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传统文化
icon
搜索文档
参与古风巡游、观赏沉浸式情景剧 到博物馆过文化端午
四川日报· 2025-06-02 01:21
文化活动 -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以"诗润童心诗画端午"为主题举办活动,包括儿童诗乐演出 [2] - 成都博物馆举办皮影戏表演和操作体验活动吸引儿童参与 [4] - 武侯祠博物馆开展"粽情端午 共话三国"系列活动,包含古风舞蹈、三国人物表演及传统杂技展示 [4] - 杜甫草堂博物馆推出沉浸式情景剧,呈现屈原与杜甫跨时空对话的诗歌文化场景 [4] - 金沙遗址博物馆安排金钱板、方言诗小品、相声、川剧变脸等传统曲艺表演 [4] 民俗体验 - 四川博物院邀请花艺师解读挂艾枝、悬菖蒲习俗,并指导观众制作艾草菖蒲花艺 [5] - 各大博物馆景区组织缝制艾草香囊、编织端午彩绳等民俗手工活动 [5] - 武侯祠博物馆开展沉浸式民俗巡游,游客可身着传统服饰参与互动 [4]
江南美学绘版“玩具总动员”,布老虎连接起父母与子女两代人
新浪财经· 2025-06-01 13:39
传统文化IP开发 - 布老虎作为连接代际情感的精神纽带 被赋予新时代语境下的文化传承价值 通过儿童剧形式实现传统民俗的现代表达 [1][5] - 创作团队深度挖掘江南非遗元素 包括越剧唱段 龙舟赛 老鼠嫁女传说等 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东方童话体系 [5][7] - 公司采用"民俗IP+儿童剧"模式持续开发传统文化资源 继《嗨!小石狮》后推出《哇!布老虎》形成系列化产品线 [7] 儿童剧市场运营 - 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选择六一档期首演新剧 结合端午民俗节点强化文化传播效果 [2][8] - 剧场配套开展非遗面塑工作坊 米菲主题展等衍生体验活动 形成"演出+互动"的立体化运营模式 [8] - 公司实施全国巡演战略 《小魔盒3》等剧目将覆盖嵊州 南京 青岛等多地市场 扩大品牌影响力 [8] 内容创作特征 - 剧本设计采用"玩具总动员"式冒险叙事 通过布老虎寻主主线串联多个江南民俗场景 增强戏剧张力 [2] - 舞台美术突出江南美学特征 青砖黛瓦 小桥流水等元素构成诗意化的视觉符号系统 [5] - 角色设定融合汤婆子 蒲扇 八仙桌等传统生活器物 赋予其拟人化形象以增强童趣感 [2][5]
端午假期恰逢“六一”国际儿童节 孩子们在多彩民俗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释放欢乐童趣
央广网· 2025-06-01 02:08
端午假期文旅活动 - 浙江嘉兴南湖区子城外府南街举办端阳大集,作为2025年"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示范活动暨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的"重头戏"之一,吸引众多游客体验传统香囊制作工艺 [1] - 某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主题乐园成为家庭亲子游热门首选,亲子房预订量增速显著,热门目的地包括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成都、西安、深圳、天津、重庆等 [3] - 青岛崂山风景区推出"过端午、享童趣"系列活动,面向14周岁以下儿童免门票,免费赠送五色线绳和粽子 [4] 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 河南许昌建安区实验幼儿园开展端午主题活动,包括吟唱童谣、折龙舟、画粽子、编彩绳、制作中草药香囊等 [3] - 青岛主要游览区开展丰富民俗体验活动,如武术表演、包粽子等,让游客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 [4] - 嘉兴端阳大集设置真人扮演的端午"玩家",增强游客沉浸式体验 [3]
美好旅途,“粽”享端午
齐鲁晚报· 2025-05-29 10:18
高铁列车端午节主题活动 - 国铁济南局在G169次高铁列车上举办"美好旅途 '粽'享端午"主题活动,融合铁路知识与端午文化,为旅客提供独特文化体验 [1][3] - 活动内容包括端午元素装饰、歌舞表演《人间芳华,岁岁年年常安康》、知识竞答、包粽子和制作香囊等民俗互动环节 [3][5][7] - 工作人员准备蛋糕和粽子,组织旅客共唱《我和我的祖国》并在"端午寄语"互动墙留言,增强节日氛围 [9] 活动效果与旅客反馈 - 活动成功让旅客在旅途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特别是儿童通过动手实践获得丰富体验 [11] - 旅客反馈显示活动为旅途增添了欢乐互动和深度文化体验,提前营造了浓厚端午节氛围 [13] - 车长提醒旅客节假日出行注意事项,同时强调活动让旅客"品味文化馨香"的核心价值 [13] 活动特色 - 创新性地将文明乘车宣传与传统节日习俗相结合,通过知识竞答等形式提升参与度 [7] - "非遗零距离"环节让旅客直接参与包粽子、制香囊等传统工艺,实践"带着文化去旅行"理念 [7] - 通过歌舞表演、集体合唱等艺术形式强化节日祝福和家国情怀的表达 [5][9]
文化中国行丨悠悠清音越古今 他们让黄梅戏越唱越“年轻”
央视新闻· 2025-05-25 01:26
黄梅戏的艺术特色 - 黄梅戏唱腔优美、表演细腻,擅长通过生动的故事和鲜明的角色形象打动人心[1] - 源于湖北、安徽等地的采茶调,清末与安庆民间艺术结合,用安庆方言发展为新剧种[3] - 以清新婉转的唱腔和质朴灵动的表演风格闻名,唱词接近普通话且通俗易懂[3] 经典剧目与历史发展 - 《天仙配》《女驸马》等经典剧目广为传唱[1] - 1956年电影《天仙配》播出后引发全国轰动,使黄梅戏风靡大江南北[5] - 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 现代传播与创新 - 青年演员通过线上演出、短视频吸引上百万粉丝,推动黄梅戏走进年轻人视野[7] - 安庆师范大学黄梅剧艺术学院培养约200名本科生、硕士生,输送至各地舞台[7] - 新创剧目《延年和乔年》融合音乐剧、话剧元素,近5年安庆市新创复排剧目超200部[9] 行业传承与展望 - 代表性传承人强调需创作接地气、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以推动行业发展[9]
电竞+文化!1922电竞新媒体产业园点燃天桥消费新引擎
齐鲁晚报网· 2025-04-30 09:12
园区转型与定位 - 济南成丰面粉厂旧址转型为"电竞+文化"双核驱动的城市消费新引擎 成为天桥区对外形象展示新IP [1] - 园区融合百年工业遗产建筑元素与潮流创意 老厂房改造为创意产业孵化基地和大型电竞场馆 [3] - 定位为多元化商业消费聚集区 结合"电竞文化+潮流文化+传统文化"主题 覆盖吃、喝、玩、乐、游、购全业态 [3] 运营数据与活动 - 2024年开园后已举办13场官方电竞赛事 包括《王者荣耀》全国大赛和《和平精英》城市赛 [3] - 同期开展70余场文化活动 吸引27万人次现场参与 线上曝光量突破千万人次 [3] - 累计创造2800余万元营收 显著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配套消费 [3] 特色业态与创新 - 打造1922街区 引入特色餐饮、潮牌、慢闪、城市露营等文化主题商业 [3] - 举办毕加索主题艺术展等文创策展活动 成为年轻人打卡热点 [3] - 建设1922智慧体育公园 融合VR互动和趣味步道科技元素 免费开放吸引市民日常锻炼 [4] 未来发展规划 - 持续探索"电竞+"业态 深化"工业遗产+新消费"模式 [3][4] - 通过电竞引流、艺术赋能、科技加持三重策略 为济南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 [4] - 战略目标为强化城市IP打造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4]
历时18天,第三十六届丫髻山庙会在北京平谷开幕
北京商报· 2025-04-28 08:54
除了充满福意的祈福活动,庙会期间,秧歌、高跷、什不闲、中幡、小车会等70余档极具地域特色的花会表演更是一大亮点,数量较往年增了一倍,不仅有 来自北京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顺义、通州、大兴、密云等区的倾情加盟,更有来自河北、天津的中幡、花钹跨鼓、小车会、龙灯等精彩的民俗 表演助力,扇子舞、秧歌舞等10余支活力四射的广场舞也纷纷登场,还有民俗舞龙、舞狮表演等共10个表演品类、40余场演出,为这场非遗庙会增添了浓墨 重彩的一笔。 美食、娱乐是逛庙会必不可少的项目。这里不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美食、本地传统特色农副产品,还有"桃花扇"与"福桃"系列雪糕、冰箱贴、祈福饼干 等文创好物琳琅满目,不仅能饱口福,还能把福气带回家。同时,庙会上还有本地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拓印、剪纸等民间技艺让游 客在热闹中赏读文化。此外,游客还能体验拓印御福,或身着汉服穿梭于古色古香的建筑之间,或参与松棚驿站的农事体验,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 力。 逛完庙会,游客还可在周边众多独具特色的民宿中寻得一方宁静之所。 据悉,本次庙会围绕"祈福""迎福""纳福"三大篇章,精心为游客打造了一场丰富精彩的祈福纳祥之旅。登山打 ...
文化中国行 | 山水间感知传统文化“耕读传家”精神内核
央视网· 2025-04-22 06:26
核心观点 - 江西婺源李坑村双溪书院开创以自然山水为课堂的乡村美育模式 将传统文化教育与自然实践相结合 [1][4][11] 自然教学环境 - 书院依托李坑村秀丽自然风光与徽派建筑景观 形成天然教学场地 [4] - 采用四季差异化自然教学内容:春季绘制油菜花 夏季描绘荷花 秋季绘画丰收景象 冬季临摹雪景 [4] - 教学实践融入清晨阳光与林间鸟鸣的自然环境 实现景画交融的教学体验 [10][13] 教学体系与内容 - 书院开设书法 绘画 太极三大传统文化课程体系 [7] - 书法教学强调人格塑造功能 注重培养浩然正气与传统风骨 [15][17] - 将农耕劳作纳入美育体系 通过田间实践传递"耕读传家"传统文化精神 [19][21] 教学理念与成效 - 主张美育教育应突破课堂限制 在田野乡村与山水间实施 [11] - 2009年创办至今持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实现美育种子在当地生根发芽 [7] - 教学方式注重"知行合一"实践 使传统文化成为可触可感的生活体验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