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红色精神
icon
搜索文档
白山松水间,红色基因永相传(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人民日报· 2025-08-04 22:39
红色文化旅游发展 - 通化市龙兴里旅游休闲街区2024年接待游客430万人次 年销售额超过7430万元[7] - 街区融合红色情景剧演出 非遗店铺和沉浸式桌游等新业态 开辟旅游新场景[6] - 红色主题松花砚雕刻作品受欢迎 非遗技艺传承获得新动力[6] 工业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通化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3%[7] - 专精特新企业产值增长5.7% 高技术企业产值增长7.9%[7]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9%[7] 红色教育创新 - 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采用人工智能成像技术开展"跨越时空"对话教学[4] - 开发杨靖宇将军殉国前百日战斗档案课程 结合情景再现等教学形式[4][5] - 年接待访客约45万人次 英烈精神成为重要教育内容[3] 文化传承实践 - 杨靖宇烈士陵园收藏桦树皮等革命文物近70年[1] - 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展示树木刻字信息传递等历史实物[2] - 通过红色主题非遗创作弘扬抗联精神[6]
周叔屏:弃商从戎 赤胆忠魂(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日英雄)
人民日报· 2025-08-02 22:01
抗日英雄事迹 - 周叔屏出身书香门第,在烟墩店做杂货生意,为人仗义,常接济贫苦乡邻,对日寇深恶痛绝,在安陆颇有威望 [1] - 1939年6月初,周叔屏集合部队设伏,在岔路口击退日伪军,7月下旬加入新四军 [2] - 1941年7月28日,周叔屏护送周志坚渡过府河后遭敌突袭,小腿中弹被俘,次日英勇就义 [2] 红色文化传承 - 安陆市将周叔屏等英烈的事迹编书成册,修缮革命旧址,建设烈士陵园,传承红色精神 [2] - 周文进作为驻村干部,积极打造乡村红色文旅品牌,讲述安陆抗日历史 [3] - 赵棚镇叶小伍返乡创业投身蓝莓产业,带动村民致富增收,参与安陆农文旅融合,打造红色旅游重要节点 [3]
传承红色精神 携手共创未来
人民日报· 2025-08-01 22:20
中越青年文化交流活动 - 2025中越青年"黔"行对话会系列活动在贵州举行,主题为"红途共越 青春'黔'行",30余名中越嘉宾及青年代表参与 [2] - 活动内容包括循红色足迹、探生态新路、话友好情谊,感知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共绘中越命运共同体青春画卷 [2] 红色文化传承与教育 - 中越青年参观遵义会议会址,越南外交学院毕业生武明孝表示真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3] - 遵义会议陈列馆展示泛黄照片和珍贵文物,越南学生阮氏怀玱认为贵州重视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 [3] - 在苟坝会议会址,清华大学学者钟雨桐体会到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 [3] - 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之际,中越青年在"红飘带"数字艺术馆体验沉浸式红色之旅,越南记者阮氏梅垂称红色精神会代代相传 [3] - 越南河内国家大学中文教师杨德心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是激励青年应对新时代挑战的精神食粮 [3] 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 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从贫困荒芜发展为生态旅游胜地,村民母先才介绍通过关停土窑、种绿树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4][5] - 越南青年裴金蓉赞叹花茂村山水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景象 [4] - 杨德心评价贵州生态与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可供越南借鉴 [6] - 贵阳市观山湖公园生态环境优良,越南学生阮氏怀玱推荐越南朋友来贵州旅游 [6] - 裴金蓉希望越中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加强合作,共享绿色发展红利 [6] 青年友谊与文化互动 - 中越青年在花茂村体验纸浆压花画制作,越南学生黎文大创作《金枝玉叶》象征传承越中情谊 [7] - 越中友好协会副主席阮荣光演奏《天路》,呼吁青年保留和发展两国友好关系 [7] - 中越青年宣读"黔"行对话会倡议,承诺做红色文化传承者和时代发展践行者 [7] - 贵州青年袁佳丽主张以红色精神为纽带传承中越深厚情谊 [7] - 越南主播杨氏青贤计划通过社交媒体传播贵州文化魅力与发展成就 [7] - 杨德心致力于通过教学和社交媒体促进中越文化互鉴,推动友谊融入时代脉搏 [7]
平安产险南平中心支公司:情系退伍军人 传承红色精神
中金在线· 2025-08-01 11:05
公司活动 - 平安产险建瓯支公司在"八一建军节"前夕走进建瓯荣军优抚医院开展"情系退伍军人传承红色精神"主题慰问活动 [1] - 志愿者们亲切探望慰问多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等重大战役的退伍伤残军人 [3] - 活动通过聆听退伍老兵讲述战争经历和战友情谊,实现心灵碰撞和情感交融 [6] 活动意义 - 活动不仅是一次慰问,更是一次红色基因传承和精神洗礼 [6] - 退伍老兵们的故事展现了永不褪色的信仰和革命精神 [6] - 活动增强了参与者对军人荣誉和贡献的深刻认识 [3] 公司承诺 - 平安产险将持续深入开展"双拥"活动 [6] - 公司将学习军人忠诚热血精神,彰显"金融为民"的使命担当 [6] - 活动体现了公司"爱我人民爱我军"的社会责任理念 [6]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宁夏盐池:从革命老区到塞上鱼米乡
央视网· 2025-07-29 12:17
抗战时期,盐池是陕甘宁边区的西北大门和前哨阵地,也是其经济支柱和财政来源。边区军民开荒种地、打盐运盐、发展畜牧业和纺织业,开展大生产运 动,为边区的机关干部和前方将士制作了服装、军鞋等超50多万件。 传承红色精神,建设美好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盐池县立足自身优势,升级传统养殖业,生态养殖滩羊、盐碱水养三文鱼等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渠 道。当地建起125家标准化生态牧场、326个规模养殖园区,饲养滩羊量稳定在330万只以上。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宁夏盐池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作为陕甘宁边区的经济中心和后勤保障基地,为抗日战争提供了有力支援。党的十八 大以来,盐池依托红色资源、自然资源,努力绘就产业兴旺、生态优美的新画卷。 暑期到来,宁夏盐池革命烈士纪念园迎来游客参观高峰。当年这里开展大生产支援抗战的光辉历史,引起游客共鸣。 2018年,盐池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如今,聚焦新型材料、清洁能源等重点特色产业,盐池县不断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依托日照时间长、风力资源 足等优势,当地建起风光电基地,已建成并网光伏307万千瓦、风电305万千瓦,年发电量约90亿千瓦时,年产值达19亿元。 ...
“今后我要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杭州日报· 2025-07-28 02:03
活动概况 - 第四届声音里的红色档案宣讲赛在杭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举办 吸引60余所中小学校2000余名学生报名参与[1] - 经过筛选最终51名(组)选手来自近40所学校进入决赛舞台[1] - 活动设置党史研究、播音主持、文稿撰写等领域专家及红色场馆负责人组成评委团队[1] 比赛内容与成果 - 选手宣讲内容涵盖杭州抗战史、钱塘江大桥精神密码、富阳受降抗战血泪史等主题[1] - 20名(组)选手获得金牌志愿讲解员称号 将参与红色研学营并录制专业音频[1] - 录制音频将生成二维码在7大展馆同步展陈 包括杭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抗日战争胜利浙江受降纪念馆等场馆[1] 社会影响与评价 - 活动自2022年起连续举办四届 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好评[2] - 评委认为活动创新性让宣讲者自创文本 依据史料创作抗战故事更生动亲切[2] - 活动推动杭州红色资源联动发展 后续将组织讲解员进部队、社区、学校开展抗战精神主题宣讲[2] 参与者反馈 - 参赛学生表示通过活动更珍惜和平生活 并希望继续传播抗战故事[2] - 相关部门负责人肯定活动使青少年从主动认知到积极传承红色精神[2]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高永祥:忠魂不朽望山河
新华社· 2025-07-23 11:03
高永祥生平事迹 - 高永祥原名高仓贵 生于1912年 甘肃灵台人 世代务农 自幼聪慧机敏 倔强刚烈 胸怀远大 [1] - 1931年随国民党第26路军调往江西"剿共"前线 目睹红军纪律严明 思想发生极大转变 [1] - 1931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 加入红军任红五军团连长 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1] - 参加保卫中央苏区的第四 第五次反"围剿"斗争 因作战勇敢被提升为营长 团长 [1] - 在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后被派往山西太原培训抗日游击骨干 [1] - 在"晋西事变"中率部杀出重围 转移至晋西北 为党和人民保存抗日武装力量 [1] - 1940年2月指挥第36团二营顽强战斗 连续打垮日军高桥大队三次冲击 [1] 高永祥牺牲与纪念 - 1945年7月率第36团和民兵准备解放山西省神池县 战斗中身负重伤 壮烈牺牲 [2] - 晋绥军区二分区司令员许光达高度评价高永祥一生 [2] - 五寨县横山村改名为永祥村 横山改名为永祥山 [2] - 中共灵台工委纪念馆设有高永祥专题展厅 群众自发献花篮吊唁 [2] - 当地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学习 学生主动申请做"红领巾志愿者" [2] - 纪念馆副馆长白双宏表示高永祥事迹激励灵台人传承红色血脉 树立爱国情怀 [2]
山西阳泉:从百团大战浴血奋战到绿色富民乡村振兴
中国新闻网· 2025-07-11 06:58
红色旅游发展 - 百团大战纪念馆占地3232平方米 是中国唯一以百团大战为主题的纪念馆 通过声光电 VR技术等提升游客体验 [2] - 南沟村建成范子侠将军生平陈列室 狼峪抗战遗址公园等红色纪念设施 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 [7] 乡村振兴产业 - 南沟村发展玉露香梨种植 蜜蜂养殖等产业 为村民带来可观经济收益 [7] - 阳泉市将百团大战历史与红色旅游结合 形成"红色引领+绿色富民"发展模式 [4][7] 历史教育传承 - 阳泉市教师编写校本教材 开展百余场义务宣讲 利用抗战故事培育学生爱国情怀 [4] - 百团大战纪念馆通过470余幅图片 200余件实物 10余处场景生动记录战役过程 [2]
广东工贸三下乡实践队探访韶关红色教育基地
南方农村报· 2025-07-10 11:03
广东工贸三下乡实践活动 -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薪火80·红色韶关筑梦队"三下乡实践队于7月9日走进广东省粤北省委历史陈列馆 [2] - 实践队开展"参观红色阵地+宣讲思政课"主题活动 [3][4] 粤北省委历史陈列馆的教育意义 - 陈列馆是粤北地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保存了抗战时期中共广东省委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珍贵史料 [6][7] - 实践队员通过史料了解中共广东省委在粤北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艰辛历程 [8] - 韶关曾是华南抗战的重要支点,群众用独轮车、扁担筑起支援前线的"生命线" [9] 红色精神与基层实践的联结 - 实践队员在"粤北会战"场景复原前体会红色精神与基层群众的紧密联系 [9] - 活动启发队员理解"百千万工程"中"党建引领、群众参与"的实践意义 [10] - 当代青年需传承抗战精神,与乡亲们共同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 [11][12] 青年传承与行动 - 实践队员围绕"当代青年如何传承抗战精神"展开讨论 [13] - 队员表示要将历史之旅的感动转化为学习和实践的动力 [14]
厉柏海:非遗传承四十载 匠人初心不褪色
杭州日报· 2025-07-09 02:12
非遗传承与创新 - 厉柏海作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用40年时间将铁皮敲打成艺术,形成独特的铁艺画制作方法并创新技艺 [1] - 铁艺画作品主题集中在体育赛事、伟人肖像、戏曲脸谱等,体现文化底蕴与国家自豪感 [2] - 作品在"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临平区文化馆等地长期展出,吸引大量年轻人观展 [2] 教育与传承 - 每周在社区学院授课,"手把手"指导年轻人从铁丝造型入门到完成完整作品 [2] - 强调铁艺画制作需耐心精准,每一锤都体现匠心精神 [2] - 通过社区学院和校园课堂传播非遗文化,播撒文化"火种" [1] 社会影响与认可 - 2022年铁艺画作品《清廉》被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收录,成为廉政教育素材 [2] - 作品《红船精神 永放光芒》结合红色基因与非遗传承 [1] - 个人经历从部队到税务部门再到非遗传承,始终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 [2] 艺术与精神融合 - 将红色精神融入非遗创作,使文化血脉在当下焕发新生 [2] - 铁艺画不仅是工艺展示,更成为红色教育的生动载体 [1][2] - "铁艺人生"的微信名体现其人生与艺术的深度绑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