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要素

搜索文档
中科金财10.0%涨停,总市值164.18亿元
金融界· 2025-08-22 02:16
股价表现 - 8月22日盘中涨停10.0% 报48.28元/股 成交额16.87亿元 换手率10.88% 总市值164.18亿元 [1]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9.58万户 人均流通股3510股 [1] 财务数据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3.45亿元 同比增长14.36% [1] - 同期归属净利润亏损8494.58万元 同比减少71.51% [1] 业务定位 - 专注于AGI、WEB3.0、数字人民币及数据要素核心技术研发 [1] - 主营业务为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和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1] - 致力于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1] 技术布局 - 在人工智能领域有深厚技术积累 银行领域已成功落地多个项目 [1] - 未来将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技术创新 [1] - 目标打造领先的数字经济科技赋能平台 [1]
开勒股份股价震荡下行 盘中一度快速反弹超2%
金融界· 2025-08-21 17:20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21日收盘价46.56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77% [1] - 当日盘中快速反弹 5分钟内涨幅超过2% 最高触及48.50元 [1] - 当日成交额1.69亿元 成交活跃但未能维持涨势 [1][1] 资金流向 - 8月21日主力资金净流入507.96万元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入590.38万元 [1]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业务为专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涉及数据要素和算力等概念 [1] - 注册地位于上海 总市值42.01亿元 [1]
吉视传媒: 吉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1 16:48
文章核心观点 - 吉视传媒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9.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70%,但净利润亏损2.32亿元人民币,同比扩大18.82%,主要因用户续费率下滑、ARPU值走低及新增用户减少所致 [1][2] - 公司业务涵盖广电5G移动通讯、宽带互联网、直播电视、视频点播、IPTV服务、数智家庭、数据要素服务及大模型部署等多元化板块,正从传统有线运营商向文化科技企业转型 [3][4][5][6][1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974.83万元人民币,同比大幅下降114.63%,反映销售回款能力减弱;但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由负转正至1.12亿元人民币,主要因新增借款所致 [2][19] 公司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9.97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9.17亿元增长8.70%;营业成本8.99亿元,同比增长11.86%,成本增速高于收入增速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2亿元,较上年同期-1.95亿元亏损扩大18.82%;扣非净利润为-2.32亿元,同比下滑16.40% [2] - 总资产126.56亿元,较上年末130.73亿元减少3.19%;货币资金1.79亿元,同比下降42.17%,主要因偿还借款 [2][19] - 短期借款7.2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9.15%;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4.28亿元,同比增长77.05%,偿债压力显著增加 [19] 业务板块分析 - **广电5G业务**:依托与中国移动共建共享的2.6GHz+700MHz网络,深耕农村、校园、政企等五大市场,推进用户规模化发展 [3] - **宽带互联网**:光纤覆盖用户超900万户,覆盖率92%,采用GPON/XGPON技术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 [4] - **直播电视业务**:基于I-PON万兆IP广播技术传输154套直播频道(含4K/8K超高清),强调无延时、安全稳定优势 [4] - **IPTV业务**:独家运营吉林省IPTV集成播控,与电信运营商分成服务费;增值业务包括电影、教育、游戏等垂直内容 [5][6] - **数据与智能化业务**:提供算力租赁、大数据应用服务(弹性云平台含8000核vCPU、4PB存储);部署"吉林文旅大模型"并销售AI一体机 [7][10][11] 技术与基础设施 - 全省智能光网络总长19.77万皮长公里,光纤覆盖977.22万户,基本实现城乡万兆接入 [17] - 控股子公司北京吉视汇通自主研发的I-PON技术获国际电信联盟(ITU)标准认证,支持4K/8K超高清及社会信息化应用 [18] - IDC机房面积未披露,但提供云计算资源(8000核vCPU、30TB内存、4PB存储)及时空大数据、物联网平台等服务 [7] 公司治理与战略 - 原董事长褚春彦于2025年4月辞职,由总经理由志强代行职责;新增副总经理王九九 [1][23] - 战略定位"进军国内一流文化科技企业",以科技、改革、数智为核心驱动力,2025年Q1有线业务运营评价指数全国第三、政企业务增速全国第一 [12] - 推出股份回购计划,实际回购5091.35万股(占总股本1.46%),并制定市值管理制度强化投资者沟通 [21] 行业与政策环境 - 行业属"I63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面临IPTV、互联网电视分流传统业务的竞争风险 [3][21] - 政策利好:国家广电总局推进"开机优先显示直播"标准落地;"光明影院"公益点播专区覆盖全国31个省区,服务视障人群 [3] - 国家数据局、广电总局领导调研公司,对其文化数字化转型成果给予肯定 [12][14]
汇纳科技股价下跌2.87% 盘中一度快速反弹超2%
金融界· 2025-08-21 16:19
股价表现 - 8月21日收盘价52.74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56元,跌幅2.87% [1] - 盘中出现快速反弹,10点09分时5分钟内涨幅超过2%,股价回升至53.81元 [1] 资金流向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670.26万元,占流通市值0.58%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2.33亿元,占流通市值3.68% [1] - 当日成交额达5.57亿元,换手率8.75% [1] 公司业务 - 属于互联网服务行业,主营业务涵盖商业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研发 [1] - 总部位于上海,涉及数据要素、算力概念等多个技术领域 [1]
迪安诊断(300244):特检业务占比大幅提升 经营性现金流改善显著
新浪财经· 2025-08-21 12:4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9.36亿元 同比下滑20.61% 归母净利润0.10亿元 同比下滑85.68% 扣非净利润-0.09亿元 [1] - 单二季度营业收入25.71亿元 同比下滑20.76% 归母净利润0.31亿元 同比下滑35.60% 扣非归母净利润0.17亿元 同比下滑67.00% [1] - 收入下降主要受IVD行业政策负面扰动及业务布局优化影响 利润端受规模效应下降和新冠应收减值持续影响 [1] 盈利能力分析 -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率10.82% 同比增加1.81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率6.67% 同比增加0.40个百分点 [2] - 研发费用率2.35% 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 财务费用率1.42% 同比下降0.17个百分点 [2] - 毛利率27.59% 同比下滑0.10个百分点 其中服务毛利率33.12% 同比提升0.84个百分点 净利率1.67% 同比下降1.11个百分点 [2] 现金流与风险管控 - 应收账款69.30亿元 较年初减少3.29亿元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2.78亿元 同比增加199.56% [2] - 信用减值2.15亿元 新冠应收账期陆续超过3年 风险有望全面出清 [2] 业务结构表现 - 诊断服务收入17.15亿元 同比下降27.38% ICL收入16.27亿元 同比下降26% [3] - 三级医院占比由41%提升至49.28% 特检收入8.17亿元 占比由40.69%提升至47.63% [3] - 精准中心新增9家 累计达99家 其中61家已实现盈利 [3] - 渠道代理产品收入32.33亿元 同比下降17.50% 主要受集采等因素影响 [3] 产品创新与替代 - 国产品牌业务占比提升至17.6% 自有产品收入1.76亿元 同比增长6% [3] - 控股子公司凯莱谱核心试剂耗材收入同比增长43% [3] AI与数字化业务进展 - 病理大模型"灵眸"可诊断9大器官57种肿瘤亚型 AI健管专家"迪晓智"赋能医院体检科效率革新 [4] - 与邵逸夫医院打造体重管理一体化平台 年处理样本量突破4万例 [4] - 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应用超30家三甲医院 与杭州数据交易所战略合作打造医疗数据专区 [4] 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100.33亿元 102.65亿元 105.90亿元 同比变化-17.7% 2.3% 3.2% [5] - 预计归母净利润1.25亿元 4.69亿元 6.04亿元 同比变化扭亏 274.2% 28.9% [5]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市盈率81倍 22倍 17倍 [5]
迪安诊断(300244):特检业务占比大幅提升,经营性现金流改善显著
中泰证券· 2025-08-21 12:16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预期未来6~12个月内相对同期基准指数涨幅在15%以上 [2][17] 核心财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9.36亿元(同比下滑20.61%),归母净利润0.10亿元(同比下滑85.68%) [2] - 2025年单二季度营业收入25.71亿元(同比下滑20.76%),归母净利润0.31亿元(同比下滑35.60%) [3] - 2025-2027年盈利预测:归母净利润1.25/4.69/6.04亿元(对应增速扭亏/274.2%/28.9%) [6]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为81/22/17倍,PB为1.5/1.5/1.4倍 [2][6] 业务结构分析 - 特检业务收入占比显著提升:2025H1特检收入8.17亿元,占比从40.69%提升至47.63% [6] - 三级医院客户占比提升:从41%增至49.28%,精准中心累计达99家(61家已盈利) [6] - 诊断服务收入17.15亿元(同比-27.38%),其ICL收入16.27亿元(同比-26%) [6] - 自有产品收入1.76亿元(同比+6%),凯莱谱试剂耗材收入同比+43% [6] 经营质量改善 - 经营性现金流显著改善:2025H1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2.78亿元(同比+199.56%) [6] - 应收账款较年初减少3.29亿元至69.30亿元,信用减值2.15亿元加速出清新冠应收风险 [6] - 毛利率27.59%(同比-0.10pp),服务毛利率33.12%(同比+0.84pp) [6] AI赋能进展 - 推出病理大模型"灵眸"(覆盖57种肿瘤亚型诊断)、AI健管专家"迪晓智" [6] - 建立数智化病理CRO平台(年处理样本超4万例)、体重管理一体化平台 [6] - 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覆盖30+三甲医院,与杭州数据交易所共建医疗数据专区 [6] 盈利预测调整 - 2025年营收预测从123.81亿元下调至100.33亿元(-17.7%),2026-2027年调整为102.65/105.90亿元 [6] - 归母净利润预测从4.29亿元下调至1.25亿元(2025年),2026-2027年调整为4.69/6.04亿元 [6]
国内多数AI模型训练使用的中文数据占比已超60%
新华社· 2025-08-21 07:13
中文数据在AI大模型训练中的关键作用 - 国内AI模型训练使用的中文数据占比超过60% 部分模型达到80% [1] - 中文高质量数据开发和供给能力持续增强 推动人工智能模型性能快速提升 [1] - 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要素 在推动"人工智能+"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1] 人工智能数据消耗与基础设施发展 - 日均Token消耗量从2024年初1000亿增长至2024年6月底30万亿 一年半时间增长300多倍 [1] - 截至2024年6月底 建设高质量数据集超过3.5万个 总体量超过400PB [1] - 400PB数据总量相当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总量的140倍 [1] 数据交易市场与未来发展方向 - 截至2024年6月底 各地高质量数据集累计交易额近40亿元 [2] - 数据交易机构挂牌的高质量数据集总规模达246PB [2] - 体系化布局推进高质量数据集建设 重点发展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制造等领域数据高地 [2]
新华数字经济沙龙 | 以数据共享小切口释放“三医”协同大价值
新华财经· 2025-08-21 05:29
数据要素在"三医"协同中的核心作用 - 数据是推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的关键要素 以数据驱动"三医"协同已成为趋势 [1] - 需强化数据质量 完善数据标准 加快推动数据资源高效流通利用 [1] - 医保数据质量最佳 全国智慧医保大赛首次跨区域汇集医保数据并尝试跨行业融合 体现"以赛促用"效果 [2] 数据标准化与隐私保护建设 - 推动"三医"数据标准协同 强化数据共享中的隐私保护是激活数据生产力的关键 [1] - 中国信通院云大所承担多项数据要素驱动"三医"协同的技术标准与政策制定 推动数据分类和隐私保护规范落地 [1] - 需建设"三医"协同数据质控体系 以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为抓手推进数据开发利用与供需对接 [2] - 目前我国健康医疗数据细颗粒度语义控制体系缺失 需通过国家级医学术语体系建设推动ICD-11、SNOMED CT等国际标准应用 [5] 医保数据的驱动价值与政策推进 - 医保数据一手牵动医疗端 一手牵动医药端 可发挥支付杠杆作用和数据要素价值推动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 [3] - 国家医保局要求2025年7月1日前三级医院实现带码结算 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与上传 推动药品全链路数据打通 [3] - 国新健康发布"天枢·三医"大模型与"灵犀"智能体开发平台 围绕医保效益管理、医药协同创新和医疗质量提升数智驱动"三医"标准融合 [3] 中医药数字化发展 - 202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国家数据局提出全力打造"数智中医药" 将数字技术融入中医药传承创新 [4] - 需加大"三医"协同中对中医药的政策支持 加快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和区域均衡分布 加速中医药数字化人才培养 [4] - 玉生堂慧中医已构建中医智能装备+互联网医院+健康数据平台的全产业链模式 [4] 跨部门协同实践与顶层设计 - 制定跨"三医"数据标准重在支撑数据转换而非代替各自标准 数据采集治理需先符合部门法定职能再开展协同应用 [5] - 海南"三室一厅"医改信息化顶层设计和北京"京智""三医"联动平台是重要实践 短期应优先做好内部数据应用再强化跨部门决策支撑 [5][6] - 健康医疗是我国较早布局数据要素市场化的行业领域 2024年将加快推进"三医"协同数据共享作为工作任务之首 [6]
中信百信银行首席数字官陈龙强:数据要素驱动服务变革 先做数据“细活” 再求服务“质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22:38
数字金融内涵与定位 - 数字金融是当前时代的金融新基建,为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养老金融等关键领域提供基础设施支撑,本质上是金融科技的高阶发展阶段 [2] - 数字金融以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驱动金融业态升级,行业已从概念探讨转向具体落地 [2] - 数字化转型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通过夯实数据底座让创新自然生长 [1] 组织架构与战略实施 - 公司构建双专委会组织架构,包括由行长担任主任的数字金融推进委员会统筹全局规划,以及在信息技术委员会下设立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专委会聚焦技术创新 [2] - 执行层面由信息技术部和大数据部承接,负责搭建数据中台、科技中台和AI中台实现资源集约化,并按照业务领域划分敏捷支持前线业务 [3] - 组织注重平衡自上而下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创新空间,设立创新基金鼓励科技创新贡献 [3] 公司差异化战略 - 公司定位清晰主攻数字金融和普惠金融,目标做到小而美,不追求宏大规模而在客群、科技、产品上形成差异化 [4] - 客群上服务长尾客户,科技上发挥数字银行优势,产品上注重提升客户体验,在细分领域做精做专 [4] - 作为国有背景数字银行坚持"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的价值观,在业务开展中保持克制审慎经营 [3] 数据治理与基础建设 - 数据要素是数字金融的根基,公司近年花费大量心思进行数据治理,将数据资产和知识库积累视为核心长期工作 [4] - 在AI时代可借鉴科技公司让数据中台强大运转,如同工业时代的内燃机为业务持续注入动力 [4] - 数据工作是苦活累活,需要在用户生命周期每个节点做好记录、标签化和资产化,筑牢数据根基后创新自然会生长出来 [9] 大模型应用与成效 - 大模型在标准化程度高、需处理大量文本的场景中已发挥降本增效作用,尤其关注AI Agent多智能体协同已到拐点 [5] - 反洗钱工作应用大模型后,从过去人工一天处理3000多份文件变为系统几分钟内完成,效率准确率远超人工 [5] - 代码助手应用可学习优秀程序员编码逻辑培养数字员工,当代码采纳率足够高时可有效提升开发效率 [6] 客户服务交互演进 - 公司通过大模型推动服务模式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感知升级,交互方式发生变革 [7] - 客户交互经历三个阶段演进:从1.0版本客户自行寻找产品,到2.0版本千人千面智能推荐,现正向3.0版本一句话银行迈进 [7] - 一句话银行模式下客户只需说一句话,系统就能识别需求调用服务完成操作,无需繁琐菜单查找 [7] AI治理与风险管理 - AI治理需要平衡监管与创新,兼顾技术与管理,企业需从制度和技术手段建立安全围栏设置边界责任 [10] - 基础模型采用备案制适合行业发展,治理上区分基础模型和行业应用可针对性采取措施 [10] - 管理手段关键,可考虑设立AI伦理专委会或通过协会组织建立行业规范,以自律弥补监管空白 [10]
国科恒泰股价微涨0.18% 公司回应市值管理问题
搜狐财经· 2025-08-20 13:26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20日15时30分股价报11.40元 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02元 涨幅0.18% [1] - 当日开盘价11.38元 最高价11.40元 最低价11.24元 [1] - 成交量45179手 成交额0.51亿元 [1] 资金流向 - 8月20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85.83万元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1213.61万元 [1] 公司业务 - 属于贸易行业 涉及SPD概念及数据要素板块 [1] - 主营业务为医疗器械供应链服务 为医疗机构提供医疗产品流通解决方案 [1] 市值管理 - 高度重视市值管理工作 持续关注资本市场变化 [1] - 通过提升核心竞争力及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 [1] - 致力于为股东创造长期回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