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诈骗
icon
搜索文档
防范高考骗局,还需多方协同发力
北京青年报· 2025-06-04 04:17
高考网络环境治理 - 教育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公安部开展查处涉高考违法有害信息专项行动,重点排查清理造谣泄题、贩卖答案、组织作弊、招生诈骗等行为 [2] - 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炒作夸大不实信息、借AI技术生成虚假信息、干扰舆论等行为,从严查处相关账号 [2] - 高考季是涉考诈骗高发期,常见手段包括售卖"绝密资料押题卷"、"内部指标"等,利用家长焦虑心理实施诈骗 [2] 新型诈骗技术特点 - 诈骗手段与AI技术结合,呈现智能化、隐蔽化特点,如生成虚假官方文件截图、批量炮制谣言 [3] - 新型骗局通过算法推荐实现精准传播,增加辨别难度,凸显联合查处的必要性 [3] - 专项行动采取"打防结合、标本兼治"模式,打击违法犯罪同时压实网络平台主体责任 [3] 社会协同治理 - 治理涉考违法信息需构建"政府监管、平台负责、公众参与"的治理格局 [4] - 学校应加强防骗教育,网信部门强化信息监测,公民需及时举报谣言线索 [4] - 专项行动为高考撑起"安全伞",家长和考生的理性选择是维护公平的关键 [4]
粤投教“视”界大赏:获奖作品亮相,看它们为何“出圈”
南方都市报· 2025-05-16 05:55
比赛概况 - 广东证券期货业协会、南方都市报社、湾财社联合主办"投教护航 粤投有方"微视频比赛 于"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前夕揭晓结果 [2] - 比赛自2024年11月启动 吸引广东(不含深圳)金融机构参与 共报送75份作品 覆盖服务实体经济、投资者保护、社会责任三大主题 [2] - 作品聚焦AI诈骗、老年投资陷阱、新兴金融产品科普等市场痛点 采用短剧、动画、AI技术等创新形式 最终19部作品获奖 [2][3] 获奖作品分析 一等奖 - 广发期货《老吴期遇记》以老年投资者为主角 通过情感诈骗叙事线揭露风险 强调家庭陪伴对防骗的重要性 [4] 二等奖 - 中粮期货广东分公司《AI算法?人性算法!》通过黑客视角拆解AI炒股软件诈骗 揭示利用人性贪婪的底层逻辑 [5][6] - 广发证券《学投资 找正规军投教基地》用幽默短剧覆盖全龄段投资痛点 强化官方渠道学习价值 [7] - 中国银河证券中山分公司《擦亮双眼识非法证券》以搞笑演绎串联不同时代诈骗手段升级 还原诈骗链条 [7] 三等奖 - 万联证券《ST股的自述》采用拟人化短剧形式 生动演绎退市规则与投资风险 [8] - 粤开证券《315金融打假》通过主播口播+实景演示拆解仿冒APP骗局 提供真假APP功能对比等实用干货 [9] - 广发证券《第二回 黛玉打新嗟叹空签》结合《红楼梦》IP与AI技术 用古典角色解读现代打新规则 [10] - 华福证券广东分公司《遵纪守法 享幸福人生》以职场轻喜剧警示"出借账户"等违规行为 [11] - 东莞证券《权益之光》用夸张表演还原股票退市维权场景 戏剧化呈现投资者维权转变 [12] 行业创新趋势 - 获奖作品突破传统说教模式 融合AI虚拟角色、经典IP改编、幽默短剧等多元形式 实现金融知识"破圈"传播 [3][12] - 技术应用方面 涵盖AI技术、虚拟主播、代码可视化等创新手段 提升内容科技感与互动性 [5][6][10] - 内容设计精准匹配不同受众需求 包括老年群体情感关怀、年轻人潮流语言、全龄段实用干货等 [4][7][9]
AI「大学生」骗了数百万美金
36氪· 2025-05-12 23:56
AI诈骗在校园的应用 - 诈骗集团利用ChatGPT等AI工具批量生成"赛博学生"身份,专门盗取联邦和州政府的助学补贴,这些AI学生伪装成无家可归或寄养青年以更快通过申请 [3] - "赛博学生"在课堂表现优异,抢课占位、出勤率高、准时交作业,甚至比真学霸更模范,目的是维持在校身份以获取助学金 [3][9] - 2022年洛杉矶海港学院和西洛杉矶学院一个诈骗集团利用至少57人身份窃取超过110万美元联邦援助,洛杉矶城市学院另一起案件涉及70人身份和100万美元 [4] - 2023年加州社区大学申请者中25%是机器人,校方支付的防欺诈费用超过25万美元 [4][11] AI诈骗的识别与应对 - 伯克利市立学院图书馆员发现4名学生提交ChatGPT生成的作业,通过Zoom会议确认其中两人无回应,一人设备故障,另一人几乎不会说英语 [8] - 部分注册账号使用程序模板语句如"你好,我是[请输入城市名称]的学生",或不符合人类语法的内容 [8] - Southwestern College教授发现104名注册学生中仅15人为真实学生,其余被判断为机器人 [11] - 洛杉矶社区学院删除约四分之一课程注册以应对欺诈,并向身份验证公司Socure支付超过25万美元 [11] AI诈骗的社会渗透 - 国内出现AI合成全红婵家人声音的视频,附带商品链接诱导消费,部分消费者收到三无产品 [13] - 多位明星如张馨予、刘晓庆、雷军成为AI伪造视频或声音的受害者,雷军表示AI生成内容用其声音骂人持续8天 [15] - "假靳东"诈骗老年人,典型案例为60岁阿姨转账近20万元 [16] - 宝妈王枚被AI虚拟恋人骗走200万元,诈骗者利用AI换脸换声技术伪装身份并诱导投资加密货币 [19] AI黑产产业链 - AI技术降低诈骗门槛,一两名诈骗分子即可作案,AI承担目标筛选到身份伪装的全流程工作 [22] - 上游技术提供者在暗网兜售"AI换脸套餐",价格从几百元到数万元不等 [31] - 中游推广者利用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库精准投放诈骗信息,下游洗钱者通过虚拟货币等转移资金 [31] - 山东警方破获的AI诈骗案中,受骗人因7秒AI视频确认身份后转账,福州某公司法定代表人10分钟内被骗430万元 [32][33] AI诈骗的技术演变 - 2017年Deepfake技术引发AI换脸风潮,大量女星如斯嘉丽·约翰逊被合成色情视频 [25][26] - 国内AI换脸软件如ZAO、去演等兴起,ZAO仅需一张照片即可生成一分钟视频,但因隐私问题被约谈 [27] - ChatGPT的普及使AI换脸、语音技术更逼真且低门槛,形成"生成-传播-洗钱"完整产业链 [28][29]
AI“大学生”骗了数百万美金
虎嗅APP· 2025-05-08 10:03
AI诈骗在校园的应用 - 诈骗集团利用ChatGPT等AI工具批量生成学生身份,专门盗取联邦和州政府的助学补贴,这些"赛博学生"通过伪装无家可归学生和寄养青年的身份更快通过申请 [2] - "赛博学生"课堂表现堪称模范,能抢课占位,出勤率比真学霸还高,还能准时交作业,目标是社区大学的助学金 [2][6] - 2022年6月,教育部调查发现洛杉矶海港学院和西洛杉矶学院一个诈骗集团在过去四年中利用至少57人的身份窃取超过110万美元联邦援助 [3] - 洛杉矶城市学院另一诈骗案可能涉及超过100万美元,盗用70人身份 [3] - 2023年社区大学申请者中高达25%是机器人,校方支付的防欺诈费用已超过25万美元 [3][7] AI诈骗的校园案例 - 伯克利市立学院图书馆员发现4名学生提交的是类似ChatGPT生成的泛泛文字,怀疑他们的学生身份 [5] - 大量注册账号使用明显程序模板语句,如"你好,我是 [请输入城市名称] 的学生",或使用学生通常不会用的文法 [6] - Southwestern College教授伊丽莎白·史密斯透露,她课程注册的104人中仅确认15人为真实学生,其余判断为机器人 [7] - 洛杉矶社区学院因诈欺行为删除约四分之一课程注册,向身份验证公司Socure支付超过25万美元协助侦测诈欺 [7] AI诈骗的社会渗透 - AI诈骗已渗透社交、消费、金融的每一个缝隙,人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4] - 社交平台上出现多个账号使用AI合成的全红婵爸爸、哥哥声音,用相同文案介绍家里要盖新房,博取流量并带货 [10] - 多位明星成为AI伪造视频的素材,如张馨予被合成声音推销减肥药,刘晓庆遭遇AI换脸视频冒用 [11] - 雷军表示网上出现大量用他的声音骂人的AI生成内容,"假靳东"诈骗老年人,"张文宏"深夜带货等新闻频上热搜 [12] AI诈骗的社会案例 - AI假孙子视频让老年人深陷其中,视频里婴儿独自摘茄子、做三菜一汤等违背常理的内容获得老年用户点赞 [13] - 假"靳东"诈骗案中,60岁阿姨向假靳东转账近20万元 [13] - 宝妈王枚被AI换脸换声技术获取信任,以投资加密货币为名诱骗,累计损失约200万元 [14] AI黑产产业链 - AI技术普及让诈骗门槛大幅降低,一两名诈骗分子就可以展开个人作案,AI承担从目标筛选到身份伪装的工作 [17] - 2017年"deepfakes"发布斯嘉丽·约翰逊等女演员的换脸视频,引发大量使用Deepfake合成的色情视频 [18][19] - AI换脸软件在国内风生水起,如ZAO、去演、颜技和AI换脸等,ZAO的霸王条款和隐私泄露问题遭质疑 [20] - AI诈骗形成"生成-传播-洗钱"完整产业链,上游技术提供者通过暗网兜售"AI换脸套餐",价格从几百元到数万元不等 [21] - 山东警方破获的AI诈骗案中,受骗人因7秒AI视频确认对方身份进而转账,福州某科技公司法定代表人郭先生被AI伪造微信视频骗走430万 [22]
AI“大学生”骗了数百万美金
虎嗅· 2025-05-06 10:30
AI诈骗在校园的应用 - 诈骗集团利用ChatGPT等AI工具批量生成虚假学生身份,盗取联邦和州政府的助学补贴[2] - "赛博学生"通过伪装无家可归学生和寄养青年身份,更快通过助学金申请[3] - 这些虚假学生能抢课占位,出勤率比真学生更高,并能准时提交AI生成的作业[3][10] - 2022年洛杉矶两所学院一个诈骗集团利用57人身份窃取超过110万美元联邦援助[4] - 加州社区大学2023年申请者中25%是机器人,校方防欺诈费用已超25万美元[5][13] AI诈骗的社会渗透 - AI伪造全红婵家人声音的视频用于带货,部分消费者购买到三无产品[17][18] - 多位明星如张馨予、刘晓庆、雷军成为AI伪造视频和声音的受害者[20] - "假靳东"诈骗案中60岁阿姨转账近20万元[22] - 宝妈被AI虚拟恋人骗走200万元,诈骗者使用换脸换声技术获取信任[25] - AI假孙子视频在老年群体中广泛传播并获取信任[21] AI黑产产业链 - AI技术降低诈骗门槛,个人即可作案,AI承担目标筛选到身份伪装工作[27] - 上游技术提供者在暗网兜售"AI换脸套餐",价格从几百到数万元不等[37] - 中游推广者利用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库精准投放诈骗信息[37] - 下游通过虚拟货币、跑分平台等渠道转移资金[37] - 山东警方破获的AI诈骗案中,7秒伪造视频即骗取信任[38] - 福州某公司法定代表人因AI伪造微信视频在10分钟内被骗430万元[39] 技术发展现状 - Deepfake技术2017年首次公开后,AI换脸软件在国内快速发展[30][33] - ZAO等应用仅需一张照片即可生成长达1分钟的逼真视频[34] - ChatGPT等新技术使AI伪造内容更加逼真和低门槛[36] - AI诈骗已形成"生成-传播-洗钱"的完整产业链[37]
【防骗】守住钱袋子,蓝E卫士来支招
中国建设银行· 2025-03-13 07:22
新型诈骗套路 - 不法分子利用AI生成语音和视频伪装成客服身份 以账户异常或自动续费扣费等理由诱骗受害人泄露信息或转账 [1] - 冒充官方发送虚假积分兑换短信 诱导点击钓鱼链接窃取银行卡号 密码和验证码等个人信息实施欺诈 [3] 反诈防护措施 - 接到客服电话或不明链接时需联系官方核实 避免泄露密码和验证码等敏感信息 [6] - 发现可疑情况应保留证据并及时联系公安机关寻求协助 [8] 安全防范建议 - 仔细辨别客服来电真实性 对存疑电话立即挂断 不点击来源不明链接 [11] - 加强个人信息保管意识 共同构建资金安全防线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