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跨境贸易便利化
icon
搜索文档
西城金融街已开放4家离境退税“即买即退”门店
新京报· 2025-09-11 16:01
项目投资规模 - 西城区五年累计纳入市级"两区"建设项目总金额达7682.29亿元 [1] - 累计项目数量945个 [1] - 金融领域项目金额6209.63亿元 占全区总额80.83% [1] 金融领域建设 - 金融领域累计纳入208个项目 [1] - 北京证券交易所和北京金融法院相继成立 [1] - 全国首个经济金融领域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进驻金融街 [1] - 保德信保险资管公司、大和证券、高盛高华等标志性项目落地 [1] 跨境贸易服务 - 设立"即买即退"集中退付试点 整合265家退税商店 [1] - 开放4家即买即退门店 构建商圈辐射全城通办格局 [1] - 开展跨境涉税宣讲 搭建税银桥梁助力企业规避双重征税风险 [1] 数字经济发展 - 2024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超2400亿元 [2]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超2600家 [2] - 规模以上数据企业718家 营收突破2000亿元 [2]
北京跨境收支跃上新台阶
北京商报· 2025-09-11 15:02
跨境贸易便利化成果 - 北京地区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银行达30家 办理业务超15万笔 规模超1700亿美元[2] - 7家支付机构及商业银行服务跨境电商企业近40万家 外卡线上收单业务落地超15万笔[2] - 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覆盖超1600家银行网点 累计开户13万户[3] 跨境金融创新成效 - 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企业79家 累计签约额超48亿美元[2] - 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年均跨境资金收支超1400亿美元 节约成本超10亿元人民币[2] - 银行外汇展业改革覆盖7家总行和14家分行 凭指令办理跨境收支205亿美元 占比31%[3] 跨境收支规模与结构 - 2019-2024年北京跨境收支总额累计增长202.9% 2024年涉外收支规模达2.4万亿美元 占全国16.9%[4] - 2025年上半年跨境人民币收支总额6.2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2.4% 占比提升2.5个百分点[4] - 资本金融账户占比2024年达63.2% 证券投资收支全国第二 以债券投资为主[4] 汇率风险管理进展 - 外汇局构建"一平台、三支柱"机制 上半年外汇衍生品签约额同比增长28.1%[6] - 外汇套保比率达20.3% 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6]
2025服贸会|北京跨境收支跃上新台阶
北京商报· 2025-09-11 10:40
跨境贸易便利化成果 - 北京地区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银行达30家 办理试点业务超15万笔 规模超1700亿美元[3] - 支持跨境电商结算渠道 7家支付机构及商业银行服务近40万家跨境电商企业 外卡线上收单业务结算超15万笔[3] - 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企业79家 累计签约额超48亿美元 跨国公司资金池试点企业年均跨境资金收支规模超1400亿美元 节约成本超10亿元人民币[3] 银行结算与外汇改革进展 - 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覆盖超1600家银行网点 累计开户达13万户[4] - 外汇展业改革扩至7家总行和14家分行 凭指令办理跨境收支规模超205亿美元 占其跨境收支量31%[4] 跨境收支与人民币国际化 - 2019-2024年北京地区跨境收支总额累计增长202.9% 2024年涉外收支规模达2.4万亿美元 占全国16.9% 年均增速13.8%[5] - 2025年上半年跨境人民币收支总额同比增长12.4% 达6.2万亿元人民币 占地区收支总额比重同比提升2.5个百分点[5] - 服务贸易收支规模全国前列 2022-2024年年均增速达7.7% 运输/电信计算机服务/咨询占比超五成[5] - 资本金融账户占比2024年达63.2% 证券投资收支总额全国第二 绝大部分为债券投资[6] 汇率风险管理成效 - 外汇衍生品累计签约额同比增长28.1% 外汇套保比率达20.3% 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7] - 构建"一平台、三支柱"工作机制提升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能力[7]
外汇局拟扩大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地区范围
证券日报· 2025-09-06 02:11
政策核心内容 -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便利外汇资金结算支持外贸稳定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5年10月5日 旨在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 培育外贸新动能 提升外汇支持外贸稳定发展的服务质效 [1] - 政策包括两方面9项措施 一类为现有便利化政策的扩面提质 另一类是对现有贸易外汇管理的优化完善 [1] 便利化政策扩面提质 - 扩大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地区范围 在更多确有实需 风险监管能力到位且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的地区实施试点 [2] - 拓宽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轧差结算业务种类 允许货款与货物贸易相关运输费用等之间的资金轧差净额结算 [2] - 简化跨国公司经常项目资金集中收付和轧差净额结算手续 支持优质跨国公司提升资金结算效率 [2] - 便利优质企业涉外员工薪酬用汇 涉外员工在核定免审单金额内可直接在银行办理购付汇或收结汇 [2] - 鼓励银行将更多跨境电商平台 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及其服务的小微电商企业等贸易新业态主体纳入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 [2] 贸易外汇管理优化完善 - 优化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外汇资金结算 支持银行凭订单 物流等交易电子信息为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及其服务的跨境电商企业便捷办理收付汇及资金轧差业务 [3] - 放宽服务贸易代垫业务范围 只要境内外机构双方具有贸易关系 银行经真实性审核后可为境内机构办理与贸易相关的运费 仓储费等服务费用代垫 [3] - 便利承包工程企业境外资金集中管理 支持诚信的承包工程企业跨国家 跨地区资金调配使用 [3] - 完善经常项目特殊外汇业务处置机制 支持银行提升复杂业务办理自主性和服务水平 全面保障经常项下真实合法的用汇权益 [3]
前7月云浮对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比增23.3%
搜狐财经· 2025-09-02 05:13
贸易表现 - 2025年1-7月云浮市对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总额达2.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3.3% [1] - 出口额为1.6亿元人民币 进口额为1.2亿元人民币 [1] 出口业务 - 出口餐厨具达0.5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8.2% [3] - 海关通过专题调研解决企业进出口难点 形成问题清单并逐项销号 [3] 进口业务 - 进口商品种类持续丰富 重点挖掘上合组织国家资源产品优势 [3] - 通过保税物流方式进口铝锭0.42亿元人民币 [3] - 企业采用"提前申报"模式进口石材 通关便利性显著提升 [3] 政策支持 - 海关推广"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便利化通关措施 [3] - 举办"关企面对面""关长送政策上门"交流活动 [3] - 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4] 产业合作 - 云浮与上合组织国家经济互补性强 合作空间广阔 [3] - 巴基斯坦作为成员国提供优质大理石和花岗岩等天然石材资源 [3] - 海关结合本地产业特色推动经贸合作向更宽领域深化 [4]
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十四五”我国外贸优势凸显
外贸总体表现 - 海关年均监管进出口货物52亿吨 货值41.5万亿元 体量全球最大 [1] - 2024年货物贸易总额达43.8万亿元 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 [1] - 2024年1至7月进出口同比增长3.5% 其中出口增长7.3% [1] 出口结构优化 - 2024年"新三样"出口比2020年增长2.6倍 [1] - 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年均增长7.9% [1] - 东部地区外贸稳量提质 [1] 进口多元化发展 - "十四五"期间新增准入81个国家(地区)的271种农食产品 [1] - 大宗商品 先进装备 关键零部件进口来源多元化 [1] 口岸与特殊监管区域建设 - 新增和扩大开放口岸40个 总数达311个 [1] - 综合保税区以万分之二国土面积贡献全国五分之一进出口总值 [2] -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新增19个 总数达174个 实现全国各省区市全覆盖 [2] 贸易便利化措施 - 累计出台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创新举措108项 [2] - 专项行动覆盖全国17个省份25个城市 [2] - 通过简化通关流程 优化监管模式等改善口岸营商环境 [2] 新兴业态发展 - 检测维修 融资租赁 期货交割等新业态在特殊区域蓬勃兴起 [3] -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 价值链向高端延伸 [3] - 重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带动2300多家本地企业 建成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占全球产量三分之一) [3] 国际合作拓展 - "十四五"以来海关对外签署合作文件519份 [4] - 2024年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达22万亿元 占进出口总额超50% [4] - 与东盟 拉美 非洲 中亚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年均增长10%以上 [4] - 成为全球157个国家和地区前三大贸易伙伴 [1][4]
广东海关助力跨境贸易升级
经济日报· 2025-08-27 22:20
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 - 海关总署广东分署联合广东省口岸台出台五方面60条具体措施 政策实施范围从广州 深圳 东莞3市拓展至全省[1] - 全面推广两步申报新模式 整合申报模式 优化概要申报项目 便捷企业通关[1] - 黄埔海关在广东省内率先实施进口机动车两证合一试点应用 企业只需一次申请 海关出具统一证书直接用于公安部门办理车辆登记手续[1] 通关效率提升 - 拓展优化出口锂电池检验监管模式应用 检验时长缩短超90%[1] - 开展跨境电商零售出口拼箱先查验后装运试点 通关时间较以往压缩75% 通关环节费用减少30%[1] - 全国首票在单一窗口标准版申报进口的一单两报货物经深圳湾口岸进境 实现内地与香港公路舱单一单两报功能进出口全覆盖[1] 物流通道建设 - 湘粤非 渝穗海铁联运班列与中欧班列形成联动 密切与西部陆海新通道连接[2] - 粤港澳大湾区首次自有TIR车辆跨境货物直达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 标志国际公路运输系统实现新突破[2] - 组合港 一港通航线共开通68条 叠加内外贸同船 离港确认模式 辐射效应不断增强[2] 税收优惠成效 - 实施境内段运费扣减等税收优惠 已有864家企业超100亿元进口货物享受税收优惠[2] - 推动跨境物流全流程综合成本持续下降[2]
45岁的深圳 越来越开放|湾区观察
第一财经· 2025-08-27 15:44
深圳经济特区45周年发展成就 - 深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5%站上3.68万亿元新台阶 平均每平方公里产出达18.4亿元 [3] - 万元GDP能耗 碳排放量 用水量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 1/5和1/8 [3] - 进出口年均复合增速达10.2%高出全国2.1个百分点 2024年进出口4.5万亿元登顶中国外贸第一城 [3] 外贸与外资表现 - 出口2.81万亿元实现32连冠 进口出口均创历史新高 [3] - 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3万家约占全国14.6% 实际利用外资约400亿美元显著超过十三五同期 [3] - 对外投资遍布全球147个国家和地区 投资领域向高新技术 金融 能源等多领域延伸 [3] 机场与口岸建设进展 - 深圳机场三跑道试飞成功 今年出入境外国人数量同比增长约5成 [1][2] - 新开或加密15条国际航线 国际客运航线覆盖33个国家47个通航城市 [2] - 深港陆路口岸单日出入境旅客达102.71万人次创历史纪录 [7] 对外开放战略部署 -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河套合作区按下加速键 [4] - 出台吸引外资实施办法20条举措 发布利用外资奖励计划实施细则 [4] - 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 内外贸一体化 服务业国际化和企业全球化 [6] 2024年外贸韧性表现 - 前7个月进出口2.58万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 继续位居内地外贸城市首位 [5] - 出口同比降幅从16.6%缩窄至5.4% 进口增长9.4%增幅扩大8.3个百分点 [6] - 对东盟进出口占比保持第一 对中亚五国增长18.8% 对主要市场合计增长10% [6]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 深圳机场T2航站区北货运区及综合配套工程开工 推动规模体量与保障能力多重跃升 [7] - 积极推进跨境基础设施协同升级 推动口岸通关查验模式改革创新 [7] - 中央发布文件赋予深圳更多重大改革开放任务 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6]
45岁的深圳,越来越开放|湾区观察
第一财经· 2025-08-27 15:29
深圳经济特区45周年发展成就 - 深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5%站上3.68万亿元新台阶 平均每平方公里产出达18.4亿元 [2] - 万元GDP能耗 碳排放量 用水量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 1/5和1/8 [2] - 进出口年均复合增速达10.2%高出全国2.1个百分点 2024年进出口4.5万亿元登顶中国外贸第一城 [2] 外贸与外资表现 - 2024年出口2.81万亿元实现32连冠 进口出口均创历史新高 [2] - 过去5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3万家约占全国14.6% 实际利用外资约400亿美元 [2] - 对外投资覆盖全球147个国家和地区 从制造业向高新技术金融能源多领域延伸 [2] 国际航空与口岸建设 - 深圳机场口岸出入境外国人数量同比增长约50% 新开加密15条国际航线 [1] - 国际客运航线覆盖33个国家47个通航城市 [1] - 深港陆路口岸单日出入境旅客达102.71万人次创历史纪录 [6] 重大开放平台建设 -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对接国际经贸规则 河套合作区按下加速键 [3] - 推动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促进要素高效流动 [3] - 加快推进前海合作区河套合作区等战略平台落地 [5] 政策支持与营商环境 - 2024年出台吸引外资20条举措 2025年发布利用外资奖励实施细则 [3] - 2025年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提升国际竞争力 [4] - 中央发布文件赋予深圳更多重大改革开放任务 [5] 进出口市场多元化 - 2024年前7个月进出口2.58万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 [4] - 出口同比降幅从16.6%缩窄至5.4% 进口增长9.4% [4][5] - 对东盟进出口占比第一 对中亚五国增长18.8% 对港澳台欧盟日韩增长10% [5] 基础设施建设 - 深圳机场三跑道试飞成功 T2航站区北货运区工程开工 [1][6] - 推动跨境基础设施协同升级 创新口岸通关查验模式 [6] - 项目建成后将提升机场规模体量保障能力和发展空间 [6]
外汇局济宁市分局依托“两张清单”机制,解小微外贸企业融资难题
齐鲁晚报网· 2025-08-27 08:37
核心观点 - 国家外汇管理局济宁市分局通过建立"政策产品清单"和"企业需求清单"机制 精准对接实体经济需求 破解中小微外贸企业资金短缺困境 [1] - 交通银行济宁分行通过创新"外贸快贷"业务 为小微外贸企业提供纯信用、全线上、快速审批的融资解决方案 [1][2] - 两项清单机制已推动解决逾400项企业需求 覆盖超1000家外贸企业 显著提升外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3] 政策机制 - 外汇局济宁市分局建立双向清单机制 系统梳理并动态更新20余项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政策 [1][3] - 常态化银企对接机制有效打通政策传导与市场需求的"最后一公里" [2][3] - 机制指导银行精准摸排企业需求 推动解决融资、结算等各类问题 [3] 银行业务创新 - 交通银行济宁分行推出"外贸快贷"业务 采用"外部可信数据+模型驱动"模式 高度契合轻资产外贸企业需求 [1][2] - 产品具备纯信用、全线上、快速审批特点 为企业提供300万元授信额度 [2] - 银行通过系统梳理外贸企业 主动开展客户调研与需求挖掘 [2] 企业案例 - 某机械企业主营大型机械及配件出口 因海外订单增加面临资金缺口 [2] - 企业获得300万元融资后顺利采购原材料 保障海外订单按时交付 [2][3] - 融资解决方案有效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3] 实施成效 - 山东地区首笔"外贸快贷"业务成功落地 体现两项清单机制在基层有效运行 [3] - 政策与需求双向联动及时响应企业诉求 为区域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提供机制保障 [3] - 银行通过优化跨境结算服务、简化业务流程等措施提升金融服务精准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