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根经济

搜索文档
上海即将切换“电影节模式”:银幕亮起来、人气聚起来、消费火起来
财联社· 2025-06-10 08:15
根据官方日程, 本届电影节活动依旧丰富。 其中,产业活动板块业界精英齐聚,在金爵电影 论坛、电影学堂、国际影视市场传递行业新风潮。此外,"一带一路"电影周、科幻电影周、未 来影院、传媒关注单元等活动,将聚焦行业具体领域,以期助力业界拓宽视野、扩展交流空 间。 此次科幻电影周进入了第三届,将聚焦"科技创制",以科技赋能内容创制,以沉浸体验推动产 业升级。依托上海科技影都在全球影视创制以及AI最新技术方面的成果和产业落地,融合影 视、科技、文旅、教育等多维力量,展现中国科幻电影与高新技术交汇的产业图景。 已举办六届的"一带一路"电影周,今年将继续通过电影促进跨文化交流。包括举办圆桌论坛、 产业论坛、生活市集、魅力浦东电影之夜等活动;展映继续走进长三角,南京、苏州、杭州、 宁波、合肥连同上海一起展映来自"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成员机构推荐的精选影片。 据悉,本届电影节金爵奖5个单元共收到来自119个国家和地区的3900余部影片报名,创历史 新高。其中,报名参赛作品超过2800部,美洲与非洲地区的报名影片数量显著增长,短片单 元报名数量相较去年增长18%。此外,本届报名参赛作品中1820余部为世界首映,520余部 为国 ...
一张票根,如何成为青岛新的“流量密码”?
搜狐财经· 2025-06-09 02:15
六月的青岛,20度的凉爽海风吹拂下,一股"票根经济"的热浪已经扑面而来—— 法语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连演五场,卡西莫多钟声再起;凤凰传奇、周深在青岛接连开唱,情绪价值拉满;世界沙滩排球职业巡回赛群星荟萃,石 老人海边呈现竞技盛宴…… 在这一场场演出、一次次赛事的背后,是一张张"票根"蕴藏的巨大消费能量。 以一张小小的票根为桥梁,打通文体旅商多场景链路,释放消费生态的倍增效益,正成为诸多城市追求的文旅融合发展目标。 青岛也正在加大力度释放"票根经济"带来的乘数效应,让无数音乐迷、体育迷在享受精神盛宴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城市的多业态"捆绑"带来的实惠便利。 01 串连起消费场景 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票根经济是指消费者将文旅体活动的票务凭证,在后续消费场景中转化为优惠凭证,获得折扣、积分兑换等权益,形成消费链的 延伸,从而刺激更多消费行为产生的一种经济模式。 如今在青岛,一张演唱会门票,不仅是观演凭证,更是一把打开城市消费的"万能钥匙";一张马拉松的号码布,既是参赛者的身份标识,也是串联景区、 酒店、餐饮的"消费密码"。 在今年青岛马拉松期间,奥帆中心海上游、海底世界、青啤博物馆、崂山风景区等18家景区推出"号 ...
演唱会票根“薅羊毛”,300元可住豪华酒店?
36氪· 2025-06-09 02:02
上海演艺活动带动文旅消费 - 上海启动"跟着演出游浦东"主题活动 消费者在指定票务平台购买演出票后可上传电子票根至携程或美团平台 审核通过后可获得住宿与景区优惠券 住宿客房单一订单最大优惠1000元 景区单张门票最大优惠100元[2] - 活动指定演艺场所包括东方体育中心 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等5家场馆 优惠酒店近50家[2][3] - 案例显示消费者通过500元优惠券将743元酒店房间价格降至243元 使演唱会之旅人均消费控制在千元左右[3] 票根经济与二次消费转化 - 票根经济成为演艺带动城市商旅发展的重要推手 上海推行后商圈二次消费转化率暴涨63%[4] - 演艺活动带动周边消费增长 2024年上海授牌演艺空间举办演出20351场 吸引观众323.67万人次 创收2.85亿元 带动周边餐饮酒店等消费增长超5亿元[6] - 业界采用"1:4.8"比率描述演唱会带动消费效应 即每投入1元门票消费带动同期周边消费4.8元[11] 上海演艺市场发展数据 - 2024年上海举办营业性演出5.7万场 接待观众2545万人次 取得票房51.7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25.2% 28.1% 56.2%[5] - 上海剧场数量曾占全国一半以上 2019年通过区域整合构建"演艺大世界——人民广场剧场群" 并推出演艺新空间概念[5][6] - 2024年国际剧目中国首演率接近90% 上海首演率超过85% 形成对全国优秀演艺人才及作品的虹吸效应[7] 年轻消费者行为特征 - 18至34岁观众群体占据演出市场超过70%份额 Z世代和千禧一代成为观演主力军[11] - 年轻人呈现"理性消费但愿意为演艺付费"特征 案例显示消费者愿意节省日常开支但购买1588元内场票[9][10] - 观演支出中交通和住宿开销占比高达65% "为演出赴一座城市"成为常态化经济现象[11] 全国演出市场规模 - 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收入达796.29亿元 其中票房收入579.54亿元[10] - 大型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296.36亿元 其中大型演唱会票房超260亿元 占总体票房近一半[10] - 演唱会成为最具吸引力和商业变现潜力的演出种类[10]
“票根宠粉”花样上新 “跨界优惠凭证”释放更多消费新增长点
央视网· 2025-06-08 22:41
票根经济兴起 - 票根从消费凭证升级为优惠凭证,串联文旅消费场景并激发二次消费[1] - 电影票、演出票、火车票、飞机票等票根成为消费者"薅羊毛"工具[2] - 根据去哪儿旅行统计,一张门票平均带动1.5-2倍门票价格的二次消费,高铁机票带动40%持票用户增加旅游消费[12] 电影票的多重功能 - 上海虹口将影院与48家周边店铺联合推出"一票回本"套餐[4] - 长春推出"影视剧之旅精品线路"串联多个景点,拓展银幕故事体验[5] - 四川九龙山、理塘等景区凭电影票可免费游览[6] - 电影票打通吃住行游玩购娱,成为跨界优惠凭证[7] 其他票根的联动效应 - 北京簋街音乐节专属套餐使店铺营业额提升15%[8] - 江西机场机票联动优惠使航班客座率提升3%,合作商家客流量和营收增长超20%[9] - 河南洛阳推出《洛书寻迹手册》包含50多张专享券,总优惠超千元[10] 票根经济的成功因素 - 真实惠是关键,多地优惠力度达对折[13] - 各地文旅持续创新,探索"一票玩转一城"模式[14] - 票根从入场券升级为流量支点,推动"文旅+"业态升级[15]
世界女排联赛北京站销售额超千万元,“票根经济”激发消费活力
新京报· 2025-06-08 14:05
赛事票房表现 - 2025世界女排联赛(中国北京站)票房销售额达到1080万元 [1][3] - 单日入场人数最高达到1.6万余人 [1][3] - 中国女排与土耳其队比赛时观众席接近满员 [3] 特许商品销售 - 赛事组委会推出20款特许商品 [3] - 吉祥物"V宝"线上与线下销售比为2:1 [5] - "V宝"线下销售量大幅提升,工作人员从杭州调运8000个快递到场馆但仍被抢购一空 [5] 票根经济与商业合作 - 赛事组委会联合100余家商户推出专属观众福利,凭电子票根可享受优惠 [5] - "鸟巢""水立方""冰丝带"等奥运场馆加入活动,观众凭票根可优惠参观或体验 [5] - 文体商旅融合发展成为新趋势,"票根经济"成为赛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 赛事经济与区域发展 - 国家体育馆以赛事为引领,促进奥林匹克中心区局部区域经济发展 [5] - 未来将在品牌建设、无形资产开发方面加大力度 [5] - 北京市体育竞赛管理和国际交流中心将继续推广"票根经济"成功经验 [5]
小票根撬动文旅新消费
经济日报· 2025-06-07 22:01
票根经济激活消费潜力 - 票根经济通过将观演流量转化为持久消费留量与增量,演唱会门票消费对当地消费的拉动比高达1∶4.8,83%的演出观众会规划相关旅游行程 [2] - 上海浦东通过"跟着演出游浦东"主题活动,上传票根可获取文旅消费优惠,旨在延长观演人群停留时间 [1] - 截至4月底,浦东举办营业性演出8856场(次),其中万人及以上大型演出44场(次),占上海全市69.84%,吸引观众478万人次,票房收入近5亿元 [1] 票根经济的核心价值与挑战 - 票根经济折射全国消费升级需求在特定场景下的集中迸发,但面临跨行业协同长效性、用户体验流畅度、数据安全防控三重挑战 [2] - 当前活动依赖财政补贴驱动,需建立可持续利益分配机制以维持企业参与热情 [2] - 电子票根流程繁琐可能影响用户积极性,跨平台信息流转需加强隐私保护 [2] 票根经济的升级路径 - 机制上建立动态激励体系,如杭州"文旅消费积分"模式,将票根消费与城市积分挂钩以增强黏性 [3] - 技术上构建统一文旅消费数据中台,整合票务、酒店、景区平台,实现票根信息跨区域流通 [3] - 生态上将票根串联城市文化地标与商业设施,使其成为探索城市的起点而非消费终点 [3] 消费市场竞争趋势 - 未来消费竞争是生态与生态的系统较量,票根有望成为连接供需的数字纽带 [1][3] - 票根经济推动消费市场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依赖技术与生态的完善 [1][3]
世界女排联赛落地北京 多元消费场景打造“赛事主场”新体验
新华网· 2025-06-07 00:25
赛事概况 - 2025世界女排联赛(中国北京站)于6月4日至8日在国家体育馆举行,这是北京自2008年奥运会后首次承办国际排球赛事[1] - 参赛队伍包括中国、比利时、波兰、泰国、土耳其和法国队,5天内共进行12场比赛[2] - 中国女排新奥运周期阵容中超过一半运动员为首次入选国家队[2] 赛事经济 - 赛事官方特许商品包括吉祥物"V宝"及徽章、冰箱贴等约20款产品,供应商目标销售额为100万元[7] - 特许商品供应商强调单项赛事需精准设计商品,创意为核心竞争力[7] - 组委会联合百余家商户推出票根专属福利,覆盖餐饮、零售、文旅等领域,首旅集团旗下全聚德、东来顺等品牌参与活动[9] -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鸟巢"、"水立方"等场馆提供凭票根优惠参观及滑冰体验[9] 产业融合 - 北京市体育部门提出文体商旅融合为新趋势,将推广"票根经济"作为赛事经济重要组成部分[10] - 首旅集团表示通过票根福利融入国际赛事可拓展赛事覆盖面并激发消费活力[9]
甘肃平凉:全力打好提振消费“组合拳”
搜狐财经· 2025-06-06 03:15
消费市场表现 - 1至4月全市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4.14亿元 同比增长14.5% [3] - 春节期间举办促销活动392场次 发放工会会员消费券3168万元 带动消费4.32亿元 [5] - "五一"假期前后市县财政筹措资金开展促消费活动25项 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加近1亿元 [5] 政策支持与实施 - 争取消费品以旧换新国债资金1.15亿元 常态化开展以旧换新政策进农村、进社区等活动 [4] - 落实国省提振消费一揽子政策措施 促进大宗商品销售 [4] - 实施服务业企业三年倍增计划 1至4月全市新入库限上商贸企业45户 [17] 消费新业态与场景创新 - 崆峒山桃花节引入仙侠IP与任务式玩法 吸引全国汉服爱好者参与互动 [7] - 2025崆峒半程马拉松赛事吸引6000余名选手 带动"跟着赛事去旅行"新消费模式 [8] - 举办汽车房车自驾露营节活动 扩大"文旅+美食+非遗"消费供给 [8] 线上线下融合营销 - 邀请粉丝量500万以上网红推广农特产品 1至4月农产品线上销售额2.54亿元 同比增长20% [11][12] - 开展"问道崆峒·康养平凉"话题直播带货 组织老字号企业现场展销 [11] 商业体系建设 - 加快建设9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改造提升12个乡镇农贸市场和乡村大集 [17] - 崇信县实施2025年全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领跑县"项目 [17] 旅游消费增长 - 1至4月累计接待游客1798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2亿元 分别增长23.6%和25.6% [10] - 推出"免费游"专属优惠 举办陇味甘货展销等活动 实现"流量"变"留量" [9]
小票根串起大文旅 浦东引演出“流量”增消费“留量”
中国发展网· 2025-06-04 15:16
文旅消费促进活动 - 浦东新区启动演艺票根券提振旅游消费活动 活动时间为5月30日至9月30日 期间将有近百场演出参与 [1] - 消费者在指定票务平台购票后可凭数字化票根在携程 美团兑换酒店和景区优惠 住宿订单最大优惠1000元 景区门票最大优惠100元 [1] - 活动通过"政企合作半价礼包"形式实施 区财政提供30%补贴 企业提供20%优惠 消费者享受半价优惠 [2] 票根经济发展现状 - 浦东万人及以上大型演出占上海演艺市场近七成 具备发展票根经济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 [2] - 跨行业数据共享不足是制约票根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浦东正探索技术支持体系实现平台衔接 [3] - 浦东通过签署协议 加强账户管理 及时清算等手段打造"文旅消费实名闭环" [3] 产业链联动效应 - 演出客流带动住宿 餐饮 交通 购物 旅游等多个产业 推动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 [1] - 上海前滩香格里拉调整餐厅运营时间 开设深夜简餐吧 服务观演宾客 [2] - 东方明珠塔利用演出经济带动效应推出景点门票优惠 为暑期旅游高峰做准备 [2] 战略发展规划 - 浦东以票根经济为突破口 深化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创新实践 [3] - 未来将通过更开放姿态 多元场景 优质服务打造"观演在浦东 消费在浦东 记忆在浦东"的城市名片 [3]
浦东文旅商体展联动“放大招”:购买演出票可兑换指定酒店景区优惠 最高千元
解放日报· 2025-06-03 01:40
演出经济拉动消费 - "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人群增长迅猛 同步拉动周边消费稳步提升 [1] - 浦东新区启动"跟着演出游浦东"主题活动 推出演艺票根券提振旅游消费政策 吸引观演人群多住一晚、多玩一天 [1] - 即日起至9月30日 浦东近百场演出参与活动 消费者凭票根可在携程、美团兑换酒店、景区优惠 住宿订单最大优惠1000元 景区门票最大优惠100元 [1] - 演唱会门票消费对当地消费拉动比例达1:4.8 [1] - 2024年演出观众中83%会规划与演出相关的旅游动线 [1] 酒店行业响应措施 - 上海前滩香格里拉大酒店表示 去年旅游消费券带动客房预订及餐饮消费双重增长 周末入住率显著提高 [2] - 酒店针对观演宾客推出两项服务 餐厅运营时间提前 开设深夜简餐吧 [2] 景区行业联动策略 - 东方明珠塔表示票根经济提升文化附加值、延长旅游消费链 [2] - 东方明珠塔将利用演出经济带动效应 推出景点门票优惠 同时提高曝光量为暑期旅游高峰宣传 [2] - 9月淡季时景区将响应政府号召推出同样优惠措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