如自建工厂、种植基地)构建竞争壁垒 [42] - 餐饮零售化趋势明显,多个品牌同时布局线下门店与电商零售业务 [42] 未来趋势 - 产业升级路径聚焦标准化筑基、品牌化赋能、全链路运营三大方向 [48][49] - "以销定产"柔性供应链模式成为发展重点,推动农业现代化成果转化 [49] - 头部企业通过B2C+B2B双轨模式实现产能动态调节与资源最大化利用 [49]
数智化转型驱动制造业升级!智能检测装备加速赋能“智”效提升
华夏时报· 2025-07-23 13:17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 - 《指南》发布满3月 为智能制造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指明方向 具有里程碑意义 [1] - 智能检测装备作为核心装备重要性凸显 创新研发与应用推广成为高质量发展重要驱动力 [1] - 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智能检测装备发展成效显著 支撑智能工厂建设与高水平供给体系提质升级 [1] 制造业数智化转型 - 智能制造成为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核心引擎 标准化是产业升级关键基石 工业自动化标准体系架构日益完善 [2] - 智能制造从数字化、网络化进入智能化阶段 未来重点加快工业AI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2] - 数智化转型三大要点:构建基于工业AI的新型智能制造系统 筑牢高端装备与工业软件根基 推进全生命周期环节转型 [3] - "十五五"期间将加大"人工智能+"行动力度 为转型奠定基础 [3] 工业和信息化经济运行 - 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5.7% [4] - 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5% 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52万户 较上年底增8000多户 [4] - 数字技术快速发展 数字产业收入同比增长9.3% 增速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 [4] 智能检测装备发展 - 智能检测装备作为"工业之眼"与"质量大脑" 承担质量管控关键职责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5] - 高端医疗领域质子治疗技术实现临床工作流最优化 提供高精度、高效率放疗方案 [5] - 交通领域AI视觉道路检测系统商业化应用 识别速度达160公里/小时 较传统提升48倍 准度>94% [6] - 煤矿智能化无人采煤控制装备工厂实现99.61%产品合格率 关键设备联网率100% 达国内领先水平 [6] 未来发展方向 - 中国煤炭科工将强化AI、云计算等技术与煤矿场景融合 突破"卡脖子"难题 研发成套技术装备 [7]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速智能制造装备发展 重点突破核心技术短板 构建智能检测装备技术体系 [7] - 推动智能检测装备集成创新 引导智能工厂深化应用 完善标准并深化国际合作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