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

搜索文档
2024年全球塑料消费量据估突破5亿吨 联合国治理塑料污染新一轮谈判举行
人民日报· 2025-08-13 07:27
全球塑料污染现状 - 2024年全球塑料消费量突破5亿吨 其中3.99亿吨沦为废弃物 可包裹地球表面两遍以上或绕赤道17圈[2] - 每年18%-20%塑料垃圾进入海洋 若不干预2040年海洋塑料废弃物将达3700万吨[3] - 太平洋岛国塑料垃圾占全球不足1.3% 但受洋流影响冲击严重[4] - 微塑料导致农作物年减产1.1亿-3.6亿吨 海产品减产105万-2433万吨[5] - 塑料污染年健康经济损失超1.5万亿美元 累计至2040年经济损失或达281万亿美元[3][5] 国际政策应对措施 - 欧盟2019年通过《一次性塑料指令》 瑞典人均轻质塑料袋使用从74.1个降至16.2个 德国从10.6个降至3.9个[7] - 德国2022年禁售薄于50微米塑料袋 2025年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法规[8] - 瑞士征收每人每年9瑞士法郎污水税 37座污水处理厂配备微塑料去除设施[8] - 埃塞俄比亚2024年6月立法禁塑 违者最高罚款5000比尔(约35.7美元)[9] - 中国"限塑令"使塑料购物袋使用量减少2/3 累计减量140万吨[10] 循环经济与技术创新 - 2023年全球非塑料替代品贸易额达4850亿美元 发展中经济体年增5.6%[11] - 英国诺特普拉公司开发海藻基可食用包装 累计替代2100万件塑料包装[11] -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开发生物质聚酰胺 较石油塑料减排75%温室气体[11] - 德国与瑞士研究所突破微生物降解技术 建立16325种塑料化学品危害分类体系[12] - 瓦努阿图实施"随扔随付"垃圾计量收费制 萨摩亚推广可生物降解包装[9]
乐橘完成B++轮融资:聚焦循环经济与AI智能化布局,昆仑资本独家投资
搜狐财经· 2025-08-13 05:19
瑞财经 刘治颖 8月12日,上海乐橘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乐橘)宣布完成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国石油集团旗下昆仑资本独家投资。此前乐橘曾获中国 石化、万华化学和高瓴创投等机构投资。 实际控制人 ②(大数据分析): 石翔 表决权:33.6221% 担任职务:董事长 实际控制人 表决权:33.6221% 总持股比例:27.0559% 石翔 执行事务合伙人 51% 执行事务合伙人 3.424% 上海橘仔咨询管理合伙企业 上海派乐乐企业管理咨询合 0.1% 伙企业(有限合伙) (有限合伙) 99.9% 24.4974% 江苏恒加供应链管理有限公 4.4084% 司 4.7163% 上海乐橘科技有限公司 本轮融资资金将聚焦乐橘核心战略,驱动产业链绿色智能升级。包含扩大智能循环包装资产规模,优化运营体系,为客户提供更高效、低碳的包装循环服 务;加强绿色材料的研发创新与规模化应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践行循环经济;加大AI方向的投资,聚焦感知技术的研发,重点构建工业无人车及物流 无人化方案研发,配套智能装备机器人,实现复杂场景下方案规模化落地,推进物流无人化柔性变革。 乐橘成立于2018年,深耕于回收再生、循环物流、智能设 ...
经济学家刘煜辉最新观点:大涨的全是我这里面的星辰大海,信心在上升
新浪证券· 2025-08-13 05:18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文/新浪财经上海站 陈秀颖 今日A股市场迎来强劲开局,三大指数早盘均展现出十足的上涨动能。其中,沪指表现尤为抢眼,不仅 轻松突破了2024年10月8日创下的阶段性高点,更攀升至2021年12月17日以来的新高位置,给市场注入 了强劲的信心。 星链:突破西大的太空power; 而于8月12日,他就已经在转发相关内容时表达过对市场的乐观看法:"现在还只是星辰大海时间,后面 才是鸡犬升天。"当天,他还在微博评论区进一步补充说明:"所以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全球是共振的 剧本,这一点要心里有数,保持贝叶斯状态,不二。" 从刘煜辉的一系列言论中,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对当前市场的乐观态度。 再仔细研读刘煜辉微博两次转发的博文内容,其中详细阐述了与市场行情紧密相关的投资逻辑,以下为 微博原文: "牛市中,跟国运绑在一起的宏大叙事,就是市值的星辰大海…… 循环经济:突破原油的瓶颈; 算力芯片:突破算力的卡脖子; RDA:数据加密资产突破西大的金融power; 就在上午盘面呈现出大幅上涨的积极态势时,知名经济学家刘煜辉迅速通过其微博账号@刘煜辉lyhfh ...
安徽金寨:废弃纺织品“变旧为新”,聚焦环保新质生产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8-12 17:39
据悉,该企业的T2T化学法废旧纺织品化学分解技术,通过化学分解和再聚合过程,实现从废旧衣物到 新衣物的闭环循环。"T2T即Textile to Textile,纺织品到纺织品。其技术原理是将废旧聚酯材料分解成化 学小分子,然后通过精馏、过滤、提纯等步骤,重新聚合成为再生聚酯产品。"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教授田明伟介绍,这一技术不仅减少了行业对石油等原生资源的需求,同时显著降低了对原生资源的依 赖。 "相比原生石油基路线,T2T化学法再生体系可降低约60%-85%的碳排放及能源消耗,大幅减少环境污 染。"新登利总经理叶孝喆表示,企业项目总规划产能为每年10—11万吨。全面投产后,每年可回收利 用超12万吨废旧纺织品,减排温室气体超48万吨,相当于2600万棵树的碳汇效果。 何泽仪认为,科技与碳中和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全球环保的结构性机会,而"科技+材料+循环经济"的交 叉领域,则是下一轮工业重构中的支点。"利用再生材料能有效节约资源,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她表 示,掌握再生材料技术,企业可成为规则制定者,在国际市场上拥有更大话语权。(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8月12日电扔掉的旧衣服,如何"重获新生" ...
“反向开票”政策效应持续释放 仅上半年开票金额就达到5152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12 10:16
政策实施规模 - 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有1.33万户资源回收企业参与反向开票 向167万名自然人开票 开票金额5152亿元 开票份数511万份 [1] 政策背景与目标 - 自去年4月29日起税务部门为配合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 在资源回收行业实施反向开票政策 提升企业向自然人收购报废产品时取得发票的便利性 [1] - 政策助力两新政策落地 规范行业秩序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1] 行业合规经营改善 - 资源回收行业相关个人和企业合规经营意识逐渐增强 [1] - 企业可直接从个人手中回收废品并依法开票 解决进项税合规抵扣和企业所得税税前抵扣凭证问题 规避税务风险 [2] - 减少中间成本和信息隔阂 使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更高效 [2] 政策实施挑战与应对 - 政策推行初期自然人出售者对开票环节存在顾虑 包括手续繁琐和个人信息安全问题 [2] - 税务部门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对集中自然人的大型企业和中小型门店进行上门辅导 讲解政策适用条件和便捷申报流程 情况显著改善 [2] 企业案例与成效 - 宁波供销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反向开票政策实施后 销售的废旧物资同比增长超过58% [3] - 政策允许企业作为开票主体向上游散户开具收购发票 畅通散户交投—企业回收—加工再生—市场销售链条 [3] - 提升建筑装修废料资源化率 带动上下游协同 例如环保砖生产降低对天然砂石依赖 减少采矿环节碳排放 [3] - 减碳量进入碳交易市场后为企业开辟绿色收益渠道 进一步激励企业投入循环经济 [3] 行业影响 - 政策有效解决资源回收企业长期缺少第一张票的痛点 既无法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 也难以获取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据 [3] - 鼓励更多企业和个人参与废旧物品回收 有力支持两新政策落地 [3]
重庆:今年1—6月绿色税制减税降费超41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12 03:27
绿色税制体系构建 - 中国构建以环境保护税和资源税为主、增值税和消费税等政策协同的多环节绿色税制体系 [1] - 重庆税务部门2024年1-6月通过税费优惠政策实现减税降费超41亿元支持绿色发展 [1] 水资源税改革成效 - 水资源费改税于2024年12月全国实施 实行从量计征和差别税额机制 [2] - 重庆金裕食品通过安装智能水表和管道改造使2024年上半年地下水取水量同比降低14% 水资源税同步下降14% [2] - 重庆地下水取水量较去年季度平均下降20.6% 特种行业取水量下降57.7% [3] - 截至2024年6月底重庆水资源税收较原费收增长3.4% 纳税人户数增长9% 新增4600户取水许可证申领 [3] 环境保护税实施效果 - 环境保护税通过"多排多缴"机制引导减排 重庆2024年上半年减免环保税1.5亿元 [4] - 旗能电铝投入2.45亿元进行超低排放改造 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从150mg/m³降至25mg/m³ 颗粒物从10mg/m³降至4mg/m³ [4] - 旗能电铝环保税从2019年2390万元降至2024年799万元 [5] - 2024年上半年重庆二氧化硫环保税收入同比下降34.75% 氮氧化物下降22.72% [5] 资源综合利用推进 - 珞璜电厂投入5亿元建设环保项目 近三年获1700余万元环保税减免 [7] - 珞璜电厂污泥处置中心累计处理市政污泥146.55万吨 占重庆市生活污泥总量三分之二 [7] - 该项目节约标煤4.39万吨 减排二氧化碳12.29万吨 [7] - 重庆2024年7月底前资源回收企业向2.4万名自然人反向开票8.86万份 开票金额超71亿元 [7] - 2024年上半年重庆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减免环保税超3350万元 [8] - 重庆建成3800余个"无废城市细胞" 全域无废指数达84.86较2024年提高0.95 [8]
再生塑料技术公司出海、获英格卡集团投资,多数产品供应欧美头部品牌|硬氪首发
36氪· 2025-08-12 02:17
公司融资与资金用途 - 睿莫环保完成新一轮融资 由英格卡投资领投 老股东旭化成跟投 势能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1] - 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技术研发 产能扩建及市场拓展 [1]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成立于2015年 聚焦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的高价值循环利用 采用物理回收法实现同级再生 [1][3] - 开发自动分选设备 结合视觉识别和数字化系统提升分拣效率 建立原料分级标准 [3] - 通过深度清洁 高精度分选 熔融过滤等工艺解决传统再生料性能低 颜色不稳定及杂质含量高等问题 [3] - 再生颗粒性能接近原生料水平 通过美国FDA食品级和欧盟RoHS认证 [1][3] - 原料主要依托规模化回收的食品包装废弃物 建立数字化质量追溯体系 [1] 产品应用与产能 - 产品应用于食品包装 汽车部件 高端纺织等严苛场景 多数产品销往欧美日市场 [1][3] - 江西生产基地年产能达万吨级别 正尝试技术输出并在海外合作探索产能建设 [3] - 计划在欧洲 美国设立分支机构以贴近客户 [3] 团队背景 - 创始人兼CEO拥有8年石化行业营销管理经验及10年塑料再生行业经历 [4] - 联合创始人兼CTO拥有中国科学院高分子博士学位及跨国化工企业技术背景 [4] - 团队曾主导参与多项中国再生塑料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 [4] 行业背景与市场空间 - 全球约70%废塑料被填埋或焚烧 在各国碳中和目标及ESG要求驱动下政策加速调整 [2] - 欧盟 美国 日本及中国均对塑料包装中再生料使用比例设定目标 多国要求2030年占比达30% [2] - 大型消费品企业如宜家目标2030年仅采购可再生或回收材料 可口可乐 耐克等品牌公布25%-50%再生料使用目标 [2] - 2030年全球废塑料回收再生制品市场规模预计达1744.2亿美元(约1.26万亿元人民币) [2] - 中国聚集全球约60%再生塑料产业 外卖经济催生的PP餐盒废弃物规模全球之最 [2] 行业痛点与发展瓶颈 - 行业长期由小散乱污的作坊式生产主导 加工过程污染高 再生料性能不稳定且缺乏安全认证 [2] - 产品多用于低端领域 市场低价竞争激烈 难以满足国际品牌对高品质可追溯再生料的刚性需求 [2] - 食品级再生PP国产化率极低 技术门槛和供应链瓶颈明显 [2] 投资方观点 - 英格卡投资认可睿莫环保的供应商网络及与外卖服务平台合作 对中国回收市场产生规模化影响 [5] - 宜家中国强调投资彰显对中国市场长期投入 中国市场规模优势与创新活力为循环经济转型提供机遇 [6]
协力推动全球塑料污染治理
人民日报· 2025-08-12 01:18
在智利复活节岛,一名游客(左)与当地志愿者用筛网分拣海洋塑料垃圾。 新华社记者 朱雨博摄 如果用保鲜膜来包裹整个地球,需要多少塑料?联合国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塑 料消费量据估突破5亿吨,其中3.99亿吨沦为废弃物。如果这些废弃塑料被压成1毫米厚的薄 膜,可包裹地球表面两遍以上;如果用普通货运车厢运送这些废弃物,车厢连成一列可绕地 球赤道17圈。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日前警告,如果不采取有效行动,到2060年全球塑料垃圾量将增至目 前的3倍,造成的健康和环境损失难以估量。2016年至2040年间,塑料污染造成的累计经济 损失可达281万亿美元,到2040年流入环境的塑料总量将增长50%。 从全球版图来看,塑料垃圾对应对能力薄弱的部分沿海地区和广大小岛屿发展中国家造 成的冲击尤为严峻。英国《卫报》援引智利北部一所大学的研究显示,智利复活节岛平均每 小时有约500件塑料垃圾被冲上海滩。今年5月,世界银行专门针对太平洋岛国和沿海地区一 次性塑料污染问题发布了《告别太平洋地区的一次性塑料》报告。报告称,太平洋岛国生产 的塑料垃圾占全球总量的不到1.3%,但受到的冲击很大,大量塑料垃圾通过洋流来到这些 岛国海岸。 ...
董事长专访|山东鸿承集团刘泽铭:做好“黄金危废终结者”
搜狐财经· 2025-08-12 01:08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于2013年成立 2013年注册资金3800万元 从黄金氰化尾渣资源化循环利用项目起步[4] - 2014年投产后经历两年产值不达标困境 通过三年技术攻坚于2017年实现黄金废渣利用量50多万吨 营收达1亿元[4] - 2021年成功登陆港交所 成为港股上市的黄金危废处理龙头企业[1][4] 核心技术优势 - 自主研发"多级浮选+梯度富集"工艺 将氰化尾渣中硫铁成分从40%提纯至90%以上 硫回收率跃升至92% 尾矿硫含量降至5%以下[6] - 年处理尾渣达120万吨 年产硫铁精矿粉60万吨 年产值2.1亿元[6] - 突破高硅浮选尾矿大规模利用技术难题 年处理高硅浮选尾矿达100万吨 实现氰化尾渣"零残余"利用[6][7] 产业链布局 - 构建"尾渣回收—硫铁富集—精细化工—能源循环"全产业链 年处理各类黄金危废超120万吨 年产值超5亿元[9] - 24万吨/年硫铁矿深加工项目将硫铁精矿转化为浓度98.5%以上的工业硫酸 配套"负能耗"智慧能源体系每小时余热发电5600度 年发电量达6000万度 年综合能耗为-22000吨标煤[9] - 硫铁资源供应硫酸制备企业并延伸至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 实现危废向高附加值工业原料转化[6] 未来发展规划 - 加快建设氰化尾渣全量化利用产业园 规划年产20万吨纳米硅基材料和年产60万吨低碳胶凝材料项目[10] - 配套建设国家级固废处置工程技术中心 致力于打造绿色循环产业标杆[10] - 持续聚焦"黄金危废终结者"使命 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产业支持[10]
中国“反向开票”助力“两新”落地,促进循环经济
中国新闻网· 2025-08-12 00:54
政策实施规模 - 截至6月底全国133万户资源回收企业向167万名自然人实施反向开票[1] - 累计开票金额达5152亿元 开票总量511万份[1] - 安徽某企业累计向4000余名自然人反向开票 金额近800万元[2] 行业痛点解决 - 有效解决资源回收行业长期存在的源头票缺失难题[1] - 破解企业无法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和获取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据的困境[2] - 广西某企业财务成本降低 节省资金用于资源深加工[3] 业务增长表现 - 浙江某企业废旧物资销售量同比增长超58%[3] - 安徽某企业预计今年报废车拆解处理量达2万台 增幅超100%[2] - 前4个月国内报废汽车回收量276.7万辆 同比增65%[4] 资源循环利用 - 安徽企业将拆解部件供给备件公司 减少新部件资源消耗[2] - 广西企业对拆解资源分类储存 废旧物品利用率达98%以上[3] - 前4个月规范拆解废旧家电超700万台 增长25%[4] 产业链协同效应 - 实现散户交投-企业回收-加工再生-市场销售链条畅通[3] - 环保砖生产降低对天然砂石依赖[3] -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量以70%同比增速领跑行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