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恋人”正在网络收割真心与捞金
36氪·2025-08-04 07:57

行业分析:AI恋人账号产业链 - 行业已形成从AI图像生成、人设搭建到情感剧本的完整灰色产业链,图像生成工具包括豆包、GPT、Midjourney等,可通过关键词批量生产"美女自拍",成本趋近于零 [4][5] - "精品号"售价800-3000元,包含全套虚拟身份资料(照片、朋友圈、语音、对话记录),运营者按剧本推进对话,通常在节日节点集中变现 [5] - 行业采用"低损高赚"模式,通过小额情感投入(如520元红包)规避法律风险,部分账号引导至第三方"心愿礼物"平台完成隐蔽收款 [6] 商业模式:情感流量变现 - 核心话术为"恋爱即流量,情绪即变现",通过早安晚安问候、朋友圈互动等"情绪价值"建立信任,节日期间使用标准化脚本诱导送礼 [5][6] - 变现路径分阶段:前期情感铺垫→节日暗示请求→小额打赏/礼物跳转,部分运营者将聊天数据作为案例二次销售 [7] - 技术支撑包括AI配音合成伪即时语音、匿名送礼平台等,形成"阳光下的灰色产业链" [11] 法律与监管现状 - 司法定性存在模糊地带:若未直接索要大额财物,仅用AI聊天收取小额打赏,难以认定为诈骗 [11] - 责任主体未明确,包括AI工具提供商、匿名送礼平台、脚本制造者等均处于监管真空 [12] - 多地警方通报AI交友诈骗增多,但技术迭代速度远超法律完善进程 [11] 社会影响 - 受害者普遍因羞耻感沉默,导致行业持续扩张,半年内相关案例数量显著增长 [10][11] - 破坏社会信任基础,部分受害者开始质疑现实中的亲密关系真实性 [10] - 技术滥用导致"恋爱工业化",后台将用户视为"可收割流水"而非真实个体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