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登顶全球创新榜之后,大湾区科创合作下一步怎么走|湾区观察
第一财经·2025-09-02 12:00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突破 -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在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行榜中首次登顶 取代连续五年位居榜首的东京—横滨集群[1] - 评价体系基于三项核心指标:PCT国际专利申请量 科学论文发表量及新增的风险资本交易量[1] - 深港穗集群专利申请密度达每百万人2292个 科学论文发表密度每百万人3775篇 风险资本交易量密度每百万人135宗[1] 创新指标表现分析 - 专利申请总量占全球9% 仅次于东京—横滨集群的10.3%[1] - 科学论文发表总量占全球2.4% 位居全球第三[1] - 风险资本指标表现优于东京—横滨集群 成为总分反超的关键因素[2] 区域协同优势 - 深圳强在科技成果转化与市场化能力 是全球PCT国际专利申请和保有量高地[2][3] - 香港具备国际化 金融与法律服务优势 是科技金融和知识产权交易中心[2][3] - 广州拥有科教资源 产业基础与综合服务功能 在汽车制造 生物医药领域有深厚积累[2][3] 产业与金融支撑体系 - 大湾区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体系 为科技创新提供丰富应用场景和市场化空间[3] - 深圳聚集1560余家创投机构 管理规模超1.5万亿元 90%资金投向科技创新[4] - 广东全省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额新增8305.48亿元 惠及企业1.67万户[4] - 香港过去三年推出三项各100亿港元的科创支持计划[4] 发展挑战与方向 - 基础研究领域投入相对不足 研究水平与世界一流存在差距[4][5] - 人均创新强度排名全球第45位 需提升科研密度和人口素质[5] - 存在跨境科技创新合作的体制机制障碍 需进一步优化完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