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费率改革

搜索文档
公募探索浮动费率基金新模式 20多家基金公司将上报新品,管理费与业绩比较基准挂钩
上海证券报· 2025-05-06 18:40
公募探索浮动费率基金新模式 - 20多家基金公司将集中上报新型浮动费率主动权益类基金 管理费与业绩比较基准挂钩 这是公募基金在浮动费率基金上的又一次新探索 [2][3] -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的设计更重视投资者获得感 只有当投资者持有期间年化收益率高于业绩比较基准时 基金公司才能按正常费率或更高费率收取管理费 [3][5] - 与2023年四季度首批20只浮动费率基金不同 新产品管理费收取主要与业绩比较基准挂钩 而非规模、持有时间或业绩分档 [3] 浮动费率基金发展历程 - 2019年12月首批6只逐笔计提业绩报酬的浮动费率基金成立 基础管理费0.8% 对年化收益率超8%部分按20%提取业绩报酬 [5] - 2023年四季度首批20只让利型浮动费率基金成立 分为与规模、持有时间、业绩挂钩三类收费模式 [3][5] - 新型产品将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更深层次绑定 可避免投资风格漂移 激励主动管理能力提升 [4] 公募费率改革进展 - 2024年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1226.78亿元 较2023年1333.46亿元下降约8% [6] - 主动权益类基金、宽基股票ETF、QDII等已降低管理费率 债券基金、FOF、货币基金也加入降费阵营 [6] - 2024年7月起实施基金证券交易费用新规 公募券商分仓佣金收入106.52亿元 较2023年下降超35% [7] - 多家指数公司调降指数使用费 普遍打八折 全部指数基金指数使用费改由基金管理人承担 [7]
65家公募去年盈利超340亿,费率改革下“贫富分化”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5-06 11:47
行业整体表现 - 65家基金公司2024年合计净利润超过340亿元,超过八成公司保持盈利,近六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 [1][2] - 行业分化明显,头部公司凭借规模优势、品牌影响力和多元化业务布局缓解费率改革冲击,中小公司在双重压力下经营困难 [1][2] 头部公司业绩 - 易方达基金营收121.09亿元(同比降3.13%),净利润39亿元(同比增15.33%) [2] - 南方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等头部公司营收超70亿元,净利润超20亿元且同比均有增长 [2] - 工银瑞信基金净利润21.1亿元(同比增8.65%),富国基金、天弘基金、招商基金净利润超16亿元 [2] - 11家净利润超10亿元的公司中,天弘基金净利润增长19%至16.79亿元,富国基金(-3.46%)和招商基金(-5.9%)下滑 [3] 费率改革影响 - 主动权益类产品率先降费,权益产品占比高的公司受影响更明显 [3] - 近56%的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下滑,管理费超10亿元的30家公司中超四分之三出现下滑 [3] - 景顺长城基金非货规模增836亿元至4226.45亿元,但管理费减少5.16亿元(缩水14%),净利润降19.09%至9.51亿元 [4] - 交银施罗德基金非货规模减少450亿元,管理费下滑19.73%,净利润降26.81%至8.79亿元 [4] 规模驱动的业绩增长 - 永赢基金公募总规模增47%至5296亿元,管理费增32%,净利润增46.55% [6] - 中金基金规模增超六成,净利润增170%,公募REITs管理规模行业领先 [6] - 华泰柏瑞基金非货规模翻倍至5795.98亿元,ETF规模增133%,管理费增33%,净利润增45.53%至7.3亿元 [6] 中小公司困境 - 9家基金公司亏损,苏新基金亏损5109万元,富安达基金连续三年亏损,管理规模仅99.31亿元 [7] - 南华基金和中邮基金由盈转亏,亏损超千万元,亏损公司普遍产品少、业绩平平、品牌效应差 [7] - 华西基金管理规模仅2.8亿元,连续三年净利润为负 [7] 行业趋势 - 头部公司强者恒强,中小公司需通过提升投研能力、打造特色产品、优化业务结构等方式突围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