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观

搜索文档
视界 | “十五五”与“四个新”战略构想
搜狐财经· 2025-09-25 08:17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明年我们将开启"十五五",到2035年我国将实现基本现代化。"十五 五"是实现基本现代化承前启后的五年规划,如何引领"四个新"是关键的战略性问题。 第一个"新"是新周期 近年来,我们经济增长面临着许多挑战。许多人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已经终结。事实上,中国经济不是 见顶了,而是进入了新周期。如何理解新周期,这里讲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就是最近非常火热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站的建设,总投资达到了1.2万亿元,规模相当 于三座三峡水电站,堪称史诗级工程。我们说新周期中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有效需求不足,但是 我们的内需潜力巨大。通过加大超级工程建设、新基建、城市更新等,能够拉动我国的投资需求。通过 打造服务型消费新增长点,商品以旧换新,打造更多消费场景同样能够拉动消费需求。 第二个例子是重庆荣昌区运营新文旅,先是用"卤鹅哥"蹭"甲亢哥"流量出圈,讲的是荣昌卤鹅的故事, 接着开始讲荣昌小吃的故事,荣昌旅游的故事,政府食堂开放的故事,随后又讲到荣昌投资兴业,包括 最近讲政府官员带头下馆子拉动餐饮消费。我们已经进入注意力经济时代,有关注才会有购买,有流量 才会有销量。荣昌政府花这么大力气搞网 ...
环球圆桌对话:在制度化中推动中国中亚合作“提质升级”
环球网· 2025-06-24 22:56
中国—中亚精神的内涵与意义 - 提出"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的"中国—中亚精神",植根于六国长期合作的共同理念和价值 [1][2] - "中国—中亚精神"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理念支撑,中亚各国元首一致同意强化合作的精神凝聚力和理念向心力 [2] - 中国与中亚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是现代化道路上的同行者,"中国—中亚精神"凝结着双方对发展的普遍共识 [2] 中国—中亚合作的制度化进展 - 六国元首共同签署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将世代友好原则固定下来,标志着政治互信达到新高度 [3] - 中国—中亚机制实现制度化,建立常设工作机制,超越一般双边关系组合,获得更多整体性与稳定性 [5][6] - 中国中亚合作经历五波发展浪潮,从建交到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再到"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发展战略对接,逐步实现制度化 [6] - 中国—中亚机制涵盖元首会晤、外长对话、秘书处协调等机制化安排,形成覆盖政治、经济、安全、人文等多维度的合作体系 [7] 务实合作与高质量发展 - 六国元首商定2025至2026年为"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年",聚焦贸易畅通、产业投资、互联互通等六大优先方向 [3] - 中方宣布建立减贫、教育交流、荒漠化防治三大合作中心,愿同中亚国家共享发展经验和最新技术成果 [3] - 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拓展合作,加快5G、物联网、智慧城市等建设项目落地 [12] - 中吉乌铁路项目、中哈第三条铁路规划、中欧班列等基础设施和交通物流合作项目加速实施 [10] 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 - 中国同中亚国家在地方合作、人员往来、教育交流、文化旅游等领域达成一系列新合作成果 [4] - 中方将在中亚开设更多文化中心、高校分校、鲁班工坊、中医药中心,深入开展治国理政经验交流 [4] - 六国元首签署促进人员往来便利化合作倡议,推动互设文化中心,合作开展"中国—中亚文化和旅游之都"评选 [4] 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意义 - 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对周边地区乃至全球其他区域合作产生示范效应,激励更多国家携手合作 [4] - 中亚地区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区,为全球实践树立示范样板 [5] - 中国—中亚机制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转型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确定性,为新型国家间关系和地区合作贡献新范式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