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学

搜索文档
天津工生所吴信研究员在技术驱动非粮原料生物制造微生物蛋白的前沿综述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05 10:36
文章核心观点 - 合成生物学与交叉技术创新正重塑微生物蛋白生物制造系统,利用甲醇、二氧化碳、甲烷及木质纤维素等非粮原料生产可持续蛋白,以应对传统农业蛋白生产的资源与环境挑战 [1] 非粮原料微生物蛋白制造技术路径 - 利用液态非粮原料甲醇:通过碳氮协同耦合代谢工程与基因组扰动等策略,提升天然甲基营养菌将甲醇转化为单细胞蛋白的效率,突破工业菌株性能极限 [2] - 利用气态非粮原料CO₂:通过构建光-暗反应能量适配器实现光驱动CO₂同化的全细胞催化过程,或采用电催化-生物耦合技术将电化学还原CO₂生成的甲酸盐与微生物同化模块精准对接,开辟负碳生物制造新维度 [2] - 利用固态非粮原料木质纤维素:通过机器学习模型破译降解酶系组成的新算法,精准定制多种地源性木质纤维素来源的微生物蛋白,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蛋白合成的“一草双收” [2] 技术突破与未来趋势 - 基因组尺度代谢模型与合成生物学技术重构了K. phaffii的代谢网络拓扑结构,推动了其底盘工程化的革命性变革 [6] - 未来研究趋势将聚焦于底盘细胞的超进化设计、负碳制造系统的闭环整合,以及AI驱动的智能生物制造平台构建 [6] - 相关技术突破旨在为粮食安全提供可持续蛋白替代,并助力碳中和目标 [6]
聚焦合成生物香料产业!聚维元创携手亚香股份战略合作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05 10:36
战略合作签约 - 聚维元创与亚香股份在苏州总部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标志着合成生物学技术、AI技术与传统香精香料产业的深度融合 [1] - 双方将围绕生物基香精香料原料的协同创新、绿色制造路径探索及国际市场布局等方向开展系统性合作 [1] - 聚维元创创始人兼CEO张天元、联合创始人李振、CTO李承博士,亚香股份法人总经理汤建刚、研发总监陈洲博士、董事会秘书陈大卫等双方高层领导共同出席仪式 [2] 行业趋势与技术优势 - 消费者对天然、安全、绿色香精香料需求快速增长,合成生物学正推动香精香料产业从"石化合成"向"绿色可持续制造"转型 [4] - 合成生物学在原料替代、工艺革新与低碳制造中具有独特优势,正逐步重塑香精香料的供给体系与价值结构 [4] - 聚维元创拥有自主构建的底盘细胞库、高通量基因编辑平台和AI蛋白质工程体系,持续突破生物制造产业链关键瓶颈 [4] 公司发展规划 - 聚维元创将发挥"秸秆基生物制造柔性平台"优势,实现从设计到研发到量产的高效转化,为生物合成香精香料的非粮规模化生产打开新空间 [4] - 双方将以"低碳替代、高值创新"为核心理念,打造全球领先的生物合成香精香料联合创新平台 [4] - 合作旨在加速绿色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终端,助推香精香料行业迈入绿色智能新纪元 [4]
60 岁中国首位科创板女首富,30 年垄断全球 60% 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6-05 08:59
创业历程 - 赵燕从华东师范大学助教起步,1988年与三名大学老师凑5000元南下海南创业 [2] - 团队通过修复并转卖冰箱获得第一桶金80万元 [3] - 随后投资服装厂,年营收达100万元,并进入房地产领域使资产增值至200万 [5] - 1993年预判海南房地产泡沫风险,在顶峰抛售资产撤离 [8] - 在北京创立华熙集团,开发华夏银行大厦、五棵松体育馆等项目,总资产达800多亿元 [9] 生物医药业务发展 - 2000年收购山东福瑞达生物化工50%股权,后更名为华熙生物 [11] - 2007年成为全球最大透明质酸生产商,产品远销海外 [12] - 2010年拓展至医美产品领域,2015年与韩国Medytox合作引入肉毒素产品 [12] - 2018年推出润百颜、夸迪等玻尿酸功能性护肤品 [13][14] - 2021年推出玻尿酸功能性食品"水肌泉"等产品 [15] 多元化布局 - 2005年开发五棵松体育馆,获得40年独家经营权,后打造"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综合体 [15] - 2008年成立华熙国际时代美术馆,举办千余场文化艺术活动 [16] - 当前业务覆盖玻尿酸原料、医美产品、功能性护肤品、食品及文化体育产业 [18]
AI设计人类增强子!超越天然增强子,短至50bp也能实现细胞特异性
生物世界· 2025-06-05 03:43
基因治疗与合成生物学技术突破 - 华盛顿大学和Altius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通过迭代深度学习技术,成功设计出比天然增强子更高效、更简洁的合成增强子(短至50bp),在人类细胞中实现前所未有的细胞类型特异性 [2] - 研究发表于2025年6月4日的《Cell Systems》,采用两轮"设计-实验-优化"循环:第一代设计基于29891个天然增强子数据生成1037个合成增强子,第二代优化后设计出688个新型增强子,在HepG2和K562细胞中分别实现46.2倍和6.7倍的中位表达量提升 [3][6] - 合成增强子通过嵌入高频率转录因子结合位点(TFBS)基序,其序列语法比天然增强子更紧凑,且活性与单细胞转录因子表达相关 [7] 技术优势与创新 - 突破传统增强子三大困境:解决海量筛选难题(天然增强子长度500-1000bp)、提升细胞类型特异性精度、破解复杂调控规则设计盲区 [6] - 模型进化阶段实现小数据大突破:训练数据量比前代减少30倍,比同类研究少800倍,引入L2正则化防止过度依赖单一转录因子 [6] - 深度学习设计的增强子特异性全面超越天然对照组,且迭代再训练可产生更优特异性设计 [8] 应用前景 - 靶向基因治疗:设计肝癌特异性增强子精准表达抗癌基因 [10] - 罕见病治疗:为遗传病定制组织特异性增强子 [10] - 合成生物学:构建细胞类型特异性生物传感器 [10] - 推动基因调控元件设计范式转变:从传统天然增强子筛选(成功率低)转向AI驱动的深度学习设计-高通量验证-数据驱动优化路径(成功率大幅提高) [10]
专访江南大学饶志明教授,现代发酵引领大健康迈向“精准健康”科学境界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04 14:21
现代发酵技术的核心观点 - 现代发酵技术已突破传统食品加工边界,成为贯通农业、医药、能源、材料等领域的底层技术革命 [1] - 该技术融合自然智慧与科技力量,推动大健康产业从传统食疗经验迈向精准健康科学 [1] - 通过合成生物学、代谢工程和智能控制等前沿科技重塑传统发酵产业格局 [3] 传统发酵技术的特点 - 依赖自然菌群发酵,具有天然性和文化传承价值,如韩国泡菜、中国酱油、欧洲奶酪等 [3] - 传统技术手工作坊式生产模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规模化、标准化、功能化需求 [3] 现代发酵技术的优势 - 利用合成生物学定向改造菌种,提升目标产物生产效率,如CRISPRi技术使赤霉素产量达工业化水平 [4] - 数字孪生技术构建发酵过程虚拟模型,参数预测准确度达95%,确保产品批次一致性 [4] - 代谢组-转录组多组学分析实现脂肪酶、纤维素酶等产品高效合成 [4] 现代发酵技术的创新案例 - 通过CRISPR编辑酵母菌生产母乳低聚糖HMO,替代传统母乳提取工艺 [5] - 合成生物学设计非天然代谢途径生产人造肉关键成分血红素 [5] - 构建L-精氨酸、L-缬氨酸等氨基酸高效合成菌株,助推传统氨基酸发酵工业转型 [5]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应用 - AlphaFold算法预测蛋白质结构准确率超90%,大幅缩短酶制剂研发周期 [5] - 代谢工程与仿生发酵技术实现绿色制造革新 [5] 现代发酵技术的产业转化 - 推动产业向生物制造闭环演进,形成资源-生产-回收零碳链条 [6] - 预计到21世纪末,生物制造将应用于全球1/3化学品制造,创造30万亿美元经济价值 [6][7] 现代发酵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 合成生物学构建酵母细胞工厂生产青蒿素前体,产量提升至25 g/L,解决传统提取得率仅0.1%的难题 [7] - 发酵技术将人参皂苷Rh2活性提升10倍,稀有人参皂苷含量显著提升 [8] - 微生物降解中药材毒性成分,如乌头碱毒性降低至原成分的1/2000 [8] 现代发酵技术的未来展望 - 从看天发酵到代码编程,重新定义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 [9] - 深度融合合成生物学、AI驱动、智能制造等技术,推动精准营养、绿色制造、可持续健康发展 [9]
资本的风向变了?美妆融资额正逼近AI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6-04 10:21
全球美妆及科技行业投融资概况 - 2025年5月全球美尚产业投融资总额达219亿元人民币,涉及63起事件,其中美妆领域12起(90亿元)、AI领域35起(99亿元)、电商及新消费领域16起(30亿元)[2][3] - 种子轮和天使轮融资占比达38%,显示资本市场持续关注创新赛道[3] 美妆赛道融资特点 头部企业大额收购 - 美国品牌Rhode被e.l.f. Beauty以10亿美元(72亿元人民币)收购,该品牌仅用3年实现净销售额2.12亿美元(15.2亿元人民币)[7][9] - 韩国新世界集团联合私募基金以2850亿韩元(14.9亿元人民币)收购彩妆ODM制造商C&C国际,其2024年销售额增长28.4%至2828亿韩元(14.8亿元人民币)[9][10] 创始人背景影响融资 - PMD焕研乐局获2000万元A轮融资,创始人苟晓亮拥有滇虹药业、贝泰妮等企业经验,品牌覆盖全国超6万家门店[11][12] - 涤尚科技创始人温江华曾任职LG和三星,其品牌曾获天猫家清类目冠军,5月获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13] 合成生物学赛道热度 - 欧莱雅战略投资未名拾光,该公司专注生物活性材料研发,此前累计融资超1.5亿元[14] - 聚源生物(重组胶原蛋白供应商)获超1亿元C轮融资,君合盟生物、白衣缘生物等合成生物学企业均获数千万元级投资[14] AI领域投融资动态 - 国内AI领域5月发生125起融资,金额60.51亿元,同比事件数增53起、金额升60%[15] - 种子/天使轮项目占比近50%,零一万物、星轫技术等10家企业单笔融资达数千万元[16] - 地瓜机器人获1亿美元(7.2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Grammarly完成10亿美元(72亿元人民币)融资且采用收入分成模式[17][19] 电商与新消费趋势 跨境与短剧出海 - 鑫辰互娱(短剧出海服务商)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覆盖20国市场并带动合作品牌GMV增长超8亿元[21] - 卡谷电商(家居跨境电商)获6.5亿日元(3000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创始人曾任SHEIN日本负责人[21][22] 餐饮与宠物赛道 - 饮料品牌WinnCafe、IMCOCO集团等3家企业融资总额超2亿元[23] - 派特鲜生(宠物鲜食零售)获2500万美元(1.8亿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创宠物赛道纪录[24]
50+,今年美妆融资又爆了
新浪财经· 2025-06-04 06:50
美妆行业投融资概况 - 2025年开年至今化妆品领域发生53起投融资、收并购事件,其中国内30起,国外23起 [1][2] - 国内外破亿融资累计达12起,美妆赛道重新成为资本关注焦点 [1] - 资本从品牌端转向原料端,化妆品原料企业占比接近一半(14家) [4] 国内资本聚焦上游原料与技术 - 合成生物学成最受青睐方向,涉及企业包括粒影生物、依诺基科、君合盟等10余家 [6] - 2024年合成生物学相关美妆原料投融资16起,占原料领域总案例66% [6] - 重组胶原蛋白为热门原料,聚源生物构建全球最大产能矩阵,粒影生物通过AI优化蛋白质改造 [5] - 麦角硫因概念受关注,仅三生物获亿元投资成为全球头部供应商 [6] 品牌端投资趋势 - 功效护肤持续细分,馥郁满铺结合芳疗与生物发酵,First Cover由一融合彩妆与护肤功能 [7] - 个护赛道升温,贝泰妮投资身体护理品牌浴见,持股20% [9] - 新兴品牌探索场景创新,昼氛推出车载移动共享补妆机项目 [10][12] 海外市场投资特征 - 印度市场受国际巨头集中布局,联合利华收购Minimalist 90.5%股权,高丝投资Foxtale [16] - 高端香水品类热度上升,欧莱雅收购Amouage少数股权并投资Borntostandout [17][18] - 纯净美妆品牌受资本关注,包括日本DAMDAM、美国LYS Beauty及国内朱栈 [23] 技术革新与理念升级 - AI技术应用广泛,美图获阿里巴巴18亿元投资合作电商工具,未名拾光建立300亿级生物活性物数据库 [21][22] - 植物外泌体技术兴起,意大利ExoLab Italia获500万欧元融资 [15] - 纯净美妆理念从欧美传导至国内,朱栈完成近亿元融资 [23]
投资4000万!微元合成绿色生物制造二期健康糖项目(柔性生产阿洛酮糖和甘露糖醇)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03 12:36
项目基本情况 - 项目名称为微元合成绿色生物制造二期健康糖项目,建设单位为微元合成生物技术(秦皇岛)有限公司,项目投资4000万元 [2] - 建设内容为在现有车间内新增膜分离、离交、浓缩等设备,建成后可柔性生产阿洛酮糖和甘露糖醇(食品级),年产量共计2000吨 [2] - 阿洛酮糖是一种新型低倍甜味剂,具有抑制糖类吸收、降血糖等生理功效,是蔗糖的理想替代品 [2] - 甘露糖醇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作为甜味剂、保湿剂等 [2] 在建项目 - 微元合成绿色生物制造二期项目运用生物提取技术,通过发酵培养液生产胆红素,建成后年产能为5吨 [3] 公司背景 - 微元合成生物技术(秦皇岛)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5月,是微元合成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4] - 公司专注于合成生物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采用环保生产方法,为医药、食品等多个行业提供生物基原料和解决方案 [4] - 产品线包括糖醇、稀有糖、天然色素和活性分子等 [4] 行业动态 - 微元合成已实现阿洛酮糖成本下降至1万元/吨以下 [5]
福瑞达生物股份这一新原料即将“起飞”!
FBeauty未来迹· 2025-06-03 11:21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化妆品产业正经历从"以量取胜"向"以质立身"的转型 王浆酸(10-HDA)成为继透明质酸后又一突破性国产成分 标志着中国在成分自主创新和全球话语权争夺中取得重要进展 [2][3][27][32] 王浆酸的科研突破 - 福瑞达生物股份于2025年5月在中国化妆品科学技术大会上首次公开王浆酸全链路科研进展 涵盖制备工艺-功效研究-转化应用 [4] - 采用合成生物法制备王浆酸 与齐鲁工业大学共同研究实现"高产"化 2023年9月获得相关发明专利 [6] - 2024年7月王浆酸正式通过国家药监局化妆品新原料备案 成为当年第52号新原料 [6] - 2024年10月相关SCI论文发表于《Journal of function foods》(IF:3.8) 详细阐述制备细节及修复表皮屏障、延缓真皮衰老的功效机理 [7] - 科研团队已公开7项发明专利和1篇SCI论文 在第十六届中国化妆品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中从143篇参选文章中获一等奖 [8][9][10] 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 - 制备难点:王浆酸在蜂王浆中含量仅1.4%-2.4% 传统物理提取法和化学合成法产率低且质量难保证 [12][14] - 功效研究难点:靶点研究不透彻 缺乏全面科研实证 [14] - 应用难点:难溶于水 产品应用受限 [14] - 解决方案:通过合成生物技术构建工程菌株 结合高密度发酵和GEW高纯度提取技术 获得纯度≥98%的王浆酸 [17] - 应用创新:开发4种应用方法并获得发明专利 最新双重包裹体系提高负载量、稳定性和溶解性 提升皮肤渗透性及Ⅳ型胶原蛋白含量 [20] 功效验证与市场应用 - 王浆酸作用于表皮层、真皮层及皮肤表面微生物群:在表皮层对兜甲蛋白和内披蛋白的上调率分别达63.67%和85.46% 增加脂质和神经酰胺含量 [18] - 在真皮层防止DNA损伤 降低线粒体活性氧含量 促进Ⅰ型和Ⅳ型胶原蛋白表达 [18] - 抑制皮肤"衰老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 维持微生态平衡 [18] - 具备修护表皮屏障、延缓真皮衰老、平衡皮肤微生态三大核心功效 [18] - 福瑞达生物股份将于2025年6月上市"精研金致"系列产品 包含三管精华、修时水、修时乳及芯修面霜等品类 [22] 行业意义与发展前景 - 中国是蜂王浆最大生产国 年产量3000吨占全球90% 但王浆酸应用市场由欧莱雅、娇兰、Fresh等外资品牌主导 现有1500多种相关产品但市场规模仍处起步阶段 [14][15] - 王浆酸突破代表中国成分科学原创力的集中展示 实现从基因工程到功效验证的全链路创新闭环 [31] - 2024年中国新备案化妆品原料数量达历史新高 其中合成生物技术支持的新原料占比超40% [32] - 王浆酸可拓展至医药、医美、保健及农业等领域 具备绿色生产和多功能活性特点 [24] - 成分开发进入多学科交叉和上下游协同的系统性比拼阶段 要求品牌拥有真正的"研发底座" [32]
第三届6.3透明质酸健康日 华熙生物持续推动中国透明质酸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环球网· 2025-06-03 10:10
公司行业地位 - 全球透明质酸原料市场占有率44% 为全球最大供应商[3] - 中国透明质酸原料全球销量占比达82% 华熙生物作为产业链链主企业[9] - 主导修订欧洲药典和中国药典标准 推动5项国家标准落地[4] 技术创新突破 - 2000年突破微生物发酵法 将生产成本降至鸡冠提取法的1/100[3] - 2011年独创酶切法实现分子量精准控制 形成200余种规格矩阵[3] - 2020年启动合成生物技术 生产效率提升3倍同时降低40%能耗[3] - 全球唯一同时拥有三类不同切割类透明质酸酶的企业[8] - 创建最全透明质酸寡糖库 研究每个结构对细胞衰老的作用机理[8] - 无菌透明质酸工艺国际领先 解决骨科产品终端灭菌问题[8] 标准制定与资质认证 - 主导修订QB/T 4576-2023《透明质酸钠》行业标准 2024年7月正式实施[4] - 推动"高效液相色谱法"专利技术首次纳入行业标准(专利号:ZL201110202860.X)[4] - 构建医用级国内外注册备案45项资质矩阵 获得美国FDA GRAS认证到日本厚生劳动省备案等全球通行证[5] 应用领域拓展 - 推动透明质酸入食 2008年获保健食品原料批准 2021年获批普通食品添加[6] - 与博士伦合作开发含透明质酸隐形眼镜护理液 开辟新市场方向[6][7] - 在计生领域推出玻尿酸安全套 成为女性私密健康创新标杆[8] - 应用延伸至骨科注射液 滴眼液 食品添加剂等20余个领域[3] 产业生态建设 - 倡议设立6月3日为"透明质酸健康日" 推动产业价值提升和文化普及[1][8] - 建设全球首个透明质酸主题博物馆 完成从技术突破者到全产业链标准制定者的蜕变[3][8] - 通过"基础研究+应用转化+产业协同"模式打造全球竞争力生物经济集群[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