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

搜索文档
数千“科特派”奔忙在车间
辽宁日报· 2025-08-04 01:20
项目规模与实施 - 辽宁省2024年启动企业科技特派员专项行动 已向1271家企业选派1452名特派员 解决技术平台人才金融及成果转化等需求1546项 [1] - 2024年计划选派3000名企业科技特派员 首批813名已于2月26日奔赴一线 第二批1034名正蓄势待发 [2][3] - 特派员队伍中教授副教授讲师占比超60% 工程师研究员高级会计师等占30%以上 包括技术经理人 [5] 技术攻关成果 - 科技特派员帮助企业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如辽宁融达新材料科技新设备产能达原有设备3倍 相当于6人创造2亿元产值 [2] - 东北大学教授杨洪英帮助铁岭贵鑫公司解决废催化剂提取贵金属技术难题 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 - 沈阳工业大学教授徐铁军帮助抚顺东科精细化工攻克EC生产催化剂升级替代问题 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千万元 [2] 产学研协同创新 - 大连工业大学与通用技术集团大连机床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组织学生实习实训 已引荐4名优秀毕业生上岗 [4] - 筹划成立大连工业大学—大机床中试验证数字化基地 高校研究工艺参数模型 企业负责试验验证 [5] - 特派员帮助119家企业搭建技术创新平台186个 促成142家企业申请专利497件 [6] 人才与资金支持 - 特派员与高校院所共建人才基地40余个 帮助242家企业引育人才2542名 [6]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高级工程师帮助企业将2项知识产权转化为质押物 获得500万元贷款 [6] - 特派员为11家企业争取科技贷款1.4亿元 推动85家企业完成成果转化金额1.2亿元 [6] 工作机制与平台建设 - 建立动态调整供需对接清单 构建需求挖掘双漏斗机制 企业端建需求库 供给端建成果仓 [10] - 建设数字化信息平台 搭建特派员服务数据库 链接全省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 [10] - 特派员累计深入企业近2.5万次 签订有效服务协议1650份 [8] 产业基础与覆盖范围 - 辽宁省现有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4万余家 高新技术企业1.4万余家 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7000多家 [9] - 当前特派员服务企业数量占比仍较小 需进一步拓展覆盖面 [9] - 部分企业需求提报不够准确 影响选派精准性和有效性 [9]
实验室成果加速落地生“金”
辽宁日报· 2025-08-03 01:40
科技成果转化 - 大连科天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陶瓷铝晶种工程化制备技术历经4000多轮试验完成转化,终端产品可应用于汽车轻量化、船舶、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1] - 陶瓷铝制动盘产品在链博会展出,具有质量轻、抗拉强度和耐磨性大幅提高的特点 [1] - 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754.3亿元,同比增长22.7%,高于全国9个百分点 [1] - 全省557家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5.8亿元,同比增长6.6%,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 [1] 产学研合作 - 大连海事大学与大连热电新能源公司合作开发智慧供热管理平台,实现年减少热损失55万吉焦,节省热费2750万元 [2] - 通过"企业科技特派员"专项行动,首批800多名特派员已奔赴生产一线,4支青年创新突击队深入服务创新 [2] - 建立科技成果库,收录4449项高校院所科技成果,通过省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精准匹配供需 [3] - 发布首批重点成果榜单121项、技术需求榜单77项,涉及智能装备制造、先进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 [3] 中试基地建设 - 沈阳清洁燃烧与储能技术中试基地累计孵化科技企业230余家,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年产值突破亿元企业4家 [4] - 全省系统梳理53家省级中试验证平台公共服务事项195项,加速科技成果熟化验证 [5] - 研究制定《辽宁省中试基地和验证中心管理办法》,差异化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 [5] 科技服务机构 - 组织开展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年度绩效评价,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5] - 指导科技服务机构开展对接路演活动200余场,搭建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桥梁 [5] 政策支持 - 上半年支持省内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项目77项,金额2888万元,实施奖励性后补计划激发企业积极性 [6]
郭永航开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专题调研
广州日报· 2025-08-02 01:36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专题调研 - 推动口岸服务创新,抢先布局低空航线,完善集疏运体系,便利大湾区人员往来、支撑外贸稳增长 [3] - 加强制度机制创新,链接政府、高校、市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吸引港澳高校科研成果在穗转化 [3] - 鼓励研究院和企业紧盯深海空天产业新风口,加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3] - 完善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功能,拓展网络、提升能级,服务企业"扬帆出海" [3] - 鼓励港澳青年扎根广州创新创业,带动更多港澳青年融入湾区发展 [3] 南沙区战略发展 - 全力打造南沙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 [4] - 高质量完成《南沙方案》第一阶段目标任务,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4] - 放大国家及省各项支持政策叠加效应,谋划更多与港澳合作项目 [4] - 加强与横琴、前海、河套等平台协同联动,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4]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推进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4] - 建好用好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穗澳创新园等平台,链接港澳创新资源 [4] - 构建更加紧密的创新共同体,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4] - 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 [4] 市场一体化与资源配置 - 加速推进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深化"湾区通"工程 [4] - 破除制度机制障碍,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等高效便捷流通 [4] - 发挥港澳"超级联系人""精准联系人"作用,提升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能力 [4] 民生融合与公共服务 - 全面推进穗港澳民生融合,深入实施"五乐"计划 [4] - 提高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 [4] - 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4]
阿里又做LP了
36氪· 2025-08-01 03:27
投资界-解码LP获悉,近日无限启航海河(天津)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穿透背后,意外看到阿里的身影。 海天瑞声,则是我国较早从事AI训练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致力于为AI企业、研发机构提供AI数据集及服务,于2021年在科创板上市。 天津仁爱背后仁爱资本,为仁爱集团投资运营平台,主要围绕大健康、半导体科技、人工智能、新能源与新材料等领域投资布局,此前已是国内多家投资 机构的出资人。 红杉煜慧是红杉中国于2021年在厦门设立的基金,已对外投资奇绩创坛、挑战者创投、梅花创投、英诺天使基金等投资机构;成都交子中赢创新发展基金 背后,则站着吉利汽车、中银国际投资,以及成都、自贡等地国资。 具体来看,新基金执行事务合伙人无限探索(北京)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无限探索")与清华大学关系密切。背后天津华控电科,至今 已经投了不少清华系早期项目。另一主要出资方天津天开九安海河海棠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则是天津大学系基金。 换言之,阿里这次做LP,有望投向高校早期项目。 阿里,出资一支清华系基金 企查查信息显示,无限启航海河(天津)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总出资金额为1.4亿元,主营业务包括股权投 ...
中科润美董事长王晓波:正向研发破局 锻造高端装备“隐形铠甲”
中国证券报· 2025-07-31 23:07
在风电机组、高铁列车以及盾构机等众多高端装备精密运转的背后,润滑材料是其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 保障,但如此重要的关键材料却长期被国际巨头垄断。中科润美董事长王晓波带领团队从实验室出发, 以正向研发打破技术壁垒,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将实验室"克级样品"淬炼为生产线上"万吨级产能", 让中国高端装备用上中国高端润滑材料,为国之重器穿上安全运行的"隐形铠甲"。 从科学家到企业家,从实验室到广阔市场,王晓波和中科润美的故事,映照出中国科技创业者以市场需 求为锚点、以创新为杠杆的成长轨迹。王晓波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虽然我们的很 多高端制造业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但还有很多最基础的东西需要去研究、解决,这样才能对这些产业形 成强有力的支撑。" 筑牢底层根基 "可以说,已经没有一个可以模仿的东西放在你面前,过去逆向研发的思维惯性不可行了,我们只能从 装备最新的设计要求、对应工况的具体要求出发,开展材料的构型关系研究、底层分子结构设计。"王 晓波告诉记者,要想真正走向引领,正向研发能力至关重要。 正向研发没有捷径,只能脚踏实地反复试验。王晓波介绍,基础油质量对润滑油性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高端润滑油需要好的合成基础 ...
锚定融合让创新势能化为经济动能
经济日报· 2025-07-30 22:23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核心意义 -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内生动力 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价值实现 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1] - 深度融合本质是打通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工程化和产业化的全链条 [1] - 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1] 当前存在的结构性挑战 - 基础研究经费占比仅6.91% 应用研究经费占比11.0% 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2] - 研发投入中政府资金比例维持在20%左右 [2] - 企业经费占研发经费77.7% 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投入占比远低于发达国家 [3] - 存在重研究轻市场 重论文轻应用现象 科研经费在科研系统内循环 [4] - 从基础研究向应用技术转化能力较弱 创新链条传导不畅 [4]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方向 - 企业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达77.7% 较2022年提升0.1个百分点 [3] - 需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 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 [5] - 提升行业龙头企业科技实力和辐射带动力 加大对企业牵头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 [5] - 建立企业需求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 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建立研发中心 [5]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优化 - 需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消除创新链条堵点卡点 [4] - 建设通用性或行业性中试平台 增强中试熟化与概念验证能力 [5] - 构建全链条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发展专业化科技服务机构 [5] - 完善技术交易市场体系 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技术交易平台 [5] 制度环境与人才培养 - 需深化要素和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 激发企业创新动力 [3] - 改革科研评价机制 将承担企业研发任务取得市场效益作为重要指标 [5] - 培养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和高精尖缺科技创新人才 [6] - 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工作机制 营造激励创新宽容失败氛围 [6]
科技部:持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成效
新华网· 2025-07-29 20:57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 - 科技部将健全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并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制度以提升转化成效 [1] - 当前科技成果转化存在对高校院所激励不足及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不适应转化规律等问题 [1] - 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三年间向40家单位科研人员赋权超4000项成果,转化合同金额累计超120亿元,同比增长126% [1] - 28个省份近700家单位已开展省级赋权试点 [1] 改革试点成效 - 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改革试点带动17个省份探索,其中10省份明确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形成的国有股权不纳入保值增值考核 [2] - 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形成多元评价体系和市场化评价机制等典型举措 [2] 未来改革方向 - 科技部将推进概念验证和中试验证平台建设,通过产权激励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 [2] - 计划解除不符合科技成果转化规律的国资管理束缚,并协调推动重大科研成果示范应用 [2] - 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将做优做强以促进技术转移 [2]
合生生物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创始人刘斌为南开大学教授
搜狐财经· 2025-07-29 12:27
合生生物成立于2023年8月,是南开大学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企业之一,深挖母乳低聚糖HMOs功能应用研究。公司已开展肠道微生态介导机体免疫平衡、机 体免疫与稳态平衡、HMOs干预免疫衰老及疾病关联等多方面的前沿应用研究。 合生生物创始人为南开大学教授刘斌。2016年,刘斌团队在国内首次建立了母乳低聚糖生物合成技术,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这一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空 白,其产品各项指标也达到了国际最优水平。 瑞财经 刘治颖近期,天津合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生生物")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渤海创富证券投资有限公司领投、天津海 泰海河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天津科创天使投资有限公司跟投。 天眼查显示,合生生物法定代表人为刘斌,注册资本为935.63万元。该公司由FENG. LU持股38.01%,王硕持股16.16%,天津南开大学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 司持股10.69%。 截至目前,公司获得2´-FL、3-FL、3´-SL、6´-SL、LNT、LNnT、DFL 、LNFP I等工业菌株构建技术的发明专利,另拟申请发明专利十余项。公司生产的 HMOs已完成小试、中试和规模化生产,已开 ...
发起“百亿天使基金”,为早期科创项目注入资本活水
搜狐财经· 2025-07-29 03:24
湾顶会平台成立 - 7月28日大湾区科学家创业生态论坛暨湾顶会平台成立大会在广州举办 旨在破解科技成果转化堵点并构建新型生态系统 [1] - 湾顶会产业创新中心立足大湾区国家科创中心广州 以"助力科学家创业 培育战略新兴和未来产业"为核心使命 [3] - 平台将常态化开展成果展示 项目路演 交流对接 科创活动及社群运营 打破信息壁垒 [3] 科技成果转化痛点 - 当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生态协同机制缺失 资源分散 天使投资人群体不足 早期融资受限等问题 [3] - 科学家创业者技术顶尖但缺乏商业运营能力 传统企业对接前沿科技困难 [3] 湾顶会服务模式 - 提供天使培训 天使基金发起 投资撮合 硅谷研学 双招双引 科技园区运营等一站式服务 [3] - 计划汇聚千位天使投资人及百亿天使资本 精准匹配科学家项目与市场需求 [3] - 采用哑铃结构 左牵资本天使投资 右引科学家创新创业 实现全链条服务 [3] 资本与资源整合 - 发起设立"百亿天使基金"为早期科创项目提供资本支持 [4] - 启动"百家商会助力百名科学家创业行动计划" 链接产业链资源 [4] - 13家单位签约生态合作 形成跨领域协同网络 [4] 平台发展愿景 - 通过构建完善的产学研投生态 让科学家的创新价值被看见 被赋能 被放大 [5]
江苏修订法规促科技成果转化
新华日报· 2025-07-28 21:12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修订 - 修订草案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明确成果完成单位转化自主权,完善收益分配制度,规定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后奖励和报酬不受工资总额、绩效工资总量限制 [1] - 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尊重和维护各方主体合法权益,推动立法与改革决策相衔接 [1] - 强化企业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加大投入建立研发机构,承接转化国内外科技成果 [2] - 支持研发机构、高等学校以先使用后付费方式许可中小企业使用科技成果,解决中小企业研发能力弱和中试缺位问题 [2] 科技成果转化实施路径 - 明确成果持有者转化方式,研究开发机构、高等学校等单位作价投资方式,以及赋予科技成果完成人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的具体路径 [2] - 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发挥江苏科教资源优势,推进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建设 [2] - 支持高等学校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先试,支持大学科技园建立转化及产业化平台 [2] - 推动省级以上高新区与高校协同创新,支持开发区、研发机构等投资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试验证平台 [2] 科技成果转化保障机制 - 研究开发机构、高等学校应建立有利于促转化的人才考核评价制度和科技成果分类评价制度 [3] - 规定科技人员离岗、挂职、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相关权利和义务 [3] - 财政、科技等部门建立有利于促转化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科技成果转化情况作为重要评价内容 [3] -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对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实行审慎包容监管,免除尽到合理注意义务的决策责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