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欺诈发行
icon
搜索文档
连续四年财务造假!虚增利润超3亿!被罚2.3亿!或将强制退市!
IPO日报· 2025-09-12 13:12
公司财务造假及欺诈发行 - 公司2019年至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且2022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构成欺诈发行 [1] -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泰策科技虚构业务及提前确认收入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 [5] - 2019年至2022年累计虚增收入4.32亿元且累计虚增利润3.14亿元 [6] 分年度财务造假细节 - 2019年虚增收入6145.10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12.29%)且虚增利润5222.79万元(占利润总额34.11%) [5] - 2020年虚增收入8485.06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13.25%)且虚增利润5877.42万元(占利润总额22.72%) [5] - 2021年虚增收入12550.58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14.54%)且虚增利润7948.22万元(占利润总额30.35%) [5] - 2022年虚增收入16052.95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17.68%)且虚增利润12369.20万元(占利润总额219.43%) [5] 欺诈发行及处罚结果 - 2022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1.06亿股且募集资金总额22亿元但引用虚假财务数据 [7] - 公司被处以警告及2.29亿元罚款且实际控制人黄永军被罚款2650万元 [9] - 实际控制人黄永军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9] 市场影响及公司背景 - 公司股价从20元最低跌至4.13元且当前股价6.58元(总市值36.71亿元) [9] - 公司为国内大安全及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且2014年创业板上市 [9] - 公司因涉嫌财务造假于2023年4月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9]
严重财务造假!这家公司 或被强制退市
中国证券报· 2025-09-12 12:33
证监会9月12日消息,近日,证监会对*ST东通(东方通)涉嫌定期报告等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作 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 经查,*ST东通连续四年虚增收入和利润,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证监会拟对上市公司罚款2.29亿元,对7 名责任人合计罚款4400万元,对实际控制人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 *ST东通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深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对于可能涉及的犯罪线索,证 监会将坚持应移尽移的工作原则,严格按照《刑法》《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 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的规定移送公安机关。 年度报告信息披露存在虚假记载 根据《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东方通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年度报告信息披露存在虚假记 载。 2018年12月,东方通收购北京泰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策科技")100%股权,泰策科技成为东方通 全资子公司。 2019年至2022年,东方通通过泰策科技虚构业务、提前确认收入等方式,虚增收入、利润,导致东方通 披露的2019年至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公司证券发行文件编造重大虚假内容 2022年6月至11月,东方通多次披露《向特定对象 ...
欺诈发行、连续4年财务造假!这家A股公司将被强制退市!证监会:拟罚款2.29亿元 实控人禁入市场10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11:44
行政处罚决定 - 证监会拟对公司罚款2.29亿元 对7名责任人合计罚款4400万元 对实际控制人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2][9] - 公司2019年至2022年连续四年虚增收入和利润 违反证券法律法规 [2][7] - 公司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深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 [2][4] 财务造假细节 - 2019年至2022年分别虚增收入6145.10万元、8485.06万元、12550.58万元、16052.95万元 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2.29%、13.25%、14.54%、17.68% [7][10] - 2019年至2022年分别虚增利润5222.79万元、5877.42万元、7948.22万元、12369.20万元 占当期利润总额比例分别为34.11%、22.72%、30.35%、219.43% [7] - 四年合计虚增营收约4.32亿元 [10] 证券发行违规 - 2022年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21.99999992亿元 发行文件中引用了2019年至2021年虚假财务数据 [8] - 公司在公告的证券发行文件中编造重大虚假内容 [8] 公司业务背景 - 公司是中国中间件的开拓者和领导者 大安全及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10] - 产品及解决方案服务电信、政府、金融、能源、交通等行业领域10000多家企业级用户 与3000多家合作伙伴建立产业生态 [10] 近期经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0亿元 同比增长48.85% [10] - 净利润由去年同期亏损16613.50万元减亏至5515.76万元 亏损减少超1.1亿元 同比收窄66.80% [10]
欺诈发行、连续4年财务造假!这家A股公司将被强制退市!证监会:拟罚款2.29亿元,实控人禁入市场10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11:29
公司因连续四年财务造假被证监会处罚并面临强制退市 [1][3][6] 财务造假细节 - 2019年至2022年连续四年通过虚构业务和提前确认收入方式虚增收入 其中2019年虚增收入6145.10万元(占当期营收12.29%) 2020年虚增8485.06万元(13.25%) 2021年虚增12550.58万元(14.54%) 2022年虚增16052.95万元(17.68%)[6] - 同期虚增利润分别为5222.79万元(占利润总额34.11%)、5877.42万元(22.72%)、7948.22万元(30.35%)、12369.20万元(219.43%) 四年合计虚增营收约4.32亿元[6][9] 行政处罚措施 - 证监会对公司处以2.29亿元罚款 并对7名责任人合计罚款4400万元 其中实际控制人黄永军被罚2650万元[1][9] - 实际控制人黄永军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因其组织指使信息披露违法及欺诈发行行为[1][9] 证券发行违规 - 2022年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21.99亿元的发行文件中 引用了2019-2021年虚假财务数据 编造重大虚假内容[7] 退市风险 - 因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深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1][3] - 涉嫌犯罪线索将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1]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是中国中间件领域开拓者 提供"安全+"、"数据+"和"智慧+"三大产品体系解决方案[10] - 产品服务覆盖电信、政府、金融、能源、交通等超10000家企业用户 与3000多家合作伙伴建立生态[10] 近期经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0亿元 同比增长48.85%[10] - 净利润亏损收窄至5515.76万元 较去年同期减亏超1.1亿元 同比收窄66.80%[10]
000851,20连跌停,可能退市!
证券时报· 2025-09-07 23:44
股价表现与退市风险 - 公司股价自8月11日起连续20个交易日跌停 截至9月5日收盘价为0.8元/股 [1] - 9月1日公司股票收盘价首次低于1元(0.98元/股) 存在因股价持续低于面值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6] - 若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 深交所将终止股票上市交易且不进入退市整理期 [6] 财务造假与行政处罚 - 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认定公司2015-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增营业收入行为 各年度虚增额分别为6.94亿元/24.52亿元/24.20亿元/32.59亿元/56.34亿元/24.83亿元/18.05亿元/7.35亿元/3.94亿元 [4] - 同期虚增利润总额分别为67.36万元/243.88万元/242.24万元/1282.80万元/2190.52万元/1542.38万元/894.46万元/370.74万元/788.21万元 [4] - 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文件引用2018-2020年虚假数据 构成欺诈发行 该次募资总额达12.5亿元 [5] 重大违法退市风险 - 公司可能因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被终止上市 目前已被第五次风险提示 [5] - 最终处罚结果以证监会正式决定为准 公司将行使听证及申辩权利 [6] 公司声明与诉讼情况 - 公司披露不存在应披露未披露重大事项 异常波动期间未有买卖公司股票行为 [4] - 累计诉讼仲裁金额达31.76亿元 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合并报表净资产386.88% 占归母净资产533.71% [6] 数据引用说明 - 所有数据均直接引用自原文披露的金额及百分比 包括营业收入虚增额/利润虚增额/诉讼金额占比等关键数值 [4][6]
奇!同辉信息上市前连续四年财务造假,虚增收入超6000万元,为何不构成欺诈发行?原因揭秘
上海证券报· 2025-09-07 13:22
财务造假详情 - 2018年至2021年连续四年财务造假 虚增营业收入总计6283.14万元 其中2018年2017.3万元 2019年961.7万元 2020年1497.61万元 2021年1806.53万元 [1][2] - 同期虚增利润总计3186.59万元 其中2018年1046.43万元 2019年814.86万元 2020年737.48万元 2021年587.82万元 [1][2] - 造假手段包括虚构业务合同以及提前或延后确认收入 涉及子公司科影视讯和威尔文教 [1] 监管处罚措施 - 公司被责令改正并警告 处以900万元罚款 实控人戴福昊被警告并罚款1150万元 其中作为直接负责人罚450万元 作为实控人罚700万元 [7] - 时任副总经理崔振英被警告并罚款700万元 其中作为直接负责人罚400万元 作为实际控制人罚300万元 财务总监姬海燕被警告并罚款300万元 [7] - 戴福昊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崔振英被采取7年市场禁入措施 总罚款金额达3550万元 [1][7][8] 上市过程与特殊身份 - 公司2011年挂牌新三板 2020年申请精选层挂牌 2021年8月以2.98元/股发行价挂牌精选层 同年11月平移至北交所上市 [6] - 作为从精选层平移至北交所的公司 上市过程未发行新股 因此不构成欺诈发行 不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3][7] - 财务造假金额占营收及利润比例未达到北交所重大违法退市红线 [7] 公司经营状况 - 2022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亏损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52.04万元 -12813.07万元和-7194.41万元 [10]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78.66% 归母净利润-1438.61万元 同比下降50.84% 主因终止电影机分销业务及上年同期偶发大额合同 [10] - 若2025年无法扭亏且营收低于5000万元 可能触发财务类退市风险 [10] 公司治理变动 - 2024年2月实控人戴福昊与崔振英离婚 解除一致行动关系 控股股东及实控人变更为戴福昊 [10] - 2025年7月拟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免去王一方董事职务等议案 [10]
奇!上市前多年财务造假,为何不构成欺诈发行?
上海证券报· 2025-09-07 13:19
财务造假详情 - 2018年至2021年连续四年财务造假 虚增收入总额6283.14万元 虚增利润总额3186.59万元[1][2] - 造假手段包括虚构业务合同、提前或延后确认收入[1] - 2018年虚增营业收入2017.3万元 虚增利润1046.43万元[2] - 2019年虚增营业收入961.7万元 虚增利润814.86万元[2] - 2020年虚增营业收入1497.61万元 虚增利润737.48万元[2] - 2021年虚增营业收入1806.53万元 虚增利润587.82万元[2] 监管处罚措施 - 公司被处以900万元罚款[7] - 实控人戴福昊被处以1150万元罚款 其中作为直接负责主管人员罚450万元 作为实际控制人罚700万元[7] - 时任副总经理崔振英被处以700万元罚款 其中作为直接负责主管人员罚400万元 作为实际控制人罚300万元[7] - 时任财务总监姬海燕被处以300万元罚款[7] - 其他责任人赵庚飞、李刚分别被处以250万元罚款[7] - 戴福昊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崔振英被采取7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8] 上市过程特殊性 - 公司通过精选层平移至北交所上市 未发行新股融资 因此不构成欺诈发行[7] - 财务造假金额未达到北交所重大违法退市红线[7] - 2018年至2020年财务数据被用于公开发行说明书[2] 公司经营状况 - 2022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连续亏损 分别为-4452.04万元、-12813.07万元和-7194.41万元[10]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78.66% 归母净利润-1438.61万元 同比下降50.84%[10] - 主营业务为数智化行业解决方案 服务教育、金融、能源等行业[10] - 若2025年无法扭亏且营收低于5000万元 可能触发财务类退市风险[10] 公司治理变动 - 实控人夫妇戴福昊、崔振英于2024年2月离婚 解除一致行动关系[9] - 2025年7月28日临时股东大会将审议免去王一方董事职务等议案[10]
000851,16连跌停
搜狐财经· 2025-09-02 14:34
股价表现与退市风险 - 公司股价于9月1日收报0.98元/股 首次跌破1元面值 总市值11亿元 [1] - 若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 将触发交易类强制退市且不进入退市整理期 [1] - 自8月11日起连续16个交易日跌停 累计跌幅超55% [3] 财务造假与欺诈发行 - 2015-2023年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 各期虚增金额分别为6.94亿元、24.52亿元、24.20亿元、32.59亿元、56.34亿元、24.83亿元、18.05亿元、7.35亿元、3.94亿元 占当期营收比例最高达49.38% [4] - 同期虚增利润总额 各期虚增金额分别为67.36万元、243.88万元、242.24万元、1282.80万元、2190.52万元、1542.38万元、894.46万元、370.74万元、788.21万元 占利润总额比例最高达64.88% [4] - 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构成欺诈发行 募集资金总额12.50亿元 引用了2018-2020年虚假数据 [5] 监管处罚与法律后果 - 证监会拟对相关责任主体罚款1.6亿元 对配合造假第三方罚款700万元 [5] - 公司可能因重大违法触及强制退市情形 目前尚未收到正式处罚决定 [3][5] 持续经营与内部控制 - 2021-2023年连续三个会计年度扣非净利润为负值 2023年审计报告显示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6] - 2023年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6] - 2024年8月主要银行账户被冻结 当年财务报表审计亦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 [6]
暴跌腰斩!000851,16连跌停板!提示退市风险
证券时报· 2025-09-01 11:40
股价表现与退市风险 - 公司股价于9月1日收报0.98元/股,首次跌破1元,总市值11亿元 [2] - 若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将触发交易类强制退市,且不进入退市整理期 [2] - 自8月11日起连续16个交易日跌停,累计跌幅超55% [4] 财务造假与欺诈发行 - 2015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虚增营业收入累计达200.66亿元,各期占比从6.65%至49.38%不等 [5] - 同期虚增利润总额累计达8242.59万元,占各期利润总额绝对值最高达64.88%(2020年) [5] - 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构成欺诈发行,募集资金12.50亿元,引用2018-2020年虚假数据 [6] 监管处罚与法律风险 - 证监会拟对相关责任主体罚款1.6亿元,对配合造假的第三方罚款700万元 [7] - 公司可能因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被终止上市,尚未收到正式处罚决定 [4][7] 经营与审计风险 - 2021年至2023年连续三个会计年度扣非净利润为负值,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8] - 2023年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及2024年财务报表审计均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 [8] - 2024年8月主要银行账号被冻结 [8] 行业低价股动态 - 截至9月1日,A股市场仅*ST高鸿1只股票收盘价低于1元 [9] - *ST苏吴(600200)股价逼近1元(1.04元/股),同样面临多重退市风险 [9]
思创医惠涉嫌欺诈发行引公安调查 监管立体追责筑牢市场防线
新华网· 2025-08-20 09:09
欺诈发行调查 - 公司因涉嫌欺诈发行证券案被杭州市公安局立案调查取证,目前处于侦查阶段[1] - 调查与2024年1月证监局查实的财务造假案件密切相关,涉及2019-2020年通过子公司与多家公司开展虚假业务[2] - 2019年虚增营收3492.94万元、利润3302.17万元(占当期利润20.03%),2020年1-9月虚增营收6096.02万元、利润5237.07万元(占当期利润56.81%)[2] - 虚假数据被纳入2019-2020年报,并成为2021年8.17亿元可转债发行的依据[3] 行政处罚与追责 - 浙江证监局对公司处以8570万元罚款,原董事长章笠中被实施10年市场禁入并罚款750万元[3] - 公安机关介入可能意味着案件从行政处罚进入刑事侦查环节[3] - 公司表示公安调查主要涉及刑事责任认定,调取资料在原证监会调取范围内[3] 股权与业务调整 - 2024年1月原董事长辞职,2025年4月苍南建设与思加物联接盘成为控股股东(持股11.33%),实控人变更为苍南县财政局[3] - 2025年8月完成对涉案子公司医惠科技100%股权剥离,该子公司2024年1-10月亏损3.16亿元[4] - 公司战略转向物联网赛道,提出"聚焦物联网,重塑增长引擎"[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78亿元、-8.74亿元、-5.02亿元,2025年一季度亏损1955.90万元(同比收窄71.14%)[4] - 公司称国资入股后经营困境转为经营压力,2024年至今亏损减少,财务资金充足无退市风险[4] 行业监管动态 - 2024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六部委文件,提出构建跨部门协作体系打击财务造假[5] - 2025年5月最高法与证监会联合发文强调从严查处欺诈发行和信息披露造假,强化行政、民事、刑事立体追责[6] - 公司表示已组建专业团队与投资者沟通赔偿方案,目前股东户数73798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