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五篇大文章’

搜索文档
人民银行聊城市分行:金融链长赋能制造业强市
齐鲁晚报网· 2025-08-20 06:39
金融链长服务模式构建 - 创新构建"1+2+N"产业链金融链长服务模式 配备每家产业链2家银行作为金融链长和副链长 鼓励证券保险等其他金融机构参与[1][2] - 出台《服务模式督查督办制度》定期调度链主企业及产业链信贷投放 动态掌握金融机构支持成效[2] - 实行《服务模式工作简报定期推送制度》累计编发15期 系统展现产业链金融服务特色做法与创新经验[2] - 成立"1+24"工作专班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构建覆盖链主及上下游企业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3] - 联合产业链牵头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 共享链上企业名单 协同开展对接活动[3] 链主企业金融服务成效 - 全市62家链主企业贷款余额占12条产业链贷款总额的62.88%[4] - 截至2024年末链主企业贷款余额达215.53亿元 较年初增长16.95% 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0.34个百分点[4] - 通过金融链长+副链长一对一全面对接 建立全方位长效服务机制 整合信贷与非信贷资源[4] - 产业链贷款余额占全部制造业贷款的86.12% 12条产业链贷款较2025年6月末年初增长31.09% 高于上年同期25.5个百分点[4] 制造业整体金融支持成果 - 截至2025年6月末全市制造业贷款较年初新增15.09% 创近5年新高[5] - 对聊城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8.2%的增速提供支撑 稳居全省第2位[5] 融资服务优化措施 - 建立金融链长"诉求征集-研判-办理-反馈"闭环管理体系 开展高端轴承有色金属等产业链访企业送服务活动[6] - 制定《巡链诊链县域行活动实施方案》赴东昌府区高唐县等地累计走访链上企业13家[6] - 截至2025年6月末金融链长累计开展政策宣传与走访调研255次 对接企业2214户 为865家企业解决融资需求[6] - 组织银企集中现场签约3次 累计促成34家企业签约31.45亿元[7] - 截至2025年6月末金融机构累计向638户企业发放贷款81.1亿元[7] 金融产品创新实践 - 莱商银行聊城分行搭建"冠之链"县域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 注册企业用户140家 为24家企业发放贷款6.3亿元[7] - 邮储银行聊城分行获批总行线上轴承集群e贷和线下轴承产业贷 提升轴承企业信用贷款额度和期限[7]
让信贷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 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支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陈建华
金融时报· 2025-08-18 02:52
平台建设背景与战略意义 - 国务院办公厅2025年3月印发指导意见 将资金流信息平台列为支持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基础设施 明确加快平台建设 [1] - 平台建设是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支持金融战略的创新实践 顺应高质量发展战略需要 [2] - 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构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长效机制 为平台服务功能提供制度保障 [1] 平台核心功能与特色 - 创新采用数据账户与开放银行技术 搭建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高速公路" 解决跨机构信息共享难题 [3] - 为6000多万户企业建立资金流信用信息档案 基本实现中小微企业全覆盖 定位公益性服务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4] - 提供两类信用产品:月度颗粒度明细汇总(11信息段95数据项)和季度颗粒度信用报告(18信息段184数据项) 涵盖经济活动所需全数据要素 [5] 应用机制与实施成效 - 鼓励金融机构将平台深度融入信贷管理策略 作为尽职免责参考依据 同步进行多维度信用信息交叉验证 [7] - 推动全国联网统一共享 扩大金融机构接入范围 优化信息覆盖广度与深度 [8] - 截至2025年7月底 平台支持科创型及农业生产类企业授信金额近7000亿元 [11] - 广东省金融机构依托平台为1124户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103.5亿元 构建"技术流+资金流"多维授信模型 [12][13] - 全国范围内平台累计支持普惠金融授信超过4200亿元 推出"增信流水贷""首户e贷"等创新信贷产品 [14] 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应用 - 山东省农信社创新"资金流信用信息+"数字化服务模式 实现小额信用贷款"T+1"高效放款 促成企业融资近350亿元 [15] - 金融机构围绕绿色金融场景推出"绿农贷""环保贷""碳减排贷款"等特色产品 广东江门创新"粤焕新商户贷"模式 3个月投放绿色贷款4.9亿元 [16] 平台接入与未来规划 - 已接入18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和546家地方性金融机构 2025年预计新增1300多家接入机构 实现支付结算账户业务金融机构全覆盖 [18] - 持续优化互联网与微信小程序查询渠道 健全信息安全保护机制 加强金融机构与中小微企业宣传引导 [9][19]
让信贷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
金融时报· 2025-08-18 00:50
资金流信息平台建设背景与战略意义 - 国务院办公厅2025年3月将资金流信息平台列为支持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基础设施并明确加快建设 [1] - 平台建设是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支持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创新实践 [2] -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创新建设平台形成中国特色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方案 [2] 平台核心功能与数据特点 - 已为6000多万户企业建立资金流信用信息档案 基本实现中小微企业全覆盖 [3] - 提供两类信用产品:月度颗粒度明细汇总(11信息段95数据项)和季度颗粒度报告(18信息段184数据项) [4] - 资金流数据与信贷数据同步应用进行多维度信用信息交叉验证 [4] - 平台定位公益性服务 建设运行成本由征信中心承担以最大化社会效益 [3] 平台运行成效与融资支持 - 上线9个月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近7000亿元 [1] - 截至2025年7月底支持科创型和农业生产类企业授信金额近7000亿元 [11] - 广东省金融机构依托平台为1124户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103.5亿元 [13] - 全国范围内平台累计支持普惠金融授信超过4200亿元 [14] -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运用平台促成企业融资近350亿元 [15] 金融机构创新应用案例 - 中国建设银行东莞市分行构建"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多维授信模型 [13] - 安徽省开展"增信流水贷工程" 工商银行推"经营快贷" 民生银行开发"民生惠信用贷" [14] - 徽商银行推出"首户e贷"和"碳减排贷款""节水贷"等特色产品 [14][16] - 山东省农信社创新"资金流信用信息+"数字化信贷服务模式实现小额信用贷款"T+1"放款 [15] - 中国银行打造"绿色供应链脱核链贷" 广东省江门市分行创新"粤焕新商户贷" [16] 平台接入与扩展计划 - 目前已接入18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和546家地方性金融机构 [19] - 2025年预计新增1300多家金融机构接入 [19] - 到2025年底基本实现有开设支付结算账户业务的金融机构全覆盖 [19] 未来发展方向 - 探索不依赖核心企业信息的供应链金融"脱核"模式 [10] - 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联动协同机制 [18] - 持续优化互联网、微信小程序等便捷查询服务渠道 [9]
央行: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增量占比约七成
新华社· 2025-08-16 02:05
信贷结构调整优化 - 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贷款增量占比约70%,显著高于2016年房地产和基建贷款占比超60%的结构 [1] - 截至6月末科技贷款、绿色贷款、普惠贷款、养老产业贷款、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12.5%、25.5%、11.5%、43%、11.5%,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1] 科技金融发展 - 科技贷款余额达44.1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较全部贷款高5.8个百分点,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增长较快 [1] 绿色金融支持 - 绿色贷款余额从2019年末9.9万亿元增至2024年末36.6万亿元,年均增速超20% [1] 普惠金融成效 - 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5万亿元,占企业贷款比例从2014年30.4%提升至38.2%,近十年年均增速约15% [2] - 2018年末以来普惠小微贷款年均增速超20%,授信户数增长3倍多 [2] 养老与数字金融 - 养老产业贷款同比增速达43%,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增速11.5%,均持续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1][2] - 下一步将推进养老金融体系建设,强化养老产业融资支持并丰富产品体系 [2]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增量占比约七成
新华社· 2025-08-15 13:55
信贷结构调整优化 - 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贷款增量占比约70%,显著高于2016年房地产和基建贷款占比超60%的结构 [1] - 截至6月末科技贷款、绿色贷款、普惠贷款、养老产业贷款、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12.5%、25.5%、11.5%、43%、11.5%,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1] 科技金融发展 - 科技贷款余额达44.1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较全部贷款高5.8个百分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增长尤为显著 [1] 绿色金融支持 - 绿色贷款余额从2019年末9.9万亿元增至2024年末36.6万亿元,年均增速超20%,显示持续强劲增长势头 [1] 普惠金融深化 - 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5万亿元,占企业贷款比例从2014年30.4%提升至38.2%,近十年年均增速约15% [2] - 2018年末以来普惠小微贷款年均增速超20%,授信户数增长3倍以上 [2] 养老与数字金融 - 养老产业贷款同比增速达43%,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增速11.5%,均持续领先整体贷款增速 [1][2] - 未来将推进养老金融体系建设,强化产业融资支持并丰富产品体系 [2]
央行:“五篇大文章”占新增贷款约七成,小微服务仍待提升
南方都市报· 2025-08-15 13:37
信贷结构演变 - 过去十年信贷投向结构发生深刻演变,从重资产行业向高质量发展领域升级,新增贷款结构由2016年房地产、基建贷款占比超60%转变为目前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占比约70% [2][3] - 科技贷款持续两位数增长,2025年6月同比增12.5%,增速高于本外币贷款5.8个百分点 [3] - 绿色贷款余额从2019年末9.9万亿元增至2024年末36.6万亿元,年均增速超20% [3] - 普惠小微贷款2018年末以来年均增速超20%,2024年末授信户数达6099万户,约为2018年末3倍 [3] 普惠金融发展 - 2025年二季度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5万亿元,占企业贷款比例从2014年末30.4%提升至38.2%,近十年年均增速约15% [4] - 2025年6月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3.48%,较LPR改革前下降超2个百分点 [4] - 未来将通过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细化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等措施提升普惠金融质效 [5] 货币政策导向 - 央行将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与经济增长及价格目标相匹配 [6] - 促进物价合理回升成为货币政策重要考量,2024年三季度以来连续强调此目标 [6] - 7月CPI同比0%,环比0.4%,近期中央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及治理低价无序竞争将助力物价回升 [6][7] 经济环境分析 - 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贸易壁垒增多,但中国经济基础稳、韧性强,长期向好趋势未变 [6] - 部分行业低价过度竞争及外需收缩加大供需平衡压力,宏观调控政策逐步落地将推动物价合理回升 [7]
中信建投证券成功发行全国首单精准用于养老产业债务融资工具
搜狐财经· 2025-08-15 09:50
债券发行概况 - 湖北文旅集团成功发行2025年度第一期定向债务融资工具 发行规模3亿元 期限3+2年期 票面利率1.75% [1] - 该债券为全国首单精准用于养老产业的债务融资工具 [1][4] - 全场认购倍数达4.43倍 票面利率创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同期限历史新低 [4] 资金用途与战略意义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养老产业项目建设 涵盖旅居养老、社区养老、健康管理、适老化改造等多个产品业态 [4] - 债券发行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中养老金融核心要义 开辟低成本高效率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 [4] - 为金融资源精准支持国家战略重点领域提供可复制的标准引领 [4] 发行主体战略布局 - 湖北文旅集团为贯彻落实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于2023年2月设立全资子公司湖北健康养老集团有限公司 [4] - 公司以省属国企责任担当引领支撑全省健康养老服务产业发展 [4] - 该发行是落实湖北省委省政府发展"银发经济"工作部署的具体举措 [4] 承销机构角色 - 中信建投证券担任牵头主承销商及簿记管理人 [4] - 公司成立由总经理牵头的金融"五篇大文章"专班 多部门协同践行金融强国战略 [5] - 在了解到融资诉求后积极构建融资方案 实现养老产业创新品种贴标 [5] 市场反响与创新价值 - 债券吸引各类银行、基金、信托、证券、保险等市场投资人踊跃认购 [4] - 创新运用债务融资工具为养老产业提供崭新融资渠道 [4] - 该发行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五篇大文章"以来的重要实践 [5]
六大行党委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在闽金融论述与实践启示
金融时报· 2025-08-08 08:00
核心观点 - 六大国有银行深入学习并部署落实金融政策 聚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风险管理和国际化发展 强调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核心地位 [1][2][3][4]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工商银行聚焦主责主业 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加快向全面金融解决方案转变 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 [1] - 农业银行坚守"金融为民"初心 倾力书写金融"五篇大文章" 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 [2] - 中国银行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根本宗旨 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提高科技金融价值创造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 - 建设银行围绕扩大内需 发展新质生产力 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做深做实金融"五篇大文章" [3] - 交通银行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根本宗旨 做实做细金融"五篇大文章" 将资源精准配置到国家重大战略和薄弱环节 [4] - 邮储银行聚焦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将更多资源向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倾斜 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4] 风险管理体系 - 工商银行加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当好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 [1] - 中国银行强化底线思维 牢牢守住风险管理底线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提升集团全面风险管理能力 [2] - 建设银行增强防范金融风险能力 强化底线思维 扎实做好资产质量管控 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3] - 邮储银行实现风险早识别 早预警 早处置 提升智能风控技术应用 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 [4] 国际化与对外开放 - 工商银行完善国际化布局 用好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 BRBR 中欧企业联盟等平台 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1] - 中国银行深化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加快完善"一点接入 全球响应"机制 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和全球托管能力建设 [2] - 建设银行增强参与国际竞争能力 深耕"一带一路"和RCEP区域 提升本外币境内外一体化金融服务水平 [3] - 交通银行深化改革创新 发挥金融活水作用 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 [4] 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 - 农业银行增强金融工作责任感使命感 在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上奋勇争先 [2] - 交通银行讲大局谋全局 全面落实存量增量政策 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作出贡献 [4] - 邮储银行打造服务乡村振兴主力军 普惠金融标杆行 科技金融生力军 绿色金融先行者 养老暖心银行和数字生态银行 [4]
创新政企合作模式 打造县域金融生态“山西样本”
新华网· 2025-08-08 07:24
公司战略与政策背景 - 公司作为金融央企和寿险行业头雁 以国之大者胸怀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战略 服务国家战略与实体经济[1] - 国务院办公厅3月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 明确总体要求和重点领域[1] - 公司制定三年行动方案 因地制宜加大当地社会发展支持力度 打造县域金融生态山西样本[3] 科技金融领域 - 与山西联通建立战略合作 借鉴信息技术强化销售队伍管理[1] - 战略新兴产业保险业务提前超额完成目标 为科技型企业保驾护航[1] 绿色金融领域 - 明确绿色产业拓展方向并纳入考核 2024年绿色保险保费收入157.5万元 同比增长33%[2] - 超额完成绿色保险目标 为山西经济绿色转型提供风险保障[2] 普惠金融领域 - 特殊群体保障成果显著:老龄保险承保64万人提供97.41亿元风险保障 计生保险承保129万人提供395.84亿元风险保障 学生险承保175.63万人 新业态人群保险承保2100人提供7.79亿元风险保障[2] - 支持小微企业9027户 提供522亿元风险保障 服务10.42万就业人员[2] - 涉农保险业务发展迅速:短期险涉农保费2.34亿元同比增长7.26% 乡村振兴保险保费超8300万元同比增长39.53%[2] - 通过消费帮扶和选派干部驻村等方式助力乡村振兴[2] 养老金融领域 - 个人养老金业务服务客户人数同比增长151.3%[3] - 商业养老年金保险承保6.1万人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保费1295.34万元[3] - 长期护理保险覆盖临汾市超8万人 受益700多人 理赔金额超600万元[3] 数字金融领域 - 个人保全线上化率提升至99.66% 柜面非人工窗口分流率达52.9%[3] - 理赔服务e化率达99.89% 多项特色服务提升客户体验[3] - 优化农村网点布局 新建激活26个两乡网点[3] 服务体系建设 - 通过"保险五进入"方式提升保险覆盖面 包括进机关 进企业 进农村 进学校 进社区[3] - 构建发展充分 竞争有序 保障多元 风险可控的县域金融生态[3] - 多层次 广覆盖 多样化 可持续的五篇大文章服务体系加速形成[4]
以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抓手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金融时报· 2025-08-04 02:30
金融政策支持科技创新 - 中国人民银行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并设立债券市场"科技板"以支持科技创新[1][2] - 截至2025年5月末银行和企业签订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金额达到1.7万亿元发放贷款余额6140亿元累计支持1.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首贷[2] - 截至6月30日债券市场已有288家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约6000亿元其中银行间市场发行超过4000亿元[2] 普惠金融与小微企业支持 - 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中信用贷款占比近三成比上季度末高0.7个百分点[2] - 6月份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48%比3月份下降12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下降66个基点[2] - 中国人民银行推动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帮助小微企业解决缺抵押和融资难问题[2] 贷款增长与行业表现 - 6月末科技绿色普惠小微养老产业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分别同比增长12.5%25.5%12.3%43%11.5%[1] - 金融活水加速流向科技创新小微企业外贸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3] - 中国人民银行加强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统筹包括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1] 未来政策方向与重点工作 - 中国人民银行将指导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专业化精细化水平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3] - 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较快增长加大"两重""两新"等重点领域融资支持[3] - 支持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促进产业提质升级合理保障外贸企业融资需求加强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业务监管与风险防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