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全国No.1!绿美红树林C位出道,湿地周邀你探秘广东“绿翡翠”!| 绿美热榜
南方农村报· 2025-07-29 08:04
湿地保护与红树林建设 - 广东省红树林面积全国居首 启动湿地保护宣传周活动于7月21日至27日 通过互动体验和科普教育展示保护成效 [5][6][7][8] - 东莞市现有红树林面积达25.373公顷 主要分布于太平水道和交掖湾等生态敏感区域 [100] - 湛江雷州湾海域中华白海豚"陈氏社群"过去一年记录到12头新生儿 显示生态保护成效 [125][126][127] 生态建设工程进展 - 广东省累计建成碧道7665公里 2025年新建456.4公里 完成年度任务进度76% 碧道建设催生绿色水经济 [18][19][20] - 茂名市推进圩镇绿化 截至2025年6月底新增绿化面积21.12公顷 新增绿化长度225.43公里 新增树木54644棵 [136][137] - 云浮林场管辖12.8万亩林地 通过无人机巡查和"四防一体"安全防护体系加强生态保护 [177][180] 地区生态考核与激励 - 2024年广东省林长制和绿美生态建设考核中 清远市、韶关市、河源市、广州市、佛山市、珠海市、深圳市、潮州市获评优秀等次 [13][14] - 广州市、清远市、佛山市、珠海市、潮州市、韶关市获得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财政激励 [15] - 韶关市成为全省唯一连续四年获得考核优秀等次的地级市 [69][70] 地方生态项目与成果 - 广州市PM2.5平均浓度在九个国家中心城市中保持最优 [37] - 河源市龙川县韩江支流龙母河水源涵养林建设项目入选省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典型案例 [80][81][82] - 惠州建成218公里环南昆山—罗浮山最美旅游公路 促进全域旅游发展 [87][88] 生态文化与社会参与 - 深圳水环境治理实现公众从"旁观者"到"参与者"转变 水务设施向公众开放 [50][51][52] - 肇庆市开展"节气环保我们行动"主题活动 30名社区小学生参与环保宣传教育 [156][157][158] - 恩平市2020年以来办理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158件 获判生态修复费用8.3万余元 [120][121]
2024年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考核结果出炉,广州等8市获优秀
南方都市报· 2025-07-24 12:12
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考核结果 - I类地区清远市、韶关市、河源市为优秀等次,云浮市、梅州市被评为良好等次 [1] - II类地区广州市、佛山市、珠海市、深圳市为优秀等次,中山市、东莞市、惠州市、肇庆市、江门市被评为良好等次 [1] - III类地区潮州市被评为优秀等次,汕尾市、茂名市、阳江市、汕头市、揭阳市、湛江市被评为良好等次 [1] - 广州市、清远市、佛山市、珠海市、潮州市、韶关市将获得财政激励 [1] 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成效 - 完成林分优化提升215.91万亩、森林抚育提升207.44万亩,均超额完成任务 [2] - 省级林长签发3道省总林长令,带动各级发布林长令280多道 [2] - 开展巡林调研140多万人次,协调解决重难点问题500多个 [2] - 设立各级林长约9万名,聘用护林员约3.5万名,落实监管员约3.2万名 [2] 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措施 - 开展"绿美广东竞风华""林长话绿美"访谈、"最美基层林长"评选等活动 [2] - 出台《广东省林长制条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财政激励政策 [2] - 深化实施"林长+"协作机制,开展林长制工作述职 [2] - 推进智慧林长综合管理系统优化升级和推广应用 [2]
南农晨读丨“笋”货来了
南方农村报· 2025-07-23 03:01
现代农业发展部署 - 广州市强调落实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建设海洋创新发展之都 [5][6] - 梅州市推进农用地规模化流转,形成规模大、品牌强的农业大单品 [6] - 茂名市围绕"温泉古镇"定位打造多维度的镇村发展模式 [7] - 肇庆市推动校地合作助力农业强市及乡村示范项目建设 [8] - 潮州市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做强水产种业、延长产业链 [8][9] - 揭阳市推动"百千万工程"等工作 [9][10] - 云浮市聚焦提升旅游品牌实力,打造大湾区文化旅游"休闲地" [10] 乡村振兴举措 - 韶关打造全省首个农村"未来社区",首批56户村民拎包入住 [16][17] - 汕尾出台"微短剧+"政策,最高一次性扶持50万元 [16][17] - 河源首家"媒体+乡村创客"工作室揭牌,丰富乡村业态场景 [17][18] - 珠海引导城市骑手等新就业群体人员化身"流动哨兵"织密基层安全网 [18][19] 农业科技创新 - 广西三椿生物科技推出"能喝的山茶油"新产品,将在广州北京路进行推介 [20][21][22][23][24][25][26]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艺所首席科学家朱根发研究员获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表扬 [13][14] 特色产业发展 - 广西百色田阳区形成完整芒果产业链,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28][29][30] - 芒果产业带动当地居民增收,务工人员日收入约200元 [31][32][33] 农产品品牌建设 - 湛江发布首个市级"媒体+"行动方案,聚焦"湛品"品牌打造 [35][36][37][38] - 方案旨在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36][37][38]
省级考核,‌潮州市荣获Ⅲ类地区优秀!
南方农村报· 2025-07-21 07:03
考核结果 - 潮州市在2024年广东省全面推行林长制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考核中被评为Ⅲ类地区优秀等次 [1][2][3][8] - 考核由省林业局(省绿美办)负责组织 覆盖全省地级以上市 [4][5] - 全省各地全面落实林长制决策部署 以林长制引领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并取得新成绩 [5][6] 地区分类评定 - Ⅰ类地区优秀等次包括河源市 清远市 韶关市 [7] - Ⅱ类地区优秀等次包括广州市 佛山市 珠海市 深圳市 [8] - Ⅲ类地区优秀等次为潮州市 [8] 财政激励 - 广州市 清远市 佛山市 珠海市 潮州市 韶关市将按照《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财政激励方案》获得激励 [9] - 激励是对这些城市生态建设工作的高度认可 并将推动其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10] 后续工作要求 - 各地需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 压紧压实各级党委政府保护发展林草资源的主体责任 [12][13] - 以实施林长制为抓手 巩固提升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成果 不断增厚广东"绿色家底" [13][14] - 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东样板贡献力量 [14]
公益助“绿”:广东省乡村振兴基金会的绿美实践
南方农村报· 2025-07-17 12:01
核心观点 - 广东省乡村振兴基金会通过"政府主导、公益搭台、社会参与"模式推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累计接受认捐款物超1.2亿元,种植保护苗木逾百万株,覆盖全省15地市上百条乡村[4][5][6][7] - 基金会联合385家企事业单位、3.7万人次参与绿美公益活动,建成600亩高标准苗木储备基地,储备53个品种99.7万株优质苗木[6][56][57] - 数字平台"绿美广东公共服务平台"上线8个公益项目,吸引4.2万人次参与,累计认捐款物3539.56万元[17][18] 数字赋能 - 基金会联合南方报业建设"绿美广东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提高全民参与度,上线古树认捐等项目[14][15][17] - 平台带动岭南画家许钦松、广东省美协主席林蓝等名人参与,形成艺术界、学术界护绿热潮[18][19] - 典型案例包括广东省老干部中心认捐电影取景古荔枝树、廉江游子黄诚创认捐200年古榕树、深圳沙井商会集体认捐117岁古榕树[22][23][25][29] 企业合作 - 动员省能源集团、侨鑫集团等企业认捐6943.77万元实施"绿美广东帮扶项目",推动百余乡村绿化提升[35][36][37] - 广东能源集团在河源连平县建设"一林一带一地"生态项目,花都竹洞村沿湖花木带动农文旅融合增收[38][39][40][41] - 侨鑫集团、玖龙纸业获评省级先进集体,输出绿化技术和管理经验;海大集团推广"果树+景观树"混种实现生态经济双赢[42][44][46] 苗木保障 - 筹集2000万元联合省农垦集团在湛江、茂名、揭阳建成600亩苗木储备基地,储备53个品种99.7万株优质苗木[55][56][57] - 已向15地市调配64.4万株苗木,爱心企业通过基金会专项筹集2500万元用于培育储备林,形成"培育-调配-种植"全链条[57][61][62][63] - 基地从土壤改良到科学养护各环节凝聚政企社多方合力,为全域绿化提供长期支撑[64]
佛冈水头:潖江水畔绿意浓,乡村迈向“绿美富”
南方农村报· 2025-07-17 12:01
核心观点 - 佛冈县水头镇通过乡村振兴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深度融合,探索出以"绿"为底色、以"美"为标尺、以"富"为目标的发展道路 [7][8][9] - 水头镇荣获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表现突出集体,肯定了其"绿美富"发展模式 [11][12] - 通过环境美化、产业升级和生态保护,水头镇实现了经济、生态和民生的协同发展 [16][33][52] 环境美化与乡村振兴 - 水头镇建成示范村58个、特色村12个,新联村获评全国文明村,"江源水韵"乡村振兴示范带获全市考核"优秀" [20] - 围绕潖江碧道打造的断桥花堤公园成为"网红"打卡地,吸引村民和游客 [16][17] - 新联村老围屋、新坣村荷塘、莲瑶村滨水步道等绿美村庄串珠成链,提升居民幸福感 [21][22][23][24][25][26][27] 产业发展与经济提升 - 水头镇引入珠三角优质企业,形成"蔬菜为主、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种植养殖、康养、光伏并举"的"一强多优"产业格局 [33][34][35][36] - 天聪华仁魔芋加工厂、大智农业科技高标准蔬菜种植、深圳康捷公司魔芋组培苗基地等重点项目落地 [34] - 水头国际医养中心自2023年开业以来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带动村民就业 [42][43] - "荇竹里"民宿接待量达镇上常住人口的2.5倍,显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46][47] - 农业银行向水头镇发放贷款2200万元支持产业发展 [51] 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 - 水头镇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52座,其中44座实现资源化利用,解决内涝及污水直排问题 [55] - 修复水龙尾铅锌矿区,保障下游数千亩农田灌溉水源 [56] - 建成省级小微湿地示范点,成为青少年自然教育和生态研学基地 [58] - 整合护林员、巡河员、网格员力量,有效管护17万亩森林 [59][60] - 潖江水质改善,白鹭等鸟类数量增加,生态环境显著提升 [58][61]
广东已建设绿美点193个 带动生态建设向纵深开展
绿美点建设进展 - 广东省已建设绿美点193个 其中高水平精品绿美点32个 启动绿美带6条 为群众提供绿色开敞空间 [1] - 2023年以来年均种植乡土阔叶树种苗木900多万株 配套基础设施700多处 举办生态活动4000多场 [1] - 混交林比例持续提升 涌现体育健身 休闲露营 森林音乐会等多元新场景 带动群众增收 [1] 绿美点建设方向 - 重点解决"怎么看 怎么干 怎么管"三大问题 推动建设从"从无到有"向"从有到精"转变 [1] - 各地谋划标志性工程如岭南国防教育基地绿美点 龙台山郊野公园绿美点 环南昆山—罗浮山绿美带 [1] - 利用城镇周边山地 集体林地 果园 废旧矿山等资源 新建郊野公园 山地公园类绿美点 [1] 政策要求与目标 - 全省57个县(市)至少新建1个郊野公园或山地公园类绿美点 并纳入县城规划设计 [2] - 各地需选取1—2个绿美点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 目标"建出成效 建成亮点" [2] - 要求加强部门协调 运维与资金管理 因地制宜打造"两山"转化实践阵地 [2]
2025年广东省自然教育季启幕,迷你马拉松助力全运会
南方农村报· 2025-07-09 10:32
2025年广东省自然教育季启动 - 活动于7月9日在佛山植物园正式启动,主题为"大自然就在身边" [2] - 现场公布首批14个自然教育结对共建单位达成合作意向并签约 [3][13] - 同步举办"广东跑起来"迷你马拉松活动,串联近10个特色自然教育基地 [4][17][18] 自然教育优秀书籍评选 - 通过6月启动的征集活动,从全省基地、机构、出版社及个人投稿中评选出30本优秀书籍 [7][8][9] - 书籍涵盖科普绘本、自然观察手册、生态文学等多个类别 [8] - 主办方在启动仪式上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发证书 [9][10] 自然教育共建合作 - 14个共建单位将在课程研发、师资共享、活动联办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13][14] - 合作旨在促进全省自然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14] 迷你马拉松活动特色 - 创新性结合自然教育与全民体育,路线串联广州海珠湿地、佛山云勇林场等教育基地 [17][18] - 活动当天近100名自然爱好者在佛山植物园起跑,为十五全运会营造氛围 [19][20][21] 自然教育季活动规划 - 广东省林业局将联动全省134个基地推出自然徒步、观鸟等5大系列近百场活动 [30][31] - 活动目标受众为青少年群体,通过沉浸式体验培养生态文明理念 [31][32] 自然教育发展成果 - 自2020年设立自然教育季以来,已开展1400场活动,覆盖超100万人次 [24][25][26] - 活动主要依托自然保护区、动植物园、湿地公园等教育阵地开展 [25] - 未来将持续擦亮自然教育品牌,构建交流平台促进资源共享 [36][37]
广东已建设绿美点193个 推动绿美点建设“从有到精”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7-09 09:08
绿美点建设进展 - 全省共建设绿美点193个,其中高水平精品绿美点32个,启动建设绿美带6条 [1] - 2023年以来年均种植乡土阔叶树种苗木900多万株,配套基础设施700多处,举办绿色文化活动4000多场 [1] - 混交林比例持续提升,涌现体育健身、休闲露营、森林音乐会等多元新场景 [1] 重点工程与规划 - 推进岭南国防教育基地绿美点、河源龙川县龙台山郊野公园绿美点、环南昆山—罗浮山绿美带等标志性工程 [1] - 57个县(市)需至少新建1个郊野公园或山地公园类绿美点,并纳入县城规划设计 [2] - 各地需选取1—2个绿美点打造特色精品,目标"建出成效、建成亮点" [2] 建设策略与方向 - 聚焦"怎么看、怎么干、怎么管"三大核心问题,推动从"从无到有"向"从有到精"转型 [1] - 利用城镇周边山地、集体林地、果园和废旧矿山等资源新建郊野公园和山地公园 [1] - 加强部门协调与资金管理,因地制宜打造绿美景观,促进"两山"转化 [2]
绿意“点”亮城乡,广东绿美点让生态更惠民
南方农村报· 2025-07-08 11:36
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进展 - 全省共建设绿美点193个 其中高水平精品绿美点32个 [2][3] - 启动建设绿美带6条 包括环南昆山-罗浮山绿美带等标志性工程 [3][6][10] - 2023年以来年均种植乡土阔叶树种苗木900多万株 配套基础设施700多处 [11][12] 绿美点功能与效益 - 为群众提供亲近自然的绿色开敞空间 举办绿色文化活动4000多场 [3][12] - 涌现体育健身 休闲露营 森林音乐会等多元新场景 [13] - 带动群众增收 为高质量发展厚植生态底色 [14] 建设规划与要求 - 57个县(市)至少新建1个郊野公园类绿美点并纳入县城规划 [17] - 各地需选取1-2个点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绿美点 [18] - 重点解决"怎么看 怎么干 怎么管"三大核心问题 [19][20][21][22][23] 资源整合与特色打造 - 利用山地 集体林地 果园 废旧矿山等新建郊野公园 [7][8] - 整合森林 湿地 古树 古村落等生态文化资源打造绿美带 [28][29] - 结合"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绿化进行系统建设 [27] 实施机制与管理 - 地方政府为责任主体 林业部门牵头推动 [32] - 加强部门协调和资金管理 确保建设成效 [33][34] - 推动绿美点成为"两山"转化实践阵地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