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

搜索文档
统一光纤到户安装价格?诸暨五通信企业涉垄断均被罚50万元
南方都市报· 2025-07-18 08:59
行业垄断案件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报一起通信行业垄断处罚案件,浙江诸暨市五家通信企业因在光纤通信工程项目中涉嫌通过协商固定价格、划分市场等方式达成垄断协议,均被处以50万元罚款 [1] - 涉案企业包括诸暨电信、诸暨移动、诸暨联通三家运营商,以及浙江中移建设、绍兴通服两家施工单位,五家企业本可各自独立参与项目招投标,构成潜在竞争关系 [2] - 自2020年7月起,五家企业通过多次会议协商达成垄断协议,包括固定价格和划分市场 [2] 垄断协议细节 - 2020年7月14日首次协商提出将住宅建设项目光纤到户工程以"每户350元、200元、200元"的模式分别与三家运营商签订合同 [2] - 2020年7月21日通过《协调会会议纪要》,成立"有线联建办",明确按统一价格及划分区域方式分配市场资源 [2] - 2020年9月18日进一步明确驻地网施工和接入流程、费用分配细则(每户总费用750元)等,并通知5家房产开发公司的8个楼盘 [3] 违法认定与处罚 - 反垄断执法机关认定上述行为违反原《反垄断法》第十三条第一款关于禁止达成垄断协议的规定 [3] - 虽然协议尚未实际实施且企业已自查停止相关安排,但达成协议本身已构成违法 [3] - 依据原《反垄断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对每家涉案企业作出罚款50万元的处罚决定 [3] 处罚程序 - 2025年6月19日反垄断执法机关向各涉案企业送达《行政处罚告知书》 [4] - 五家企业在法定期限内未提出陈述申辩意见,也未要求举行听证 [4]
FTC撤销针对谢菲尔德及赫斯进入埃克森美孚(XOM.US)和雪佛龙(CVX.US)董事会的禁令
智通财经网· 2025-07-18 03:24
智通财经APP获悉,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撤销了禁止资深页岩油行业高管斯科特·谢菲尔德和约翰· 赫斯加入埃克森美孚公司(XOM.US)和雪佛龙公司(CVX.US)董事会的命令。该机构此前曾阻止谢菲尔德 (先锋自然资源公司创始人)和赫斯(赫斯公司首席执行官)进入上述董事会,称两人曾试图就石油定价和 产量问题与欧佩克(OPEC)沟通。 谢菲尔德在个人声明中表示,他感谢委员们愿意重新审查他的案件。他说:"显然,我对他们秉持客观 公正的态度、决定撤销此前的禁令感到欣慰。" 雪佛龙和赫斯公司联合向联邦贸易委员会申请解除对约翰·赫斯的任职禁令,而谢菲尔德则自行提出了 申请。就在几周前,唐纳德·特朗普解雇了该机构的两名民主党委员,而此前对谢菲尔德和赫斯裁决持 反对意见的共和党人成为了多数派。 联邦贸易委员会主席安德鲁·弗格森在今年1月特朗普开始第二任期时接任该机构负责人,他此前就对禁 止谢菲尔德和赫斯进入董事会的决定持反对意见。 联邦贸易委员会周四表示,在重新审查此前的裁决后,委员们得出结论:由于该机构并未发现这些收购 交易存在反竞争行为或违反任何反垄断法,因此禁止赫斯和谢菲尔德进入董事会将损害联邦贸易委员会 的使命 ...
广州建筑“抢跑”,被罚175万
南方都市报· 2025-07-14 09:40
处罚决定书显示,经评估认为该交易不具有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并且具有多项罚款下调情形,包括积 极配合市场监管总局调查、建立并有效实施反垄断合规制度、首次因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受到行政处罚 等。 因此,市场监管总局对广州建筑处以175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南方都市报(nddaily)、N视频报道 南都记者黄莉玲 ▊ 大家都在看(戳下方标题) 6月25日,市场监管总局对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建筑)收购广东宏业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 司(以下简称宏业投资)股权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广州建筑处以175万元罚款的行政 处罚。 《反垄断法》第三十条规定,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作出决定前,经营者不得实施集中。 该案的处罚决定书显示,2023年12月20日,广州建筑就其收购宏业投资股权的交易向市场监管总局进行申 报。然而,申报后第二日就完成了宏业投资的股权变更登记,属于典型的"抢跑"行为,构成违反《中华人 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实施经营者集中。 据了解,该案是《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试行)》(以下简称《基准》)印发实施后的首例 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件。 《基准》第五条规定,对于不具有排除、 ...
消息人士:Meta将坚持现有模式 恐面临欧盟高额日罚
快讯· 2025-07-11 13:25
Meta与欧盟监管冲突 - 公司坚持现有"付费或同意"模式 拒绝进一步调整以遵守欧盟《数字市场法案》[1] - 欧盟委员会警告可能对公司实施每日罚款 金额可达全球日均营业额5%[1] - 2024年4月欧盟已因模式违规开出2亿欧元(约2.34亿美元)罚单 违规期覆盖2023年11月至2024年11月[1] 监管行动进展 - 欧盟认定公司现有修改方案不足 可能很快发起新反垄断指控[1] - 知情人士透露除非重大变化 公司不会提交额外修改方案[1] - 按日计罚机制可能被触发 成为欧盟DMA执行首例高额持续罚款案例[1]
公平竞争!知名企业负责人成市场监管总局“座上宾”
搜狐财经· 2025-07-11 00:47
市场监管总局企业公平竞争座谈会 - 市场监管总局召开2025年第四次企业公平竞争座谈会 主题为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会企业包括金风科技 特来电 长城汽车 度小满 唯品会 网易 顺丰 东软等8家企业 [1] - 民营经济促进法于5月底施行 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 贯穿平等对待 公平竞争 同等保护 共同发展原则 [1]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党组成员 副局长孟扬介绍近期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 整治影响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突出问题 将持续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市场环境 [1] 加强公平竞争审查 - 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制定涉及经营主体生产经营活动的政策措施应当经过公平竞争审查 并定期评估 [2] - 《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于2023年8月实施 《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于2024年4月20日施行 规范审查程序 纠治不当行为 [2] 强化反垄断监管执法 - 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办结垄断协议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11件 对1件拒绝 阻碍调查案件作出行政处罚 审结经营者集中案件643件 [4] - 市场监管总局将聚焦民生保障 平台经济 自然垄断等重点领域 强化反垄断执法 推进反垄断法治监管 信用监管和智慧监管 [4] 整治"内卷式"竞争 - "内卷式"竞争表现为价格战 争赛道 抢人才 折射出部分行业因需求疲软 产能过剩导致的供需失衡困境 [6] -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 [6] -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介绍已集中清理4218件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 [8]
苹果“鸡贼”上诉
虎嗅· 2025-07-08 13:13
苹果与欧盟的反垄断纷争 - 苹果针对欧盟委员会5亿欧元罚款提起上诉 试图捍卫App Store主导权 并指责欧盟判决超出法律要求[1] - 争议焦点在于"苹果税" 即iOS应用内付费15%-30%的佣金抽成 该业务已成为公司增长最快、毛利率最高的板块 年收入超千亿美元[1] - 欧盟依据《数字市场法案》(DMA)对苹果和Meta分别处以5亿欧元和2亿欧元罚款 苹果此次上诉针对该罚单[2] 全球监管趋势与苹果应对策略 - 多国正调查科技巨头的垄断行为 包括美国、中国、巴西、瑞士和土耳其等地 欧盟判决可能成为其他地区的执法模板[3][18] - 苹果采取拖延策略 诉讼流程通常持续1-5年 可延缓缴纳罚款 去年18.4亿欧元罚单至今未缴[4][5][17] - 公司在欧盟地区做出妥协 如开放第三方应用商店 但在全球其他市场仍维持原有政策[11][30] 苹果税的历史与现状 - "苹果税"起源于2008年 30%抽成比例参考早期实体软件分销成本 现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争议焦点[22][26] - 服务业务已成为公司核心增长点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266亿美元 同比增长12% 毛利率达75.7%[27] - 公司强调App Store安全性 称过去5年阻止了超过90亿美元的欺诈交易[32] 行业竞争格局 - Spotify自2015年起控诉苹果不正当竞争 导致欧盟2023年开出18.4亿欧元罚单[6][7] - 腾讯等科技巨头既反对苹果抽成 又在自身平台实施类似佣金政策 凸显行业双重标准[33] - DMA法案对科技巨头监管严厉 最高可处全球营业额20%罚款 甚至强制业务出售[9]
苹果就欧盟5亿欧元《数字市场法》罚单提起上诉,称监管决定“超越法律范畴”
环球网资讯· 2025-07-08 02:58
苹果与欧盟的反垄断纠纷 - 苹果公司正式向欧盟法院提起上诉,针对欧盟委员会依据《数字市场法》(DMA)开出的5亿欧元(约合5.86亿美元)反垄断罚单提出异议 [1] - 苹果在声明中指责欧盟的处罚决定"史无前例且远超法律授权",并称监管机构强制要求其修改应用商店(App Store)运营规则的举措"非法且损害用户与开发者利益" [4] 欧盟对苹果的调查与处罚 - 欧盟调查发现苹果通过技术限制和商业条款,禁止开发者在App内提及外部订阅服务,并对通过第三方支付完成的交易收取高达30%的佣金(即"苹果税") [4] - 以音乐流媒体平台Spotify为例,其用户若通过iOS应用订阅服务,需支付比官网高30%的费用,且无法获知更优惠的官网渠道 [4] - 欧盟认为苹果的"反引导条款"剥夺了消费者选择权,同时为自家Apple Music创造了不公平竞争优势 [4] - 2024年4月,欧盟依据DMA正式宣布对苹果处以5亿欧元罚款,并要求其在60天内整改,否则将面临每日5000万欧元的追加处罚 [4] 苹果的政策调整与欧盟的回应 - 为规避罚款,苹果于2025年6月被迫调整欧盟区App Store政策,允许开发者引导用户使用外部支付方式,但同时推出"核心技术佣金"制度:对App Store外完成的数字交易收取5%费用,若开发者希望应用获得推广资源,则需额外支付2%用户获取费 [5] - 苹果声称这一分级佣金结构旨在平衡合规成本与生态健康,但欧盟委员会批评其"扩大'引导'定义范围,导致规则复杂化" [5] - 苹果在上诉声明中强调,欧盟的整改要求"令开发者困惑且对用户不利",并指出"没有其他应用商店被强制实施类似结构" [5] 苹果与欧盟的历史纠纷 - 2016年,欧盟曾裁定苹果在爱尔兰享受非法税收优惠,责令其补缴130亿欧元税款,尽管苹果上诉至欧洲法院,但最终于2024年败诉 [5] - 据外媒统计,欧盟过去十年对谷歌、Meta等科技巨头的反垄断罚款总额已超160亿欧元 [6]
今年最大的科技IPO来了,估值1000亿!
搜狐财经· 2025-07-08 00:58
IPO概况 - 全球设计协作平台Figma向SEC递交IPO招股书 计划在纽交所上市 股票代码为"FIG" [2] - 公司计划发行约1.5亿股股票 每股价格在10至12美元之间 预计募资最高达15亿美元 [2] - 主承销商包括高盛 摩根士丹利 摩根大通 巴克莱银行 花旗集团 瑞银集团等 [2] - 市场预测IPO估值在125亿-150亿美元之间 较2024年125亿美元估值有所上升 但低于2022年Adobe给出的200亿美元收购报价 [2] - 若顺利上市 将成为2025年最大的科技IPO之一 [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达7.49亿美元 同比增长48% [4]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为2.28亿美元 同比增长46% [4] - 滚动12个月营收达8.21亿美元 [4] - 毛利率高达91% 显示出强大的盈利能力 [3][4] 用户与市场 - 截至2025年初拥有1300万月活跃用户 其中95%为财富500强公司 [5] - 客户粘性非常高 净收入留存率达到132% [13] - 凭借云端协作模式 AI功能及良好用户体验 在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13] 收购与反垄断 - 2022年9月 Adobe曾宣布以200亿美元收购Figma 创私营软件公司最大收购纪录 [7] - 欧盟和英国监管机构以垄断为由否决交易 认为将损害市场竞争 [8][9] - Adobe提出补救方案仍被否决 2023年底双方终止交易 并支付10亿美元分手费 [10] 竞争格局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Adobe Canva Sketch等 [13] - Adobe产品线丰富 市场占有率高 但XD产品在与Figma竞争中处于劣势 已停止更新 [13] - Canva SaaS模式与Figma类似 估值达80亿美元 接近Figma的2/3 构成直接威胁 [13] - Sketch市场占有率逐渐下降 目前仅为4.5% 几乎构不成威胁 [14]
一财社论:外卖大战硝烟四起,市场竞争要规范更要包容
第一财经· 2025-07-07 13:17
外卖平台竞争 - 淘宝闪购与美团在7月5日掀起外卖大战,大量发放外卖红包,部分商品可“零元购”[2] - 平台通过补贴争夺即时配送和新零售业务的流量入口,本质是变相价格战[2] - 补贴大战提升了平台的数字资产价值和供应链整合能力,商家获得更多选择,骑手业务量增加[2] - 竞争背后是平台供应链管理能力和数字资产贴现能力的系统性升级[2] 反内卷与市场竞争 - 内卷式竞争存在违法违规和侵权现象,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3] - 正常市场竞争不存在受损者和侵权行为,需与内卷式竞争区分[3] - 监管部门需监控变相“二选一”行为和跨平台翘单等侵权行为[3] - 反不正当竞争法应作为度量商业行为的工具,降低不正当竞争发现成本[3] 监管与市场治理 - 监管部门介入需以存在具体受损者和侵权行为为前提,遵循不告不理原则[4] - 需构建矫正机制和事后补偿机制,防范有偿执法和功利执法[4] - 清理扭曲市场的政策和制度,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1][4] - 监管需避免以管代治、以罚代管,确保权力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4]
市场消息:谷歌(GOOG.O)遭遇欧盟反垄断投诉,独立出版商针对其AI概述提出指控。出版商寻求采取欧盟临时措施,称对竞争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害。类似的投诉,以及要求临时措施的请求也已提交给英国竞争监管机构。
快讯· 2025-07-04 11:29
欧盟反垄断投诉 - 谷歌遭遇欧盟反垄断投诉 独立出版商针对其AI概述提出指控 [1] - 出版商寻求欧盟采取临时措施 称对竞争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害 [1] 英国监管机构行动 - 类似投诉及临时措施请求已提交给英国竞争监管机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