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育种
icon
搜索文档
中信股份2025中期营收3688亿 科技引领高质量增长 风险指标持续优化
智通财经· 2025-08-29 08:50
财务业绩 - 上半年营业收入3,688亿元 净利润598亿元 归母净利润312亿元 [1] - 董事会建议派发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20元 同比增长5.3% 分红总额58.18亿元 [1] 科技创新布局 - 实施科技创新"磐石"行动 聚焦智能矿山重型装备 先进材料 金融科技 生物育种 轻量化技术 人工智能 特种机器人等优势领域 [1] - 建设"2+4+N"科创平台集群 包括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 4个公司级科技创新中心 N个领域级研发中心 [1] - 中信香港人工智能科创中心统筹全球创新资源 围绕工业智能 具身智能 金融科技等领域强化攻关 [1] 技术应用成果 - 中信泰富特钢研发2200兆帕级桥梁缆索钢丝用钢 将用于世界最大跨度桥梁建设 [2] - 南钢集团联合华为打造垂直领域"元冶"钢铁大模型 构建20个AI应用场景试点 [2] - 华智生物"液相生物芯片在分子与智能育种中的研发与应用"项目获2025年金砖国家解决方案大赛生物经济赛道一等奖 [2] 风险管控进展 - 房地产和政府融资平台业务风险持续收敛 不良率较年初进一步下降 [2] - 中信澳矿土地受限问题诉讼取得里程碑式进展 《2023版项目开发建议书》获批 [2] - 新增重组盘活项目金额98亿元 [2]
中原证券:农林牧渔有望迎来估值回归 维持行业“强于大市”评级
智通财经网· 2025-08-29 01:47
生猪养殖行业 - 2025年7月全国生猪(外三元)交易均价14.55元/公斤 环比上涨1.89% 同比下跌23.13% [1] - 能繁母猪存栏量和全部生猪存栏量处于较高水平 下半年市场生猪供应仍较为充足 [1] - 加征美国猪肉关税导致进口冻品数量下降 推动国内屠宰量增加 叠加下半年猪肉传统消费旺季 预计2025年下半年行业进入供需双增局面 [1] - 生猪养殖板块处于历史估值相对低位 宏观调控下产能逐步去化至合理水平 市场供需关系有望改善 行业龙头将率先受益 [1] 白羽鸡养殖行业 - 2025年7月白羽肉鸡鸡苗均价1.56元/羽 环比下滑0.52元/羽(跌幅25.00%) 同比下跌1.16元/羽(跌幅42.65%) [2] - 2025年7月白羽肉鸡均价3.21元/斤 环比下滑0.30元/斤(跌幅8.55%) 同比下滑0.45元/斤(跌幅12.30%) [2] - 成本压力缓解和鸡价企稳反弹 推动养殖行业利润弹性逐步释放 [2] - 生物育种商业化政策明朗 种业板块具备明显投资价值 相关上市公司有望受益于行业集中度和利润率双重提升 [2] 宠物食品行业 - 2025年7月宠物食品出口数量3.31万吨 同比增长11.67% 1-7月累计出口20.10万吨 同比增长6.63% [3] - 2025年7月宠物食品出口金额1.30亿美元 同比下降3.85% 1-7月累计出口金额8.25亿美元 同比下降1.25% [3] - 受益于人口结构变化和居民生活水平提升 中国宠物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3] - 行业呈现线上占比提升和国产替代深化趋势 参照海外成熟市场 相关上市公司市场份额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3] 行业估值与投资建议 - 农林牧渔行业市盈率、市净率均低于历史估值中枢 处于相对低位 未来有望迎来估值回归 [1] - 建议关注牧原股份、普莱柯、秋乐种业、乖宝宠物、中宠股份、佩蒂股份等上市公司 [1]
温氏股份2025年上半年营收净利同比双增长 多举措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证券日报网· 2025-08-28 05:4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98.52亿元 同比增长5.91%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75亿元 同比增长159.12% [1] - 资产负债率降至50.57% 较上年末下降2.80个百分点 [1] 生猪业务表现 - 累计销售生猪1793.19万头 其中毛猪和鲜品1661.66万头 仔猪131.53万头 [2] - 毛猪和鲜品销量同比增长15.6% [2] - 肉猪类销售收入327.35亿元 同比增长16.26% [2] - 5月份肉猪养殖综合成本为6-6.1元/斤 肉猪上市率稳定在93% [2] 肉鸡业务表现 - 销售肉鸡5.98亿只 同比增长9.16% [2] - 肉鸡类收入151.27亿元 同比下降9.29% [2] - 毛鸡销售均价10.84元/公斤 同比下降18.43% [2] - 养鸡业务上市率达95.1% 养殖成本保持行业优秀水平 [2] 多元化业务布局 - 兽药业、环境治理业、农牧设备业等业务合计贡献收入19.89亿元 [2] - 构建多元增长格局 为未来发展增添活力 [2] 经营管理优化 - 强化全员危机意识 建设学习型组织 加强廉洁教育 [3] - 猪业迭代生物安全措施 推进疾病净化与"五高"种猪繁育 [3] - 禽业优化营养配方 提升单产水平 [3] - 深化粮油供应商战略合作 构建一体化物流体系 [3] 组织架构创新 - 拆分养禽事业部为三大事业部及育种独立经营单元 [4] - 完成益康生态收购整合 拓展业务边界 [4] - 重大管理创新项目有序开展 "金点子"平台激发全员创新 [4] 技术研发与数字化 - 生物育种、疾病防控、饲料营养等创新成果应用良好 [4] - 数字化应用先行示范区、温氏AI落地蓝图规划稳步实施 [4] - "强技提质"项目赋能业务成效显著 [4] 产业链协同发展 - "公司+农户"模式持续迭代升级 增强合作农户队伍稳定性 [4] - 优化产屠销、毛鲜熟等产业链上下游业务流程与协同机制 [4] - 新增"温氏畜禽""温氏食材"业务品牌 启用上海营销中心 [3] - 打造中华土鸡文化馆与体验农场 提升品牌影响力 [3]
温氏股份: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增
中证网· 2025-08-28 05:19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总收入498.75亿元同比增长5.92% 净利润35.31亿元同比增长143.71% [1] - 资产负债率降至50.57%较上年末下降2.80个百分点 处于行业较低负债水平 [1] 养猪业务 - 累计销售生猪1793.19万头 其中毛猪和鲜品1661.66万头同比增长15.6% [1] - 肉猪类销售收入327.35亿元同比增长16.26% 养殖综合成本降至6-6.1元/斤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1] - 肉猪上市率稳定在93% 受益于精细化管理和饲料原料价格下降 [1] 养鸡业务 - 销售肉鸡5.98亿只同比增长9.16% 上市率达95.1%保持行业优秀水平 [2] - 肉鸡类收入151.27亿元同比下降9.29% 在行业整体承压背景下保持稳健运营 [2] 多元化业务 - 兽药业、环境治理业等六大业务协同发力 合计贡献收入19.89亿元 [2] - 完成益康生态收购整合 拓展业务边界构建多元增长格局 [2][3] 运营管理 - 新增"温氏畜禽""温氏食材"业务品牌 启用上海营销中心提升品牌影响力 [2] - 拆分养禽事业部为三大事业部及育种独立经营单元 激发内部竞争活力 [3] - 深化粮油供应商战略合作 构建"检测+仓储+运输"一体化物流体系 [2] 创新与产业链 - 生物育种、疾病防控等创新成果应用良好 数字化应用示范区稳步实施 [3] - "公司+农户"模式持续迭代升级 优化产屠销协同机制形成发展合力 [3]
育种、牧海、强农机!三院士为岭南特色现代农业出谋划策
南方都市报· 2025-08-26 20:16
行业概况 - 2024年广东省农林牧渔总产值达9701.21亿元 位居全国前列 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等产量领先 [1] 农业机械制造 - 需加强中小型农业机械制造 明确以动力机械、水稻生产机械、蔬菜生产机械、水果生产机械为重点方向 [2][5] - 当前存在农机制造工业薄弱、企业数量少、产品档次低、缺乏知名品牌等问题 [5] - 建议通过揭榜挂帅、重点支持、省内选拔及省外引进等方式培育中小型农机企业 [5] 海洋牧场建设 - 广东管辖海域面积41.93万平方公里(陆域2.3倍) 大陆海岸线4114公里(全国第一) 海洋GDP连续30年全国第一 [6] - 需重点发展精深加工体系 包括海产品鲜活输运技术、保鲜技术及健康食品研发平台 [9] - 优质鱼类市场(如大西洋鲑鱼、石斑鱼)单种规模约20-30万吨 预计可扩展至50万吨 [9] - 种苗建设需兼顾近海种类(金鲳鱼、石斑鱼等)与深远海品种(三倍体牡蛎、金枪鱼等)开发 [9] 生物育种技术 - 广东种质资源保存量全国领先 超级稻、白羽肉鸡及水产育种成果显著 [10] - 需突破基因编辑工具、生物大数据解析、AI育种算法等"卡脖子"技术 [13] - 建议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资源 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与大型表型组学平台 [13] - 通过"政府+科研+企业"机制推动品种研发推广 加强国际种业科技合作 [13]
广东现代农业发展问计专家 三位院士在这场会议上给出答案
南方都市报· 2025-08-26 19:55
产业规模与基础 - 2024年广东省农林牧渔总产值达9701.21亿元 位居全国前列 [2] - 全省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1.63万亿元 培育农业龙头企业5507家 年营收规模近万亿元 [2] - 2024年海水养殖产量达376.83万吨 同比增长5.47% 增速创2011年以来新高 [3] - 渔业经济总产值4718.25亿元 累计建设5个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 总投资超70亿元 [3] 科技与机械化进展 - 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1.3% [3] - 深圳大疆和广州极飞农业无人机国内市场份额占比约96% [3] - 华南农业大学在全国15个省市建设30多个无人化智慧农场 [3] - 广东收集保存农业种质资源36.8万份 建成农作物、畜禽、水产、微生物四大省级种质资源库 [3] - 育成超级稻品种36个占全国28% 畜禽新品种40个占全国15% 水产新品种43个占全国14% [3] 发展瓶颈与挑战 - 特色产业规模不足 生物种业实力较弱 农机推广应用面小 [4] - 农业品牌经营主体分散 产品同质化严重 部分农业标准不完善 [4] - 海洋牧场适养区域不足 养殖品种不够丰富 良种生产体系待提升 [4] - 病害防控与饲料使用指引不足 金融保险产品单一 [4] 智慧农业发展建议 - 加强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精准化作业和智慧化管理关键技术研发 [5] - 建设一批智慧农(牧、渔)场场景 提升应用水平 [5] - 设立智慧农业本科专业及硕博学位点 加强基层实用型人才培养 [5] - 重点发展动力机械、水稻、蔬菜、水果及其他作物生产机械 [8] 海洋牧场建设方向 - 推动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 优先保障海洋牧场用海需求 [8] - 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一张图" 明确空间布局与安全红线 [8] - 发展海产品鲜活输运技术、保鲜技术、特医食品研发技术 [8] - 强化物流体系建设、水产品宣传科普与市场扩展 [8] - 以广州海洋实验室、湛江湾实验室等为样本探索深远海规模化养殖模式 [8] 生物种业创新路径 - 构建"种质资源保护—基因编辑—品种培育"全链条攻关路径 [10] - 加快突破性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应用 [10] - 实施全链条技术攻关 建设高能级平台 深化科企融合加速成果转化 [10] 装备与政策支持 - 重点整合资源加强智能农机、丘陵山地小农机、智慧农场研发应用 [13] - 突破农用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关键技术 打造"研发—制造—推广"一体化平台 [13] - 建设100个智慧农业示范场 通过"人工智能+农机装备"破解劳动力短缺 [13] - 强化财政补贴 支持深远海养殖装备与种苗系统等核心设施 [13] - 建设粤西海洋种质资源库 推动校企共建中试基地 [13] - 构建"预防—监测—预警—控制"一体化智能防控体系 [13] - 组建国家海洋牧场工程研究中心 加速科研成果市场化与产业对接 [14]
广征良策绘就广东农业新图景,这场专题会干货满满
南方农村报· 2025-08-26 14:32
会议背景与目标 - 广东省召开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岭南特色现代农业专场) 围绕推动岭南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探讨 [4][5] - 会议展示全省11个市海洋牧场建设成果 10个市特色农业发展成效 8家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创新成效 [2] - 会议旨在共商良策 绘就广东农业新图景 [5] 政策规划与调研基础 - 《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发展岭南特色现代农业 实施"粤强种芯""粤强农装"工程 [8][9] - 省人大专题调研组围绕岭南特色现代农业开展近半年调研 形成"1+3"调研报告 [15][16] - 调研重点关注"粤强种芯""粤强农装"工程实施情况 现代化海洋牧场规模化体系化发展 [13][14] 种业创新现状与挑战 - 广东种业创新走在全国前列:保存农业种质资源36.8万份 种类和数量全国前列 建成四大省级农业种质资源库 [27] - 育成超级稻品种36个占全国28% 畜禽新品种40个约占全国15% 水产新品种43个约占全国14% [28][29] - 10家(次)畜禽企业 12家(次)水产企业入选国家种业企业阵型 居全国首位 [29][30] - 存在农作物种业缺少领军企业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生物育种发展滞后等问题 [31][32] 种业发展建议与方向 - 建议明确技术服务市场化收费机制 给予免税等政策支持 [34] - 建议建立"政府+科研+企业"品种研发推广机制 支持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 [35] - 专家提出以生物育种为核心 构建全链条攻关路径 加快突破性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应用 [39] - 广东具备生物育种基础和产业应用市场条件 有责任在该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42] 农机装备发展现状 - 广东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1.3% [46] - 深圳大疆和广州极飞农业无人机国内市场占有率约96% [47] - 华南农业大学突破无人化智慧农场关键技术 在全国15个省市建设30多个无人化智慧农场 [48] 农机装备挑战与建议 - 广东农机装备产业规模与兄弟省份差距较大 智能农机与丘陵山地小农机研发转化不足 [53] - 农机制造企业少 产品档次不高 缺乏知名品牌 [54] - 建议重点发展中小型农业机械 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培育中小型农机企业 [55][57] - 建议整合资源加强智能农机 丘陵山地小农机 智慧农场研发应用 [58] 海洋牧场建设成果 - 广东编制全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总体规划 出台17条支持措施和政策 [64] - 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种业创新中心 装备技术创新中心 [65] - 沿海各市 省属国企成立现代化海洋牧场一级开发主体 [66] 海洋牧场发展挑战 - 适养区域不足 养殖品种不够丰富 良种生产体系有待提升 [67][68][69] - 病害防控 饲料使用等指引不足 保险产品较为单一 [71][73] - 存在"丰产不丰收"风险 需加强精深加工 销售渠道和品牌建设 [86] 海洋牧场发展建议 - 尽快制定沿海市县"现代化海洋牧场一张图" [75] - 推动装备标准体系和确权登记 支持建立装备研究生产基地 [75][76] - 构建全产业链全流程保险体系 提高海水养殖保险覆盖率 [77] - 系统构建"种苗繁育-渔业养殖-饲料动保-养殖装备-冷链物流-精深加工-交易服务"全产业链条 [81][82] 政府部门回应与行动计划 - 省农业农村厅将从种质资源精准鉴定 育种联合攻关 企业扶优等五方面推动种业振兴 [89] - 实施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项目 推动"人工智能+农机"深度融合 [91] - 加快打造万亿元级现代化海洋牧场全链条产业集群 [93] - 省科学技术厅将加力研发生物育种底盘技术 推动育种向"育种4.0"阶段转变 [95][99] -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运用产业政策协同推进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和应用 [100][101] - 广东金融监管局将指导提供全链条"一揽子保险"服务 完善风险共担机制 [105][107]
温氏股份总裁黎少松:在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周围划定禁养区
南方农村报· 2025-08-26 09:03
核心观点 - 温氏股份总裁提出加强生猪育种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包括划定禁养区保障生物安全 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 建立市场化合作机制 [1][7][9] 行业现状分析 - 种业具有基础性 公益性特点 投资大 门槛高 见效慢 周期长 一般企业难以承担 [2] - 广东育种存在三方面问题:育种企业市场竞争压力大经济效益较低 高水平综合性人才短缺 育种基地疫病防控难度较大 [4][5] 政策建议 - 优化政策环境 遴选重点育种企业 制订长周期有重点的扶持政策 在资金 重大项目和人才引进培养上提供支持 [8] - 给予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和国家级原种场优先地位 在其周围3公里范围内划定禁养区保障长期生物安全 [9][10] - 加快生物育种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 建议制订政策减少研发中试的法律风险 [11][12][13] - 建立育种企业与养殖企业合作机制 明确技术服务市场化收费机制 按农产品同样条件免税 [14][15] 公司经营数据 - 温氏股份2024年上市肉猪3018万头 肉鸡12.1亿只 产值1049亿元 [16][17]
粤开市场日报-20250826
粤开证券· 2025-08-26 08:20
核心观点 - A股主要宽基指数多数调整 沪指跌0.39%至3868.38点 深证成指涨0.26%至12473.17点 创业板指跌0.76%至2742.13点 科创50跌1.31%至1270.87点 [1] - 全市场个股涨跌各半 2802只个股上涨 2469只个股下跌 152只个股收平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26790亿元 较上个交易日缩量4621亿元 [1] 行业表现 - 申万一级行业涨跌各半 农林牧渔领涨2.62% 美容护理涨2.04% 基础化工涨1.26% 传媒涨1.23% 综合行业涨1.09% [1] - 医药生物领跌1.09% 非银金融跌1.06% 钢铁跌0.98% 国防军工跌0.93% 通信跌0.79% [1] - 农林牧渔/美容护理/基础化工行业成交活跃 [9][13] 概念板块表现 - 连板/高送转/鸡产业/消费电子代工/智能音箱概念涨幅居前 [1][10][11] - 稀土/CRO/稀土永磁/医疗服务/创新药概念显著回调 [10][11] - 鸡产业与猪产业概念同时进入涨幅前列 [1][11] 市场资金动向 - 主要宽基指数成交规模分化 上证指数成交活跃度高于创业板指 [9][13] - 基础化工/传媒等上涨行业获得资金关注 [9] - 非银金融/医药生物等下跌行业资金流出明显 [1][9]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耀光:实施育种全链条攻关,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南方农村报· 2025-08-26 07:06
行业背景与现状 - 全球种业竞争日趋激烈 [6] - 中国在水稻、小麦等口粮作物上实现基本自给 [6] - 广东是农业和种业强省 种质资源保存数量全国领先 生物育种获得显著成效 [7] - 广东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建设薄弱 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仍需突破 创新整体效能有待提升 [8][9][10] 发展建议与战略方向 - 实施全链条攻关 突破卡脖子技术 优化生物育种重大专项 [12][13] - 聚焦智能设计育种、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前沿领域 [13] - 建立从种质资源保护到品种选育的一体化创新链 [13][14] - 重点突破基因编辑工具、生物大数据解析、AI育种算法等关键技术 [14] - 推动育种向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迈进 [15] - 建设高能级平台 强化协同创新 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资源 [16][17] - 争创生物育种领域的全国重点实验室 支持建设大型表型组学平台和农业生物基因库 [17] - 打造跨学科、跨单位的创新联合体 提升重大成果产出能力 [18] - 深化科企融合 加速成果转化 建立政府+科研+企业品种研发推广机制 [19][20] - 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建设品种测试与示范基地 [20] - 推动新品种、新技术快速落地 加强国际种业科技合作 [21] - 提升广东种业的国际影响力 [21] 行业意义与目标 - 生物育种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支撑 [22] - 广东有基础、有条件、有责任在生物育种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23] - 推动广东种业振兴 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