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

搜索文档
为全年粮食丰收打牢基础
陕西日报· 2025-06-22 22:57
智慧农机应用 - 无人收割机在西安市长安区神禾塬万亩优质粮食生产基地首次投入使用,智能化农机装备在陕西大力推广 [2] - 陕西汇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使用配备北斗导航系统的大型联合收割机和气吸式精量播种机,实现1.6万亩小麦收获和1.3万亩玉米、3000亩大豆播种 [4] - 全省投入各类农机具120多万台,包括3万多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和5.6万台播种机械,智慧农业模式融合北斗系统、物联网和5G技术 [5] 良技良法推广 - 种粮大户徐阳明通过精细化田间管理实现500亩"吨半田"小麦百亩攻关田亩产突破800公斤,创下陕西产量新纪录 [6][7] - 采用现代化农机设备落实冬前镇压、春季化控等措施,小麦群体结构保持54.9万穗/亩的极限状态 [8] - 陕西推广小麦"3335"宽幅沟播等六大高产集成技术,配套"一喷三防"、深松深翻等措施实现关键技术全覆盖 [8] 部门协同保障 -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宝鸡分公司推出玉米节气气象指数保险,依据气候条件触发赔偿机制 [9][10] - 陕西省级补贴险种超过40项,对小麦、玉米等中央财政补贴险种实行愿保尽保政策,保障范围扩大至全部县域 [11][12] - 水利、气象、农业农村部门协同调度水源、发布精细化预报、推广抗旱品种,确保农机具高效投入生产 [12]
邮储银行陕西省分行:金融服务+气象科技成就土特产好收益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22 15:37
气象科技赋能现代农业 - 陕西省商洛市利用气候资源优势,通过气象科技赋能现代农业,提升生态农产品品质 [1] - 邮储银行陕西省分行创新金融服务,将气象科技与金融服务结合,助力土特产实现更高效益 [1] 智慧农业转型 - 商洛市柞水县通过邮储银行资助建设"智慧菌棚",配备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仪等设备,实现木耳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测 [2] - 柞水县布设60套梯度网格气象监测站,构建覆盖不同海拔的监测网络,为种植户提供定制化生长管理建议和气象灾害预警 [2] - 智慧农业技术使木耳产量提升20%,优品率超95% [3] 金融支持与产业升级 - 邮储银行陕西省商洛市分行联合政府、科技企业搭建"金融+科技+产业"服务平台,为木耳产业注入数字化动能 [3] - 某木耳种植合作社通过邮储银行获得140万元贷款,建成40座数字化菌棚,年产值达480万元 [3] - 柞水县荣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获邮储银行200万元贷款,升级菌包自动化生产线,年加工能力提升至400万袋 [5] 气候品牌与产业链发展 - 商洛市编制气候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开展气候品牌认证,开发核桃乳、葡萄酒等108个精深加工产品,形成"菌果药畜茶酒"特色产业体系 [4] - 邮储银行推出"木耳贷""核桃贷""茶叶贷"等特色金融产品,精准匹配企业需求,促进产业链良性循环 [4] 金融覆盖与成效 - 截至5月末,邮储银行为商洛市"气候友好型企业"授信,累计发放贷款超8000万元,占当地同类企业贷款余额的40% [5] - 贷款覆盖特色农业、水产养殖业、文旅企业、绿色工业等行业,助力企业高效利用气候生态价值 [5]
赴港IPO!潍柴雷沃“转战”港交所
北京商报· 2025-06-22 10:33
上市计划 - 潍柴动力拟推动子公司潍柴雷沃赴港上市 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并披露申请资料 [1] - 潍柴雷沃曾于2023年3月申请创业板IPO但于2024年4月撤回 此次为转战港交所 [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59 5亿元 146 76亿元 173 93亿元 2023年收入下滑主因农机销售收入减少 2024年回升 [4] - 同期年度利润分别为7 72亿元 8 71亿元 9 57亿元 呈现连续增长趋势 [4] - 2022-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12%(1 912亿元/15 950亿元) 13 2%(1 939亿元/14 676亿元) 13 2%(2 302亿元/17 393亿元) [2] - 研发费用持续增长 2022-2024年分别为5 71亿元 6 77亿元 8 39亿元 占收入比重3 6%-4 8% [2] - 资产负债率从2020年85 45%降至2024年80 24% 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4] 业务结构 - 公司定位为中国领先的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 业务聚焦两大核心支柱 [2] - 支柱一为成套智能农机装备 覆盖农业生产全环节 重点发展高端智能化产品 [2] - 支柱二为智慧农业服务 融合IoT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实现精准作业决策 [2] 股权架构 - 潍柴动力直接持股61 1% 潍柴控股直接持股27 26% 两者合计控制88 36%投票权 [3][4] - 潍柴控股持有潍柴动力16 32%股权 并通过后者间接控制潍柴雷沃 [3] - 山东重工集团为潍柴控股全资母公司 形成三级控股结构 [3] 市场表现 - 潍柴动力股价自2024年3月高点17 71元震荡下行至6月20日15 27元 总市值1331亿元 [5]
粮满仓、果飘香 希望的田野“智”绘三夏好“丰”光
央视网· 2025-06-22 08:37
新疆阿克苏小麦产区 - 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33万亩高标准农田采用大型收割机高效完成小麦收割和脱粒 [3] - 当地日照时间长达16小时 光热资源丰富 气候条件适宜小麦生长 [3] - 年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 但通过天山冰雪融水和滴灌技术实现精准灌溉 每亩用水量从550方降至400方 节水率达25% [5] - 节约的水资源用于种植梭梭树苗 每亩防沙林需水90方 与节水麦田形成水资源调配闭环 [7] 安徽天长粮库智能化 - 天长市大通镇坝田粮库采用低温通风 电子监测等技术存储2.3万吨新收小麦 [9] - 智慧平台通过温湿度感应器实时监测粮堆数据 异常情况自动预警 [11] - 全市建成7处绿色储粮粮库 总仓容40万吨 占全市仓储容量80%以上 [13] 云南陆良水生蔬菜种植 - 陆良县三岔河镇万亩茨菇田采用植保无人机播撒肥料 提升作业效率 [16] - 农技人员分组下田指导病虫害防治 实现早发现早处置 [16] - 全县1.84万亩水生蔬菜通过"农技+无人机"模式提高管护效率 [18] 重庆南川智慧农业 - 南川区蔬菜智慧工厂采用椰糠基质和智能水肥系统 保水效率比传统土壤提升45% [20] - 200多个传感器实时采集环境数据 形成作物"数字健康档案" [20] - 10亩智慧工厂亩产值达15万元 为传统模式2-3倍 并通过种植联盟带动300多户增收 [22]
田间地头也有“星辰大海”——三位“00后”新农人的夏收故事
新华网· 2025-06-21 13:02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农业无人机大幅提升效率,施两吨肥料从传统人工需3人4-5天缩短至无人机1小时完成[1] - 北斗导航农机实现高精度作业,播种1000米误差小于5厘米且支持24小时连续作业[3] - 无人机作业服务面积显著增长,从5年前每年3万亩增至当前半年突破8万亩[4] 新农人职业特征 - "00后"新农人普遍掌握多种智能农机操作,包括收割机、播种机、植保无人机等全品类设备[1][3] - 年轻从业者日均作业强度高,夏收期间每日作业面积超100亩,工作时长可达15小时以上[3] - 职业收入具备吸引力,智能农机驾驶室配备空调等改善工作环境,形成正向激励[3] 行业转型趋势 - 智慧农业装备渗透率快速提升,自动巡航无人机、大数据云平台成为标准生产工具[3] - 新农人带动技术扩散,单个合作社可吸引3名同龄人加入并完成多机型操作培训[6] - 社交媒体加速行业形象转变,"00后农机手"等关键词频繁成为网络热点[4] 政策与商业模式 - 政府支持力度加大,覆盖规模化种植、智能设备采购及数字平台建设等领域[5] - 出现夫妻协作新模式,配偶分工负责智慧作业平台管理,形成业务闭环[5] - 合作社主动组织外部培训,系统学习现代农业技能与创新理念[5]
新股消息 | 潍柴雷沃递表港交所 为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
智通财经网· 2025-06-20 13:47
上市申请 - 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为其独家保荐人 [1] 发行信息 - 发行H股面值为每股人民币1元,最高发行价为每股H股[编纂]港元,另加1%经纪佣金及各类交易费用 [2] 业务概况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提供涵盖农业生产全周期的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 [4] - 业务基于两大核心支柱:成套智能农机装备(拖拉机、收获机械和农机具)和智慧农业服务(融合IoT、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 [4] - 拖拉机和收获机械是主要收入来源,占比超过90% [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六个生产基地和九条生产线 [4] 股权结构 - 截至2025年6月15日,潍柴动力和潍柴控股分别直接持有公司61.10%和27.26%的股权 [5] - 潍柴动力、潍柴控股和山东重工合计控制公司约88.36%的投票权 [5] 财务业绩 - 2022年、2023年、2024年收入分别为159.5亿元、146.76亿元、173.93亿元人民币 [6] - 同期年度利润分别为7.72亿元、8.71亿元、9.57亿元人民币 [6]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173.93亿元,毛利为23.02亿元,研发费用为8.39亿元 [7]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的年度利润为9.5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拥有人的利润为9.56亿元 [7]
北京45万亩小麦迎丰收,高产攻关田亩产首次突破800公斤
新京报· 2025-06-20 09:23
小麦生产情况 - 北京全市小麦播种面积45万亩左右,同比增长超过5% [1] - 亩穗数49.2万,同比增加2.3万,单产呈增加趋势 [1] - 高产攻关田亩产达到812.9公斤,首次突破800公斤,比2023年最高产量提高8.0% [1] - 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产能提升约100公斤 [1] 农业技术应用 - 主推10个高产优质抗逆品种,比去年推介品种增加9.72万亩,同比增长14.8% [1] - 杂交小麦种植面积大幅提高,京麦189、京麦18等品种成为稳产增产"助推器" [1] - 推广应用高性能精量播种机300余台,安装智能终端2059台,覆盖80%以上农机专业合作社 [2] - 手机控制浇水施肥,无人机喷施叶面肥等技术应用提升产量 [2] 农田建设与示范 - 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4万亩,配套高效节水设施17万亩 [1] - 市区两级重点建设37个高产示范区,集成应用高质量整地播种、水肥一体化等技术 [2] - 培育30余家社会化服务主体,提升规模生产水平与辐射带动能力 [2] 农机装备与生产保障 - 投入小麦收获机、拖拉机、玉米播种机等农机具1.2万台件 [2] - 保障农机跨区转运通畅,确保夏粮丰收到手 [2] - 推进夏播、夏管工作,抓好适墒适期播种和在田作物管理 [2]
托普云农(301556):智慧农业领军,AI+深度赋能
东吴证券· 2025-06-20 09:1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7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智慧农业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战略,行业处于发展初期,AI持续深度赋能,托普云农作为智慧农业领军企业有望核心受益,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6.59/8.75/11.3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5/2.12/2.72亿元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国内智慧农业领军企业 - 托普云农2008年成立,是智慧农业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基于新兴技术在三方面深耕,为农业领域提供方案和服务 [13] - 陈渝阳、陈丽婷夫妇为实控人,董事长陈渝阳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系,有多项荣誉,陈丽婷任董事、销售总监 [16] - 产品及服务分智能硬件设备和智慧农业项目,前者以检测监测为主,有近百款产品;后者含农业物联网和信息化软件平台项目,前者实现农作物全流程信息化,后者助力农业农村数字化治理 [19][24][29] - 2020 - 2024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持续增长,2024年营收4.89亿元、同比增6.41%,归母净利润1.23亿元、同比增7.35%,整体毛利率稳定超50%,经营质量提升 [32][39] 市场规模超千亿,政策全力支持 - 智慧农业是破解“大国小农”困境的新引擎,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其核心战略地位,农业农村部提出相关信息化率目标 [48][49] - 政策从技术、资金、示范区等方面支持,中国智慧农业市场处于成长初期,2024年规模达1050亿元,预计2025年达1200亿元 [51][54] - 2024年市场结构中数字平台服务占36%、智慧种植解决方案占31%、植保无人机占20%等,行业参与企业分四类,市场较分散 [55][57] 立足浙江辐射全国,AI + 深度赋能 - 农业农村部支持浙江建设智慧农业引领区,托普云农承建“浙江乡村大脑”,已归集三农数据24亿条,提升全省数字乡村建设水平 [59][60] - 公司在植保领域技术领先,市占率领先,服务覆盖全国30 + 省份和地区,阿里系资金参股有望导入政企资源 [61] - 公司应用AI赋能多方面,大田建设构建监测体系、研发算法模型、打造控制系统,如宁波农场实现人力节省10%等;研发布局智能农业机器人产品;种业发展助力科研和制种,参与多个数智种业案例;推出“问稷”智能体解答农业问题 [63][67][68][70] 盈利预测与估值 - 假设智慧农业项目和智能硬件设备2025 - 2027年收入增速分别为35%、33%、30%,毛利率分别稳定在55%、46% [73] - 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6.59/8.75/11.3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5/2.12/2.72亿元,选取可比公司,认为可给予更高估值,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75]
水稻品种田间“竞技”、24小时“哨兵”站岗 多维度解锁智慧“三夏”
央视网· 2025-06-20 07:53
农业机械化与效率提升 - 山东鱼台县30万亩水稻夏种机械化作业率达99%以上 [4] - 机械插秧效率达1亩/15分钟,单台机器日作业量达几十亩,种植密度提升至10万棵/亩 [6] - 合作社采用"中央厨房"式育秧服务,自动化生产线10秒完成一个育秧盘制作 [13] - 机械化育秧土地利用率提升10倍,1亩秧苗可种植100亩稻田,节省90%育秧土地 [17] - 贵州松桃县土地整治将2166块小田整合为220块高标准农田,配套机耕道和灌溉设施 [25] 特色种植模式与增收 - 鱼台县推广"稻虾共作"模式,亩产小龙虾100公斤,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20] - 江西吉水县118万亩早稻进入扬花期,预计亩产达1000斤 [27][30] - 试验田种植15个优质杂交水稻品种,测试不同密度以筛选高产品种 [26] - 30多个水稻品种进行田间对比试验,筛选具有抗高温、抗倒伏等特性的良种 [35] 科技赋能田间管理 - 植保无人机施肥效率达200亩/天,节省30%肥料用量 [43] - 黑龙江庆安县投用2000多台农用机械和500多台无人机,田间作业机械化率达97% [48] - 虎林市采用孢子捕捉仪和智能虫情监测系统实现病虫害预警与防治无缝衔接 [50] - 江苏淮阴区气象局推出"分时分区"预报模式,引入湿度遥感监测技术加强极端天气预警 [52] - 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酸碱度等数据,农户可通过小程序远程查看"体检报告" [39] 区域种植进展 - 浙江武义县单季稻预计10月收获,无人机防治服务覆盖5.2万亩稻田 [41][45] - 江西吉水县早稻预计7月初至中旬进入"双抢"时段(收割早稻+抢种晚稻) [30] - 贵州松桃县水稻进入分蘖期,飞防无人机开展病虫害防治作业 [24]
麦浪里的科技范:看智能农机如何实现“颗粒归仓”
央视网· 2025-06-20 03:22
智慧农机应用 - 山东省小麦收获接近尾声 智慧农机大规模使用使三夏作业更高效高质 [1] - 潍坊高密智慧农场采用搭载北斗导航和AI视觉系统的智能农机 可自主规划收割路径并实时监测作物数据以调整作业参数 降低机损率 [3] - 当地应用作物、养分、灌溉、灾害4个AI大模型 整合土壤墒情、卫星遥感、气象数据 为小麦机收提供最优方案 并为夏玉米播种制定差异化水肥方案 [5] 智能农机推广 - 河北省廊坊市组织调度农业机械投入小麦收割 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7] - 大城县蓦门村千亩麦田使用北斗导航智能联合收割机 实现收割、脱粒、除杂一体化作业 降低机收损失率 [9] - 廊坊市提前检修农机具并引进新型智能收割机 依托北斗导航大数据规划收割路径 同时提供技术指导确保夏粮应收尽收 [9] 作业进度与规模 - 廊坊市129.87万亩小麦已收获62.62万亩 预计6月22日完成全部收割 [11] - 玉米机播同步启动 4100多台玉米播种机投入作业 适时抢种秋粮作物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