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仓式分红

搜索文档
“新冠疫苗”之王科兴生物派发巨额分红,七年内斗迎来终局?
观察者网· 2025-07-11 10:11
控制权争夺 - 股东投票通过赛富基金提案罢免现任董事会并选举以创始人尹卫东为核心的新十人董事会[1][4] - 李嘉强质疑决议合法性双方围绕董事会合法性的争议未解决[1] - 控制权争夺始于2016年李嘉强在2018年通过积累股份参与董事会争夺并在2025年英国枢密院推翻"毒丸计划"后巩固地位[1] 清仓式分红 - 公司抛出总额最高75亿美元分红计划每股分红上限达124美元相当于停牌前股价6 47美元的19倍[1][4] - 首期每股55美元股息已支付股息率高达850%逾33亿美元现金涌入股东账户[1][4] - 分红后公司现金储备消耗超七成仅剩约20亿美元维持运营[1][6] 业绩波动与现金流 - 2021年疫苗收入飙升至193 75亿美元净利润暴增7572%至84 67亿美元[1][7] - 2023年迅速跌入亏损非新冠业务收入始终未突破2亿美元/年[1][8] - 子公司科兴中维通过"专利费用"转移资金截至2025年中账面积压103亿美元现金[7] 业务结构问题 - 公司拥有四款WHO认证疫苗但非新冠产品收入始终未突破2亿美元/年[7] - 2024年外销收入增长84 33%但总营收同比下降1 97%[8] - 分红后公司将仅剩年收入不足2亿美元的非新冠业务几乎沦为壳公司[8] 市场反应与风险 - 特别股息方案每股55美元分红对应停牌前6 47美元股价收益率高达850%[4] - 若叠加后续拟派发的每股19美元及20-50美元股息总分红上限将达每股124美元[4] - 新冠疫苗已停产研发投入连续萎缩审计机构辞职年报难产退市风险高悬[2]
疫苗之王,突击分红500亿!
商业洞察· 2025-07-11 08:38
科兴生物突击分红事件 - 公司计划进行"清仓式"分红总额达75亿美元(约538亿人民币)[2] - 分红金额相当于股价的20倍以上(股价6.47美元/股)[4] - 分红后公司账上现金将被大幅抽空[4] 公司股权结构 - 无绝对控股股东(最大股东持股不足30%)[5] - 主要股东包括:日本软银(17.9%)、创始人尹卫东(11%)、鼎晖投资(8.39%)[6] - 股权分散导致股东更倾向于现金分红而非长期发展[5] 分红动机分析 - 创始人尹卫东通过分红拉拢其他股东支持其控股权争夺[7] - 公司业绩从2021年84亿美元净利润暴跌至2022年1.08亿美元[10] - 2023-2024年已连续亏损但账上仍存有大量现金[10] 公司经营状况 - 自2019年2月22日起停牌至今已超6年[4] - 当前总市值仅3.89亿美元(市盈率为亏损状态)[5] - 历史最高年利润84亿美元(2021年)[10] 行业对比 - 类似"清仓式分红"操作曾出现在爆雷前的恒大集团(累计分红700亿)[4] - 生物医药行业特性未体现持续研发投入[4] - 公司所属药品行业板块近期表现下跌0.68%[5]
科兴生物75亿美元“清仓式分红”背后:十年内斗掏空现金储备,研发停滞退市风险激增
华夏时报· 2025-07-11 08:09
公司控制权争夺 - 现任董事会以75亿美元分红为筹码争夺股东支持,三阶段分红总额达每股124美元,以停牌价6 47美元计算股息率超1900% [2] - 赛富基金联合创始人尹卫东派系发动"政变",罢免现任董事会并任命10名新董事,但原董事会宣称会议已被法院叫停 [3] - 强新资本主导的原董事会在股东大会前突击支付首笔每股55美元分红(总额33亿美元),并明示"反对议案者将丧失后续股息" [3] 私有化分歧历史 - 2015年共同创立科兴的尹卫东与潘爱华因私有化路径决裂,尹派获赛富基金、维梧资本支持,潘派联合未名医药和强新资本对抗 [4] - 2018年尹卫东启动"毒丸计划"向盟友增发40%股份稀释对手股权,导致纳斯达克2019年以"治理失效"为由强制停牌 [4] - 2025年1月英国枢密院裁定毒丸计划无效,撤换4名董事为强新资本提名成员,新董事会迅速推出分红计划巩固权力 [4] 公司经营现状 - 2024年上半年研发投入仅1 44亿元(同比降4 68%),新冠疫苗停产后无主力产品接力 [6] - 独立审计机构辞职导致2024年年报无法披露,纳斯达克退市风险增加 [6] - 子公司科兴中维深陷裁员丑闻,存在拖欠年终奖、强制解约等问题 [6] 财务数据表现 - 2021年净利润达84 67亿美元,但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均出现亏损 [8] - 2023年研发投入3 45亿美元,分红后剩余现金仅20-30亿美元 [8] - 75亿美元分红后账上仅剩28亿美元现金,无新产品管线支撑增长 [9] 行业专家观点 - 75亿美元分红计划占据现金储备较大比例,可能影响未来研发投入能力 [9] - 新冠疫苗业务退坡后缺乏第二增长曲线,长期生存能力受质疑 [10] - 生物医药行业需保持现金储备支持研发,但分红比例无统一标准 [9] 未来发展方向 - 新董事会宣布探索香港上市,但面临现金短缺和产品断档困境 [10] - 需尽快制定战略转型计划寻找新增长点,加强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 [10] - 公司治理信誉崩坏带来的长期代价将由中小股东承担 [9]
科兴生物确认55美元特别分红,股息率高达850%创纪录
金融界· 2025-07-10 07:09
特别现金分红计划 - 科兴生物确认每股普通股55美元特别现金分红将按计划执行 发放给截至2025年7月7日交易结束时持有股份的股东 [1] - 该分红源于2024年4月发布的特别股息支付方案 按2019年停牌前6 47美元股价计算 分红相当于股价的8 5倍 股息率达850% [1] - 公司还计划实施第二次每股19美元特别现金股息 以及第三次每股20至50美元的特别现金股息 [1] 财务状况与分红规模 - 2021年公司营收达193 75亿美元 净利润84 67亿美元 主要受益于新冠疫苗"克尔来福"的销售 [1] - 截至2024年中期 公司账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3亿美元 [1] - 按最高分红方案计算 公司可能派发总额达75亿美元现金 占账面资金的约73% [2] 公司治理与股权争夺 - 创始人尹卫东与潘爱华自2016年起围绕私有化和控制权产生分歧 双方各自组建买团展开博弈 期间发生抢夺公章 断电等事件 [1] - 2019年2月公司因"治理失效"被纳斯达克强制停牌 停牌已超过6年 [1][2] - 2024年1月英国枢密院司法委员会裁定2018年股东大会程序存在瑕疵 强新资本等方面提名董事接管部分董事会席位 [2] - 7月9日特别股东大会上 股东投票通过罢免现任董事并选举新董事会成员的提案 新董事会包括尹卫东 阎焱 付山等十人 [2] 战略动向与市场解读 - 新董事会承诺支持已宣布的股息派发计划 并将推动公司普通股恢复交易 [2] - 巨额分红被市场解读为争夺股东支持的策略 也可能意在削弱对手未来的控制资源 [2] - 公司核心产品面临停产风险 新董事会表示将与管理层合作推动复牌 [2]
挣中国人的钱给外国人分,科兴这是想干啥?
搜狐财经· 2025-07-07 14:46
科兴生物分红事件 - 科兴生物计划于7月7日召开特别股东大会进行清仓式分红,先在7日派发现金股息每股55美元,8日追加每股19美元额外分红,后续还计划从未来盈余中再派每股20-50美元,直至总分红上限达到124美元/股 [2] - 此次分红折合人民币高达534亿元,是公司停牌时3.89亿美元市值的近20倍 [2] - 为此次分红,科兴可能要掏出账上超70%的资金 [2] 公司股权结构 - 科兴生物是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的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是持股15.07%的外资机构赛富亚洲基金,加上鼎晖投资、永恩集团等外资,合计持股约25% [4] - 创始人尹卫东的持股比例仅为8.85% [4] 公司盈利情况 - 2021年科兴生物狂赚145亿美元 [4] - 盈利主要来源于行政推动下的全民接种,一度让医保基金承压 [4] - 当年全民接种的疫苗效果至今没有明确结论 [4] 舆论反应 - 网友批评"国人打针、外人分钱"的操作,质疑其损害国家利益 [4] - 舆论对公司利润来源的正当性提出质疑,认为其盈利方式存在争议 [8] - 公众对公司以科技名义获取利益但效果不明的情况表示不满 [8]
九牧王跨界投资与实控人体外公司交织 清仓式分红背后林聪颖家族最受益
新浪证券· 2025-07-01 11:37
核心观点 - 九牧王逾20亿规模的投资业务与实控人及其女儿体外公司存在交织,可能涉及利益输送风险 [1] - 公司存在"清仓式"分红现象,股利支付率最高达163.94%,2016-2020年均超100%,2023-2024年超90% [7][8] - 公司一边持有大额账面资金(2024年末7.66亿元),一边举债(2024年末有息负债2.24亿元) [9][10] - 公司营收增速放缓,2024年营收31.81亿元(+4.13%),但归母净利润1.76亿元(-7.86%),呈现增收不增利现象 [13] - 投资业务持续浮亏,2022-2024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分别为-1.69亿元、-1.16亿元、-5856万元 [17] 主营业务分析 - 男裤是核心产品,2024年收入15.2亿元(+4.69%),占比约50%,连续25年市场占有率第一 [1][2] - 2024年整体毛利率65.74%(+1.54个百分点),其中男裤毛利率69.27%(+2.02个百分点) [2] - T恤收入增速最快达13.91%,衬衫毛利率下降2.62个百分点至65.58% [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8.95亿元(-4.8%),扣非净利润1.51亿元(-24.4%) [15] 投资业务情况 - 2024年末投资组合规模22.7亿元,占总资产40%,包括债券1.27亿元、私募基金2.98亿元、信托1.36亿元等 [3][15] - 投资涉及多家关联方:杭州慕华基金(董事之子控制)、宁波君度景弘(实控人间接控制)、Lapam基金(实控人女儿控制) [4][6] - 已退出10个项目均与服装主业无关,未退出的18个项目中仅2.6亿元投资的景林九盛基金涉及服装相关项目 [17] - 投资阳光保险2024年浮亏1亿元,因其股价下跌37.24% [17] 公司治理与分红 - 实控人林聪颖通过九牧王国际投资控股53.73%股份,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72.23% [8][9] - 上市以来累计净利润53.28亿元,累计分红50.9亿元,大部分流向实控人家族 [8] - 2024年分红1.72亿元(股利支付率97.84%),2023年分红1.72亿元(股利支付率90.14%) [8] 监管关注重点 - 要求说明大额有息负债与金融资产并存的合理性,资金是否流向关联方 [10] - 要求披露近3年投资业务详情,包括关联关系、底层资产状况等 [6] - 要求解释跨界投资的合理性及对业绩的影响 [15]
3.1亿元!上市前疯狂分红,这家风电材料企业IPO过会
搜狐财经· 2025-06-26 05:41
IPO概况 - 道生天合IPO于6月13日获上交所审核通过,拟发行不超过5862万股,募资6.94亿元 [3] - 公司成立于2015年,主营高性能热固性树脂及复合材料,产品包括风电叶片用环氧树脂(收入占比65.62%)、高性能风电结构胶(11.13%)、新型复合材料用树脂(9.96%)及新能源汽车胶粘剂(6.20%) [4] 市场地位与业务表现 - 风电叶片用环氧树脂销量连续三年全球第一,2022-2024年销量分别为9.61万吨、12.54万吨、14.31万吨,收入占比总营收70.93%、67.00%、65.62% [4][5] - 高性能风电结构胶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3.72亿元、4.11亿元、3.60亿元,占比总营收10.83%、12.84%、11.13% [5] - 2025年Q1营收8.35亿元(同比+66.7%),净利润2998.37万元(同比+93.5%) [7] 财务数据与争议点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4.36亿元、32.02亿元、32.38亿元(微降),净利润1.08亿元、1.52亿元(+40.74%)、1.55亿元(增长) [7] - 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负:2021-2024H1累计-8亿元,同期却分红3.1亿元(2020-2023H1分8000万、8000万、9000万、6000万),其中1.5亿元流入实控人季刚夫妇 [9] - 上市前三年累积分红占净利润比例达75%,接近监管80%关注红线 [10] 客户与供应链风险 - 前五大客户集中度高:2022-2024年销售占比71.94%、68.44%、68.19%,但2024年有所改善 [11][12] - 前五大供应商集中度2022-2024年采购占比69.60%、60.84%、50.61% [11] - 2020-2022年存在20家供应商与客户重叠,如泰山玻纤同期销售/采购额达4497.43万元/440.90万元(2022年) [13] 公司治理与竞争环境 - 创始人彭赛2019年因经营理念不合离职,与季刚夫妇股权纠纷持续至2022年和解 [6][7] - 风电行业竞争加剧,国内外低价竞争者迫使公司技术迭代与产能扩张 [5]
毛利下滑股价却直逼历史高点,有友食品实控人“清仓分红”后又欲高位套现
第一财经· 2025-06-24 09:29
股价表现与资金动向 - 公司股价年内飙升超90%,6月5日触及16.07元高位,创2020年以来次高 [3] - 上涨初期机构为主要买入力量,4月22日三日累计机构买入5588.98万元 [4] - 6月4日游资接力涌入,瑞银证券等席位单日买入超3400万元 [4] - 6月23日机构集体撤离,前五卖方合计抛售近1亿元,其中四家机构卖出8273万元 [4][5] 大股东减持与分红 - 实控人配偶赵英计划减持3%股份(1283.08万股),按23日收盘价计算套现1.63亿元 [1][2][3] - 实控人家族合计持股70.26%,2024年通过分红获得约1.4亿元 [3] - 2024年分红总额2亿元,超过当年净利润1.6亿元,分红率高达127.8% [3] - 2021-2023年累计分红4.49亿元,与同期净利润4.9亿元基本相当 [3] 财务业绩分析 - 2024年营收11.82亿元(+22.37%),净利润1.57亿元(+35.44%) [5] - 2024Q1营收3.83亿元(+39.23%),净利润5032万元(+16.25%) [5] - 核心产品泡椒凤爪2024年营收7.9亿元,较2021年峰值缩水近2亿元 [6] - 其他泡卤风味肉制品营收1.51亿元(+840%),但毛利率仅16.51% [7][9] 产品结构与盈利质量 - 泡椒凤爪毛利率31.62%,其他肉制品毛利率16.51%,结构性拉低整体盈利 [7][9] - 2024年综合毛利率29%(-0.4pct),2024Q1进一步降至27.1% [9] - 华南地区毛利率15.31%(-13.45pct),华东地区31.98%(+2.01pct) [7] 现金流与应收账款 - 2024年末应收账款7461万元,较2023年379万元激增18倍 [10] - 应收账款激增与山姆渠道脱骨鸭掌销售相关,商超长账期或带来现金流压力 [10] - 货币资金2.39亿元,占总资产11.66%,较上年同期1.05亿元显著增加 [10]
首次北交所上市终止后又“无缝”重启,瑞尔竞达缘何上演蹊跷一幕
搜狐财经· 2025-05-20 17:45
公司上市动态 - 瑞尔竞达于2025年5月15日向北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计划发行不超过4435万股新股募集3.35亿资金用于多个项目[4] - 公司在2023年底首次尝试北交所上市但于2024年11月29日主动撤回申请,随后在12月6日立即决定重启上市计划[5][6][7] - 2025年4月10日完成二次上市辅导验收,5月9日重新提交申报材料并于5月15日获受理[9][10]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营收2.817亿同比增长63.29%,扣非净利润6118.9万同比暴增151.75%[11] - 2024年全年营收4.76亿同比仅增1.90%,扣非净利润7944.8万同比增速放缓至2.90%[23] - 2024年下半年业绩显著下滑,后六个月营收约1.95亿,扣非净利润仅1800万左右,同比下滑超60%[23] 分红情况 - 2021-2023年上半年累计现金分红达2.328亿,超过同期1.299亿扣非净利润[16] - 2022年初单次分红1.3亿超过报告期内全部利润[16] - 2022-2024年新报告期分红1.33亿占同期净利润62.8%[18] - 2021-2024年累计分红2.32亿接近四年净利润总和2.38亿[19] 监管政策影响 - 2024年3月证监会发布新规严控"清仓式"分红,北交所8月30日出台《适用指引2号》明确分红比例限制[14][15] - 公司首次上市因分红问题被迫终止,通过调整报告期和融资方案规避监管限制[16][17] - 新方案删除补充流动资金计划以符合监管要求[19] 业务与市场 - 公司主营高炉炼铁系统技术方案及耐火材料,客户包括宝武集团、首钢集团等大型钢企[4][24] - 2024年出现年报披露错误,将第二大客户冀南钢铁误写为自然人王树华[24][25] - 2021-2023年营收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但2024年明显放缓[2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从2023年17.28%降至2024年14.68%[24]
永大股份IPO:离奇股权转让拷问有无代持 实控人旗下关联方被质疑“影子公司”
新浪证券· 2025-05-16 10:37
公司IPO及募资情况 - 公司向北交所递交IPO申请,拟募资6.08亿元 [1] - 毅达系资本旗下如东毅达在申报前夕退出,入股仅一年后快速退出 [1] 财务表现与业绩问题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6.96亿元、7.12亿元、8.19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2亿元、1.29亿元、1.07亿元 [2] - 2024年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16.75%,2022-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2.13% [2] - 2021-2024年累计分红2.03亿元,实控人家族持股86.56%,约1.76亿元流入实控人 [7] - 2021年分红1.5亿元,2022年2625.79万元,2023年0元,2024年2679.55万元 [7] 关联交易与影子公司争议 - 关联方永大石化由实控人李进创立,2010-2019年作为中间商,累计关联销售2.18亿元 [3] - 永大石化2010年后无生产能力,但持续接单,市场质疑其是否为影子公司及利润调节工具 [3] - 公司回应称永大石化仅为维系历史客户,交易定价参考市场价 [3] 股权结构与代持质疑 - 实控人为李昌哲、顾秀红、李进,合计持股86.56%,其中李昌哲持股61.62%,李进持股7.74% [2] - 2016年李进将71%股权无偿转让给父亲李昌哲,引发代持争议 [3] - 李昌哲1944年出生,任行政部副部长,未担任董事或高管,管理能力受质疑 [5][6] - 李昌哲通过遗嘱将股权全部由李进继承,其他子女无继承权 [6] 税务与分红争议 - 实控人李进持有美国绿卡,可能面临美国全球收入征税,股权转让或涉及税务规避 [7] - 2021-2024年分红金额为募资补流金额(5000万元)的4倍,接近“清仓式分红”标准 [7] - 若报告期包含2021年,公司将因分红占净利润比例过高构成“清仓式分红”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