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霸王条款
icon
搜索文档
小米汽车未收车就要结清20多万尾款,否则5000元定金作废?律师解读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1 13:56
小米汽车要求准车主提前支付尾款事件 - 小米汽车被曝要求部分准车主在车辆待生产状态下7日内提前支付尾款,否则订单取消且定金不退 [1] - 涉及车型主要为小米SU7和SU7 Ultra,排产周期最长可达41周 [4][6] - 公司客服回应称确实接到类似反映,具体需看交付中心反馈 [4] 提前支付尾款的两种情形 - 客户主动要求延迟排产:需缴纳2万至3万元保证金存入监管账户,车辆重新安排生产计划,放弃购车可退保证金但定金不退 [6] - 评估客户提车意愿风险高:当客户存在较高不提车可能性时,要求提前支付尾款或1万至2万元首付 [6] - 判断依据包括客户拒不配合办理金融分期手续或在官方渠道流露不想要车意向 [6] 公司解释与行业对比 - 公司解释称担心车辆生产后客户反悔影响其他用户正常交付 [6][7] - 行业惯例为提车时支付尾款,特斯拉等品牌允许先验车再交钱 [8][9] - 汽车经销商表示首次见到车企在排产阶段要求支付尾款 [8] 协议条款争议 - 购买协议规定收到付款通知后7日内需支付全部余款,否则视为违约并没收定金 [10] - 律师指出该条款涉嫌"霸王条款",单方面扩大车企权利加重消费者风险 [11] - 条款未以显著方式提示消费者,可能被认定排除或限制消费者权利 [11] 公司此前承诺与现状矛盾 - 2024年5月公司曾公开表示支持验车后再支付尾款 [10] - 目前实际操作与承诺存在明显偏差,引发消费者不满 [1][3][10] 潜在影响与行业观察 - 分析认为可能是公司清理"黄牛"囤订单的手段,以提升交付效率 [3] - 事件已引发多位准车主不满,部分已寻求法律途径解决 [3][12] - 律师建议消费者可协商明确提车时间和质量保证后再付款 [12]
小米汽车“未交车先结清尾款”引争议 销售人员:仅针对有特殊情况的准车主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1 10:38
每经记者|李星 每经实习编辑|余婷婷 "车都没下线,小米(汽车)员工让7日内补齐尾款,不补齐定金直接作废。"近日,有用户在社交平台上称被"小米汽车要求提前支付尾款",并贴 出相应截图,引发市场关注。"车辆待生产,显示还有22至25周交付,今天突然收到交付顾问要求我7天内付款,我的要求是验车后再付尾款,销 售表示不付款就会把订单取消,定金不退。"一位小米SU7的用户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联系到了一位小米SU7 Ultra的准车主,他是在7月30日收到小米汽车销售要求提前支付尾款的消息,表示非常气愤。"我 被'吓到'了。"该准车主告诉记者,自己已请律师在处理。 多位北京小米汽车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要求提前交尾款仅针对部分有特殊情况的准车主。"只是针对提出过延迟交付,或评估有较高提车风险的用 户——比如办理金融分期时配合度较低,或表达过不想提车想法的。" 8月9日,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公益律师廖建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在车辆还在排产的情况下,消费者有权利拒绝支付尾款。"小米 汽车临时通知提前结清尾款,可能会导致消费者资金周转困难;且如果提前支付,若车辆交付出现延迟、质量问题,消费者在维权时将处于极为 被 ...
小米汽车被曝要求用户提前支付尾款,否则暂停生产,官方不予置评
新浪科技· 2025-08-04 03:34
消费者投诉 - 多位消费者在社交平台爆料称购买小米汽车交付定金后被销售要求提前支付尾款否则面临订单取消和定金不退风险[1] - 消费者反映收到销售通知称订单暂缓生产原交付周期失效必须在30天内支付尾款才能继续生产[3] 支付条款争议 - 小米汽车购买协议规定用户需在收到余款支付通知后7个自然日内支付全部剩余款项锁定订单后公司有权随时通知支付余款[6] - 未按期支付余款构成根本性违约公司有权取消订单并不退还定金该条款为购车流程中必须同意的内容被多位消费者质疑为霸王条款[6] 官方表述差异 - 小米汽车官方公众号曾明确表示支持验车后再付尾款但建议用户提前办理手续以减少提车等待时间[7] - 针对相关争议小米官方不予置评[9]
演唱会前夕亲人离世退票被拒?大麦客服:不支持退款
齐鲁晚报· 2025-07-17 03:25
消费者投诉事件 - 消费者白先生因奶奶离世申请退演唱会门票被大麦网拒绝,尽管提供了死亡医学证明和火化证明等材料[1] - 大麦网客服表示演出票不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7天无理由退货"规则,并以订单页写明"不支持退换"为由拒绝退款[3] - 消费者认为大麦网拒绝退款是"霸王条款",侵犯了消费者合法权益[3] 平台回应与政策 - 大麦网客服表示若观演人离世,家属可提供死亡/火化证明及关系证明等凭证申请退票[3] - 但客服强调提供凭证后是否能成功退票以大麦最终反馈结果为准[3] - 截至发稿时大麦官方未对事件作出正式回应[3] 法律专家意见 - 律师指出"不支持退款"和"有条件退款"规定属于格式条款(霸王条款)[4] - 根据《民法典》,若条款不合理免除平台责任或限制消费者主要权利且未尽提示义务,消费者可主张条款无效[4] - 若平台依此类条款剥夺消费者合法解除权且未尽提示义务,相关条款可能被认定为无效[4]
六问情感咨询机构:是否涉嫌诱导消费?设置霸王条款?
南方都市报· 2025-03-24 08:17
核心观点 - 情感咨询行业存在普遍资质缺失、虚假宣传、诱导消费、伦理争议、信息过度收集及合同条款不公等问题 多家机构因服务合同纠纷被消费者起诉 [2][4][6][7][13][17][24][27][30] 从业资质合规性 - 6家被曝光公司中仅1家子公司具备心理咨询服务资质 其余5家仅持有信息咨询或婚姻介绍资质 [4] - 多数公司成立时间不足3年 其中聚鑫鑫公司成立不足半年 [4] - 4家公司自2024年底因服务合同纠纷被起诉 启缘公司涉及16起诉讼 [6] - 机构声称要求导师持有"婚姻家庭咨询师"和"心理咨询师"双证 但证书来源多元包括中科院等机构 [6] 虚假宣传行为 - 消费者指控机构口头暗示高复合概率 如"成功概率很大""没把握不接案"等承诺 [8][9] - 机构官方回应称不做效果保证 仅提供情感变动期帮助 [12] - 律师指出若口头承诺与合同不符可能构成虚假宣传 违反《广告法》 [12] 诱导消费模式 - 机构通过"最佳时间点""问题出现端倪""肉眼可见效果"等话术催促服务升级 [14] - 消费者被建议分期付款 如"先付一个月" [14] - 专家认定短期高频付费升级涉嫌商业营销误导 利用消费者非理性心理状态 [15][16] - 机构否认诱导消费 称升级由消费者自主决定并保留证据 [15] 服务伦理争议 - "双向服务"涉及未告知伴侣真实目的 以协助心理治疗名义联系第三方 [18] - "分离第三者"服务通过制造矛盾实现关系分离 [22] - 专家指出未经知情同意的第三方介入违反心理咨询伦理守则 [21] - 对确诊抑郁患者应优先医疗介入而非心理咨询 [21] 信息收集规范 - 机构收集消费者及伴侣的收入、社交账号、车房资产、工作单位等详细信息 [24] - 消费者质疑机构按收入水平差异化定价 [25] - 机构称收入信息非强制收集 仅用于了解背景 [25] - 专家指出收集车房、社交账号等信息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最小必要原则 [24][25][26] 合同条款问题 - 合同规定消费者终止服务需机构同意 并扣除30%违约金及服务费 [28] - 条款未明确机构违约责任及服务质量争议处理方式 [28] - 法律专家认定条款涉嫌权利义务失衡 违反《民法典》实际赔偿原则 [30] - 存在隐形收费项目如"全流程服务需补缴2.1万元"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