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

搜索文档
“两山”理念指明正确发展方向(国际观澜)
人民日报· 2025-08-03 21:55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达成《21世纪议程》,勾勒出一条迈向可 持续发展的道路。自此,国际社会便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相结合视为共同愿景。 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兼顾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提供了创新理念和实 践路径,揭示了环境保护与经济收益可以并行不悖、相辅相成,强调绿色健康的环境是经济发展的根 基,"绿水青山"能孕育"金山银山",人类福祉与地球命运休戚与共。这一创新性理念在西方环保领域引 发共鸣,为开展对话搭建了桥梁,有助于构建万物共生的全球发展框架。 "两山"理念指明了正确发展方向。它不仅体现在经济行为、生态治理、农业生产等各个领域的具体项目 上,还融入教育体系——中国的高校和学术机构开设相关课程,培训和培养践行"两山"理念的人才,助 力生态文明建设。在"两山"理念的实践层面,中国始终推动实现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与环境改善的协同 共进。中国在太阳能、电动汽车等行业的全球引领,以及在高铁网络建设、空气治理、植树造林、粮食 安全等领域取得的发展成绩都是生动例证。 自1985年首次到访中国以来,我见证了中国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领域取得 ...
江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人民日报· 2025-08-02 22:01
生态优势与绿色发展 - 江西省森林覆盖率达63.35%,林业总产值近7000亿元,生态优势显著[1]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全面绿色转型[1] - 江西省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1] 森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 - 崇义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7.32%,试点森林可持续经营提升林木生长量[2] - 杉木林分年均生长量从0.72立方米/亩提升至1立方米/亩以上,阔叶树林分从0.3立方米/亩提升至0.5立方米/亩以上[2] - 江西省深化集体林改,探索"国有林+集体林"联营共建机制,列为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重点省份[2] 油茶产业发展 - 江西省山茶油产量占全国1/4以上,油茶果成为万安县百姓的"致富果"[4] - 实施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目标辐射带动200万户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4] - 万安县油茶林获政府补贴15万元,用于扩建厂房、升级设备和改进工艺[3] 林业产业升级与科技示范 - 峡江县建设1万亩林业产业科技示范园,试种玉木耳等高效益林下特色产品[5] - 示范园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探索新品种和新路径[5] - 推动油茶、毛竹等特色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提质升级[5]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 江西省颁发林业经营收益权证,企业凭此获得金融机构500万元授信额度[6] - 全省林权贷款累计发放387.07亿元,林业类生态产品成交额突破138亿元[6] - 建成全省统一生态产品信息共享与核算平台,连续3年开展试算[6] 生态补偿与自然资源资产交易 - 江西省连续9年实施全流域生态补偿,累计筹集补偿资金338亿元[7] - 探索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累计成交33单、总金额156.85亿元[7] - 生态资源权益类生态产品累计成交超320亿元[6]
辉煌60年•我们的家园│行走在高原之上:触摸新时代幸福西藏的脉搏
央视网· 2025-08-02 14:11
生态建设 - 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贡嘎段11号片区通过种植樟子松幼苗实现荒山秃岭到成片绿意的转变,建设者在高海拔恶劣环境下采用原始方法进行生态修复[3][5][7] - 拉萨两岛内河生态廊道形成水光潋滟的绿色丝带,缝合城市生态肌理并促进人自然和谐共生[6][10] - 高原生态修复体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绿色成为西藏最蓬勃的底色[8] 文化传承 - 夏扎大院通过唐卡艺术装饰等保留历史痕迹,新生代续写文化传承新篇章[9][12] - 措美县哲古镇扎扎服饰将文成公主传说转化为"穿在身上的文化基因",实现传统技艺活态传承[11][14] - 文化传承不仅保护建筑技艺,更承载民族记忆与心灵归属[15] 产业发展 - 三峡措美哲古风电场作为全球海拔最高运行风电场,体现"缺氧不缺精神"的技术突破与绿色发展理念[16][18] - 曲水县才纳镇现代农业示范园通过温室大棚、雪域花谷等项目实现科技与生态共生,推动乡村振兴[18][22] - 错那市觉拉乡航天育种基地培育蛋白草等新品种牧草,为高原畜牧业提供新动能[21][23][25] - 琼结县蔬菜基地产出小番茄等作物,丰富高原"菜篮子"工程[21][27] 民族团结 - 拉萨八廓古城曲苏大院多民族居民共居,通过日常互助体现"石榴籽"式团结[26][31] - 鲁固社区党群服务V站及通嘎E站提供便民设施与高效政务,构建温馨社区服务体系[30][33][34]
辉煌60年•我们的家园│行走在高原之上:触摸新时代幸福西藏的脉搏——“辉煌60年·我们的家园 幸福美丽西藏”网络主题活动手记
央视网· 2025-08-02 14:09
生态建设 - 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贡嘎段11号片区通过种植樟子松幼苗实现荒山秃岭到绿意覆盖的转变 [3][7] - 拉萨两岛内河生态廊道形成水光潋滟、草木葱茏的生态景观,促进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 [6][10] - 高原生态修复采用原始方法如人工浇灌,在缺氧陡峭环境下坚持植被种植 [3][8] 文化传承 - 夏扎大院通过唐卡艺术装饰和新生代参与实现历史与现代文化的交融 [9][12] - 措美县哲古镇扎杂村的扎扎服饰结合文成公主传说,成为活态文化传承载体 [11][14] 新能源与现代农业 - 三峡措美哲古风电场作为全球海拔最高在运风电场,体现高原绿色能源发展 [16][18] - 曲水县才纳镇现代农业示范园通过温室大棚和科技种植推动高原农业升级 [18][22] - 错那市觉拉乡航天育种基地培育蛋白草等新品种,助力高原畜牧业发展 [21][24] 社区与民生 - 八廓古城曲苏大院多民族共居,日常互助体现民族团结 [25][30] - 鲁固社区党群服务V站和羊达乡"通嘎E站"提供便民设施与高效政务处理 [29][32][33]
辉煌60年 我们的家园│行走在高原之上:触摸新时代幸福西藏的脉搏——“辉煌60年·我们的家园 幸福美丽西藏”网络主题活动手记
央视网· 2025-08-02 13:12
生态建设 - 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贡嘎段11号片区通过种植樟子松幼苗实现荒山秃岭到绿意覆盖的转变 [3][7] - 拉萨两岛内河生态廊道建设形成水光潋滟、草木葱茏的市民休闲空间 [6][10] - 高原生态修复采用原始方法结合现代理念 绿色成为西藏发展的核心底色 [8] 文化传承 - 夏扎大院通过唐卡艺术装饰与新生代参与实现历史与现代的文化交融 [9][12] - 措美县哲古镇扎杂村的扎扎服饰将文成公主传说转化为"穿在身上的文化基因" [11][14] - 文化保护聚焦活态传承 将技艺融入日常生活与民族记忆 [15] 新能源与现代农业 - 三峡措美哲古风电场作为全球海拔最高运行风电场 体现"缺氧不缺精神"的技术突破 [16][18] - 曲水县才纳镇现代农业示范园通过温室大棚实现雪域花谷与高原种业科技化发展 [18][22] - 错那市觉拉乡航天育种基地培育蛋白草等新品种 推动高原畜牧业升级 [21][25] 社区服务与民族团结 - 八廓古城曲苏大院多民族共居形成"石榴籽"式互助生活模式 [26][31] - 鲁固社区党群服务V站配备血压仪、手工坊等设施打造便民生活圈 [30][33] - 羊达乡"通嘎E站"实现村民事务立等可办与邻里矛盾调解 [30][35]
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野生鸟类保护的决定
陕西日报· 2025-08-02 00:41
野生鸟类保护决定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野生鸟类保护的决定》,自2025年7月30日起施行 [2][3] - 野生鸟类资源属国家所有,实行分类分级保护(国家重点、省重点、三有鸟类) [4][6] - 保护原则包括保护优先、规范利用、严格监管和公众参与 [5] 政府职责与监管 - 县级以上政府负责野生鸟类保护,纳入林长制、河湖长制责任范围 [6] - 林业部门主管保护工作,多部门协同(发展改革、公安、市场监管等12个部门) [6] - 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加强电商平台和社交网络涉鸟类交易信息监测 [13] 禁止性规定 - 全面禁止猎捕、杀害、食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 [7][8] - 禁止非法运输、携带、寄递野生鸟类及其制品,需持合法来源证明和检疫证明 [8] - 禁止使用禁用工具猎捕,禁止破坏鸟巢、掏取鸟蛋等干扰行为 [8][9] 栖息地保护措施 - 重点保护秦岭、巴山等区域及汉江、黄河等湿地的鸟类栖息地和迁徙通道 [9][10] - 建设项目环评需征求林业部门意见,推广声波、激光等友好型驱鸟装置 [10] - 城市绿化需营造鸟类生境,优先种植本土植物,设计生态堤岸 [11] 产业与公众参与 - 支持开发生态观鸟旅游、鸟类IP文创产品,规范鸟类饲养交易活动 [11][13] - 设立爱鸟周(每年四月第二周),鼓励社会捐赠和志愿服务 [15][16] - 建立举报奖励制度,依法追究违法行为责任 [16][17]
金句 |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总书记作出重要论述
新华社· 2025-08-02 00:22
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位 -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压力叠加的关键期,需以更高站位谋划生态环境保护工作[1] - 生态文明建设被定位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历史性、转折性进展[2] - 已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体系,实现从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转变[3] 生态环境现状与挑战 - 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结构性、根源性压力,资源压力大、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的国情未改变[4] - 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不牢固,环保历史欠账尚未完全解决[4] 高质量发展与保护关系 - 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具有协同效应,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5] - 需在自然资源承载力限度内推动绿色转型,实现经济发展质与量的统一提升[6] 生态治理方法论 - 生态环境治理需系统性统筹,考虑环境要素复杂性、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性[7] -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治理大格局,结合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手段[9] - 污染防治需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三维度,持续拓展治理深度广度[13] 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 - 碳达峰碳中和需坚持稳中求进,反对"碳冲锋"等激进方式,强调逐步实现[12] - 实施需遵循全国统筹、节约优先等五大原则,落实"1+N"政策体系[18] 制度保障与创新机制 - 需用最严格制度和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常态化监管压力[11] - 通过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构建美丽中国建设支撑体系[22] 绿色发展转型方向 - 绿色低碳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需加速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14] - 生态保护需立足国家生态安全高度,为后代保留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16] 风险防控与安全保障 - 需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自然环境领域的各类风险挑战[20]
徐曙海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加快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以更优服务繁荣文旅市场
镇江日报· 2025-08-01 23:58
城市规划与建设 - 强调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 锚定"创新创业福地 山水花园名城"城市愿景 加快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1] - 推动多规融合、全域协同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协调发展 以高水平规划支撑高质量发展 [1] - 统筹推进"好房子"建设和城市更新 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 构建现代化商业服务体系 [1] -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加强精细化管理 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 [1] 生态环境保护 - 从严整改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 挂图作战推进整改销号 标本兼治排查同类问题 [2] - 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实施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 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 科学技术普及 - 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布局 利用科技馆、文体设施开展科普活动 提升基层科普服务能力 [2] - 促进科技资源科普化 搭建科技成果宣介平台 发挥科普对成果转化的促进作用 [2] - 加强科普数字化传播 支持新媒体科普内容创作 推动科普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融合 [2] 文旅消费服务 - 健全跨部门协同联动体系 建立项目孵化、要素保障、市场推广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3] - 支持企业开发沉浸式、数字化文旅产品 加强全域旅游数字化营销 释放消费潜力 [3] - 拓展多元消费场景 加强服务标准体系建设 深化区域合作转化文旅资源优势 [3]
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北京晚报· 2025-08-01 09:12
新华社电 8月1日出版的第15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2023年7月17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责任编辑:蒋露瑶 文章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处于压 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新征程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一是高质量发展 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通过高水平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 动能、新优势,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二是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要坚持系统观念,抓住 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同时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 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三是自然恢复和 人工修复的关系。要把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有机统一起来,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 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四是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要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 生动力,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五是"双碳"承诺和自 主行动的关系。我们承诺 ...
习言道|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中国新闻网· 2025-08-01 01:31
2023年7月17日 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WWW.CHINANEWS.COM.CN 8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 的讲话》。 2023年7月17日 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良好生态环境 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 图 狗 网 冠 WWW.CHINANEWS.COM.CN 是最晋惠的民生福祉。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 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不仅关系经济发展质量, 而且攸关每个人的生活品质。 2023年7月17日 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等不得也急不得, 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必须坚持 稳中求进、逐步实现, 决不能搞 "碳冲锋"、"运动式减碳" 2023年7月17日 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中國 狗闻網 WWW.CHINANEWS.COM.CN 要下大气力解决 老百姓"家门口"的 噪声、油烟、恶臭等问题, 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 2023年7月17日 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中國 狗闻 網 WWW.CHINANEWS.COM.CN 各级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