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集群

搜索文档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跃居全球第一大创新集群
中国经济网· 2025-09-04 07:55
全球创新集群排名变化 -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跃居2025年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 首次超越日本东京-横滨创新集群[1] - 该集群2020至2024年连续五年位居全球第二 今年首次登顶[1] - 澳门-珠海创新集群去年进入百强榜 今年排名继续上升两位[1]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建设 -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1] -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登顶体现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1] 创新集群定义与评估方法 - 创新集群指汇聚发明家 科研工作者和风险资本活动推动变革性创意诞生的地区[1] - 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首次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纳入集群评估指标 重新塑造排名格局[1] - 新方法论重新校准对创新实力的认知 突显集群将科学研究转化为经济成果的能力[1]
中国这个集群超越日本跃居榜首!
第一财经· 2025-09-02 13:32
全球创新排名突破 -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从全球第二跃居第一 超越东京-横滨和圣何塞-旧金山集群 [3] - 北京位列全球创新集群第四 首尔位列第五 [4] - 圣何塞-旧金山在人均排名中位列第一 主要得益于谷歌和斯坦福大学的创新活动 [4] 风险资本指标影响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首次将风险资本交易纳入创新集群评估体系 重新校准创新实力认知 [7] - 2019-2023年全球百强创新集群共吸引近16.9万笔风险资本交易 [7] - 圣何塞-旧金山(6.9%)、纽约市(4.5%)和伦敦(4.4%)在风险资本交易量方面领先 [7] 大湾区资本布局 - 广州设立1500亿产投母基金、500亿创投母基金、100亿天使母基金与50亿科创母基金构建"基金丛林" [9] - 广州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5600亿元 吸引深创投和高瓴资本等头部机构布局 [9] - 香港交易所2025年上半年集资额达1094亿港元 是2024年同期的8倍多 创2021年以来最高半年度纪录 [17] 区域协同发展 - 香港发挥金融和国际化优势 深圳强化技术转化 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 [16] - 深圳拥有各类创新载体4000多家 包括1家国家实验室和20家全国重点实验室 [16] - 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在孵项目近80个 超过半数为港澳台及海外初创项目 [13] 产业支持政策 - 广州开发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纳入"1+15+1"产业政策体系 形成全生命周期政策支持链 [13] - 科创母基金重点投向早期、小型和硬科技项目 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创新孵化 [11] - 地方政府对产业园区专精特新企业实施减租或零租金政策 [11] 未来发展机遇 - 珠海、东莞、佛山在科创孵化方面展现潜力 东莞松山湖创新型企业与深圳联系紧密 [14] - 人工智能全面渗透产业被视为重要发展机遇 [14] - 香港新增50余家依据18C、18A章节上市的高科技企业 [17]
登顶全球创新榜之后 大湾区科创合作下一步怎么走|湾区观察
第一财经· 2025-09-02 12:24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突破 -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登顶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创新集群榜首 取代连续五年第一的东京—横滨集群 [1] - 评价指标包括PCT国际专利申请量 科学论文发表量及新增的风险资本交易量 [1] - 深港穗集群专利申请密度达每百万人2292个 科学论文发表密度每百万人3775篇 风险资本交易量密度每百万人135宗 [1] 核心指标表现分析 - 专利申请总量占全球9% 仅次于东京—横滨集群的10.3% [1] - 科学论文发表总量占全球2.4% 位居全球第三 [1] - 风险资本指标表现优于东京—横滨集群 成为总分反超的关键因素 [2] 区域协同发展优势 - 深圳强在科技成果转化与市场化能力 香港强在国际化与金融服务 广州强在科教资源与产业基础 [2] - 形成电子信息 通信 互联网(深圳) 科技金融(香港) 汽车制造 生物医药(广州)等互补产业体系 [3] - 构建"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孵化—国际市场"完整创新链 [4] 金融与政策支持体系 - 深圳聚集1560余家创投机构 管理规模超1.5万亿元 90%资金投向科技创新 [4] - 广东全省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额新增8305.48亿元 惠及企业1.67万户 [4] - 香港过去3年推出3项各涉款100亿港元的科创支持计划 [4] 人才与科研基础 - 高校科研机构林立 培养大量本地人才并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汇聚 [3] - 内地与香港风投私募基金规模分居亚洲第一 第二位 [4] - 创新强度人均排名全球第45位 需提升科研密度和人口素质 [5] 发展挑战与方向 - 基础研究投入相对不足 研究水平与世界一流存在差距 [4][5] - 港澳与内地间存在体制机制障碍 需进一步优化创新合作 [5] - 需着力提升人均PCT专利申请量 科学论文发表量和风险资本交易量指标 [5]
登顶全球创新榜之后,大湾区科创合作下一步怎么走|湾区观察
第一财经· 2025-09-02 12:00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突破 -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在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行榜中首次登顶 取代连续五年位居榜首的东京—横滨集群[1] - 评价体系基于三项核心指标:PCT国际专利申请量 科学论文发表量及新增的风险资本交易量[1] - 深港穗集群专利申请密度达每百万人2292个 科学论文发表密度每百万人3775篇 风险资本交易量密度每百万人135宗[1] 创新指标表现分析 - 专利申请总量占全球9% 仅次于东京—横滨集群的10.3%[1] - 科学论文发表总量占全球2.4% 位居全球第三[1] - 风险资本指标表现优于东京—横滨集群 成为总分反超的关键因素[2] 区域协同优势 - 深圳强在科技成果转化与市场化能力 是全球PCT国际专利申请和保有量高地[2][3] - 香港具备国际化 金融与法律服务优势 是科技金融和知识产权交易中心[2][3] - 广州拥有科教资源 产业基础与综合服务功能 在汽车制造 生物医药领域有深厚积累[2][3] 产业与金融支撑体系 - 大湾区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体系 为科技创新提供丰富应用场景和市场化空间[3] - 深圳聚集1560余家创投机构 管理规模超1.5万亿元 90%资金投向科技创新[4] - 广东全省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额新增8305.48亿元 惠及企业1.67万户[4] - 香港过去三年推出三项各100亿港元的科创支持计划[4] 发展挑战与方向 - 基础研究领域投入相对不足 研究水平与世界一流存在差距[4][5] - 人均创新强度排名全球第45位 需提升科研密度和人口素质[5] - 存在跨境科技创新合作的体制机制障碍 需进一步优化完善[5]
全球百强创新集群:中国这个集群第一,前15中国有5个
第一财经· 2025-09-02 03:09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变化 -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超越东京-横滨集群跃居榜首 圣何塞-旧金山集群上升三位至第三名 [3] - 前十名集群包括北京(第4) 首尔(第5) 上海-苏州(第6) 纽约市(第7) 伦敦(第8) 波士顿-剑桥(第9) 洛杉矶(第10) [4][6] 国家集群数量分布 - 中国连续三年领先 有24个集群跻身百强 美国紧随其后有22个集群 [6] - 方法引入风险资本交易变量后缩小了中美差距 [6] 创新集群评价指标 - 2025年采用三项指标:PCT专利申请发明人所在地 科技论文作者所在地 风险资本交易地 [7] - 新方法强调捕捉创业活动和创新融资 突出初创企业和分拆企业作用 [7] 核心集群创新产出数据 - 科学论文发表量前三:北京(占全球4%) 上海-苏州(2.5%) 深圳-香港-广州(2.4%) [7] - PCT申请量前三:东京-横滨(10.3%) 深圳-香港-广州(9%) 首尔(5.4%) [7] - 2019-2023年百强集群共吸引16.9万笔风险资本交易 圣何塞-旧金山(6.9%) 纽约市(4.5%) 伦敦(4.4%)领先 [8] 创新密度排名 - 圣何塞-旧金山(美国)和剑桥(英国)为创新密度最高集群 [10] - 宁德(中国)因宁德时代专利申请激增跃居全球第四 [9][10] - 创新密度前五:圣何塞-旧金山 剑桥 波士顿-剑桥 宁德 牛津 [10]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世界百强创新集群”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首登榜首
深圳商报· 2025-09-01 23:45
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3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这3项指标是:通过产权组织《专利合作条约》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科研论文发表量,以及今年新 增的风险资本交易量。风险资本投资活动帮助捕捉科技知识如何转化为初创企业,并最终在市场上转化 为新产品和服务的信息。 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1967年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现有194个成员国,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该组织旨 在为全世界创新者和创作者服务,确保其创意安全进入市场并改善世界各地的生活。 据悉,此次"世界百强创新集群"的发布也是为将于9月16日发布的《2025全球创新指数》铺垫。全球创 新指数(GII)自2007年创立以来,每年发布一次。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以"创新十字路口:绘制未 来"为主题,对近140个经济体进行评估。 【深圳商报讯】(首席记者 王海荣 驻穗记者 张莹 姚嘉莉 通讯员 粤市监)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世界 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香港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行榜,深圳—香港 —广州创新集群首次超越日本的"东京—横滨",跃居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成为全球第一大创新集 群。圣何塞—旧金 ...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登顶!
上海证券报· 2025-09-01 14:23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变化 -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超越东京—横滨集群跃居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 [1][4] - 圣何塞—旧金山集群排名上升三位至第三位 [1][4] - 伦敦集群综合排名从第21位大幅攀升至第8位 [4] 核心指标数据表现 -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风险资本交易全球占比2.9% 显著高于东京—横滨集群的2.2% [2][4] - 东京—横滨集群PCT专利申请量全球占比10.3%居首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以9.0%位列第二 [2][6] - 北京集群科学论文发表量全球占比4.0%最高 上海—苏州集群2.5%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2.4% [2][6] 区域创新集群分布 - 中国拥有24个百强创新集群 为全球数量最多国家 [4] - 美国以22个集群位居第二 德国7个 印度4个 加拿大日本韩国各3个 [4] - 百强集群分布于全球33个经济体 [4] 风险资本活动特征 - 2019-2023年全球百强集群共吸引近16.9万笔风险资本交易 [5][7] - 圣何塞—旧金山集群风险资本交易全球占比6.9%居首 纽约市4.8% 伦敦4.4% [2][7] - 风险资本指标首次纳入创新集群评价体系 凸显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7]
“深圳—香港—广州” 跃居全球创新集群首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1 09:00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变化 -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跃居全球创新集群首位 超越东京-横滨集群 [1] - 排名变动主因是新增风险资本交易指标 该集群风险资本交易全球占比达2.9% 高于东京-横滨的2.2% [1][2] - 圣何塞-旧金山集群以6.9%风险资本交易占比位列全球第三 排名上升三位 [1][2] 创新指标具体数据 -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PCT专利申请量全球占比9.0% 科学论文发表量占比2.4% [2][4] - 东京-横滨集群PCT专利申请量占比10.3%居首 但科学论文发表量仅1.4% [2] - 北京集群科学论文发表量占比4.0%最高 风险资本交易占比2.9% [2] 区域创新实力支撑要素 - 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1.63万件 连续21年全国首位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110件 [4] - 华为全球有效专利突破15万件 在蜂窝通信等领域专利数量全球前列 [4] - 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迅速 华为在港研究院人数激增至超700人 [5] - 广州拥有中山大学等高校 中国内地科学论文发表量545万篇全球第一 [5] 国家层面创新格局 - 全球百强创新集群中中国占24个 美国22个 德国7个 [5] - 中国三大创新集群进入全球前十:深圳-香港-广州(第1) 北京(第4) 上海-苏州(第6) [2][5] - 工程师红利与高质量人力资本积累成为创新核心驱动力 [4]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跃居全球创新排名榜第一
智通财经· 2025-09-01 07:39
全球创新集群排名变化 -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超越"东京-横滨"跃居榜首 [1] - "圣何西-旧金山"集群上升3位至第3名 [1] - 伦敦因风险资本交易排名第3从第21位升至第8位 [1] - 班加罗尔从第56位跃升至第21位 [1] 全球百强集群分布 - 百强集群分布于33个经济体 [1] - 中国拥有24个百强集群位居首位 [1] - 美国以22个集群位列第二 [1] - 德国有7个集群排名第三 [1] 中等收入经济体表现 - 圣保罗排名第49位 [1] - 开罗排名第83位 [1] - 德黑兰排名第63位 [1] - 吉隆坡排名第86位 [1] - 吉隆坡-新加坡跨境集群排名第16位 [1] - 伊斯坦布尔排名第58位 [1] - 墨西哥城排名第79位 [1] 科研产出指标 - 科学论文发表量前三:北京(4%)、"上海-苏州"(2.5%)、"深圳–香港–广州"(2.4%) [2] - PCT专利申请量前三:"东京-横滨"(10.3%)、"深圳–香港–广州"(9%)、首尔(5.4%) [2] 风险资本活动 - 2019-2023年百强集群吸引近16.9万笔风险资本交易 [2] - 风险资本交易领先集群:"圣何西-旧金山"(6.9%)、纽约市(4.5%)、伦敦(4.4%) [2] 创新密度排名 - "圣何西-旧金山"创新密度全球第一 [2] - 剑桥创新密度全球第二 [2] - "波士顿-剑桥"创新密度全球第三 [2] - 宁德因宁德时代专利申请激增跃居全球第四 [2] 方法论更新 - 新增风险资本交易作为核心指标 [1][2] - 三项核心指标:PCT专利申请量、科学论文发表量、风险资本交易量 [2] - 新指标重新校准对创新实力的认知 [3]
王一鸣:大湾区要加快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0 05:57
大湾区科技创新现状 - 大湾区科技创新进入活跃期且创新投入大幅增长 [1] -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突破4% 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1] - 专利授权量跃居全国首位 成为重要创新动力源 [1] 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 - 原始创新能力不强 重大原创成果偏少且基础研究相对薄弱 [1] - 关键核心技术可控性不足 三地协同创新水平有待提升 [1] - 研发经费投入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1] 创新发展方向建议 - 需从协同创新转向创新集群建设 在优势领域实现引领而非跟随 [2] - 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匹配不同阶段企业需求 [2] - 金融体系需从制度层面拓展支持科技创新的空间 [2] 外部环境影响因素 - 新一轮科技革命迅猛发展 人工智能主导提升生产效能 [1] - 国际科技制高点竞争加剧 复杂国际形势要求更多应对举措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