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慧农业
icon
搜索文档
江苏南京:“农业小镇”蝶变“农科新城”
南京日报· 2025-05-30 00:23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南京国家农高区采用无土栽培技术,植物生长周期比传统大棚缩短20天,实现全年不间断生产 [1][6] - "植物工厂"通过LED灯带调节光照配比,每日生产生菜等蔬菜500斤,年营收约150万元 [3][6][7] - 三角堇日销售量达7000-8000朵,批发价每朵0.15-0.2元,主要供应上海餐饮市场 [6] - 采用"农光互补"模式,光伏发电覆盖10余种果蔬种植,包括葡萄、无花果等 [7] 食品产业集群发展 - 中饮巴比食品南京基地日产能达30-35吨馅料及45万只面点,覆盖华东1000家加盟店 [8] - 江苏合悦食品拥有2万平米生产基地,主打脱骨凤爪等卤味零食,品牌包括李小掌、掌一哥 [8] - 大希地道格勒工厂引进3D扫描切割机,每分钟精准切割牛排400片,每小时产能1.6万片 [9] - 园区已形成主流食品、休闲食品、网络食品三大集群,乐饮咖啡、王老吉基地即将投产 [9]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 农高区筛选650项技术成果在交易平台推广,覆盖干旱地区及北方农业应用 [10] - 南农1632、苏豆7号等品种通过江苏省农科院转化,以大米、黄豆产品形式全国销售 [10] - 与13所高校共建科研平台,形成"实验室-生产线-大市场"闭环,累计产出850项科技成果 [10] - 未来将推进"碳谷"项目,聚焦林木生物质利用及双碳研究,并落地AI驱动的"伏羲农场" [11] 产业生态与战略布局 - 园区以生物农业为主导,协同发展智能装备制造和科技服务业,定位长三角创新策源地 [7] - 实施EOD项目打造"生态-农业-科技"增长链,开展绿色低碳技术试点 [7] - 集聚41家高新技术企业、130名高层次人才,承担370余项农业科技项目 [10] - 目标建设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区,推动"农业硅谷"式创新发展 [12]
实探内蒙古达拉特旗:人工智能攻克节水灌溉难题
证券时报· 2025-05-29 18:27
核心观点 - 内蒙古通过智慧农业技术实现玉米种植节水增产 成功经验在盐碱地改良中推广复制 政策支持推动AI与农业深度融合 [1][2][7][9]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侯家营子农场采用滴灌系统与玉米灌溉决策模型 实现精准灌溉 每亩用水量从300-400立方米降至238立方米 节水160立方米 [3][4] - AI模型通过土壤湿度与气象数据智能判断灌溉时机 避免水资源浪费 玉米亩产达1016公斤 较周边农户平均增产20% [3][4] - 智慧农业平台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 包括长势监测与灾害预警 提升农业生产效率10% 服务耕地超1亿亩 注册用户200万 活跃用户30万 [7][8] 盐碱地改良成效 - 土默特右旗苗六泉农场推广滴灌技术 结合耐盐碱作物与精准水盐调控 粮食产量较改造前提升63% [5][6][7] - 通过沉淀过滤黄河水与窄行距播种技术 实现精细化种植管理 为盐碱地增产提供可复制模式 [6][7] 政策与行业前景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支持智慧农业与AI技术应用 农业农村部要求2030年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35% 2035年达40%以上 [9] - 中航证券认为AI将深入农业全产业链 广发证券指出AI+种植技术研发迅速 如作物生长模型与ET农业大脑 [10] - 行业面临农业机械化水平浅 农村网络基础设施薄弱等挑战 需加快传感器与AI大模型等关键技术攻关 [11]
潍坊寿光设施蔬菜智慧种植模式入选农业农村部智慧农业典型案例
齐鲁晚报网· 2025-05-29 13:51
智慧农业典型案例 - 寿光市设施蔬菜智慧种植模式入选农业农村部14个智慧农业典型案例,为潍坊唯一入选案例 [1] - 寿光智慧农业科技园采用"下沉式、大斜面、外保温"设计,集成正压通风温室调控、智能二氧化碳气肥增施、闭环水肥一体化管理等6项核心技术 [1] - 关键技术实现100%国产化替代,温室系统能耗降低30%以上,土地利用率提升至80%,水肥效率提高1倍,用工减少2/3 [1] 数字乡村试点建设 - 山东省公布第二批数字乡村试点名单,覆盖16地市共30个县/镇,包括寿光市、安丘市等潍坊地区 [5] - 试点工作由网信办联合农业农村局、发改委等12个部门联合推进 [4] 县域数字农业发展 - 山东省2024年确定20个数字农业发展县,寿光市、青州市代表潍坊入选 [6][9] - 寿光市新建蔬菜大棚智能化装备普及率、物联网应用率、标准化生产推广率均超85%,劳动效率提升1倍 [8] - 寿光市已获"全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山东省数字乡村试点"等称号 [8] 数字化转型规划 - 寿光市将推进数字种苗、智慧装备等场景应用,实现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 [11] - 目标打造设施农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样板 [11]
20人!2024年广东“百千万工程”农技达人短视频活动评选结果公示
南方农村报· 2025-05-29 13:36
活动概述 - 2024年广东"百千万工程"农技达人短视频活动评选结果揭晓 拟表彰胡祝林等10人为"十佳达人" 陈鸿雁等10人为"优秀达人" [2][3][26][27] - 活动自2024年11月25日启动 历时数月 旨在通过短视频传播农业实用技术 助力"百千万工程"建设 [4][5][22] 活动内容与成果 - 活动期间开展系统性内容创作和账号运营培训 提供丰富媒体曝光资源 [6][7] - 农技达人们聚焦广东特色优势农业产业 围绕关键农时季节和区域产业需求 创作发布大量接地气、易学实用的短视频作品 [9][10][11] - 短视频内容涵盖荔枝疏花压花与病虫害防治、水产养殖病害防控与水质管理、特色果蔬栽培技术、智慧农业装备应用、农产品品牌打造与电商销售技巧等 [10][11] - 活动累计收到参赛作品超过3500条 相关视频总观看量破1亿次 在抖音等平台形成热门话题 [12][13][24] 参与群体 - 参与群体包括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广东农村乡土专家、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涉农企业技术人员以及乡村"土专家""田秀才"等 [7][8][22] 评选流程 - 评选经过作品征集、展播、大众投票、专家评审、复审等多个环节 [17][26] - 公示期自2025年5月30日至6月3日 共5天 [27][28] 获奖名单 - 十佳达人包括胡祝林(梅州柚)、梁伟钊(新会陈皮)、林进杰(南药)等 产业方向涵盖果树、南药、水产等 [34][35] - 优秀达人包括陈鸿雁(果树)、黄金叶(果树)、齐同俊(水产)等 产业方向涵盖果树、水产、畜牧、蔬菜等 [36]
6040万元支农资金护航“三夏”
苏州日报· 2025-05-28 00:08
财政资金保障体系 - 全市累计统筹安排"三夏"支农资金6040万元,带动夏粮收割面积达114.7万亩 [1] - 秋粮计划播种面积179.79万亩,较上年增加1.03万亩 [1] - 建立"三预三保"应急响应机制,统筹1530万元用于抗旱救灾,实施喷施叶面肥面积217.1万亩次,抗旱补水面积6.34万亩 [1] - 投入200万元实施粮食烘干设施绿色改造奖补,烘干设备智能化改造率达85%以上,单日烘干能力提升至2.8万吨 [1] - 开通"三夏"资金拨付绿色通道,建立24小时响应机制 [1] 财政政策体系 - 统筹3510万元建立稻麦良种补贴,覆盖115.76万亩小麦和118.91万亩水稻种植 [2] - 高抗病性品种覆盖率达95.9% [2] - 建成11个省级智慧育秧中心,实现亩均化肥减施15%、亩均成本降低30元 [2] - 安排650万元支持农机装备建设,关键环节机械化率达98.6% [2] 数字化管理模式 - 投入150万元运维农业物联网平台,布设智能监测终端70套,虫情预警准确率92% [3] - 完成85998户耕地承保户信息核对,补贴发放周期缩短至3个工作日 [3] - 对"三夏"资金实行闭环管理 [3]
AI赋能“三夏”抢收忙 智慧农业绘就丰收新图景
央视网· 2025-05-27 09:26
农业智能化应用 - 河南省濮阳县引入AI大模型优化农机调度,已维修保养小麦收割机1400余台、拖拉机1300余台、玉米播种机820台(套),培训机手2100余人 [1] - 濮阳县"农机云AI智慧调度平台"整合种植面积、气象环境等数据,通过智能算法生成精准调度建议,截至5月25日河南省已收获小麦2312.4万亩 [3] - 浙江杭州农场使用"智能环"监测作物生长,该设备能捕捉低于10微米的茎秆周长变化,通过纳米材料传感装置收集数据实现远程灌溉施肥 [5] 数字化农场运营 - 杭州某34.5万平方米农场90%农事作业由数字化设备自动运行,可远程控制喷灌施肥系统 [7] - 智能农业设备使生产周期缩短、农药使用量减少,平均每亩产量提高约100% [7]
迎战“三夏”保粮丰
经济日报· 2025-05-26 22:13
粮食生产与保障 - 河南叶县耕地面积123万亩,今年小麦种植面积达96万亩,即将进入收割阶段[1] - 当地通过推广节水灌溉、实施"一喷三防"等措施应对春旱和病虫害挑战,确保小麦长势良好[1] - 制定"三夏"生产工作方案,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组织助农服务队下沉田间解决农户困难[1] - 提前对麦田墒情、收割时间进行网格化摸排,确保每块地都有责任人[1] 机械化收割准备 - 依托37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统筹检修联合收割机、播种机等农机具5000余台[1] - 预计高峰期单日收割能力超8.6万亩[1] - 提前1个月完成农机检修,更换易损零件10余件[1] - 开辟绿色通道,在高速路口、乡镇设置服务站20余个,为机手提供免费检修、油料供应和路线指引服务[1] 科技应用 - 全面推广"智慧夏收"系统,通过无人机遥感监测实时查看麦田成熟度、湿度等数据,效率提高30%以上[2] - 气象局启动"全天候护航"模式,每3小时更新一次气象数据,向农户推送精准预警[2] - 与周边地区气象台建立联防机制,确保灾害性天气预警提前2小时送达[2] - 储备履带式收割机应对阴雨天气,划定39个粮食烘干中心,日处理湿粮能力达3000余吨[2] 安全生产 - 定期组织消防、电力部门对全县粮库、烘干中心进行拉网式排查[3] - 联合公安部门开展秸秆禁烧宣传,启动蓝天卫士监控系统[3] - 派出20余名技术人员深入18个乡镇,开展机手安全生产及规范操作培训15余场次[3] - 累计发放跨区作业证、张贴安全警示标识300余份[3]
大学生投身天地间 “农工结合”的劳动实践啥样
中国青年报· 2025-05-26 02:28
大片青黄色油菜田中,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研究生李雪晴正使用桁架扫描式农田信 息采集平台,对油菜田进行自动化数据采集。机器底部的小方块里,集成了摄像机、多光谱、激光雷 达、北斗导航系统等多个"黑科技"装备。只见她一边控制机器在油菜田上空滑动监测,一边捏开身旁的 一株油菜,观察包裹在其中的角果(即油菜的果实)生长状态。 "田间种植的是冬季油菜,这两天正值收获期,我们天一亮就来田里采集数据。"5月14日上午10点的阳 光下,李雪晴身穿黑色防晒衣,头戴灰色宽边遮阳帽,但依然额角冒汗,身旁的小伙伴们也都全副武 装,捧着电脑同步进行信息采集。几个年轻人的身影在这片油菜田中格外显眼。 这一幕发生在位于安徽省明光市石坝镇安徽农业大学皖东综合试验站,学生们在站内与农业机械作伴、 辛勤劳动。2023年起,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建立常态化劳动育人机制,每周安排学生参与校内"匠心 园"的拔草、修剪、清扫等环境维护工作,同时鼓励他们奔向田间大课堂,在研究农业装备和科技的过 程中接受劳动教育。 2015年以来,安徽农业大学陆续在滁州明光、合肥庐江、阜阳临泉、六安金寨等地建立了八大农业综合 试验站,引导学生走进乡土中国的田间地 ...
农田“高标准” 粮仓根基稳——“打赢这一战 底气从何来”系列观察之一
河南日报· 2025-05-25 23:41
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 - 河南已建成高标准农田8800余万亩 计划2024年新建和改造提升500万亩以上 [11] - 杞县计划三年内新建高标准农田50万亩 同步推广"一户一田"改革 [5] - 获嘉县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成后将新增农田林网防护面积10万亩 道路通达率达100% [8] 农业科技应用 - 采用"双水源一系统"灌溉模式 每立方米制水成本0.122元 较地下水降低0.05元 节约成本13万元/年 减少地下水开采量30% [4] - 实施滴灌水肥一体化系统 每亩节约灌溉用水30立方米 增产粮食100公斤以上 增收300元 [6] - 通过土壤改良措施 大田作物产量提升约15% 农残降解率超95% 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约15% 种子用量减少约15% [5] 基础设施升级 - 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网络 含128个多要素自动气象站/36个自动土壤水分站/9个农田小气候站/7套作物实景观测系统 [10] - 实施沟渠连通工程 完善"旱能浇 涝能排"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11] - 通过消灭"补丁田"等措施 提高土地利用率与产出率 构建"藏粮于地"的现代农业体系 [3] 智慧农业建设 - 通过5G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农田管理 监测与专家咨询 [7] - 部署"智慧合杆"集成高清摄像头/气象设备/杀虫灯/土壤传感器 数据接入"中原农谷数智大脑" [10] - 农机服务合作社配备智能播种机 可根据土壤肥力自动调整播种密度 [8] 经济效益提升 - 获嘉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新增节水能力4000万立方米 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500万公斤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2%以上 [8] - 杞县高标准农田实现水源充足与自动喷灌 显著提升抗旱能力与产量保障 [3][4] - 智慧农业贯穿农业生产全流程 包括导航打埂/无人机飞防/滴灌系统等 [6]
踔厉奋发新征程丨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数字乡村政策与基础设施 - 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印发《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部署9个方面任务,明确到2025年底数字乡村发展"十四五"圆满收官 [4] - 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已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村村通宽带,农村网民规模达3.13亿人 [4] - 农业农村部累计支持建设国家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分中心34个,国家智慧农业创新应用项目116个 [7]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江苏省宜兴市美栖村玫瑰产业园采用物联网管理系统,174个土壤酸碱度传感器和77个控制器实现精准灌溉,600亩花田仅需一部手机管理 [5][6] - 浙江省杭州市茶园使用AI采茶机器人通过光谱识别采摘嫩芽,北京市海淀区采用无人驾驶拖拉机搭载北斗导航系统进行自动化移栽作业 [7] - 全自动智能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使生产效率提升显著,以往15人5-6天的工作现在1天即可完成,除草人工费用减少一半 [6] 农村电商发展 - 2024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56万亿元,同比增长6.4% [10] - 福建省闽侯县通过"直播+电商"模式,近半年订单量达3万多单,培养出"闽侯芳姐"等本土电商主播 [8][9] - 陕西省镇巴县采用"电商+文旅"模式,通过短视频平台宣传车厘子种植过程,带动水果采摘游和电商销售 [10] 乡村数字化治理与服务 - 浙江省平湖市山塘村建成345平方米数智生活馆,配备智慧健康医疗中心和中医AI问诊机等设施 [11][12] - 福建省长乐区百户村"智慧百户"平台实现井盖传感器监测、海洋渔业北斗定位管理,可实时预警台风和触礁风险 [13][14] - 山塘村配备政务服务一体机、智能公交站点、24小时自助售药机等便民设施,计划推出无人机快递配送服务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