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注意力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西街观察】短剧不能以“反智”取胜
北京商报· 2025-06-17 14:07
短剧又"发疯"了。近日,"1胎99子"的雷人剧情,让《麒麟送子天降喜福》这部短剧火速出圈。 用麒麟踏云送子的古老神话,编造出"1胎99子"的荒唐情节。由于剧情实在离谱,剧中人都受不了,导 演和演员在社交媒体上迅速撇清关系。 短剧剧情已经"巅"到如此程度,网友们纷纷调侃,过往狂撒3亿元零花钱的霸总、75岁嫁入豪门的老 太、被广场舞征服的跨国公司老板,如今都被衬托得平淡无奇。 短剧赛道向来撕不掉反智、低俗、擦边等标签。试图游离于法律之外的嚣张行为,让人匪夷所思的违反 常识的雷点,强行反智的炸裂情节…… 剧情巅到家,让观众看到爽。在短剧经济学里,精准拿捏受众的情绪和人性,就是抓住注意力最高 效"钩子"。 一边疯狂增长,一边快速揽金。野蛮生长之下的短剧行业,风口和风险一直相伴相生。 在"流量至上"的创作逻辑下,微短剧创作很难依靠从业者自律实现。对于不良内容的审查和纠偏,不能 有丝毫疏忽和松懈。 微短剧创作不能偏离法律法规,更不能违背基本科学常识甚至突破伦理底线。 去年以来,国家广电总局对关于"霸道总裁"等宣扬不劳而获、一夜暴富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的微短剧 进行了整治,平台也不断对短剧中存在内容低俗、价值导向偏差的违规 ...
Equativ 和 Sharethrough 今后将以 Equativ 品牌运营,巩固其全球领先端到端媒体平台地位
Globenewswire· 2025-06-09 12:33
文章核心观点 Equativ将Sharethrough完全纳入全球品牌和运营,形成全球最大独立媒体平台和市场,过去一年双方合作加速发展,新Equativ整合多种功能于一体,获多方认可 [1][2] 合并成果 - Equativ三年内规模扩大两倍,扩展全球覆盖范围并推动北美地区发展 [1] - 巩固Equativ作为领先独立平台的地位,受全球数千个品牌和六大广告公关公司信赖 [2] - 与Deutsche Telekom和Titan OS等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收购Kamino Retail [2] 新Equativ特点 - 将规划、策划、推广、广告强化和优化整合到Maestro by Equativ平台,让品牌和广告公司从单一平台获多种解决方案 [2] - 拥有全渠道功能,简化广告技术堆栈,提供优质媒体和效能,满足业界需求 [2] 各方评价 - Horizon Media广告公司称合并提升可持续性、透明度和创意水平,能为客户带来突破性成果 [3] - Scope3联合创始人期待合并后的Equativ对程序化媒体未来产生更大影响 [3] - Mykim Chikli认为合并不仅扩大规模,还提供简化执行、尊重用户体验且成果真实可持续的平台 [3] - France TV Advertising数码销售总监认可Equativ平台强大灵活,团队服务周到,是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3] 公司介绍 - Equativ是全球端到端媒体平台,整合优质库存和受众,有先进策划能力和尖端广告技术 [4] - 专为注意力经济设计,提供卓越质量、提升参与度和效能,注重用户体验 [4] - 拥有超750位专业人员,遍布20个国家,兼具全球规模和本土专业知识 [4]
叩问新媒体时代流量之下知识价值 上海高考作文题论说“专”“转”“传” 字形相似打开思辨空间
解放日报· 2025-06-08 02:22
高考考生规模 - 2025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考生人数达6.3万余名 较2024年约5.4万名增长约16.7% [1] - 全市设19个考区 181个考点 2700余个考场 [1] 语文作文命题特点 - 题目"由'专'到'传' 必定要经过'转'吗"延续上海高考思辨传统 构建多元思考空间 [2] - 命题设计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突破应试思维 强调学以致用 [2] - 字形设计蕴含文字学深意 三个关键字映射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现象 [4] 专家解读命题立意 - 上海师范大学专家指出题目覆盖高中生阅读经验 专业文章 新媒体转发 经典传世文本均可作为素材 [2] - 复旦大学专家建议从新媒体"注意力经济"切入 探讨传播流量 信息筛选等批判性思考 [2] - 教研人员强调命题针对浮躁时风 倡导专注长远价值 抵制泛娱乐化与功利化倾向 [3][4] 教学启示方向 - 需追溯知识生产传播全过程 分析解释 转发 稀释 降维等环节的价值转化 [3] - 写作范围涵盖专业文章 文化产品 环保 国家发展等多领域 体现命题宏观视野 [4] - 提倡从知识接受者与探索者双重视角展开思辨 培养批判性思维 [3]
“北大韦神”粉丝破千万,是文化快消还是爱学习的热潮?
南方都市报· 2025-06-07 06:47
韦东奕现象分析 -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研究员韦东奕开通短视频账号仅发布4秒视频便迅速走红,粉丝数在一天内突破1000万[1] - 账号由家人协助开通旨在增加其与外界的互动并分享数学知识,视频评论区迅速积累15万条留言成为高考许愿池[1] - 韦东奕被网友称为"北大数学系扫地僧",其爆火现象印证了出众才华对公众的吸引力[1] 学术类自媒体发展趋势 - 包括十余位两院院士在内的科学家群体正通过短视频平台进行知识科普,受到广泛欢迎[1] - 学术类自媒体为青少年学习和成年人终身教育提供重要渠道,反映社会对知识传播的需求[1] - 信息化时代推动知识平权,全球范围内免费公开课和知识视频正在打破学习壁垒[2] 现象背后的社会意义 - 韦东奕案例显示稀缺型学术偶像具有强大吸引力,但需警惕过度商业化风险[2] - 视频暴露的学者健康问题引发公众对学术人才保障体系的关注[2] - 现象引发对注意力经济时代如何持续转化学术价值的思考,需建立长效机制[3] 短视频平台内容生态 - 平台不仅承载娱乐功能,正成为重要的知识传播载体[1] - 科普内容创作者群体扩大,推动平台内容结构多元化[1] - 4秒14字视频创造千万粉丝记录,显示优质内容的高效传播潜力[2]
提出人形机器人去打比赛的人,一定是个天才?
36氪· 2025-05-30 12:12
人形机器人赛事的核心价值 - 赛事是人形机器人技术展示和市场认知突破的关键窗口,通过直观的视觉冲击(如格斗动作、协作任务)比技术白皮书更具传播力 [1] - 比赛时代开启的标志性事件包括亦庄马拉松(十几台机器人同台)、宇树科技拳击赛等,形成产业曝光度+商业化+技术迭代的闭环 [1][5] - 赛事本质是"注意力经济"向商业价值的高效转化,初创企业可通过赛事获得千万级融资和头部企业合作机会,例如松延动力在马拉松后订单和估值双增 [2] 赛事类型与技术验证方向 - 比赛分为两大方向:马拉松/拳击赛侧重运控能力和本体结构设计,无锡运动会/2025国际大赛侧重操作能力和脑体协同能力 [3] - 马拉松赛事要求21公里复杂地形移动,考验感知系统实时决策("大脑")、运动控制("小脑")、本体稳定性及电池续航 [5] - 2025国际大赛设置工业场景(汽车贴标、料箱搬运)、家庭场景(桌面整理、衣物折叠)、全地形动态环境(上下斜坡)等任务 [5] 赛事对产业链的推动作用 - 赛事是多维度技术验证平台,覆盖高负载、复杂地面适应、双臂协作、算法泛化等核心指标,转化为可观测的工程标准 [6][7] - 比赛暴露技术短板(如续航、地形适应力、AI决策效率),直接驱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例如DARPA的DRC比赛推动灾难响应技术 [7][8] - 国际级赛事整合上下游资源,吸引零部件供应商、软件开发商参与,需求缺口传导至供应链驱动传感器精度升级、电机轻量化 [8] 商业生态与创新模式 - 赛事复制传统体育IP商业逻辑,如加速进化通过足球赛直播提升品牌标签,构建"竞技悬念-流量-广告/异业合作"链条 [11] - 用户参与式创新案例:加速进化与FROD联合开发UFB搏击游戏,支持遥控手柄操作人形机器人,形成技术-娱乐联动 [12] - 赛事培育"电竞生态"潜力,可能衍生专业战队、IP运营,构建类似世界杯的"技术-商业-娱乐"共生关系 [14][15]
微博一季报:“热搜”稳坐泰山,“智搜”跃跃欲试
36氪· 2025-05-23 10:35
财报表现 - 2025年一季度总营收3.969亿美元(约28.83亿元人民币),调整后运营利润1.295亿美元(约9.43亿元人民币),超华尔街预期 [1] - 广告和营销营收3.39亿美元同比持平,其中非阿里广告收入2.96亿美元同比下降6%,主因网络游戏及手机行业收入贡献减少 [1] - 增值服务营收5770万美元同比增长2%,受益于会员服务增长 [1] - 月活跃用户5.91亿,日活跃用户2.61亿 [1] 热搜生态 - 一季度上榜热搜4.3万条,月均1.4万条同比增20%,娱乐类占比最高,其次为社会、体育、企业内容 [3] - 热搜平均在榜时长2小时,影视剧《漂白》和《哪吒票房》位列超24小时在榜热搜前二 [3] - 2024年全年热搜16.2万条同比增20%,巩固公共讨论影响力 [3] - 企业热搜中DeepSeek(385次)和小米因AI及汽车热度分列Q1前二 [4] - 车企/手机厂商将微博作为营销核心,通过中性热搜影响消费决策 [5] 竞品对比 - 微信封闭性限制热点传播速度,抖音娱乐化削弱严肃议题深度 [4] - 小红书热点榜模仿热搜机制,但需突破公信力建设与内容平衡问题 [5] AI产品"智搜"进展 - 2024年推出基于大模型的AI搜索,2月接入DeepSeek-R1大模型,3月MAU环比增300% [6][8] - 2月日均使用量突破800万同比增306%,使用频次同比增33% [8] - 产品设计聚焦非结构化信息处理,优先引用认证账号/权威媒体内容,绑定热搜生态 [9] - 文娱与社会民生为两大核心领域,热搜TOP3包括"关税"、"金价"及娱乐话题 [11] - 提升用户搜索量5%并增强留存,但4月因隐私爬取争议遭用户抵制 [11] 平台战略方向 - 坚持热搜枢纽地位,强化议程设置能力与跨圈层传播优势 [3][4] - 通过智搜整合PUGC内容、KOL矩阵及热搜生态,结构化呈现信息 [9] - 垂类领域深耕完善"用户创造-平台聚合-品牌利用"的商业循环 [13]
“名场面”不能“有句无篇”(艺海观澜)
人民日报· 2025-05-19 22:01
行业趋势分析 - "名场面"已成为互联网传播语境下大众文艺的普遍现象,通过精心打造经典片段赢取关注 [1] - 短视频、短剧等创作领域积极总结"名场面"打造公式,试图复制经典成功经验 [1] -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注意力稀缺,"名场面"承担着传播突破口和引爆点的角色 [2] 创作模式转变 - 文艺创作从"如何讲好故事"转向平衡故事性与注意力吸引 [3] - 微短剧以弱化情节、强化情绪见长,"名场面"体现类似的叙事自觉 [2] - 部分作品基于大数据分析反向设计"名场面",导致脱离剧情的错置感 [3] 市场反馈与问题 - 观众因《只此青绿》中"青绿腰"片段进入剧场观剧,显示"名场面"的引流效果 [2] - 存在"有句无篇"现象,部分作品精华仅集中在几分钟的"名场面" [3] - 跟风模仿导致场景同质化,采用夸张煽情手法引发观众尴尬 [3] 创作价值导向 - "名场面"应建立在饱满的情节逻辑、情感逻辑和表演逻辑基础上 [4] - 创作者需平衡市场回应与艺术自觉,避免被流量迷惑 [4] - 优秀作品需通过扎实内容托举"名场面",串联时代文艺长廊 [4]
超50%长剧亏损,爱奇艺CEO说出了做短剧的根源
搜狐财经· 2025-04-30 12:44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将极速版App更名为"爱奇艺微短剧",成为国内首个推出独立微短剧应用的长视频平台[1] - 推出"跳看"功能,借助AI重构用户视频观看逻辑以应对"短而精"视频娱乐需求[1] - 计划重复2021年政策,减少剧集数量、聚焦头部作品,放弃四类低效内容(迎合向、悬浮向、赔钱、无创新)[5][6] - 2025年转型目标为适应新时代,行业共识将剧集压缩至12集以内[8] 行业现状分析 - 长视频行业盈利困难,100部电视剧中仅30%盈利、30-40%不亏损,超一半项目亏损[3] - 电视台采购按集计价+明星高片酬导致"注水剧"泛滥(集数达80-90集),形成"龙头烂尾水蛇腰"现象[6] - 短剧崛起后用户转向碎片化娱乐,"注水剧"收视率下滑并陷入亏损[8] - 用户单屏幕注意力时长从2004年2.5分钟降至2021年47秒,长视频平台在注意力经济竞争中落后[10] 业务布局调整 - 自制内容占比已达关键剧集的70%,强化内容控制力[3] - 采用"长+短"双平台策略:主App专注付费长视频,微短剧App主打免费广告模式[12] - 加码短剧旨在争夺被短视频平台占据的用户时长,形成差异化竞争[12] 管理层观点 - CEO龚宇指出长视频周期长、资本负担重,需缩短制作周期减轻压力[6] - 首席内容官王晓晖曾强调聚焦A+/S级广谱题材,放弃垂类内容因"机会成本太高"[5][6] - 总裁刘文峰提出需解决47秒注意力时长挑战,呼应学术研究数据[10]
反思碎片阅读,年轻人渴望恢复「文化体力」
36氪· 2025-04-29 13:38
在上海工作的00后白领王可,最近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挣扎:每天坐在工位上,用手机刷完上百条社媒热点,往微信收藏夹丢了几十篇深度长文,准备"稍 后再读",可一周下来完整读完的文章不超过5篇。下班后习惯性地躺在出租屋里,她的手指机械地划过一条条短视频,有天饶有兴致地花5分钟看完了《百 年孤独》解说,她突然问自己,"连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名字都没记全,怎么就看完了一本书?"她尝试去读原著,逼自己读了十几页,实在坚持不下去。 这种无力感普遍弥漫在年轻人群体,背后则是当下年轻人"文化体力"正在慢慢衰退。"文化体力"是近年来互联网流行的一个新词,意思是人们在工作之余, 进行严肃阅读、艺术欣赏等文化活动所需的精神能量储备。 就像肌肉需要锻炼才能承受重量,大脑也需要持续的深度刺激,才能保持对复杂内容的耐受力和专注力。但在算法编织的信息茧房里,这种能力正以肉眼可 见的速度流失—— 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阅读23.38分钟,而接触手机106.52分钟。习惯碎片化信息的大脑,面对千字以上的文字就自动"宕机"。 人们渴望恢复"文化体力",本质上是对"大脑空心化"的抵抗。长时间的空虚感,倒逼年轻人寻找更有质量的 ...
83亿破纪录收购案背后:分众如何催生百亿电梯媒介帝国?
吴晓波频道· 2025-04-26 16:55
行业并购事件 - 分众传媒以83亿元收购新潮传媒 创下中国户外媒体并购案金额之最[2] - 并购后双方市场份额将从14 5%和2 7%提升至17% 形成"分众+新潮"双超格局[22] - 合并后媒体终端总数达284万台 日均触达人群超5 8亿[24] 电梯媒体核心优势 - 电梯场景实现79%触达率 远超互联网广告数倍[7] - 用户主动关注度达45% 显著高于传统户外广告的7%-11%[8] - 完整广告播放时长可达15秒 完播率远超互联网广告不足2秒的95%碎片化曝光[11] - 高频重复触达(9-16次)可有效建立品牌心智 如妙可蓝多等案例[9][10] 商业模式比较 - "种树"模式通过中心化媒体集中引爆 比"种草"模式更能建立社会共识[14][15] - 品牌资产贡献70%长期销售 但企业90%精力投入短期流量[17] - 分众CPM稳定在5-10元区间 抗周期性强于互联网平台逐年攀升的CPM成本[19] 企业战略布局 - 分众覆盖300城250万终端 主攻高端商务场景 年营收超百亿 净利率40%[23] - 新潮布局200城74万智能屏 专注社区场景覆盖1 8亿家庭用户[24] - 合并后形成"商务+社区"全场景网络 智能投放系统可实现"千楼千面"精准营销[24] - 海外业务已拓展至7国100城 契合"一带一路"战略导向[25] 行业发展趋势 - 电梯广告正成为消费升级基础设施 助力国牌出海与区域市场开发[24] - 物理空间连接价值被重估 在算法时代重构品牌与消费者关系[27] - 未来将挖掘"数字新基建"价值 成为数据资产沉淀池[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