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清洁能源
icon
搜索文档
达丰设备附属拟5317万元采购机器
智通财经· 2025-08-15 09:49
公司资本支出 - 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华兴达丰与中国核工业订立采购协议 总代价约为人民币5317万元[1] - 采购资产为76台塔式起重机及相关配套零部件[1] 业务战略方向 - 采购设备将用于塔式起重机解决方案服务业务的一般及日常运作[1] -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号召 专注于核电等清洁能源项目[1] - 采购安排系顺应清洁能源市场发展趋势及潜力的必要举措[1]
北交所专题报告:中国核电总规模首次升至世界第一,建议关注北交所核电相关标的
东吴证券· 2025-08-15 08:47
全球核电发展现状 - 2024年核电占全球发电总量的9%[1] - 截至2025年3月全球在运核电机组417台,总装机容量3.77亿千瓦[1] - 中国核电总规模首次升至世界第一,商运机组58台装机容量6096万千瓦,在建机组44台装机容量5235万千瓦[1] 中国核电市场表现 - 2025年1-6月中国核电发电量2300.86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5.08%[67] - 核电市场化交易电量比例从2020年30%提升至2024年46.1%[1] - 2024年中国核电与中国广核平均上网电价分别为0.41、0.40元/千瓦时[1] 核电产业链结构 - 上游包括核燃料循环(占比49%)、设备制造(压力容器占比23%)[74] - 中游由中核集团(45%)和中广核(48%)主导运营[91] - 下游通过电网售电,2024年市场化交易占比46.1%[1] 重点推荐标的 - 瑞奇智造:核能领域2024年收入突破2亿元,同比增长104.86%[100] - 克莱特:山东省唯一核电风机持证单位,2024年底核电在手订单1.41亿元[109] - 天力复合:核电复合材料国产化供应商,乏燃料处理项目供货金额达4000万元[123]
日本国际氢能源燃料电池展2025|FC EXPO
搜狐财经· 2025-08-15 08:08
展会概况 - 日本国际氢能源燃料电池展FCEXPO由日本励展公司主办 创办于2005年 每年举办三届 分别在不同城市举行[1] - 2025年秋季展会于9月17-19日在千叶幕张展览馆举行 冬季展会于11月19-21日在大阪INTEX展览馆举行 春季展会于2026年3月17-19日在东京BIGSIGHT展馆举行[1] - 上届展会规模达450家参展企业 吸引约27000名客商 展会面积达25000平方米[1] 参展企业构成 - 参展企业包括国际一线厂商丰田 本田 铃木 松下 东芝 液化空气和巴拉德等[3] - 参观买家来自燃料电池制造商 汽车制造商 电子制造商 热电联产系统供应商 建筑和工厂相关公司 能源相关公司及投资者等多个行业[3] 展区划分与技术展示 - 展区划分为燃料电池系统/产品专区 氢气生产/储存/供应区和燃料电池制造/开发区三大区域[5] - 燃料电池系统专区展示下一代燃料电池系统 汽车燃料电池 住宅燃料电池和热电联产系统等产品[5] - 氢气生产储存供应区涵盖制氢设备 阀门 氢气运输储氢罐 压缩机 吸氢合金 加氢站及检测设备等技术[5] - 燃料电池制造展区集中展示电堆 电极 电解质 催化剂 分隔器 评估设备及制造工艺等核心技术[5] 行业交流与影响 - 展会通过技术研讨会 论坛和交流活动促进行业最新动态分享和经验交流[5] - 展会有助于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提升公众对氢能的认知 促进氢能技术商业化应用和跨国合作[6] - 展会作为行业内各方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场所 共同探讨氢能产业发展方向和未来趋势[8]
湖南一大学生团队突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高柔韧性瓶颈
中国新闻网· 2025-08-15 06:13
产品技术 - 南华大学柔能光电项目团队研发出柔性钙钛矿太阳能手机壳,可在光照下即时充电 [1] - 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轻薄可弯曲,适用于手机背板、背包、无人机机翼等多种曲面 [3] - 团队攻克ITO电极易裂、钙钛矿薄膜易断、层间界面易分离三大技术瓶颈,产品弯折次数从1000次提升至10000次,效率维持85%,使用寿命达3至5年 [3][4] - 自主研发PEDOT:PSS透明柔性电极替代传统ITO材料,采用晶粒分子桥连技术和双向界面键合技术提升耐用性 [4] 市场应用 - 产品已形成小面积电池器件和大面积柔性电池组件,应用于光伏手机壳、户外光伏背包及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 [6] - 技术已在3家企业落地,意向订单达1000万元,团队获20余项省级以上荣誉 [6] - 全球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市场规模预计2024年达2.5亿美元,2032年复合年增长率71.5% [6] 研发进展 - 团队持续优化材料配方与生产工艺,目标将弯折后效率提升至90%,并攻坚大面积光伏薄膜制备均匀性 [6]
中国核电总规模首次升至世界第一,建议关注北交所核电相关标的
东吴证券· 2025-08-15 05:09
核心观点 - 中国核电总规模首次升至世界第一,截至2025年6月商运核电机组58台、装机容量6096万千瓦,核准在建机组44台装机容量5235万千瓦[2][48] - 核电作为高效清洁能源占2024年全球发电总量9%,具有能量密度高、单机功率大、土地利用率高等优势[2][23] - 核电产业链分为上游设备制造、中游建设运营和下游电力销售,市场化交易电量比例从2020年30%提升至2024年46.1%[2][71] 核电行业现状 - 全球在运核电机组417台总装机容量3.77亿千瓦,中国占比最高达16%[2][40] - 2025年1-6月中国核电发电量2300.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06%,占全国发电量5.08%[48][52] - 三代核电机组单位造价15000-16000元/kW,但利用小时达7670小时显著高于其他能源[24][30] 技术发展 - 核电技术历经四代发展,第四代包括气冷快堆等六种类型,安全性经济性持续提升[14][15] - 压水堆占全球反应堆74%,中国主要采用华龙一号和CAP1000技术路线[19][20] - 核燃料循环前端涉及铀矿开采至燃料组件制造,后端处理放射性废物[56][60] 产业链分析 上游环节 - 核岛设备投资占比最高,压力容器23%、蒸汽发生器17%、核级阀门12%[63][65] - 核燃料成本占核电总成本14%,二氧化铀为主要反应原料[56][57] - 层状金属复合材料实现国产替代,应用于冷凝器管板等关键部件[90][94] 中游环节 - 中广核和中核集团垄断运营市场,分别占比48%和45%[70][71] - 2024年核电平均上网电价0.40-0.41元/千瓦时,较2019年稳中有升[73] 下游环节 -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加速,市场化交易比例持续提升[2][71] 重点公司 - 瑞奇智造:核能领域收入2024年突破2亿元,增长104.86%[78][80] - 克莱特:山东省唯一核电风机持证单位,2024年订单1.41亿元[84][86] - 天力复合:乏燃料处理设备用复合材料供货金额达4000万元[94][97] - 基康技术:中标太平岭等核电站安全监测项目[103][105] - 球冠电缆:参与三门、秦山等核电项目电力电缆供应[110][113]
上海电力10.01%涨停,总市值331.25亿元
金融界· 2025-08-15 03:27
股价表现 - 8月15日盘中涨停10.01% 报11.76元/股 成交额13.63亿元 换手率4.22% 总市值331.25亿元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高科西路1号上电大厦 为世界500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最主要上市公司 [1] - 业务涵盖清洁能源、新能源、智慧能源科技研发与应用 是上海市最大热能供应商 [1] - 2003年于上海交易所挂牌 曾获全国文明单位、五一奖状等荣誉 [1] 股东结构 - 截至9月30日股东户数13.58万户 人均流通股1.93万股 [2] 财务表现 - 2024年1-9月营业收入325.66亿元 同比增长3.41% [2] - 同期归属净利润24.59亿元 同比增长66.57% [2]
“海上充电宝”澎湃蓝色动能
搜狐财经· 2025-08-15 02:32
波浪能发电装置技术突破 - 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由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发 具备日均发电量1万千瓦时能力 可满足约1500户家庭日用电需求[2] - 装置采用三角形特殊结构设计 高27米 重约6000吨 平面面积超3500平方米 通过转化波浪能实现电力自给自足[2] - 技术解决了远海岛礁电力供应难题 相比光伏发电更稳定 相比柴油发电更环保经济 为深海作业提供持续能源支持[2] 海洋能源开发潜力 - 全球海洋波浪能可开发量达20亿至30亿千瓦 接近或超过100个三峡水电站装机容量 属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2] - 波浪能发电装置可作为海洋经济支点 支持深海养殖 油气开采 矿产开发等多元业态发展[3] - 以"澎湖号"海上养殖平台为例 通过波浪能转化实现自动化养鱼和生活旅游电力自给自足 已稳定运行近6年[3] 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 2024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 占地区生产总值14.1% 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19% 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3] - 近五年广东海洋新兴产业年均增速达13.7% 涵盖海洋工程装备 海洋新能源 生物医药研发等高技术领域[3] - 行业涌现多个代表性项目:兆瓦级电解海水制氢装置试运行 "梦想"号大洋钻探船投用 漂浮式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实施[3] 海洋产业应用拓展 - 波浪能发电装置推动渔业 种植业 海水淡化及生活服务设施建设 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民生价值[2] - 海上电力枢纽可支撑"粮仓连片"计划 促进现代工业化养殖与深海资源开发协同发展[3] - 科技突破持续赋能海洋经济 包括"澎湖" "恒燚" "海威"等养殖平台陆续投入使用[3]
川投能源:上半年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
中证网· 2025-08-15 02:09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12亿元 同比增长17.95%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61亿元 同比增长6.9% [1] - 完成发电量23.61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7.76% [1] 装机规模 - 参控股总装机容量达3741.19万千瓦 不含三峡新能源、中广核风电与中核汇能 [1] - 权益装机容量1765.19万千瓦 [1] 主营业务发展 - 专注清洁能源核心主业 积极做好电力生产与营销工作 [1] - 大力推进四川时代工商业储能与广西融安二期项目的投资建设 [1] - 银江水电站1、2、3机组陆续投产发电 剩余机组目标年内全面投产 [1] 产业投资布局 - 积极寻找优质项目投资标的 加大对清洁能源项目资源获取和并购力度 [2] - 推进四川宜宾屏山抽水蓄能可研阶段前期工作 [2] - 成功摘牌湖北远安抽水蓄能电站项目 正推进开工前准备工作 [2] 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 - 加大研发投入 所属公司交大光芒上半年授权发明专利2项 获得软件著作权5项 [1] - "铁路供电调度智能化管理系统"被认定为"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 [1] - 坚持"一主两辅"产业布局 涵盖轨道交通电气自动化系统及光纤光缆研发生产 [2] - 在新基建背景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抢抓高铁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及通信市场机遇 [2]
东营|东营书写点绿成金转型答卷
大众日报· 2025-08-15 01:13
地热资源禀赋与勘查基础 - 东营市中深层地热面积5655平方千米占总面积686%水温54℃-86℃埋深1300-2200米地下热水资源量3447亿立方米热储量折合标准煤12847亿吨约占全省30%规模居全省第1位[3] - 2002年"东热1井"竣工深度1610米出水温度62℃出水量100立方米/小时标志开发利用起步2003年起实施9个地热勘查项目近年完成8个地热田可行性勘查2025年将实现生态红线外地热赋存区勘查全覆盖[5] 技术创新与模式突破 - 攻克砂岩回灌世界性难题通过创新回灌井设计实现尾水100%同层回灌一代技术回灌能力40方/小时二代提升至80方/小时三代调试阶段达150方/小时[6][7] - 成立山东鲁辰能源公司破解矿业权重叠历史难题通过划分油气开采层与地热利用层实现资源共采2022年取得首宗地热矿业权[8] 应用场景与经济效益 - 徐州路清洁供热能源站采用"取热不耗水+负压回灌"技术预计每年减少标煤22万吨减碳55万吨供暖成本每平方米节省15元[6] - 凯盛浩丰智慧农业示范园全国首例完全由地源热泵实现温控每年节约成本300万元减碳5300吨[10] - 双福华世基地利用油田污水余热为种植基地供热通威渔业公司地热技术用于养虾池加热建成全球最大循环水对虾养殖工厂[10] 政策支持与规划目标 - 2023年出台《关于支持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构建"一基地两样板"发展布局即城区清洁能源替代基地和地热与水产/种植融合样板区[11][12] - 2030年目标地热供暖(制冷)面积3500万平方米2025年计划新增1000万平方米对样板井给予最高50万元奖补2025年申报开发区块达99个[13][14] 未来发展方向 - 推进浅层地热能利用大型建筑通过"地热能+"实现零碳供暖制冷[14] - 探索4000米深部高温地热资源探测预计温度大于150℃有望填补全省高温地热勘查空白[14]
第七届中阿博览会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交流会将发布技术成果500项
中国新闻网· 2025-08-14 19:30
中阿博览会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交流会 - 第七届中阿博览会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交流会将于8月28日至29日在银川举办 [1] - 聚焦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绿色农业等重点方向 [1] - 预计发布先进适用技术成果500项 [1] 活动总体思路与板块 - 围绕"一个核心"即深化中阿科技合作 [2] - 两条主线为"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 [2] - 五大板块包括科技高层对话、人工智能技术推介对接会、荒漠化防治交流合作国际研讨会、清洁能源技术交流考察国际培训班、荒漠化防治技术与实践国际研修班 [2] 预期成果 - 聚焦建设中阿联合实验室、"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高能级国际科技合作平台 [2] - 争取形成一批签约项目 [2] - 中阿技术转移中心将推动在埃及、摩洛哥、阿联酋迪拜、哈萨克斯坦等国建设海外合作基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