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优先

搜索文档
矿坑“长出”城市公园
人民日报· 2025-08-18 23:22
生态修复工程 - 项目清运渣土15万立方米并完成土石方挖填12万立方米以改善土壤环境 [3] - 采用锚杆加固和灌浆回填技术提高岩体稳定性 [3] - 建设湖体/生态草沟/雨水花园等设施实现全链条水治理 [4] 生物多样性恢复 - 通过草垛填充本土植物种子为动物提供栖息地 [4] - 公园内已观测到多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4] 商业开发与运营 - 引入餐厅/咖啡厅/书店等业态并建造无动力乐园/剧场/露营基地 [5] - 消费性项目2024年总营收约1600万元人民币 [6] - 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 [6] 旅游与教育效益 - 开园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600万人次 [6] - 成为江宁区十大研学基地之一开展地质科普教育 [7] - 保留工业历史印记如砖窑厂书店/锈钢板廊道等设施 [7] 社会经济效益 - 带动当地居民返乡创业如开设土菜馆等商业实体 [7] - 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发展模式 [2][6]
宜兴抛弃“石头经济”打造“世外桃源”
新华日报· 2025-08-17 23:18
生态旅游转型 - 行香竹苑度假村从荒山改造为200亩山地竹林度假村,采用架空式设计与自然融合,吸引大量游客[1] - 宜兴依托20万亩竹海和5万亩茶洲发展生态旅游,乾元村、竹海村等山区村落实现绿色发展[2] - 洑东村将修复后的3个矿山宕口纳入兰山风景区规划,打造旅游新地标发展生态文化旅游[3] - 青龙山公园将废弃矿山改造为梯田式花海景观,年均人流量超20万人次,未来规划水上风光带和特色村庄[5] 矿山生态修复 - 宜兴对40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进行整治,2022年完成11个治理工作,2023年13个竣工,剩余16个已开工[6] - 洑东村废弃矿山宕口通过整形缓坡、植被修复实现生态恢复,昔日生态疮疤披上绿衣[2][3] - 青龙山公园核心区复绿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利用富含矿物质的地下水形成四季变色的湖泊景观[5] 产业模式转型 - 宜兴实现从"工业优先"到"生态优先"转型,原有240家矿山企业、684个矿山宕口、3000多万吨年开采量的"石头经济"被绿色经济取代[2][6] - 通过"灾害治理、生态复绿、景观再造、土地复垦利用"的综合整治模式,实现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良性循环[6] - 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荣誉,形成绿色发展生态蓝图[6]
许昆林在调研大运河(苏南段)建设保护工作时强调
苏州日报· 2025-08-16 23:53
大运河建设与保护 - 苏南运河二级航道整治工程配套建设4个2000吨级泊位 将形成年25万标箱及268万吨货物吞吐能力 [2] - 恒力 盛虹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位于运河沿岸 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2] - 建设"水运江苏"可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提升区域和产业发展竞争力 [2] 运河沿岸产业发展 - 江苏鸿泰钢铁公司推进超低排放改造 优化生产工艺和设备 [3] - 英诺赛科(苏州)半导体公司加强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 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3] - 推动沿岸产业向科技含量高 资源消耗低 产出效益好方向转型 [3] 运河文旅与生态建设 - 常州钟楼区大运河油罐公园展示生态治理成果 [4] - 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通过微改造更新老街区 [4] - 天虹大明1921创意园保护老品牌老厂房 开发新业态新模式 [4] 运河综合功能提升 - 望亭立交及蠡河水利枢纽服务防洪排涝 引江济太 生态治理 航运发展 [2] - 方厅水院项目打造集文化交流 产业赋能 生态体验于一体的多维空间 [4] - 推进游船游艇等水上文旅产业 户外运动场地 滨河生态空间建设 [4]
北京大气四项主要污染物持续稳定达标
人民日报· 2025-08-16 22:03
本报北京8月16日电 (记者王昊男)记者日前从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北京的细颗粒 物平均浓度28.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4%,达到历史同期最优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牢固树 立和践行"两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细颗粒物年均浓度由2013年的89.5微克/立 方米下降至2024年的30.5微克/立方米、降幅达到66%,大气4项主要污染物持续稳定达到国家空气质量 二级标准。 在水生态方面,北京动态消除劣Ⅴ类水体和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平原地区地下水位连续9年回升,永 定河等五大河流全线贯通入海,形成了一批"水秀而可近、岸绿且可亲"的绿色滨水景观。2012年以来, 北京连续实施两轮百万亩造林工程,累计新增造林绿化面积超160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从38.6%提高 到44.95%。全市公园数量达到1100个,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亲近自然。 北京不断优化能源结构,目前绿电占全社会用电量达29.3%,比2020年提高13个百分点,能源消费基本 实现无煤化。交通出行更加绿色,北京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100万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到879 公里,今年上半年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5 ...
绿水青山 美丽海南
海南日报· 2025-08-15 03:26
生态资源与产业发展 - 白沙茶园分布在70万年前陨石坑及其周围 土壤富含矿物元素 热带雨林气候和高山云雾环境形成独特生态系统[14] - 茶园生态系统丰富多样 为众多动植物提供栖息繁衍场所 鸟类穿梭其中捕食害虫维持生态平衡[14] - 陵水建成国内首个黄鳍金枪鱼养殖示范基地 打造特色海上生态粮仓 推动顶级美味从远洋走向餐桌[15] 生态旅游与基础设施 - 琼乐高速路两旁层峦叠翠 云雾与远山相融 路桥隧道与树林田野江水湖泊和谐一体 堪称海南最美高速公路[16] - 海南天空湛蓝 森林葱郁 空气清新 水源清洁 形成流动生态产品 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民生福祉[18] 生态发展理念 -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15] - 生态能孕育优质产品和旅游产品[16] -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互成就双向转化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可实现经济与生态和谐共生[18]
以高水平生态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两山”转化的四川探索
四川日报· 2025-08-15 00:31
污染治理成效 - 2024年1-6月全省345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9.4%,其中国考断面优良率99%、省考断面优良率100% [2] - 长江黄河干流水质稳定保持Ⅱ类以上标准,国省考断面水质连续两年100%达标 [2][4] - 广元市白龙湖通过关闭畜禽养殖场、企业绿色转型及增殖放流百万尾鱼苗等措施,扭转水质跌至Ⅳ类的恶化趋势 [4] 生态保护体系 - 全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4.80万平方公里,设立250个各级自然保护地(含1个国家公园、84个自然保护区、165个自然公园) [2] - 重点保护大熊猫、川金丝猴等物种栖息地,计划2030年前完成30%以上陆地水域退化生态系统修复 [5] - 若尔盖县通过退牧还草、沙化治理实现草原生态恢复,遏制沙化土地扩张 [4] 生态文明建设 - 累计创建39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及10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数量居全国第三 [2][7] - 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四川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导地方编制差异化实施方案(如崇州市打造4条美丽乡村示范带) [7] - 九寨沟县双河村投入200万元改造生态环境,发展康养民宿业,建成50余间客房并实现旺季满房 [6] 生态价值转化机制 - 创新林草碳普惠项目方法学,涵盖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修复等三大领域,为生态固碳增汇提供量化标准 [9] - 建立沱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依据流域面积占比、用水效率及水质改善系数动态分配资金 [9] - 通过财政贴息支持300余个生态环境项目,5个EOD模式项目获84亿元总投资,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 [10]
学习手记丨山水林田湖草沙——读懂“两山”理念的系统观念
新华社· 2025-08-14 12:49
一字之增,令人眼前一亮,给人深刻启迪。 "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 习手记 二 作 山水林田湖草沙 "两山"理念的系统观念 读懂 |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0000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 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离不开"两山"统筹兼顾、协同共进,同样离不开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性规律性认识。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谈及生态治理,专门把治沙问题 纳入其中。 从发展脉络看,从2013年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到2017年中央深改组会议将"草"纳入其中,再到2021 年全国两会"加一个'沙'字"……其间,生态治理的系统观念持续深化,生命共同体的深刻内涵不断丰富,"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 合账"的工作思路愈加明晰。 这种眼光与思维,自习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时开始,一路渊源有自。 1997年4月,习近平同志来到福建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调研。眼前是清澈的金溪,对岸山上是大片原始林。见此情景,他语重心长:"青山绿水 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 "我们 ...
海淀三山五园地区再添一条滨水绿廊
新京报· 2025-08-14 05:57
新京报讯 据"北京海淀"消息,北旱河滨水绿廊景观提升工程日前完工。这条与玉泉山一桥之隔、距颐 和园北宫门仅500米的滨水廊道,通过"蓝绿交融"的生态设计,恢复三山五园历史水系脉络,重塑"山水 相依"的皇家园林景观格局,激活三山五园北部的历史文脉与民生活力。 本次项目改造范围位于海淀区功德寺桥北,西起北旱河与北五环交接处,东至京密引水渠,治理河道长 度为1.6公里,面积约为2.9万平方米,主要集中改造河道北岸及绿地空间。 工程坚守"最小干预"与"生态优先"原则。790米狭窄岸坡上生长的40余棵树龄超过50年的高大杨树全部 保留,仅对杂乱枝条进行必要的疏剪。在保护原有绿化的同时,工程新增绿化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新 种植乔木、亚乔木540株,片植灌木3200平方米。 北旱河全线科学设置4处水文监测点,构成动态调控网络,实现了"西段水位比东段高15厘米"的自然流 动状态。针对河道原有的2座功能陈旧、风貌不协调的跌水堰,创新采用"石笼+青石"的生态化改造方 案,既保留了传统水工设施的历史质感,又显著提高了水体的曝氧效率,提升了自净能力。 ...
解读|架好互联互通的空中桥梁
中国民航网· 2025-08-08 08:53
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成果 - 空中丝绸之路连接65个共建国家的百余个城市,形成四大世界级机场群和十大国际航空枢纽 [3] - 2024年1至6月与共建国家累计完成航班量16.8万架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15.3% [3] - 旅客运输量2304.4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9.8% [3] - 货邮运输量71.8万吨,较2019年同期增长180.7% [3] - 中资企业参与海外民航领域建设项目200余个 [3] 政策与标准建设 - 与107个共建国家签署双边航空运输协定 [4] - 与28个共建国家签署双边适航协定 [4] - 与5个中亚国家签署共建空中丝绸之路合作谅解备忘录 [4] - 推动北斗应用等领域的国际标准建设 [4] 人道主义与能力建设 - 执行紧急人道主义援助运输任务,运送救援人员1400余人次 [4] - 运输救援物资3300余吨 [4] - 开展30余个民航专业培训项目,参训人数1000余人 [4] 发展经验总结 - 坚持开放包容,深化互联互通 [6] - 坚持共同发展,促进公平普惠 [6] - 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能 [6] - 坚持生态优先,实现绿色发展 [6] 未来发展规划 - 建立健全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合作机制 [9] - 巩固传统国际运输市场,开辟新兴市场 [9] - 深化民航基础设施建设运行和飞机制造等领域合作 [9] - 探索人工智能、绿色发展、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合作 [9]
江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人民日报· 2025-08-02 22:01
生态优势与绿色发展 - 江西省森林覆盖率达63.35%,林业总产值近7000亿元,生态优势显著[1]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全面绿色转型[1] - 江西省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1] 森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 - 崇义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7.32%,试点森林可持续经营提升林木生长量[2] - 杉木林分年均生长量从0.72立方米/亩提升至1立方米/亩以上,阔叶树林分从0.3立方米/亩提升至0.5立方米/亩以上[2] - 江西省深化集体林改,探索"国有林+集体林"联营共建机制,列为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重点省份[2] 油茶产业发展 - 江西省山茶油产量占全国1/4以上,油茶果成为万安县百姓的"致富果"[4] - 实施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目标辐射带动200万户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4] - 万安县油茶林获政府补贴15万元,用于扩建厂房、升级设备和改进工艺[3] 林业产业升级与科技示范 - 峡江县建设1万亩林业产业科技示范园,试种玉木耳等高效益林下特色产品[5] - 示范园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探索新品种和新路径[5] - 推动油茶、毛竹等特色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提质升级[5]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 江西省颁发林业经营收益权证,企业凭此获得金融机构500万元授信额度[6] - 全省林权贷款累计发放387.07亿元,林业类生态产品成交额突破138亿元[6] - 建成全省统一生态产品信息共享与核算平台,连续3年开展试算[6] 生态补偿与自然资源资产交易 - 江西省连续9年实施全流域生态补偿,累计筹集补偿资金338亿元[7] - 探索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累计成交33单、总金额156.85亿元[7] - 生态资源权益类生态产品累计成交超320亿元[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