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PCT国际专利
icon
搜索文档
广深港联手,首次登顶全球第一
36氪· 2025-09-05 02:31
全球创新集群排名变化 -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超越东京-横滨登顶全球第一 此前连续五年位居全球第二 [1][2] - 全球前15大创新集群中中国占据5席 包括北京(第4)、上海-苏州(第6)、杭州(第13)、南京(第15) [2][3] - 全球百强创新集群分布于33个经济体 中国以24个集群数量位居首位 美国22个排名第二 [2] 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 排名基于三大核心指标: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科学论文发表量、风险资本交易量(2025年新增指标) [3] - 风险资本交易量指标纳入是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超越东京-横滨的重要因素 [3] -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科学论文发表量全球占比2.4%排名第三 PCT申请量全球占比9.0%排名第二 风险资本交易全球占比2.9% [3][4] 深圳创新优势分析 -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1年位居全国第一 2024年申请量达1.63万件 [6] -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10件 是全国平均水平(14件)的7.9倍 [6] - 研发投入前十民企中深圳占3家且包揽前二 包括华为、腾讯等企业 [6] - 华为是集群内PCT申请量排名第一的申请者 [5] 广州创新优势分析 - 2024年发表科研论文70,843篇 同比增长10.86% 占集群总量的45.32% [7] - 拥有84所高校居全国第二 ESI前1%学科达150个 [7] - 高新技术企业超1.35万家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4家 [7] - 2024年风险投资事件315起 交易总额突破200亿元 占集群总金额三分之一以上 [3] - 平均单笔交易额约6500万元 是集群平均值的1.5倍 [3] - 中山大学是集群内科学论文发表量排名第一的组织 [5] 香港创新优势分析 - 2025年前7个月IPO集资总额约1270亿港元 同比增幅超六倍 重回全球第一 [9] - 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名单中1534名香港学者入选 [9] - 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排名前50中香港占6所 [9] - 通过"专利盒"税收优惠政策和粤港澳青年创新工场等平台促进跨境协作 [9]
深圳高校投档线5年涨50分,20万在校生托起“创新中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11:14
深圳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 深圳高校在校大学生数量已近20万 涵盖综合性大学 中外合作大学 职业本科 应用型大学 新型研究型大学等各类高校[1] - 深圳高等教育财政支出达133亿元 人均教育投入位居全国前列 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基金支持高校科研和成果转化[7] - 近10年深圳高起点新设10所大学 目前还有深圳海洋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等多所高校正在建设中[7] 高校招生表现 - 相比2020年 深圳本土高校投档线普遍提升30-50分 多所高校投档线超600分[1][2][3] - 南方科技大学广东省普通物理类投档线达652分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物理类最低分666分 历史类最低分644分[2] -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物理类投档最高分达617分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物理类投档最高分为600分[2] - 深圳技术大学物理类投档最低分580分 最高分626分 较2024年位次上涨约9000位[3] 高校建设与成果 - 南方科技大学建校13年跻身QS全球年轻大学排名前30 深圳大学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的学科达11个[8]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师资中90%拥有海外一流大学博士学位[8] - 2023年深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超过10亿元 同比增长22% 是五年前的近3倍[10] - 深圳高校在新工科 新医科 新文科"三新方向"布局密集 直接对标数字经济 生命健康 新能源等产业集群[10] 产业协同与创新 - 华为 腾讯 比亚迪等头部企业与高校形成稳定协同机制 共建创新实验室和实训基地[9] - 深圳高校探索"小而精"办学模式 把实验室塞进产业链毛细血管 如南科大与大疆共建无人机实验室[10] - 高校专业设置偏应用性 人才培养服务于城市产业发展 形成良性循环[10][11] - 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居全国第一 已连续21年登顶[9]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多项指标提前完成
知识产权发展成就 -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3件,超额完成"十四五"12件的目标 [1][2] - 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147.2万件,是"十三五"末的2.2倍,占高价值专利总量70% [2] - 绿色低碳发明专利授权量5.3万件,是2020年的两倍,年均增长19.2% [2] - 绿色低碳PCT国际专利申请6356件,是2020年的2.3倍,连续四年全球第一 [3] - 4家企业进入全球绿色低碳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 [3] 知识产权保护进展 - 发明专利平均审查周期15.5个月,商标注册审查周期4个月,均达国际最快水平 [4] - 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达128家 [4] -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从2020年80.05分提升至2024年82.36分 [4] - 累计帮助企业降低应诉成本13.2亿元,挽回经济损失380.4亿元 [5] 知识产权运用成效 - 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从2020年44.9%提升至2024年53.3% [6][7] - 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0年11.97%提升至2023年13.04% [7] - 高校科研机构筛选68万件发明专利纳入可转化资源库,与45万家企业对接 [7] - 专利转让许可备案累计102.5万次,高校科研机构转让许可12.7万次 [7] 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 国家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483家,地市级综合性服务机构175家 [8] - 全国专利代办处34个,商标业务受理窗口367个 [8] - 知识产权人才超100万人,执业专利代理师超4万人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