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股指期货升贴水
icon
搜索文档
分红进度过半,各期指主力合约均贴水【股指分红监控】
量化藏经阁· 2025-07-02 14:07
成分股分红进度 - 上证50指数中,18家公司处于决案阶段,2家进入实施阶段,27家已分红,3家不分红 [1][3] - 沪深300指数中,102家公司处于决案阶段,16家进入实施阶段,154家已分红,26家不分红 [1][3] - 中证500指数中,98家公司处于决案阶段,26家进入实施阶段,297家已分红,77家不分红 [1][9] - 中证1000指数中,148家公司处于决案阶段,57家进入实施阶段,584家已分红,210家不分红 [1][9] 行业股息率比较 - 煤炭、银行和钢铁行业的股息率排名前三,基于已披露分红预案的个股统计 [4] 已实现及剩余股息率 - 上证50指数已实现股息率1.28%,剩余股息率0.99% [7] - 沪深300指数已实现股息率1.07%,剩余股息率0.87% [7] - 中证500指数已实现股息率0.95%,剩余股息率0.35% [7] - 中证1000指数已实现股息率0.73%,剩余股息率0.23% [7] 股指期货升贴水情况 - IH主力合约年化贴水0.28%,IF主力合约年化贴水2.35%,IC主力合约年化贴水10.65%,IM主力合约年化贴水14.77% [1] - 贴水幅度与标的指数市值区间呈负相关,市值越小贴水越深 [12] - IH主力合约贴水处于历史38%分位,IF为39%,IC为33%,IM为18% [16] 指数分红测算方法 - 价格指数因成分股除息自然滑落,需精确测算分红点位以评估期货升贴水 [25] - 核心指标包括成分股权重、分红金额、总市值和指数收盘价,权重需动态修正 [29][31] - 分红金额通过净利润×股息支付率估算,净利润采用历史分布动态预测法 [32][36] - 股息支付率优先采用历史数据,未分红公司默认不分红 [37][39] - 除息日预测结合预案/决案公告日与历史间隔天数稳定性线性外推 [39] 测算准确度验证 - 上证50和沪深300指数全年预测误差约5个点,中证500误差约10个点 [42] - 主力合约预测与实际股息点偏离度较小,中证500稍高 [42]
股指分红点位监控周报:分红进度过半,各股指期货主力合约均贴水-20250702
国信证券· 2025-07-02 13:56
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以下是量化模型与因子的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股指分红点位测算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精细化处理指数成分股的分红数据,准确预测股指期货合约的升贴水情况[12]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获取指数成分股及其权重数据[43] 2. 对每只成分股的分红金额进行测算: - 若已公布分红金额,直接采用公布值[46] - 若未公布,则通过预测净利润和股息支付率计算: $$分红金额 = 净利润 \times 股息支付率$$[46] 3. 预测除息日: - 基于历史间隔天数的稳定性进行线性外推[50] - 若无法外推,采用默认日期(如7月31日、8月31日等)[55] 4. 计算分红点数: $$分红点数 = \sum_{n=1}^{N} \left( \frac{成分股分红金额}{成分股总市值} \times 成分股权重 \times 指数收盘价 \right)$$[40] - **模型评价**:对上证50和沪深300指数的预测准确度较高,误差在5个点左右;中证500指数误差稍大,约10个点[60] 2. **模型名称**:成分股权重动态修正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日度收盘权重数据精确跟踪成分股权重变化[45]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若指数成分股未调整,采用历史权重和涨跌幅修正: $$W_{n,t} = \frac{w_{i0} \times (1 + r_n)}{\sum_{i=1}^{N} w_{i0} \times (1 + r_n)}$$[44] - 若发生成分股调整或特殊事件(如解禁),直接采用中证指数公司披露的日度权重[45] 3. **模型名称**:净利润动态预测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根据公司盈利分布稳定性分类预测年度净利润[49]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对盈利分布稳定的公司,按历史分布规律预测[49] - 对盈利分布不稳定的公司,采用上年同期盈利作为预测值[49] 4. **模型名称**:股息支付率预测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历史股息支付率稳定性进行预测[50]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若去年分红,直接采用去年股息支付率[52] - 若去年不分红,采用最近3年平均股息支付率[52] - 若从未分红,默认不分红[52]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已实现股息率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统计指数成分股中已现金分红公司的股息率[17]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已实现股息率 = \sum_{i=1}^{N_1} \left( \frac{已分红金额_i}{总市值_i} \times 权重_i \right)$$[17] 2. **因子名称**:剩余股息率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统计尚未分红公司的预期股息率[17]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剩余股息率 = \sum_{i=1}^{N_2} \left( \frac{预期分红金额_i}{总市值_i} \times 权重_i \right)$$[17] 3. **因子名称**:行业股息率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按行业分类统计已公布分红预案的个股股息率中位数[15] - **因子评价**:煤炭、银行、钢铁行业股息率排名前三[15]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股指分红点位测算模型**: - 上证50指数预测误差:约5个点[60] - 沪深300指数预测误差:约5个点[60] - 中证500指数预测误差:约10个点[60] 2. **股指期货升贴水模型**(截至2025年7月2日): - IH主力合约年化贴水:-0.28%[13] - IF主力合约年化贴水:-2.35%[13] - IC主力合约年化贴水:-10.65%[13] - IM主力合约年化贴水:-14.77%[13]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已实现股息率因子**(截至2025年7月2日): - 上证50指数:1.28%[17] - 沪深300指数:1.07%[17] - 中证500指数:0.95%[17] - 中证1000指数:0.73%[17] 2. **剩余股息率因子**(截至2025年7月2日): - 上证50指数:0.99%[17] - 沪深300指数:0.87%[17] - 中证500指数:0.35%[17] - 中证1000指数:0.23%[17]
股C 指分红点位监控周报:市场情绪转暖,IH及IF合约升水,IC及IM贴水加速收敛-20250625
国信证券· 2025-06-25 15:04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股指分红点位测算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精细化处理指数成分股的分红数据,准确预测股指期货合约的升贴水情况,需考虑成分股权重、分红金额、除息日等核心指标[37][38]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成分股权重计算**:采用中证指数公司日度权重数据,若需估算则使用公式: $$W_{n,t}={\frac{w_{i0}\times(1+r_{n})}{\sum_{i=1}^{N}w_{i0}\times(1+r_{n})}}$$ 其中,$w_{i0}$为最近公布权重,$r_n$为个股涨跌幅[41][42] 2. **分红金额预测**:若未公布分红金额,则通过净利润×股息支付率估算: - **净利润预测**:分盈利稳定型(按历史分布预测)和不稳定型(用上年同期值)[46] - **股息支付率预测**:优先采用去年值,若无则用3年平均,从未分红则默认不分红[47][49] 3. **除息日预测**:基于预案/决案公告日与历史间隔天数的稳定性线性外推,或默认7-9月末[52] 4. **分红点数计算**: $$分红点数=\sum_{n=1}^{N}\left(\frac{成分股分红金额}{成分股总市值}\times 成分股权重 \times 指数收盘价\right)$$ 要求除息日在当前日期至合约到期日之间[37] - **模型评价**:对上证50和沪深300预测误差较小(约5点),中证500误差稍大(约10点),整体准确性较高[57][66] 2. **模型名称:股指期货升贴水监控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跟踪主力合约升贴水幅度,结合分红影响分析市场情绪与期限结构[12][13]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年化升贴水计算**: $$年化升贴水=\left(\frac{含分红价差}{指数收盘价}\right)\times \left(\frac{365}{到期天数}\right)\times 100\%$$ 其中含分红价差=合约收盘价+分红点数-指数收盘价[13] 2. **历史分位点分析**:对比当前升贴水幅度与历史分布(如IH主力合约处于97%分位)[26][30] ---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股息率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统计行业股息率中位数,反映分红收益潜力[2][15]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股息率=\frac{预案分红金额}{当前总市值}\times 100\%$$ 按行业分类计算中位数,煤炭、银行、钢铁行业排名前三[15][16] 2. **因子名称:剩余股息率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指数未来潜在分红收益[3][17]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剩余股息率=\frac{\sum_{未分红公司}预期分红金额}{\sum_{未分红公司}总市值}\times 100\%$$ 结合已实现股息率(已分红公司统计)分析指数分红进度[17] ---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股指分红点位测算模型** - **预测误差**:上证50/沪深300误差约5点,中证500误差约10点[57] - **历史检验**:2023-2024年主力合约预测股息点与实际值偏离度低(见图21-26)[61][62][66] 2. **股指期货升贴水监控模型** - **年化升贴水值(2025/6/25)**: - IH主力合约:7.56%(升水)[13] - IF主力合约:2.64%(升水)[13] - IC主力合约:-3.62%(贴水)[13] - IM主力合约:-6.77%(贴水)[13] - **历史分位点**:IH主力97%、IF主力83%、IC主力53%、IM主力34%[26][30][35] ---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股息率因子** - **行业排名**:煤炭(最高)、银行、钢铁[15][16] 2. **剩余股息率因子(2025/6/25)** - 上证50:1.45%[3] - 沪深300:1.14%[3] - 中证500:0.47%[3] - 中证1000:0.32%[3]
IH及IF合约升水,IC及IM贴水加速收敛【股指分红监控】
量化藏经阁· 2025-06-25 14:05
成分股分红进度 - 上证50指数中,9家公司处于预案阶段,13家处于决案阶段,5家进入实施阶段,20家已分红,3家不分红 [1][4] - 沪深300指数中,44家公司处于预案阶段,77家处于决案阶段,30家进入实施阶段,123家已分红,26家不分红 [1][4] - 中证500指数中,37家公司处于预案阶段,89家处于决案阶段,39家进入实施阶段,258家已分红,77家不分红 [1][4] - 中证1000指数中,40家公司处于预案阶段,159家处于决案阶段,54家进入实施阶段,529家已分红,218家不分红 [1][4] 行业成分股股息率比较 - 煤炭、银行和钢铁行业的股息率排名前三,基于已披露分红预案的个股股息率统计 [1][3] 已实现及剩余股息率 - 上证50指数已实现股息率0.81%,剩余股息率1.45% [1][11] - 沪深300指数已实现股息率0.79%,剩余股息率1.14% [1][11] - 中证500指数已实现股息率0.86%,剩余股息率0.47% [1][11] - 中证1000指数已实现股息率0.71%,剩余股息率0.32% [1][11] 股指期货升贴水情况 - IH主力合约年化升水7.56%,IF主力合约年化升水2.64%,IC主力合约年化贴水3.62%,IM主力合约年化贴水6.77% [1][12] - IH主力合约升水幅度处于历史97%分位点,IF主力合约处于83%分位点,IC主力合约处于53%分位点,IM主力合约处于34%分位点 [22] 指数分红测算方法 - 价格指数因成分股分红除息导致点位自然滑落,全收益指数则将分红再投资 [35] - 分红金额测算需结合成分股权重、分红金额、总市值及指数收盘价,其中权重和分红金额需动态修正 [38][39] - 净利润预测采用历史分布动态法,股息支付率预测基于历史数据,除息日预测采用线性外推法 [43][46][49] 预测准确度分析 - 上证50和沪深300指数全年预测误差在5个点左右,中证500指数误差约10个点 [51] - 股指期货主力合约预测股息点与实际股息点偏离度较小,上证50和沪深300预测效果最优 [52]
大越期货股指期货早报-20250620
大越期货· 2025-06-20 01: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核心观点 - IC2507贴水59.43点,IM2507贴水77.02点,偏空;IM、IC、IF在20日均线上方,偏多;IH在20日均线下方,偏空 [3][4] - 期债基本面受以伊局势不确定性影响,港股和A股小微盘指数连续下跌、市场热点减少,偏空;融资余额18167亿元,增加14亿元,中性;IH2507贴水45.32点,IF2507贴水44.69点,中性;IH主力多减,IF主力多增,IC主力多减,偏多;担忧美国介入、以伊局势不确定性增加,陆家嘴论坛利好有限,原油反弹,全球股市调整,国内指数上方压力增加,指数弱势调整 [5][6] 各目录总结 股指期货升贴水表 - 提供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不同合约的合约价格、涨跌幅、成交量、指数价格、涨跌幅、市盈率、市净率、股息率、价差、升贴水比例、年化升贴水、合约价值、交割日、剩余期限等数据 [7] 期货市场-上证50基差与价差 - 展示上证50基差与价差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0] 期货市场-中证500基差与价差 - 展示中证500基差与价差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3] 现货市场-重要指数日涨跌幅 - 展示上证、上证50、沪深300、万得全A、中证500、深证成指、科创50、创业板指等重要指数的日涨跌幅 [16] 现货市场-风格指数日涨跌幅 - 展示300周期、300非周、低市盈率指数、大盘指数、小盘指数、300价值、高市盈率指数、中市盈率指数、300成长等风格指数的日涨跌幅 [19][22] 市场结构-AH股折溢价 - 展示恒生AH溢价指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25] 市场结构-市盈率PE(TTM) - 展示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和创业板指市盈率PE(TTM)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28] 市场结构-市净率PB - 展示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和创业板指市净率PB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30] 市场资金面-股市资金流入 - 展示A股资金净流入和沪深300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32] 市场资金面-两融余额 - 展示两融余额和沪深300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34] 市场资金面-沪深股通 - 展示沪深股通净流入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36] 市场资金面-资金成本 - 展示SHIBOR隔夜、SHIBOR一周、SHIBOR两周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42] 市场情绪-成交活跃度 - 展示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换手率(自由流通市值)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45][48] 市场情绪-公募混合型基金仓位 - 未提及具体内容 期指股息率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 - 展示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中证1000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54] 人民币汇率 - 展示美元兑人民币汇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56] 新增开户数与上证指数跟踪 - 未提及具体内容 股票型基金新成立规模变化 - 未提及具体内容 混合型基金新成立规模变化 - 未提及具体内容 债券型基金新成立规模变化 - 未提及具体内容
6月合约即将到期,IH升水,IC及IM均深贴水【股指分红监控】
量化藏经阁· 2025-06-18 15:34
成分股分红进度 - 上证50指数中,11家公司处于预案阶段,16家处于决案阶段,6家进入实施阶段,14家已分红,3家不分红 [1][3] - 沪深300指数中,65家公司处于预案阶段,87家处于决案阶段,23家进入实施阶段,99家已分红,26家不分红 [1][3] - 中证500指数中,55家公司处于预案阶段,107家处于决案阶段,46家进入实施阶段,215家已分红,77家不分红 [1][8] - 中证1000指数中,59家公司处于预案阶段,195家处于决案阶段,81家进入实施阶段,447家已分红,218家不分红 [1][8] 行业成分股股息率比较 - 煤炭、银行和钢铁行业的股息率排名前三,基于已披露分红预案的个股统计 [4] 已实现及剩余股息率 - 上证50指数已实现股息率0.43%,剩余股息率1.90% [6] - 沪深300指数已实现股息率0.61%,剩余股息率1.37% [6] - 中证500指数已实现股息率0.74%,剩余股息率0.61% [6] - 中证1000指数已实现股息率0.60%,剩余股息率0.45% [6] 股指期货升贴水情况跟踪 - IH主力合约年化升水0.28%,IF主力合约年化贴水2.78%,IC主力合约年化贴水11.22%,IM主力合约年化贴水16.42% [1][7] - IH主力合约升贴水处于历史67%分位点,IF主力合约处于历史62%分位点,IC主力合约处于历史73%分位点,IM主力合约处于历史63%分位点 [14] 指数分红测算方法 - 分红点数计算需结合成分股分红金额、总市值、权重及指数收盘价,要求除权除息日在当前日期至期货合约到期日之间 [27][28] - 成分股权重采用中证指数公司日度收盘权重数据,确保准确性 [33] - 分红金额预测分为净利润预测(基于历史分布动态分类)和股息支付率预测(采用历史数据替代) [34][35][38][39] - 除息日预测基于历史间隔天数稳定性线性外推,未公布预案时参考历史分红日期或默认日期 [41][47] 分红进度分布 - 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及中证1000指数成分股分红主要集中于8月 [18] 测算准确度验证 - 模型对上证50和沪深300指数全年股息点预测误差在5点内,中证500指数误差约10点 [44] - 股指期货主力合约预测股息点与实际值偏离度较小,上证50和沪深300预测效果最优 [44]
股指分红点位监控周报:6月合约即将到期,IH升水,IC及IM均深贴水-20250618
国信证券· 2025-06-18 15:20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股指分红点位测算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精细化处理指数成分股的分红数据,预测股指期货合约的升贴水情况,考虑成分股权重、分红金额、除息日等因素[12][38][43]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成分股权重计算**:采用中证指数公司日度权重数据,若不可得则通过历史权重和涨跌幅动态修正: $$W_{n,t}={\frac{w_{i0}\times(1+r_{n})}{\sum_{i=1}^{N}w_{i0}\times(1+r_{n})}}$$ 其中,\(w_{i0}\)为最近公布权重,\(r_{n}\)为个股涨跌幅[45][46] 2. **分红金额预测**: - 若公司已公布分红金额,直接采用;否则通过净利润×股息支付率估算: - **净利润预测**:分稳定/不稳定两类公司,稳定公司按历史季度盈利分布预测,不稳定公司采用上年同期值[47][50][52] - **股息支付率预测**:历史平均值或截尾处理(>100%时)[51][53] 3. **除息日预测**: - 已公布则直接采用;否则根据预案/决案阶段历史间隔天数线性外推,或默认日期(7-9月末)[51][55][56] 4. **分红点数计算**: $$分红点数=\sum_{n=1}^{N}\frac{成分股分红金额}{成分股总市值}\times成分股权重\times指数收盘价$$ 要求除息日在当前日期至合约到期日之间[38] - **模型评价**:对上证50和沪深300预测准确度高(误差约5点),中证500误差稍大(约10点)[61][63] 2. **模型名称**:股息率动态计算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统计指数成分股已实现和剩余股息率,反映分红进度[3][17]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已实现股息率**: $$\sum_{i=1}^{N_{1}}\frac{个股已分红金额}{个股总市值}\times个股权重$$ - **剩余股息率**: $$\sum_{i=1}^{N_{2}}\frac{预计分红金额}{个股总市值}\times个股权重$$ 其中\(N_{1}\)、\(N_{2}\)分别为已分红和未分红公司数量[17] ---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行业股息率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统计各行业已公布分红预案个股的股息率中位数,筛选高股息行业[2][15]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计算行业个股预案分红金额/当前总市值,取中位数排序[15][16] - **因子评价**:煤炭、银行、钢铁行业股息率排名前三[15] 2. **因子名称**:股指期货升贴水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跟踪主力合约年化升贴水幅度,反映市场情绪[4][12]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计算含分红价差:合约收盘价-指数收盘价+分红点数[13] - 年化升贴水:$$\frac{含分红价差}{指数收盘价}\times\frac{365}{到期天数}$$[13] ---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股指分红点位测算模型**: - 上证50预测误差:5点内[61] - 沪深300预测误差:5点内[61] - 中证500预测误差:10点内[61] 2. **股息率动态计算模型**: - 上证50已实现股息率:0.43%,剩余股息率:1.90%[3] - 沪深300已实现股息率:0.61%,剩余股息率:1.37%[3] - 中证500已实现股息率:0.74%,剩余股息率:0.61%[3] ---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行业股息率因子**: - 煤炭行业股息率中位数:排名第1[15] - 银行行业股息率中位数:排名第2[15] - 钢铁行业股息率中位数:排名第3[15] 2. **股指期货升贴水因子**(2025年6月18日): - IH主力合约年化升水:0.28%[4] - IF主力合约年化贴水:2.78%[4] - IC主力合约年化贴水:11.22%[4] - IM主力合约年化贴水:16.42%[4]
大越期货股指期货早报-20250612
大越期货· 2025-06-12 02:4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基差方面IC2506贴水31.75点,IM2506贴水42.51点偏空,IH2506贴水9.74点,IF2506贴水15.83点中性 [3] - 盘面表现IM>IC>IF> IH(主力),IM、IC、IF在20日均线上方偏多,IH在20日均线下方偏空 [3] - 基本面受地缘风险不确定性原油大涨影响,昨日两市缩量上涨,沪指站上3400关口,港股相对更强势,市场热点轮动偏多 [3] - 资金方面融资余额18047亿元,增加9亿元中性 [3] - 主力持仓IH主力多减,IF 主力多增,IC 主力多减偏多 [4] - 预期中美已同意一个贸易框架将各自汇报领导人,国内指数仍处于震荡上行趋势,不过上方压力有所增加,目前位置大幅上涨反而是日内减持时机,大跌是加仓时点,不建议日内追高 [4] 各目录总结 股指期货升贴水表 - 展示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各合约价格、涨跌幅、成交量、指数价格、市盈率、市净率、股息率、价差、升贴水比例、年化升贴水、合约价值、交割日、剩余期限等数据 [5] 期货市场-上证50基差与价差 - 呈现上证50基差与价差的历史数据图表 [8] 期货市场-中证500基差与价差 - 展示中证500基差与价差的历史数据图表 [11] 现货市场-重要指数日涨跌幅 - 呈现上证指数、上证50、沪深300等重要指数日涨跌幅数据 [14] 现货市场-风格指数日涨跌幅 - 展示300周期、300非周等风格指数日涨跌幅数据 [17][20] 市场结构-AH股折溢价 - 展示恒生AH溢价指数的历史数据图表 [23] 市场结构-市盈率PE(TTM) - 呈现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和创业板指市盈率PE的历史数据图表 [26] 市场结构-市净率PB - 展示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和创业板指市净率PB的历史数据图表 [28] 市场资金面-股市资金流入 - 呈现A股资金净流入与沪深300的历史数据图表 [30] 市场资金面-两融余额 - 展示两融余额与沪深300的历史数据图表 [32] 市场资金面-沪深股通 - 呈现沪深股通净流入的历史数据图表 [34] 市场资金面-资金成本 - 展示SHIBOR隔夜、SHIBOR一周、SHIBOR两周的历史数据图表 [40] 市场情绪-成交活跃度 - 呈现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换手率(自由流通市值)的历史数据图表 [43][46] 市场情绪-公募混合型基金仓位 - 未提及具体内容 期指股息率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 - 展示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中证1000的历史数据图表 [52] 人民币汇率 - 呈现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数据图表 [54] 新增开户数与上证指数跟踪 - 未提及具体内容 股票型基金新成立规模变化 - 未提及具体内容 混合型基金新成立规模变化 - 未提及具体内容 债券型基金新成立规模变化 - 未提及具体内容
各期指主力合约均贴水【股指分红监控】
量化藏经阁· 2025-06-10 17:18
成分股分红进度 - 上证50指数中,14家公司处于预案阶段,19家处于决案阶段,3家进入实施阶段,9家已分红,4家不分红 [1][4] - 沪深300指数中,81家公司处于预案阶段,92家处于决案阶段,34家进入实施阶段,65家已分红,27家不分红 [1][4] - 中证500指数中,68家公司处于预案阶段,146家处于决案阶段,57家进入实施阶段,139家已分红,90家不分红 [1][4] - 中证1000指数中,81家公司处于预案阶段,269家处于决案阶段,93家进入实施阶段,338家已分红,219家不分红 [1][4] 行业成分股股息率比较 - 煤炭、银行和钢铁行业的股息率排名前三,基于已披露分红预案的个股股息率统计 [1][3] 已实现及剩余股息率 - 上证50指数已实现股息率0.33%,剩余股息率2.03% [1][7] - 沪深300指数已实现股息率0.39%,剩余股息率1.60% [1][7] - 中证500指数已实现股息率0.48%,剩余股息率0.86% [1][7] - 中证1000指数已实现股息率0.45%,剩余股息率0.59% [1][7] 股指期货升贴水情况 - IH主力合约年化贴水2.11%,IF主力合约年化贴水6.35%,IC主力合约年化贴水13.84%,IM主力合约年化贴水22.25% [1][7] - IH主力合约处于历史30%分位点,IF主力合约处于历史30%分位点,IC主力合约处于历史39%分位点,IM主力合约处于历史20%分位点 [16] 指数分红测算方法 - 分红点数计算需结合成分股分红金额、总市值、权重及指数收盘价 [32][34] - 成分股权重采用中证指数公司每日披露的日度收盘权重数据,确保准确性 [36] - 分红金额通过净利润×股息支付率估算,净利润预测采用历史分布动态预测法 [37][39] - 股息支付率预测采用历史数据:若去年分红则沿用去年比率,否则取3年平均或默认不分红 [42][45] - 除息日预测基于历史间隔天数稳定性线性外推,未公布预案时采用默认日期(7月31日、8月31日或9月30日) [45] 预测准确度分析 - 上证50和沪深300指数全年预测误差基本在5个点内,中证500指数误差约10个点 [47] - 股指期货主力合约预测股息点与实际股息点偏离度较小,上证50和沪深300预测效果最优 [48]
微盘风格持续领航,IH升水,IM深贴水【股指分红监控】
量化藏经阁· 2025-05-27 14:17
成分股分红进度 - 上证50指数中,26家公司处于预案阶段,11家处于决案阶段,1家进入实施阶段,7家已分红,4家不分红 [1] - 沪深300指数中,127家公司处于预案阶段,91家处于决案阶段,12家进入实施阶段,42家已分红,27家不分红 [1][3] - 中证500指数中,104家公司处于预案阶段,192家处于决案阶段,52家进入实施阶段,61家已分红,91家不分红 [1][8] - 中证1000指数中,139家公司处于预案阶段,378家处于决案阶段,111家进入实施阶段,147家已分红,224家不分红 [1][8] 行业股息率比较 - 煤炭、银行和钢铁行业的股息率排名前三,基于已披露分红预案的个股股息率统计 [4] 已实现及剩余股息率 - 上证50指数已实现股息率0.17%,剩余股息率2.18% [6] - 沪深300指数已实现股息率0.28%,剩余股息率1.73% [6] - 中证500指数已实现股息率0.23%,剩余股息率1.14% [6] - 中证1000指数已实现股息率0.23%,剩余股息率0.82% [6] 股指期货升贴水情况 - IH主力合约年化升水2.14%,IF主力合约年化贴水2.80%,IC主力合约年化贴水10.94%,IM主力合约年化贴水16.65% [14] - IH主力合约处于历史68%分位点,IF主力合约处于历史29%分位点,IC主力合约处于历史17%分位点,IM主力合约处于历史6%分位点 [14] 指数分红测算方法 - 分红点数计算需结合成分股分红金额、总市值、权重及指数收盘价,要求除权除息日介于当前日期至期货合约到期前 [22] - 成分股权重通过中证指数公司日度收盘权重数据精确获取,避免解禁、配股等事件导致的偏差 [30] - 分红金额预测分为净利润预测(基于历史分布动态分类)和股息支付率预测(采用历史数据或截尾处理) [31][36][38] - 除息日预测通过历史间隔天数稳定性线性外推或默认日期(7月31日、8月31日、9月30日)设定 [39][40] 测算准确度分析 - 上证50和沪深300指数全年预测误差在5个点左右,中证500指数误差约10个点 [42] - 股指期货主力合约预测与实际股息点偏离较小,中证500合约偏差稍大但整体稳定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