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工程

搜索文档
蒙草生态(300355) - 300355蒙草生态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14
2025-07-14 10:16
公司经营与财务 - 2024 年全年营收 21.46 亿元,同比增长 13.27%,新增在手订单金额 24.58 亿元,比 2023 年增长 26.9% [12] - 2024 年净利润 3538 万元,同比下降 85.8%,主要因大青山前坡项目调整及信用减值损失增加 [15][19] - 2023 - 2024 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 16.99 亿元、15.78 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2][4] - 2024 年每 10 股派 0.04 元,派发现金红利 641.70 万元,2022 - 2024 年累计现金分红 7219.08 万元,达近三年平均净利润 46% [9] - 2024 年计提信用减值损失 7443 万元,较 2023 年增加 10521 万元 [16] - 2024 年研发投入 2 亿元,累计研发投入 13.38 亿元 [16] 业务发展与布局 生态修复领域 - 依托核心技术等优势,助力“三北”工程三大战役实施,2024 年中标 80 余个项目,金额超 20 亿元,多集中在三北工程防沙治沙领域 [1][8] - 构建“保·育·繁·推”一体化产业体系,建成种质资源库,收存种质资源 2300 余种、6.5 万份等,选育 295 种乡土植物,拥有 105 个草品种 [5][6][23] - 布局 21 个草种良繁基地,28 万亩良种繁育及饲草基地,解决生态用种问题 [4][5] 草种业领域 - 推动科技创新赋能种业发展,获批全国首家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截至目前累计申请专利 990 项,授权 545 项,编制标准 530 项 [4][9] - 专利在全球草种业创新主体企业排名第四,“混合草走路草坪及其建造方法”获重要奖项 [4][10] 机械装备领域 - 2024 年研发 1270 余台机械设备,实现全流程自有机械化作业,应用于多地生态修复 [2] 产品创新领域 - 创新种子包、种子绳、种植杯等防沙治沙新产品,特点为节水、提高成活率等,应用于多地生态治理 [14] 科研合作与成果 - 联合 80 多家科研院所等创建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推进多个科研项目,如紫花苜蓿基因芯片研发等 [13][14] - “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创建与理论创新及修复模式示范推广”获内蒙古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13][17] 公司管理与战略 - 采取严格新项目投标管控、清理应收账款、强化预算管理等措施,稳健经营,改善现金流 [4] - 加强内部控制管理,通过把控投标、预算管理、部门整合等实现降本增效 [18][29] - 围绕集团业务宣传,2024 年蒙草品牌价值评估为 158.66 亿元,优化人才配置,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7] -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建立三级质量检查机制,项目质量优良,多个项目获业内重要奖项 [7][8] 发展机遇与应对 - 受益于“三北”工程及“双碳”政策,参与“三北”工程建设,提供种源保障,参与草原碳汇标准体系建设 [10][12] - 关注政府化债进展,与地方政府沟通完善项目结算手续,具体回款关注公告 [10][24] 公司核心竞争力 - 优质种源保障,收存各类种质资源及土壤样本 [17] - 30 多个国家、自治区级科研平台支撑,联合筹建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 [13][17] - 布局草种良繁基地及制种车间 [17] - 科技塑造核心产品,定制化种子产品应用广泛,相关技术获重要奖项 [14][17] - 创新机械装备,拥有 1270 余台机械设备 [2][17] - 优秀专业化团队,多个项目获业内奖项 [18] - 良好社会声誉和品牌形象,获多项称号,举办国际草业大会提升品牌价值 [18]
6月21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21 13:00
电子商务行业 - 1-5月我国电子商务稳步增长 有力释放消费潜力 [8] - 前5月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超1090亿元 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外资增长超20% [13] 数字基建行业 - 我国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扩容提速 加快赋能千行百业 [9] - 首批政府指导定价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产品在福建完成交付 首批采购方为金融企业 [16] - "清朗专项行动"累计处置违规AI产品3500余款 清理违法违规信息96万余条 [17] 物流运输行业 - 1-5月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货物12.27万标箱(同比+24%) 货值超222亿元(同比+15%) [20] 医疗健康行业 - 1-5月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超20% [13] - 国家开展为期一年的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15] - 安徽省金寨县通过县域医共体改革实现"家门口就医" 减少三分之一患者外流 [12] 能源与制造业 - 1-5月化学药品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超20% [13] - 国家向民间资本新推介3200余个项目 涉及交通运输/能源/水利等领域 总投资超3万亿元 [14] 科技与航天 - 我国成功发射中星9C卫星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第582次飞行 [18] - 两台太阳系天体观测望远镜在青海启动建设 将提供高精度观测保障 [19]
“三北”工程攻坚战在行动 科尔沁沙地披绿装
新华网· 2025-06-18 01:31
治沙工程进展 - 彰武县沙化土地面积曾占全县总面积的96%,一年有240天左右在刮风[3] - 森林覆盖率从2.9%提升到30%以上,"三北"防护林带向科尔沁沙漠腹地推进了13公里[5] - 实施以树挡沙、以草固沙、以水含沙、以光锁沙"四大工程",构建防风固沙体系[5] 树种改良与科学治沙 - 侯贵在2400亩沙地栽种20余万棵树木,现进行林地改良,间隔种植油松和元宝枫以降低病虫害风险[1] - 樟子松嫁接红松试验项目成活率超过90%,可缩短红松生长周期、提升结果速度[3] - 红松病虫害少、种子经济价值高,嫁接有利于形成可持续保护生态环境的良性局面[3] 光伏治沙创新模式 - 后新秋镇烧锅村1700亩农田安装太阳能板,1.8米高立柱下方种植黄豆、高粱[5] - 光伏发电板起到遮阴棚作用,遮光降温并减少水分蒸发,将"沙窝窝"变为"香饽饽"[5] 历史治沙成果 - 几十年前将樟子松从寒温带南移栽种在彰武县,成为科尔沁沙地防风固沙的明星树种[3]
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缩减”,一些地方毁林毁草问题仍存在
第一财经· 2025-06-17 03:16
荒漠化防治成效 - 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4个调查期实现"双缩减",风沙危害得到有效抑制 [1] - 2019年荒漠化和沙化程度指数分别为2.24和2.85,较2014年分别减轻0.04和0.21 [1] - 完成沙化土地治理3.65亿亩,封禁保护2794万亩,八大沙漠和四大沙地土壤风蚀总量较2000年下降40% [1] - "三北"工程区累计保留造林4.8亿亩,治理退化草原12.8亿亩,森林覆盖率从1977年5.05%提升至13.84% [2] 重点工程进展 - "三北"工程攻坚战启动两年实施重点项目369个,完成建设任务超1亿亩 [3] - 东部歼灭战片区完成1422万亩治理,科尔沁沙地重现草原风光 [3] - 中部攻坚战片区完成4776万亩治理,黄河"几字弯"生态改善 [3] - 西部阻击战片区完成3970万亩治理 [3] 国际合作与示范 - 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国家,贡献全球最大增绿量 [1] - 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共建国际知识管理中心 [5] - 成立中阿、中蒙防治合作中心,建立东北亚防治网络 [5] 现存问题与挑战 - 内蒙古通辽市违法开垦草原超3600亩,奈曼旗整改期间新增违法占用林地326亩 [5] - 陕西榆林市水土流失治理进度滞后,定边县和绥德县仅完成"十四五"目标的54%和68% [5] - 青海久治县2023年黑土坡修复项目区植被存活率低,地表大面积裸露 [6] 生态修复科学观点 - 防沙治沙需长期坚持,消除人为活动负面影响后沙漠化土地可恢复生产力 [6] - 地表植被保护是减缓荒漠化的核心,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绿线"已西移300公里 [2][6]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锦绣北疆绿更浓——“三北”工程攻坚战在行动
新华社· 2025-06-16 13:36
三北工程攻坚战战略部署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 突出治理重点 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 [1] - 三大标志性战役包括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科尔沁沙地与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 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1] - 2021-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设关键期 2024年已完成治理面积超380万公顷 [10] 黄河"几字弯"系统治理 - 磴口县构建"一地一网三区"防沙治沙体系 包括自然保护地 农田防护林网 封沙育草区 防风阻沙区和光伏治沙区 [2] - 磴口县林草覆盖度从20世纪50年代的0.04%提升至39.1% 年沙尘日数由23天降至8天 [3] - 采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模式 利用黄河凌汛存水增加造林灌溉水源 [3][4] 科尔沁沙地科学治沙 - 彰武县实施樟子松嫁接红松试验项目 成活率超90% 可缩短红松生长周期 [6] - 创新"四大工程":以树挡沙 以草固沙 以水含沙 以光锁沙 森林覆盖率从2.9%提升至30%以上 [7] - 光伏治沙项目使1700亩沙地实现发电与农业双收益 光伏板为作物提供遮阴减少水分蒸发 [7] 塔克拉玛干沙漠产业发展 - 建成3046公里环沙漠生态屏障 285公里"绿色缺口"完成合龙 [8] - 41.2万亩沙地划分给8277户农户 发展肉苁蓉和玫瑰种植 带动就业1万余人 [8][9] - 于田县肉苁蓉年产量达4万吨 占全国85% 形成40余家相关合作社 [9]
蒙草生态: 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11 12:45
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 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49,500万元,将用于三北工程及防沙治沙项目、生态景观提升项目、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综合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1] - 若实际募集资金低于需求,董事会可调整投入金额和优先顺序,不足部分由公司自筹 [1] - 募集资金到位前,公司将以自有资金先行投入项目 [1] 三北工程及防沙治沙项目 - 内蒙古是全国荒漠化和沙化最严重的省区,是国家治理荒漠化主战场 [1] - 国家提出到2035年森林覆盖率提高至26%,水土保持率提高至75% [2] - 国家已投入超长期国债和中央财政资金320亿元用于三北工程,内蒙古配套112亿元 [3] - 公司具备"保育繁推"一体化运营体系,拥有28万亩种业基地,年产种子3,000吨,种苗3-4亿株 [4] - 公司拥有1,300台智能机械设备,自主研发的DCT草原免耕补播机可连续作业200-400亩 [5] - 公司创新研发"种子包、种子绳、种子杯/块"等产品,实现"一地一方"定制化修复 [5] - 公司统筹光伏与生态保护,实施草光、林光互补的新能源治沙模式 [6] 生态景观提升项目 - 项目包括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道路提升、大黑河生态修复等5个子项目,总投资45,397.67万元 [29] - 大黑河生态修复项目全长12.7公里,总面积429.95公顷,预计毛利率31.70% [31] - 伊利公园景观绿化项目占地277,900㎡,预计毛利率18.88% [32] - 拉萨南北山造林项目面积1,750.3亩,预计毛利率28.23% [33] 草业技术创新中心 - 项目总投资18,000万元,建设科研综合楼用于研发 [34] - 公司近三年研发投入5.74亿元,占营收9.17%,拥有233名研发人员,申请专利923项 [12] - 公司联合80多家科研院所筹建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聚焦四大关键技术领域 [11] 财务状况影响 - 补充流动资金35,000万元将优化资本结构,增强抗风险能力 [35] - 募投项目实施将提升公司收入规模和盈利水平,增强综合实力 [36] - 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 [37]
人民日报点赞彰武:丰富防护林树种,增强森林抗病虫害能力
人民网· 2025-06-10 01:38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在"三北"工程区通过机械化治沙、树种创新和生态产业融合三大举措 显著提升防沙治沙效率并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 [11][12][13][14][15] 内蒙古鄂托克旗机械化治沙 - 采用帘状沙障制备机和自走式沙障机等机械 每日作业效率达20亩 较人工1亩提升20倍 [12] - 机械化治沙使综合成本从每亩1500元降至1000元 降幅达33% [12] - 2025年计划实施林草生态建设256万亩 其中29万亩为裸露沙地治理 [12] - 同步应用容器苗、种植杯等新技术提升苗木成活率及林草锁边带稳定性 [12] 辽宁彰武县树种创新与培育 - 通过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实现90%以上成活率 克服红松沙地存活难题 [13][14] - 治沙模式从单一纯林过渡至乔灌草混交林 增强森林抗病虫害能力 [14] - 培育彰武小钻杨等良种 仅在阜新市推广面积达75万亩 [14] - 年培育2000万株优质种苗 成为全国特色种苗基地 [14] 新疆于田县生态产业融合 -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种植10万株玫瑰 存活率达90% 实现锁边工程"合龙" [15] - 玫瑰种植规模近8万亩 每亩收益5000-10000元 形成花酱、花茶、精油等深加工产业链 [15] - 通过"玫瑰+文旅+农业"模式举办旅游活动 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15] 政策与技术支持 - 国家林草局哈尔滨机械研究所研发多款治沙装备 未来将建立智能调度系统及标准化规程 [12] - 卫星遥感数据由内蒙古、辽宁、新疆林草局联合国家林草局提供 [10] - 三大标志性战役包括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及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11]
绿满陇原
新华网· 2025-06-09 10:01
生态建设成果 - 甘肃省"三北"工程前五期工程完成绿化面积6790万亩 [2] - 2021-2023年新增绿化面积3166万亩 [3] - 森林覆盖率从1977年不足4%提升至9.17% [3] 重点区域治理 - 民勤县建成380公里长、210余万亩的防护林带 [5] - 民勤县完成人工造林261万亩、工程固沙130万亩、封育植被325万亩 [5] - 河西走廊地区87.9%风沙线建成阻沙带,67.5%重点风沙口完成治理 [7] 黄河生态保护 - 景泰县完成人工造林13万亩、退化林修复6万亩、封山育林4万亩 [10] - 白银市发展经济林159.57万亩,年产值35.8亿元 [10] - 黄河"几字弯"区域完成造林340多万亩 [11] 协同治理机制 - 天水市规划建设4个万亩造林基地,总面积8万亩 [13] - 甘肃省70个县区纳入"三北"工程,总面积36.14万平方公里 [14] - 2025年计划建设任务955.56万亩,中央投资39.35亿元 [15] 跨区域合作 - 庆阳市与陕宁蒙4地市建立跨省合作协议 [14] - 华池县、环县与陕西吴起县开展联防联治 [14]
沙化土地面积减少一半,陕西荒漠化综合防治取得成效
中国环境报· 2025-06-06 14:19
荒漠化防治成效 - 陕西省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6300余万亩,沙化土地面积从3600万亩减少到1835万亩 [1] - 860万亩流动沙地基本固定或半固定,建成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示范带等绿色生态屏障 [1] - 重度、极重度沙化土地面积减少200余万亩,降幅达82%,年均入黄泥沙量从8亿吨降至2.6亿吨 [1] - 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多公里,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1] 重点工程与模式创新 - 榆林毛乌素沙地治理模式被联合国誉为"中国乃至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 [1] - 陕西省制定《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行动方案》,推进科学化、规模化治沙 [1] - 西安、延安、榆林、咸阳等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1] 跨区域协作机制 - 陕西省储备入库"三北"工程项目32个,成立林业项目高质量推进工作专班 [2] - 榆林市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甘肃庆阳市等签署《毛乌素沙地区域联防联治合作协议》 [2] - 陕西省林业局与宁夏林业和草原局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推进黄河流域治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