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

搜索文档
北京碳市场已平稳运行11个履约周期 低碳生活成新风尚
中国新闻网· 2025-06-25 15:39
碳市场运行成效 - 北京市碳市场已平稳运行11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线上成交均价从开市之初的50元/吨逐步上涨至2024年的111元/吨 [1] - 碳市场有效驱动企业减排行为,配额短缺单位通过购买配额完成碳排放控制任务,配额富余单位可出售盈余配额获取收益 [1] - 年度碳排放总量5000吨以上的重点排放单位纳入管理,涵盖电力、水泥制造、石油化工等行业,涉及重点碳排放单位约900家,碳排放总量约4500万吨 [1] 绿电交易与碳市场联动 - 北京碳市场联动绿电交易,企业每消纳1度绿电可获得碳市场6分钱左右补偿,抵销约2分钱绿电增量成本后实现净收益约4分钱 [2] - 重点碳排放单位成为绿电消纳主力,2024年参与绿电交易单位达140余家,购买消纳量近70%市场化交易绿电份额 [2] 碳排放配额分配制度 - 北京市本地碳市场的碳排放配额以免费发放为主,有偿发放为辅,通过配额有偿发放促进市场健康运行 [2] - 2022年起尝试配额有偿分配,增加市场流动性,提升市场活跃度 [2] 未来发展方向 - 北京市将创新完善碳市场、碳普惠机制,激发全社会参与低碳行动的热情和活力,积极打造先进低碳技术和典型案例 [2]
钟寰平:坚定不移走好低碳发展之路
中国环境报· 2025-06-25 02:07
低碳发展政策与成就 - 全国低碳日主题为"碳路先锋、绿动未来",旨在推动全社会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1] - 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非化石能源发展显著,煤炭消费比重从2012年68.5%降至2023年55.3% [1] - 单位GDP碳排放强度较2012年下降超35%,"两新"政策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取得进展 [1] 行业转型与挑战 - 能源结构仍以化石能源为主,需持续推动低碳转型,面临能源偏煤和环境约束的国情挑战 [1] - 需将绿色低碳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处理好减排与发展、局部与整体等关系,制定分阶段实施方案 [2] - 当前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需在能源、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领域推进绿色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 [2] 社会参与与消费转型 - 通过"光盘行动"、"旧物回收"、"碳账户"等举措推动低碳生活方式普及 [2] - 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促进消费理念向文明健康方向转型 [2] - 需凝聚社会共识,使更多人成为绿色低碳理念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2][3]
解锁绿色发展新密码
经济日报· 2025-06-24 22:08
能源消费与节能形势 - 2024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达59.6亿吨标准煤 石油外采率超70% 天然气外采率超40% 能源安全风险加剧 [2] - 2024年能耗强度同比降低3.8% "十四五"前4年累计降低11.6% 达到规划目标时序进度 [2] - 2025年单位GDP能耗目标降低3%左右 节能增效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 [2][5] 政策推动与实施成效 - 2024年启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2025年扩围至12类家电及数码产品 单件补贴最高达售价20% [3] - 截至2025年5月 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1.1万亿元 发放补贴1.75亿份 汽车补贴申请量412万份 家电换新7761.8万台 [3] - 2024年设备工器具投资增长15.7% 2025年1-5月同比增长17.3%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1.7% [4] 产业升级与绿色转型 - 2024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7% 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6%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8.7% [4][5] - 2024年发布能耗及排放标准168项 新增社区回收设施1.1万个 一级能效家电销售额占比90% [5] - "两新"政策2024年节能量2800万吨标准煤 减碳7300万吨 2025年1-4月新能源车零售334.2万辆 [5] 未来发展方向 - "十五五"时期节能对碳排放强度下降贡献率约50% 将从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 [5] - 节能增效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工业体系 [5][6]
2025年广东省节能宣传周启动 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突出成效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6-24 07:58
广东省节能宣传周启动 - 202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为"节能增效,焕'新'引领",广东省启动仪式在广州市举行[1] - 2024年广东省以占全国7.2%的能源消耗支撑了10.5%的经济总量,能耗强度保持全国领先[1] - 广东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1] 节能项目合作与技术应用 - 南方电网综合能源、格力电器、美的暖通牵头8家单位联合申报用能设备更新项目,签约投资额超2亿元[1] - 广东省节能中心发布13个优秀项目的《广东省先进节能技术应用典型案例(第二批)》[2] - 华为数字能源、美的楼宇科技等企业展示最新节能技术和装备产品模型[2] 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 - 中国科学院院士郭烈锦指出高效低成本绿色氢电联产技术对工业领域绿色转型的重要作用[2] - 广东省积极推进能源科技创新,先进节能技术不断涌现[2] - 节能宣传活动将持续1个月,传播"粤节能 粤美好"理念,调动全民参与节能降碳[3]
北京节能宣传周启动 正式揭牌全市首家绿电金融综合服务站
北京商报· 2025-06-23 12:54
6月23日,202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全面开启。当日上午,北京市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也在西城区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举行。启动仪式上,北京市西城区绿电 金融综合服务站正式揭牌,这是北京市首家绿电金融综合服务站。 公开资料显示,绿电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或趋近于零的电力,其主要来源为太阳能、风力等可再生能源。推动绿电建设是加快能源转型,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据悉,以西城区为试点建立绿电金融综合服务站,是进一步优化北京市绿色电力领域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将在区内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和金融机构总 部群体中实现绿电示范引领效应;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服务站,采用客户经理兼职驻站服务模式,依托专业机构网络为疑难问题提供远程支持,既节约各方 人力与资金成本,又能提升运行质效;站内努力实现组合开户(绿证、BEA、CCER)和金融产品、合同能源管理支持功能,达到"一站式"服务效果。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来现余介绍,近年来,北京节能降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其中,每年推动一批余热利用、节能技改项目,加快供热系 统、公共建筑、数据中心等绿色低碳改造;每年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绿色技术,截至目前共推荐了142项,覆盖能 ...
数据彰显我国“节能增效”新成果 以绿色发展增强高质量发展底色
央视网· 2025-06-23 10:07
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 - 202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于6月23日在山东青岛启动 主题为"节能增效 焕'新'引领" [1] - 活动围绕节能成效 绿色消费 数字赋能 全民行动等开展多场现场活动 [1] - 聚焦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5周年 能效标识制度实施20周年等关键节点 [1] - 宣传周时间为6月23日至29日 自1991年以来已成功举办34届 [3] 节能降碳成效 - 2012年以来全国能耗强度累计降幅超过26% 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国家之一 [4] - 相当于少用能源14亿吨标准煤 少排放二氧化碳约30亿吨 [4] - 2024年全国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同比分别降低3.8%和3.4% [6] - "十四五"前四年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累计分别降低11.6%和9.3% [6] 工业领域能效提升 - 2024年工业重点行业能效标杆产能占比比2020年平均提高6个百分点 [9] - 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单位综合能耗明显下降 [9] 能源结构转型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从2020年15.9%提升至19.8% [9] - 煤炭消费占比下降到53.2% [9] - 全国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比2020年降低4% [9] - 全国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比2020年降低5.1% [9]
国网山东电科院开展新能源消纳测算工作
齐鲁晚报· 2025-06-23 06:16
新能源消纳能力测算工作 - 国网山东电科院以"节能增效,焕'新'引领"为主题开展新能源消纳能力测算工作,为山东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1] - 该院支撑国调开展2025年新能源消纳能力专项分析,聚焦风光资源波动、负荷增长趋势、煤电调节能力等关键参数,系统性评估全省新能源消纳能力 [1] - 山东省风电光伏装机均居全国前列,针对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及消纳形势严峻的情况,技术团队协同省调水新处开展各季度及全年新能源消纳精细化测算工作 [1] 测算工作挑战与成果 - 测算工作需全面收集整理全省海量风电、光伏出力及负荷等分钟级时序数据,涉及信息庞杂、格式多样,整合难度极大,同时测算精度要求极高 [1] - 团队成员昼夜攻坚,连续数日高强度工作,数据分析、模型调参不舍昼夜,甚至加班至凌晨四点,全力确保数据准确性 [2] - 团队重点分析新能源发展和运行消纳情况,针对风光资源量、负荷增长率、新能源新增装机规模等变量开展敏感性分析,测算不同场景下的消纳空间 [2] 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 伴随新能源发电占比持续攀升,电网"双高"特性将更加凸显,确保新能源发电、电网与负荷之间的安全高效协同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 - 该院将聚焦于新能源发电源网协同及分布式电源运行控制等前沿关键技术攻关与协同创新,核心瞄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技术需求 [2] - 通过科技创新着力破解生产实践中面临的深层次技术问题,加速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进程,为国家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2]
2025年十大高薪行业
搜狐财经· 2025-06-21 12:38
2025年中国十大高薪行业分析 核心观点 -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推动行业薪资差异明显,2025年十大高薪行业呈现技术驱动型特征 [1] 行业薪资分布 人工智能行业 - 平均月薪13,594元,中位数10,501元/月,位居榜首 [3] - 生成式AI爆发推动高端人才需求,顶尖AI人才年薪可达百万级别 [3] 金融科技行业 - 平均月薪13,169元,中位数10,001元/月 [6] - 量化交易、区块链技术应用推动人才需求,应届生年薪30-60万元 [6] 生物医药与基因工程 - 平均年薪25-100万元,创新药研发、基因治疗领域需求旺盛 [7] - 2025年预计薪资涨幅4.8%,高于其他行业 [7] 电子信息工程(芯片方向) - 平均年薪18-80万元,半导体行业人才缺口达30万 [8] - 芯片设计、制造、封测人才极为抢手 [8] 机器人工程与自动化 - 平均年薪18-60万元,工业4.0推动机器人工程师需求激增 [10] 心理学(临床与工业方向) - 平均年薪25-50万元,心理咨询师时薪500-2,000元 [11]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平均年薪12-25万元,碳交易、ESG咨询领域快速发展 [12] 新能源行业 - 太阳能、风能、储能技术等领域人才需求激增 [13] 高端制造行业 - 航空航天、智能制造装备领域技术专家薪资优厚 [15] 互联网与软件开发 - 资深软件开发工程师一线城市年薪超50万元 [17]
工信部:加快培育新兴产业绿色动能
快讯· 2025-06-20 13:14
制造业在绿色发展和能源安全中的作用 - 制造业在推动经济绿色发展和保障能源安全中具有关键性、基础性作用 [1] - 需要不断推进产业科技创新,提升新能源装备发展水平,增强高质量技术供给能力 [1] - 制造业是筑牢能源安全基石的重要领域 [1] 绿色低碳发展目标 - 立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1] - 大力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1] - 巩固绿色低碳产业竞争优势 [1] 新兴产业的绿色动能培育 - 加快培育新兴产业绿色动能,绿色低碳是新兴产业前瞻布局的重点方向 [1] - 聚焦清洁低碳氢、新型储能、绿色智算等重点行业 [1] - 强化前沿技术创新与标志性产品开发,加快解决方案研制与典型应用场景拓展 [1]
独家|押注核聚变,中石油昆仑资本将成为中国聚变能源公司第二大股东
新浪财经· 2025-06-20 12:17
中石油布局核聚变领域 - 中油资本拟出资6.55亿元与控股股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向昆仑资本增资32.75亿元,用于投资可控核聚变项目 [1] - 中石油通过昆仑资本入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成为仅次于中核系的第二大股东 [1] - 中国聚变公司由中核集团牵头,联合24家央企、科研院所、高校等组成的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成立 [1] 中国聚变公司股权结构 - 交易后中核集团直接和间接持有中国聚变公司57%股权,昆仑资本持有20%股权,上海未来聚变公司持有11.81%股权 [2] - 上海未来聚变公司是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旗下分支,该基金规模达100亿元,中国聚变公司是其首个直投项目 [2] - 中国聚变公司股东还包括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浙能电力等 [2] - 中核集团所属中国核电、浙能电力分别投资中国聚变公司10亿元和7.5亿元 [3] 中石油在核聚变领域的其他布局 - 昆仑资本在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持股20%,该公司是中科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成果转化平台 [4] - 聚变新能股东包括安徽省与合肥市国资、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昆仑资本、蔚来旗下蔚聚科技等 [4] 石油行业布局核聚变趋势 - 全球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大量投资聚变能公司,包括壳牌、雪佛龙、埃尼、西方石油、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等行业巨头 [5] - 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背景下,传统化石燃料企业加速投资组合多样化 [5] 中国核聚变技术进展 - 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度、电子温度1.6亿度,综合参数聚变三乘积实现大幅跃升 [6] - "双亿度"标志着中国可控核聚变向工程化应用迈出重要一步 [6] - 预计2045年左右进入示范阶段,有望在2050年前后商业化发电 [6] 政策支持 - 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将可控核聚变列为"低碳前沿技术攻关"重点领域 [5] - 2023年国务院国资委启动实施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明确可控核聚变为未来能源重要方向 [5] - 国家能源局表示将大力支持核聚变等前沿技术的研发攻关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