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率

搜索文档
中国人口往何处去(2025年简洁版)
李迅雷金融与投资· 2025-06-21 01:18
人口对经济的影响 - 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变化取决于20年前后出生人口数量,未来中国劳动力数量及抚养比例可提前计算[1] - 1962-1974年婴儿潮导致1980-2010年人口抚养比从10:7降至10:3.4,同期GDP年均增速10%,累计增长20倍(美国仅2.8倍)[1] - 2010年后抚养比升至10:4.8,GDP增速降至5%,预计2050年达10:6.8,家庭开支和财政压力增加[2] 人口结构变化趋势 - 出生人数增减难以改变老龄化加速趋势,因人口基数大而新增规模小[3] - 2024年出生人口954万,低于预期,需下修生育率模型起点值,参考日韩下降速率调整分年龄段生育率[4] - 预测2027年总人口跌破14亿,2039年跌破13亿,2047年跌破12亿;2025年出生人口或低于900万,2028年跌破800万[5] - 2024年结婚登记数同比下降20%,2025年出生人口可能低于800万[8] 生育率与国际比较 - 中国15-29岁生育率高于日本、英国,但30岁以上明显偏低,二孩及以上比率较低[9] - 移民政策是关键变量(如美国生育率更高),补贴政策有效(法国、瑞典案例)[9][11] - 性别比例失衡(男性多15%-20%)、高学历女性占比提升、收入压力及新媒体影响导致结婚率下降[11] 人口流动与城镇化 - 城镇化增速放缓:2023年农民工增量仅191万(2010年代年均500万+),跨省流动比例下降,中西部人口回流[12][13] - 都市圈虹吸效应加剧: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集聚明显,浙江净流入第一(电商及产业转型驱动),上海净流入率0.6%[13][14] - 省会及"双子星"城市主导人口流入(如杭州+宁波占浙江50%净流入),山东整体流出但济南青岛保持流入[14] 产业结构与就业 - 工业就业人口从2012年2.32亿降至2024年2.13亿,服务业就业占比49%(低于GDP占比8%)[16] - 高新技术制造(如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占工业30%、合肥新能源汽车137.6万辆)和服务业(杭州案例)拉动人口增长[17] - 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就业占比70%(日德)至83.4%(美国),中国提升空间显著[16]
GDP20强,谁的人口竞争力更强
虎嗅APP· 2025-05-02 14:06
省域经济与人口竞争 - 31个省份一季度GDP数据公布,全国GDP二十强省份揭晓,其中15个省份GDP增速超过或持平全国平均水平(5.4%)[3] - 决定经济长期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包括产业升级、固定资产投资、外贸数据和人口结构[5] - 在全国人口减少背景下,广东、浙江、福建、安徽和陕西5省份常住人口实现正增长[6] 人口出生率与结构 - 广东出生率最高达8.89‰,连续7年蝉联"最敢生"省份,2024年贡献全国11.8%的人口增量(113万人)[6][8] - 出生率超过6.7‰"国家线"的省份包括云南、广西、河南、陕西和福建,西部地区生育率普遍高于沿海地区[12] - 广西0—15岁人口占比达22.32%居全国之首,河南、江西紧随其后(21.2%、19.55%)[15] - 出生率与少儿人口占比呈正相关,排名前五省份高度重合[16][17] 劳动力人口与经济活力 - 广东劳动人口占比66.38%居首,比全国高出5.48个百分点,云南、内蒙古、江西、陕西紧随其后[20] - 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吸引大量劳动力流入,广州2024年户籍迁入人口达16.52万[20] - 江苏劳动人口占比高但自然增长乏力,2024年出生率仅5‰,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8.70%[21][22] 老龄化挑战 - 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2.0%,辽宁老龄化最严重(31.17%),每3人中即有1名老年人[26][27] - GDP二十强省份中半数老年人口占比超20%,包括重庆、山东、内蒙古、北京等[26] - 辽宁因传统工业衰退导致年轻人外流,2024年出生率仅4.32‰,但通过政策调整出生人口回升至18.0万[28][29] - 中西部地区老龄化主因青壮年外流,山东因人口基数大且局部劳动力外流导致老年人口占比偏高[30] - 重庆因地形制约产业发展,农村青壮年外流导致老年人口比例高居全国前列[31]
美国生育率有救了!爆马斯克与多人生超100个娃,网友:能者多劳
搜狐财经· 2025-04-30 03:50
马斯克的生育观与行为 - 马斯克被曝可能已与多名女性生育超过100个孩子,但对外公开承认的仅有14个[3][8] - 其生育理念认为聪明人应多生孩子以传承优良基因,避免人类智商下降[6] - 2022年曾公开表示人口下降会威胁发达国家经济和文明进步[6] "百子军团"实施策略 - 通过试管技术和与多名女性关系秘密生育,母亲身份涉及歌手、企业高管、网红等多领域[14][12] - 采用法律团队支付高额"封口费"(每个孩子母亲1500万美元)换取沉默[21][28] - 仅有一例(网红阿什利·圣克莱尔)通过法律途径强制确认亲子关系并曝光[25][27] 潜在社会问题 - 子女身份不透明可能导致20年后同父异母兄妹婚配风险[33][35] - 遗产分配可能面临数百名子女的复杂纠纷[37] - 当前子女管理方式被质疑可能适得其反,反而造成基因缺陷[35] 公众反应与媒体报道 - 美国记者爆料引发广泛关注,网友调侃其"劳模"式生育行为[10] - 多国媒体报道其生育计划,包括日本官员曾邀请捐精的传闻[39] - 现有公开资料显示马斯克坚持不承认非公开子女身份[18][25]
看了一个美国博主对进口中国机械和美国机械的对比
虎嗅APP· 2025-03-08 13:42
文章核心观点 - 美国加征关税难以削弱中国制造竞争力,美国制造需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中国制造长期挑战在于扩大本土市场,中国应降低育儿成本、加强劳动者福利提升生育率 [11][16][20] 美国加征关税情况 - 2月4日特朗普政府对从中国进口产品加征10%关税,3月4日再次加征10%,今年以来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关税水平上升20% [2][3] - 3月4日特朗普政府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开征25%关税,影响中国通过墨西哥等对美国的转口出口 [17] 中美工程机械价格对比 - 中国制造14马力、2个液压泵基础版工程机械3700美元,美国同类产品最便宜38000美元 [4] - 中国Derette DRT 450滑移装载机含25%关税价格8500美元,关税前6300美元,再加10%关税多付630美元,仍有竞争力 [4] - 中国Derette移动装载机15000美元,同配置美国Bobcat MT100或日本久保田SCL 1000价格4万美元以上 [5] - 美国基本款Ditch Witch SK900挖掘机44900美元,中国15000美元移动装载机加2000美元割草配件,美国同类配件加机械及税共约6万美元 [6] 中国工程机械价格构成及关税影响 - 15000美元中国制造蓝色机械,本身价格9300美元,运费约5000多美元,再加10%关税多930美元,约16000美元 [7] 中国制造对美国的影响 - 大量从中国进口制造业产品降低美国普通人生存成本,帮助美国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降低采购成本、生存下去 [15] - 加关税对美国中小和小微企业造成巨大伤害,因美国制造机械成本高会吃掉企业利润 [16] 中国对越南、墨西哥出口情况 - 2018 - 2024年中国对墨西哥出口从440.1亿美元增至902.32亿美元,对越南出口从654.38亿美元增至1620亿美元 [13][14] 美国通货膨胀情况 - 2020 - 2024年美国通货膨胀率分别为1.2%、4.7%、8.0%、4.1%、2.9%,相比2019年五年物价上涨20%多 [14][15] 中国制造长期挑战及应对措施 - 中国制造长期挑战是需求端本土市场能否做大,扩大本土市场受新生儿数量减少挑战 [20][25] - 2025年中国预计在降低育儿成本、加强劳动者福利两方面持续发力,如提高最低工资、增加假期等 [26] - 中国应把提升生育率作为战略工程,虽难以恢复正常更替水平,但早奖励、加大力度对中国有利 [27] 广深最低工资调整情况 - 2025年3月1日,广州最低工资从2300元调至2500元/月,深圳从2360元调至2520元/月,分别上调200元和160元 [21] - 广州上次调整在2021年12月1日,深圳在2022年1月1日,普工底薪上涨后加班工资随之上涨,实际月工资涨幅不止200元和160元 [22][24]
中国生育报告2024
泽平宏观· 2024-12-24 09:53
中国生育政策演变 - 中国生育政策经历了五个阶段:1949-1953年鼓励生育、1954-1977年宽松计划生育、1978-2013年严格计划生育、2014-2020年放松计划生育、2021年至今生育支持阶段[5] - 2021年实施三孩政策并配套支持措施,2022年提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2024年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11] - 当前生育支持措施包括经济支持(个税抵扣、生育补贴)、服务支持(托育服务)、时间支持(延长假期)、文化支持(婚育价值观宣传)[12] 生育现状分析 - 中国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代的6降至2023年的1.0,不足更替水平(2.1)的一半,全球倒数[16] - 育龄妇女规模从2011年峰值3.8亿降至2022年3.1亿,主力育龄妇女(20-35岁)年均减少353万人[28] - 出生人口连续7年下降,2023年降至902万人,比2022年减少54万人[31] - 90后、00后生育意愿仅为1.54和1.48个,远低于更替水平[17] 生育率下降原因 - 生育成本高企:中国抚养成本/人均GDP达6.3,在统计的14国中仅次于韩国[45] - 职场性别不平等:中国城镇就业人群性别薪资差距达22.9%,在OECD国家前列[45] - 教育内卷严重:中国学生每周学习时间达57小时,远超美英日等国[47] - 房价收入比高:北上广深市中心房价收入比达32-44,远超纽约伦敦东京[47] 国际经验借鉴 - OECD国家生育支持政策包括:提供男女平等育产假、经济补贴、托幼服务、促进就业性别平等[51] - 法国通过津贴体系、托幼服务和企业氛围建设,2023年总和生育率1.7,居发达国家前列[57] - 德国通过鼓励男女共担育儿责任,生育率从1.3以下升至1.5左右[6] - 日本因传统性别分工固化,生育率跌破1.3陷入"低生育陷阱"[6] 政策建议方向 - 全面放开生育,将生育权回归家庭自主[6] - 构建生育支持体系:差异化的个税抵扣及现金补贴、加大托育服务供给(目标入托率从4%提至40%)、完善女性就业权益保障[6] - 发放生育补贴:建议国家层面按孩子数量每月补贴1000-6000元[6] - 完善辅助生殖顶层设计,发放辅助生育补贴券[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