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源网荷储一体化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天楹(000035) - 000035中国天楹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22
2025-09-22 11:00
项目进展 - 辽源项目一期工程进入施工安装阶段 包括514.8兆瓦上网风电 214.5兆瓦离网风电 生物质绿碳制备及年产1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5] - 安达项目一期工程完成全部核准备案 包括400兆瓦上网风电 400兆瓦离网风电 生物质绿碳制备及年产1.95万吨绿氢和10万吨绿醇项目 化工部分已开始土建施工[6] 技术路线 - 采用风光可再生能源发电+储能系统+氢能制备+化工合成的多能互补技术路线[7] - 绿氢工艺采用碱性电解水ALK技术(四拖一模式) 绿氨采用柔性合成氨设计 绿醇耦合多种生物质制碳工艺[7] - 应用荷随源动和源随荷动核心技术 确保新能源直供模式下稳定运行[7] 市场前景 - 全球船用燃料油年消费量超3.2亿吨 对应碳排放超10亿吨(按单吨燃料油碳排放3.15吨计算)[8] - 截至2024年4月全球替代燃料船舶订单占比达49.5% 其中甲醇动力船占9.1%(227艘)[9] - 预计到2033年全球将有439艘甲醇动力船舶投入运营[9] 产能规划 - 计划2026年具备年产20万吨欧盟认证电制甲醇能力[10] - 2030年前后实现100万吨电制甲醇供货能力[10] 资质认证 - 子公司获得ISCC EU认证证书 满足进入欧盟能源市场的必要条件[11] 合作生态 - 与中国船舶燃料有限责任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为其提供电制甲醇/氨/甲烷等绿色燃料[10] - 联合全球航运产业链企业构建国际化供应体系 推动绿色燃料在远洋船舶的应用[12]
天富能源高层“大换血”,业绩困局待解?
36氪· 2025-09-22 06:28
高管变动 - 董事长刘伟和总经理李奇隽于2024年8月底辞职 原定任期至2027年5月8日 提前20个月零10天离任 辞职原因为工作调整 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2][3] - 刘伟报告期内税前报酬为0元 李奇隽税前报酬为37.17万元 [3][4] - 控股股东中新建电力集团推荐46岁的尹俊涛为新任董事长人选 尹俊涛现任中新建电力集团总经济师及天富能源党委书记 具有丰富经济管理经验 [5][6] 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收40.66亿元 同比减少10.64% 归母净利润3.04亿元 同比减少3% [7] - 营收下降因新疆石河子地区电力热力需求减少及新电价政策执行 利润总额同比增长9.36%因燃料成本及外购电价下降 [7] - 2018-2024年业绩不稳定 2019年巨亏超4亿元 2022年亏损扩大至1.99亿元 2024年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双降 同比减少2.49%和42.34% [8] - 2025年上半年披露5项官司 多数为对外讨债案件 包括与新疆上昵生物科技等公司的供用电合同纠纷 [8] 财务状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负债合计214.47亿元 资产总计301.90亿元 资产负债率达70.99% [9] - 短期借款占总资产比例0.45% 长期借款占44.56% 短期偿债压力低但长期财务压力集中 [9] - 上半年现金流同比减少近40% 主要控股参股公司中有12家处于亏损状态 [10] 行业地位与优势 - 新疆全年日照2550-3500小时 年辐射照度总量全国第二 是国家重点推进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 [9] - 采用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营模式 独家拥有石河子市全域供热管网、供水管网及天然气官网 在新疆供电量及供热市场占绝对优势 [10] - 控股股东中新建电力集团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旗下骨干企业 目标成为新疆最大千亿级电力企业 [11] 发展挑战 - 传统业务增长遇瓶颈 财务健康度及全国竞争力不足 需提升业绩避免成为集团拖累 [10][11] - 公司核心价值在于不可复制的区域地位及新能源转型先发优势 但需解决经营状况不佳问题 [10]
负荷为王,风电开发投资的逻辑变了!
搜狐财经· 2025-09-22 03:16
风电行业政策变革 - 风电投资逻辑从"哪里风大往哪建"转向"哪里用电往哪建" [1] - 136号文要求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 彻底打破风电电价"一口价"模式 [3] - 绿电直连政策允许发电企业与用电大户"点对点"交易 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损耗 [3] 风电消纳现状 - 全国风电平均利用率为93.8% 河北、内蒙古、黑龙江、甘肃、青海、新疆等地降至90%左右 西藏地区降至69.4% [1] - 西北风电资源富集区因本地负荷有限 参与跨省跨区交易电价承压 [6] - 中东部负荷中心风电项目限电风险低 可通过电力现货市场获得更高电价 [6] 区域政策导向 - 云南重点支持绿色铝、硅光伏等新建项目的绿电直连 [4] - 河北优先保障算力、钢铁行业绿电需求 [4] - 江苏由电网企业统一规划建设绿电专线连接电池企业 [4] - 内蒙古推动煤化工、有色金属冶炼与风电项目绿电直连 鼓励建设"风光储+高耗能产业"一体化项目 [4] - 河南限定源荷距离需在20公里范围内 [4] 电价机制改革 - 2025年成为风电电价机制"切换年" 存量项目通过差价结算衔接 增量项目机制电价由市场化竞价确定 [6] - 建立差价结算机制 市场交易价格低于机制电价时给予补偿 高于时扣除差价 [3] - 2024年全国电力市场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62% 新能源市场交易电量占其发电量近50% [6] 企业战略转型 - 节能风电投资15.23亿元建设哈尔滨木兰200MW风电+清洁供暖项目 配套20MW/40MWh储能装置 战略重点转向非限电区域 [7] - 金风科技投资189.2亿元在巴彦淖尔建设风电制氢氨醇一体化项目 将风电直接转化为工业原料 [7] - 金风科技投资136.65亿元在兴安盟建设2吉瓦风电用于制取绿色甲醇 [7] - 三峡能源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建设全球最大"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 总规划风光电装机3600万千瓦 配套55万千瓦储能设施 [9] - 国家电投在赤峰高新区投资110兆瓦风储项目 配套16.5兆瓦/66兆瓦时储能系统 为化工企业定制供电方案 [9] 新兴商业模式 - 园区集中采购再分配模式使中小企业能为绿电支付溢价 靠近负荷的风电项目现金流更稳定 [6] - "风电+高耗能产业"模式将负荷内置到项目中 彻底解决消纳问题 [7] - 风光储与负荷需求智能联动模式使弃风率控制在3%以下 远低于西北平均水平 [9] - 数据中心24小时不间断电力需求成为风电最理想的"负荷伴侣" [9] 行业发展趋势 - 风电行业从规模扩张期迈入质量竞争期 负荷稳定性、可及性与溢价能力成为收益核心标尺 [10] - 靠近工业园区的风电项目、配套高耗能产业的风电制氢/制甲醇项目、与数据中心联动的风光储一体化项目成为资本追逐热点 [10] - 高耗能行业、数据中心、出口外向型企业等绿电需求集中场景成为风电投资新蓝海 [10]
多层次立体化新能源消纳体系加速构建
中国能源报· 2025-09-22 01:49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近日下发的《关于完善价格机制促进新能源发电就近消纳的通知》最大的亮点在于,从保量保价的"计划消 纳"转向市场化定价的"主动消纳",核心是建立"新能源+就近负荷"的动态价格耦合机制。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近日下发《关于完善价格机制促进新能源发电就近消纳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自今年10月1日起实 施。《通知》明确,就近消纳项目电源应接入用户和公共电网产权分界点的用户侧,新能源年自发自用电量占总可用发电量比例不低于 60%,占总用电量比例不低于30%、20 30年起新增项目不低于35%;项目应具备分表计量条件,由电网企业在发电、厂用电、并网、自 发自用、储能等关口安装计量装置,准确计量各环节电量数据。 在业内看来,《通知》最大的亮点在于,从保量保价的"计划消纳"转向市场化定价的"主动消纳",核心是建立"新能源+就近负荷"的动 态价格耦合机制。 明确新能源就近消纳硬约束 新政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新能源就近消纳项目的"自发自用比例"量化门槛,并配套"分表计量+全环节监管"的技术要求。这两大措施共 同解决了新能源就近消纳长期面临的"消纳责任不清、激励机制模糊、数据监管薄弱"三大痛点,将就近消 ...
双杰电气(300444) - 300444双杰电气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9
2025-09-19 10:1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375,894,832.52元,同比增长41.95%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516,272.94元,同比增长20.11% [2] - 智能电气设备销售毛利率同比增长4.74个百分点 [3] - 新能源业务应收账款一年内到期占比超80% [7] 业务发展 - 智能电气设备业务规模提升带动收入增长 [3] - 新能源业务订单增长强劲且储备充足 [3] - 重卡充电业务采用自持运营、合作共建、BOT及全流程托管等多元模式 [4] - 宁夏974.276254MW光伏EPC总承包项目于2025年3月签约 [6] - 吉尔吉斯斯坦100MW光伏配套20MW储能项目正在推进 [13] 战略布局 - 源网荷储一体化战略顺应能源低碳转型政策 [5] - 翁牛特旗40万千瓦源网荷储项目配套55.2万吨高碳铬铁合金产能 [5] - 通过子公司南杰新能布局虚拟电厂及电力市场化交易业务 [11] - 在厂区建设零碳园区示范项目实现光伏自发自用 [10] 运营管理 - 通过规模效应和工艺优化实现毛利率提升 [3] - 建立应收账款预警与催收机制控制坏账风险 [7] - 人员招聘根据业务需求动态调整 [13] - 曾为数据中心提供高压PT柜等设备并寻求新订单 [8]
海希通讯加速布局固态电池产业 200MWh生产线四季度启动安装
全景网· 2025-09-19 09:28
核心业务进展 - 公司于2025年6月采购一条200MWh全固态电池生产线 预计四季度启动安装调试[1] - 山东菏泽项目规划新型储能系统及组件生产 预计2025-2026年达产 其中储能系统集成线2025年底投产[1] - 湖州安吉项目4GW新型电力系统设备产线中 2GWh储能系统集成产线已于2025年4月投产并逐步出货[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02亿元 同比增长9.03%[1] - 归母净利润4146.35万元 同比增长18.11% 增长主要来自储能业务扩张[1] 技术突破 - 开发浸没式液冷PACK技术 采用全浸没冷却液与专业流道设计实现高效换热[2] - 产品达到IP67防护等级 配备防爆透气阀与液位传感器[2] 产能布局 - 山东孙公司租赁临时厂房 已具备月产100MWh储能设备集成能力[1] - 形成工业无线控制设备与新能源储能双主业发展格局[1] 战略规划 - 未来将积极推进双主业战略 加快新能源产业布局[2] - 向源网荷储一体化产业链延伸 目标成为新能源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2]
中金:AI供电架构向800V HVDC升级 长期看SST有望成为最优技术路线
智通财经· 2025-09-19 05:53
AI算力中心供电架构升级趋势 - AI算力中心建设景气上行 头部云厂商上调资本开支预期 AI数据中心建设加速[1][2] - 英伟达规划2027年全面部署800V HVDC架构 维谛技术认为2030年有望开启固态变压器应用[2] - 800V HVDC架构与绿电直连需求共振 推动供电架构技术升级[1][2] 固态变压器(SST)技术优势 - 相较于传统UPS供电链路 SST全链路效率可提升3个百分点以上[1][3] - 减少占地60%以上 减少安装调试周期75% 具备预制化设计优势[1][3] - 多功能集成 适配绿电接入 在全生命周期成本中具备较强优势[1][3] - 技术发展仍存较大降本空间 当前初始投资成本较高 未来随功率半导体器件和磁芯材料工艺成熟成本将下降[3] 固态变压器应用前景 - SST有望成为未来数据中心供电架构的优选解法 综合优势突出且交付周期更短[1][2] - 适配"光储直柔"架构 绿电直连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为SST带来推广新契机[2] - 中国西电已有SST产品应用在数据中心项目中 个别公司产品在交直流混合微网工程中形成应用[4]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AI数据中心龙头伊顿 台达等对SST方案储备较早[4] - 国内厂商从传统电力设备 AI电源 光储充三类公司切入布局 各具优势[4] - 看好对电力电子 高频变压器 中压处理技术有深刻理解且拥有丰富数据中心项目经验的头部厂商[4] 相关受益标的 - 四方股份(601126 SH) 中国西电(601179 SH) 金盘科技(688676 SH)以及产业链其他相关公司被推荐[5]
中国华能董事长温枢刚:推动储能技术与新型电力系统深度融合
行业发展趋势 - 新型储能装机截至2025年上半年达9500万千瓦 五年增长近30倍 跃居世界第一 [4] - 新型储能技术路线百花齐放 包括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铅碳电池/液流电池 锂电子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5] - 建成品种齐全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 应用场景涵盖独立储能/共享储能/新能源配储 [5] - 电力系统正向新能源为主体跨越 以网源荷储全链条重构为核心 数字化智能化深度融合 [5]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以绿色低碳转型为方向 科技创新为驱动 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升级 [7] - 推动储能技术与新型电力系统深度融合 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走在前列 [7] 技术突破与应用 - 江苏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实现非补能压缩空气储能首次商业化应用 一期容量55兆瓦 [7] - 山东投运全国首个火电机组调峰调频模块熔岩储能项目 总容量3万千瓦 储能时长6小时 [7] - 甘肃建成综合能源基地配套60万千瓦国内最大规模储能项目 储能时长4小时 系统效率提升4.6个百分点 年消纳新能源电量8.4亿千瓦时 [7] - 攻克多机串联/高温高压高流量压缩机安全启停等关键技术 打破国外垄断 [7] - 电厂突破全超级电容储能耦合火电机组调频关键技术 系统响应时间由秒级降至100毫秒内 [7] 商业模式创新 - 积极探索新能源+储能模式 提升新能源发电稳定性与消纳能力 [8] - 浙江虚拟电厂为全国首个接入实时调度系统的虚拟电厂 聚合分布式光伏储能/充换电站/楼宇空调等资源 [8] - 通过秒级快速响应协调控制技术 实现储能与负荷动态匹配 参与调频调峰备用等辅助服务 [8] - 构建起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商业模式 [8]
藏粤直流工程开建:广东为新兴产业疯狂“发电”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7 14:23
(原标题:藏粤直流工程开建:广东为新兴产业疯狂"发电") 南方财经记者 冯玉怡 广州报道 在中国能源版图上,一条全新的"绿色动脉"正在打通。 9月16日,我国"十四五"规划下的跨省区输电重点工程——藏东南至粤港澳大湾区±800千伏特高压直流 输电工程(简称"藏粤直流工程")正式启动建设。这条全长约2681公里、额定输电容量1000万千瓦 的"电力天路",被视为把西藏大规模绿电稳定送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通道。 作为目前世界上输电能力最强、技术水平最先进、投资规模最大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藏粤直流工程总 投资约532亿元,配套"水风光一体化"电源基地投资超过1500亿元,预计2029年全面投运,每年可向粤 港澳大湾区输送超430亿千瓦时清洁电能。 截至目前,广东已经建有三峡—广东直流工程、溪洛渡—广东直流工程、云南—广东直流工程、滇西北 至广东直流工程等跨区直流输电工程,为什么还要建藏粤直流工程?这背后有何特殊意义? 多位受访专家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藏粤直流工程的战略意义远不止简单的电力输送,它在缓解广东尖 峰用电压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保障数据算力产业发展和提升电网安全韧性等方面,都具有举足 轻重的战略作用, ...
中国燃气亮相中国—东盟建筑科技展
中国经济网· 2025-09-17 00:36
公司业务展示 - 公司携智慧燃气之城解决方案亮相 涵盖工程交付 管网运营 客户服务 安全监管 应急管理 政企协同六大核心板块 [1][2] - 展示电力及新能源 生物质能源 闭式能源塔空气源热泵系统 智能微管网等创新业务及技术 [1] - 推出壹品慧现代家居解决方案 包括旧房局改 管道直饮水 分户式五恒系统 厨房电器 燃气智能安防产品 [3] 技术能力 - 智慧燃气解决方案深度融合AI大模型 物联网 大数据等技术 实现燃气全生命周期智能管控与高效协同 [2] - 在国内投运储能项目超过100个 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能源生态链 [2] - 通过生物质能源为工商业用户提供绿色蒸汽 绿色电力 零碳燃气等多元清洁能源解决方案 [2] 战略布局 - 以广西为桥头堡深化与东盟国家合作 优先进入越南 柬埔寨 印尼等燃气需求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 [2] - 布局基础民生领域 工业配套服务 新能源融合业务 [2] - 试点燃气+分布式光伏 燃气+生物质发电等多能互补项目 探索跨境能源合作新路径 [2] 商业合作 - 在大会开幕式当天与多方产业共签约6个项目 涵盖综合能源 居民管道直饮水等多个领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