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icon
搜索文档
证监会放大招!科创板“1+6”只是开始,四大类政策利好已在路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9 08:47
政策类型一:全方位支持科技企业融资 - 加快推出科创债ETF,积极发展可交换债、可转债等股债结合产品 [3] - 支持科技企业利用知识产权、数据资产等新型资产开展资产证券化、REITs等融资,进一步盘活科技创新领域存量资产 [3] 政策类型二:培育壮大耐心资本、长期资本 - 支持在上海设立专门科技公司,建设新型资产管理服务平台 [3] - 支持编制更多科技创新指数、开发更多科创主题公募基金产品 [3] - 推动基金份额转让业务试点转常规,优化实物分配股票试点和"反向挂钩"等机制 [3] 政策类型三: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资本市场生态 - 加快落实202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揽子重点举措,包括发布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制度优化方案,进一步优化准入管理、投资运作等安排 [4] - 将更多产品纳入外资交易范围,QFII可交易期货期权品种总数拓展到100个 [4] - 与中国人民银行共同研究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 [4] - 推动液化天然气期货期权等产品上市 [4] 政策类型四:支持科技型上市公司做优做强 - 研究完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程序 [5] - 抓好"并购六条"和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落地 [5] - 推动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机制、重组简易审核程序等新举措落实 [5] - 严惩违法输送利益以及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行为,严防"浑水摸鱼" [5]
QFII、RQFII获准场内ETF期权交易,外资可参与期货期权品种拓展至100个
搜狐财经· 2025-06-19 04:47
外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投资新进展 - 证监会宣布自2025年10月9日起允许合规境外投资者(QFII和RQFII)参与场内ETF期权交易 交易目的限于套期保值 [2] - 目前上交所和深交所共挂牌9个场内ETF期权品种 包括上证50ETF期权、沪深300ETF期权、中证500ETF期权等 [2] - 银行系ETF基金经理认为此举将吸引更多外资进场 为ETF市场带来增量资金 丰富投资者结构 提高流动性 [2] - 券商系ETF基金经理补充外资参与将加速ETF产品创新 满足多样化配置需求 提升市场定价效率 [2] 全球期权市场发展现状 - 芝加哥期权交易所2024年全年累计成交38亿张合约 日均成交量1495万张 连续第五年创历史新高 [3] - 标普500指数期权(SPX)全年成交7.842亿张合约 日均成交量310万张 波动率指数期权(VIX)全年成交2.092亿张合约 [3] - 港交所2024年衍生产品市场日均成交量157万张合约 较2023年增长16% 新增恒生科技指数期权和头部企业每周股票期权 [4] - 美国ETF总资产规模在2023年11月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 [4] 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举措 - 2025年证监会将加快落实对外开放一揽子举措 包括优化QFII制度 拓展可交易期货期权品种至100个 [5] - 上期所、郑商所、大商所新增开放16个商品期货和期权品种 QFI可参与品种总数已达100个 [5][6] - 外资参与范围扩大有助于提升投资行为稳定性 促进A股长期投资 [5]
直通部委|央行将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 791名中国公民自伊朗转移至安全地区
搜狐财经· 2025-06-18 10:58
金融监管政策 - 金融监管总局与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鼓励上海在科技金融、跨境金融等领域开展创新试点 [2] - 支持符合条件的全国性银行在沪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探索不动产、未上市股权等非货币信托财产登记上海模式 [2] - 提升上海国际再保险、航运保险承保能力和全球服务水平 [2] 资本市场开放 - 证监会加快落实202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揽子举措,包括优化QFII制度准入管理和投资运作安排 [3] - 计划将QFII可交易期货期权品种总数拓展到100个,并研究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 [3] - 推动液化天然气期货期权等产品上市,增加外资参与中国市场的便利度 [3] 央行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8项重磅政策,包括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和个人征信机构 [3] - 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优化自由贸易账户功能 [3] - 会同证监会研究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 [3] 外汇管理 - 国家外汇局将在自贸试验区实施一揽子外汇创新政策,包括优化新型国际贸易结算和扩大QFLP试点 [4] 纺织工业数字化转型 - 六部门联合印发《纺织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目标到2027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比例超过70% [6] - 计划打造150个以上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60个以上标杆企业、30个典型集群/园区 [6] - 到2030年实现纺织工业全价值链跃升,推动生产方式、经营模式和组织形式变革 [6]
刚刚新增16个!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提速,QFII可交易品种将扩至100个
第一财经· 2025-06-18 10:14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举措 -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将加快落实202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揽子重点举措,包括扩大外资交易品种范围,目标是将QFII可交易期货期权品种总数拓展到100个 [1] - 三家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迅速响应,新增16个QFII可交易期货和期权品种 [1] - 具体新增品种包括:天然橡胶、铅、锡期货和期权合约(上期所);乙二醇、液化石油气期货和期权合约(大商所);玻璃、纯碱、硅铁期货和期权合约(郑商所) [1] QFII可交易品种现状 - 目前中国期货市场QFII可交易品种增至91个,包括商品类83个(商品期货45个、商品期权38个),金融类7个(金融期货4个、金融期权3个),指数类1个(集运指数期货) [2] - 这些品种覆盖了农产品、金属、能源、化工、建材、航运、金融等国民经济主要领域 [2] 未来开放方向 - 证监会将与央行共同研究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帮助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管理汇率风险 [2] - 将推动液化天然气期货期权等产品上市,提升外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便利度 [2] - 从2025年10月9日起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场内ETF期权交易,交易目的限于套期保值 [2] 近期开放进程 - 今年以来证监会已放宽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商品期货、商品期权和ETF期权等产品的限制 [3] - 后续还将出台更多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的改革举措,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3]
中国证监会主席:加快构建更有利于支持全面创新的资本市场生态
搜狐财经· 2025-06-18 08:55
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 - 资本市场在完善适配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金融服务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支持科技巨头和科创新秀的发展[1] - 创新具有"始于科技、兴于产业、成于资本"的特点,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越来越明显[1] 科创板改革措施 - 深化科创板改革,推出"1+6"政策措施,其中"1"为设置科创成长层并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精准服务优质科技企业[3] - "6"项改革措施包括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等[3]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 外资和外资机构是资本市场重要参与力量,将持续深化市场、产品和机构的全方位开放[3] - 加快落实202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举措,包括优化QFII制度、拓展QFII可交易期货期权品种至100个、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等[4] - 推动液化天然气期货期权等产品上市,增强外资参与便利度[4]
重磅!创业板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证券时报网· 2025-06-18 04:22
资本市场开放与创新 - 创业板将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2] - 加快落实202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揽子举措 包括优化准入管理 扩大外资交易范围至100个期货期权品种 [3] - 研究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 助力实体企业汇率风险管理 [3] - 推动液化天然气期货期权等产品上市 提升外资参与便利度 [3]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 - 支持浦东新区法规立法授权开展资本市场制度探索 [4] - 推动更多先行先试举措在上海落地 提升国际金融中心能级 [4] 外汇市场与跨境投资 - 在自贸试验区实施一揽子外汇创新政策 包括优化新型国际贸易结算 扩大QFLP试点等10项便利化措施 [5] -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弹性增强 对美元升值1.6% 对一揽子货币保持稳定 [7] - 外资净增持境内债券处于较高水平 近期买入境内股票增多 [7] - 外汇市场韧性增强 参与主体更理性 风险应对能力显著提升 [6]
吴清,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6-18 03:57
深化科创板改革 - 推出"1+6"政策措施,其中"1"是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并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于第五套标准上市,"6"包括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至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支持未盈利科技企业增资扩股、完善再融资制度和战略投资者认定标准、增加投资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 [2] - 创业板将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3] 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 - 资本市场通过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活力,支持科技巨头和科创新秀 [4] - 深化发行和并购重组改革,优化制度与产品供应,促进科技、资本、产业良性循环 [4] 股债联动与REITs发展 - 强化股债联动优势,发展科创债并优化发行交易制度,推出科创债ETF及股债结合产品 [6] - 批复全国首批2只数据中心REITs注册,支持科技企业利用知识产权等新型资产开展证券化融资 [6] 中长期资金引导与退出机制 - 支持编制科技创新指数和开发科创主题公募基金,引导中长期资金参与科技企业投资 [7] - 推动基金份额转让业务试点转常规,优化股票实物分配和"反向挂钩"机制,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 [7] 上市公司监管与投资者保护 - 完善上市公司全链条监管制度,落实"并购六条"和重组管理办法,推动股权激励程序便利化 [8] - 严惩违法输送利益、内幕交易及操纵市场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 [8]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 加快落实2025年对外开放举措,包括优化QFII制度、拓展外资可交易期货期权品种至100个 [9] - 研究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及液化天然气期货期权,提升外资参与便利度 [9]
吴清: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 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
财联社· 2025-06-18 03:19
资本市场改革 - 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 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1] - 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 [1] - 加力推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 [1][4] 资本市场学会成立 -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正式获批在上海注册成立 [2] - 学会将广泛团结行业机构、上市公司、高校院所、政府部门等研究力量 [2] - 目标打造成为资本市场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决策咨询高端智库平台 [2]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 加快落实202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揽子重点举措 [3] - 发布QFII优化方案 进一步优化准入管理投资运作 [3] - 将QFII可交易期货期权品种总数扩展到100个 [3] 科创板改革 - 新设科创成长层 提升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 [4] - 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 打造更具吸引力市场体系 [4] - 发挥科创板"试验田"作用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资本市场生态 [4]
证监会主席吴清:加快落实202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揽子重点举措
快讯· 2025-06-18 03:12
今日2025陆家嘴论坛在上海举办,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在开幕式上表示,近期将加快落实 202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揽子重点举措,包括发布QFII优化方案,进一步优化准入管理投资运作等, 将更多的产品纳入外资交易范围,尽快将QFII可交易期货期权品种总数扩展到100个。(智通财经) ...
特稿 | 洪灏:破局与重塑:中国资本市场的时代答卷
第一财经· 2025-06-18 01:35
资本市场战略地位 - 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核心枢纽,既是资金融通平台,也是资源配置枢纽、风险定价市场、财富管理载体,其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1] - 历史经验表明健康活跃有深度的资本市场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转型关键期,资本市场战略地位愈加凸显[1] 注册制改革进展 - 注册制改革使新股发行审核周期从平均一年半缩短至半年以内,发行效率显著提升,实现从政府"选优"到市场"择优"的理念转变[2] - 2023年A股市场50家公司退市创历史新高,"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正在形成,但部分企业"带病闯关"、中介机构履职不到位等问题仍存[2] 交易机制与投资者保护 - 科创板引入盘后固定价格交易、创业板放宽涨跌幅限制等改革提升市场流动性和定价效率,但两融余额占流通市值比重仅2%,远低于成熟市场10%水平[3] - 证券集体诉讼制度破冰(康美药业案5.2万名投资者获赔24.59亿元),但超60%个人投资者权益受损时选择沉默,维权成本高问题突出[3] 耐心资本与对外开放 - 公募基金平均持仓周期不足6个月显示短期主义倾向,而美国风险投资机构通常持有科技企业5~7年[4] - 外资持有A股市值达3.5万亿元(较2018年增长近3倍),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债券突破4万亿元,中国国债已被纳入全球三大债券指数[4] 开放程度差距 - 外资持股占比仅5%,显著低于美国25%和日本30%,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滞后制约境外投资者风险管理需求[5] - 会计审计准则、信息披露要求、跨境资金流动便利性等方面仍需与国际接轨[5] 深化开放举措 - 需推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完善英文信息披露渠道,参与国际证券监管合作[6] - 建议推出股指期权、国债期货等衍生品,研究扩大"跨境理财通"及探索"新股通""衍生品通"新渠道[6] 多层次市场建设 - 已形成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三板梯度格局,科创板聚焦"硬科技",创业板服务"三创四新",北交所打造"专精特新"摇篮[6] - 板块间联通效率待提升,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滞后,需优化转板机制加强制度衔接[6] 未来发展路径 - 需以注册制改革为牵引统筹基础制度建设,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强化市场功能,防范系统性风险[7] - 通过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资本市场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跨越[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