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生态

搜索文档
华为鸿蒙空调全球首发,APF6.03超一级能效震撼行业
搜狐财经· 2025-09-01 15:00
华为鸿蒙智选空调产品特点 - 首款智能空调MEIPONT风神之眼全球首发,融合AI科技与空调专业能力,支持鸿蒙全场景联动与星闪连接 [2] - APF值达6.03,超一级能效标准,刷新行业纪录 [2][11] - 采用纯铜电机、无刷直流电机和海立压缩机,支持高温60℃不停机、零下35℃制热,外机使用石墨烯材质和独特设计铜管提升换热效率 [9] - 搭载毫米波雷达技术,用于精准感知人体活动或环境状态 [11] - 支持远程手机控制、语音指令及场景面板操作,无需更换空调即可接入智能生态 [11] - 实验室数据显示年省电520度 [20] 华为技术积累与战略布局 - 华为间接蒸发冷却技术蝉联中国市场份额第一,该技术常被用于空调系统,通过换热器降低制冷负荷 [7][9] - 作为华为"1+8+N"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的重要一环,鸿蒙智选关注家庭智慧生活 [11] - 华为拥有超10亿手机用户基础,通过鸿蒙系统可快速转化智能家居用户,智能家居设备联动率比小米高37% [20] - 华为线下体验店超过1万家 [20] 行业竞争格局影响 - 华为空调以2999元定价切入中端市场,避免与低端空调品牌价格战,通过技术溢价保护利润空间 [20] - 华为入局可能促使整个行业在维持性价比优势的同时,被迫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力 [20] - 中高端市场(3000-5000元)的竞争格局或将重塑,影响首当其冲的是格力 [21] - 华为入局被视为空调行业重新洗牌的契机 [21] 格力与小米竞争现状 - 7月份线上空调市场份额前三名是美的(19.98%)、格力(16.41%)和小米(13.50%),格力领先小米近3个百分点 [14] - 空调业务是格力的主业,营收占比一直在八成左右,而小米空调只是小米的"副业" [14] - 小米第二季度科技家电收入增速66.2%,其中空调增速60%,上半年空调出货量540万台 [16] - 小米2025年上半年营收2272亿元,同比增长38.23%,净利润228.3亿元,同比增长146% [16] - 小米空调2025年1000万台的销量目标有望实现 [16] 格力面临挑战 - 格力目前APF值最高才5.4,低于华为鸿蒙智选空调的6.03 [15] - 格力在智能家居协议互通上存在感较弱,其HiLink生态合作更多停留在2019年的基础互联层面 [15] - 格力营收由2018年的2000亿元跌至2024年的1900亿元 [15] - 在低端机型有小米冲击,中高端机型有华为虎视眈眈 [15]
美的亮相鸿蒙生态大会,携手共筑智能开放生态
搜狐财经· 2025-08-31 15:06
公司战略与生态布局 - 美的集团作为全球智慧物联网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参与第二届鸿蒙生态大会 全屋智能总经理发表主题演讲阐述智能生态战略及与鸿蒙合作成果 [1] - 公司推出Smart for Joy全屋智能战略 以AI驱动用户体验升级 打造智能家电与家居全场景产品方案 深度打通"人·车·家"全生态 [3] - 公司通过布局摄像头 智能门锁等硬件及推出"美的慧选"生态品牌 丰富"智能家电+智能家居"联动体验 [3] - "美的美居"App搭载小美AI家庭助手 成为家电行业首个智能家庭助手 提供智慧化多元服务 [3] 行业标准与互联互通 - 美的与华为 中国移动 TCL 长虹 海信 海思等企业联合发布《GIIC智家统一互联技术标准白皮书1.0》 支持局域网控制并兼容主流通信协议 实现跨品牌设备互联互通与场景联动 [4] - 公司作为GIIC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及智能家电家居专委会发起单位之一 推动解决跨品牌设备协同难题 提供行业首个跨品牌本地互联解决方案 [4] - 美的联合中国移动与华为基于GIIC智家互联1.0标准展示本地互联场景方案 包括智能空气炸锅一键配网及智慧屏模拟智能汽车场景联动摄像头 门锁等设备 [6] - 美的楼宇科技作为鸿蒙建筑专委会发起单位 深度参与开源鸿蒙在建筑领域的标准建设与行业应用 [6] 行业生态发展 - 超3000名行业专家 企业代表及开发者参与鸿蒙生态大会共探智能生态发展新路径 [1] - 中国企业通过开放协作加速从"技术跟跑"向"生态领跑"跨越 为全球智慧生活普及与升级贡献动能 [6]
黑芝麻智能中报:收入同比增四成,全球化突破打开估值空间
经济观察报· 2025-08-29 05:3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5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0.4% [2]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19.7亿元 较去年底增加5.2亿元 [3] - 资产负债率降至37.5% 资金实力增强 [3] 核心业务进展 - A1000系列芯片方案已在银河E8、星耀8、东风奕派007/008等车型实现量产出货 [2] - 新一代C1200系列方案的城市NOA功能在多地完成测试 即将在多家新能源车企部署 [2] - A2000系列芯片加速开发验证 目标年内与头部客户达成定点 支撑L3/L4及端到端大模型算法落地 [2] 海外市场突破 - 上半年新增多款海外车型定点 创历史新高 [2] - 下半年起相关车型将陆续交付海外市场 [2] 跨场景业务拓展 - 基于C1200和A2000芯片的机器人方案已与国内足式机器人头部企业建立合作 [3] - 布局人形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领域 [3] - L4级无人车系统在港口、园区等封闭场景持续出货 [3] - 智能影像解决方案扩展至AI智能眼镜等新兴产品 [3] 战略规划 - 形成车端、机器人、新消费三线并行的生态布局 [3] - 加快推进对高性价比、低功耗AI芯片企业的收购 [3] - 目标在全场景AI推理芯片领域建立领先地位 [3]
两轮电动智能化的新竞争,从操作系统开始
钛媒体APP· 2025-08-28 07:42
行业技术转型 - 两轮电动车行业从机械时代迈入智能时代 [4] - 九号公司发布行业首个自研全域操作系统凌波OS 以持续升级、能力融合、云边端协作为核心特性 [4] - 2019年为智能两轮车发展元年 公司推出RideyGO无钥匙解锁功能革新用户体验 [5] 操作系统开发背景 - 公司2018年提出机器人的两轮车理念 以机器人技术优化交通工具体验 [5] - 缺乏统一操作系统导致产品能力依赖供应商 底层软件环境不统一引发Bug共性问题 [5] - 凌波OS解决零部件与处理器供应商绑定导致的产品能力割裂问题 [6] 技术架构特性 - 云边端高度协同为凌波OS技术核心 端侧统一集成Ridey Go、智能仪表等交互功能 [6] - 通过OS打通传感与执行数据 基于机器人实时操作系统确保极端场景安全控制 [6] - 底层架构具备高效开发、高适应性、标准统一、安全可靠特点 [8] 功能应用创新 - 云端算力协同实现复杂AI功能 包括电池诊断预警和路况自适应调节骑行体验 [6] - 支持一键OTA升级 老车型同步享受新功能 功能迭代周期大幅缩短 [6] - 智能配件无感融入整车交互 如智能头盔与车机导航实时联动拓展出行场景 [6] 生态战略规划 - 开放第三方开发者平台 推动短途交通智能生态繁荣发展 [8] - 开发模式从PGC转向PUGC 吸引专业用户参与用户体验开发 [8] - 全栈自研底层架构使零部件基于统一DNA开发 数据与算法无缝互通 [8] 产品理念升级 - 硬件决定产品下限 软件决定体系上限 公司以软件定义产品实现长期进化 [9] - 操作系统覆盖所有车型零部件 实现千车千面常用常新骑行体验 [9] - 当前基于凌波OS开放约20项新功能 未来覆盖全部新老车型解锁更多智能功能 [8]
九号公司(689009):2Q25利润超预期,电动两轮车业务高增长
长城证券· 2025-08-04 11:46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7][4] 核心财务数据 - 2Q25实现营收66.30亿元(同比+61.5%,环比+29.7%),归母净利润7.86亿元(同比+70.8%,环比+72.2%),扣非净利润8.77亿元(同比+98.9%,环比+101.2%)[1] - 1H25营收117.42亿元(同比+76.1%),归母净利润12.42亿元(同比+108.5%),扣非净利润13.12亿元(同比+125.3%)[1] - 2025E/2026E/2027E营收预测分别为215.27/287.95/355.12亿元,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0.21/26.38/35.70亿元,对应PE 20.9/16.0/11.8倍[7][8] - 2Q25毛利率达30.9%(同比+0.5pct,环比+1.3pct),归母净利率11.8%(同比+0.6pct,环比+2.9pct)[2] 业务表现 电动两轮车业务 - 2Q25收入39.60亿元(同比+80.6%),占营收比重59.7%[2] - 国内中高端智能电动市场领先,累计出货量突破800万台(截至2025年7月18日)[7] - 推出凌波OS短途交通全域操作系统,2H25新国标实施有望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7] 其他业务 - 自主品牌零售滑板车收入9.29亿元(同比+27.6%)[2] - 全地形车收入3.23亿元(同比+10.6%)[2] - 割草机器人业务:全球首个拥有17万家庭用户的无边界割草机器人品牌(2025年3月数据),2025年预计翻倍增长[7] 运营效率 - 2Q25销售/研发费用率同比下降1.8pct/0.5pct,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2.4pct(主要因汇兑收益和存款利息增加)[2] - 2025E ROE预测达24.5%(2023A为10.8%)[8] - 2025E总资产周转率1.2次(2023A为1.0次)[8] 股东回报 - 拟每10份CDR派发现金红利4.23元(含税),合计派发3亿元[1]
一小时大定28.9万台,雷军:小米创造了中国工业史上的奇迹!
搜狐财经· 2025-06-26 18:23
小米汽车销售表现 - 小米SU7预售27分钟预订量达5万台 后续月交付量从几千台攀升至近3万台 总交付量逼近30万台 [1] - 小米YU7预售3分钟大定突破20万台 1小时大定达289000台 按标准版25.35万元计算锁定约578亿元营收 相当于小米集团2024年全年汽车营收321亿元的1.8倍 [4][5] 产品定位与技术参数 - 小米SU7 Ultra性能对标保时捷但价格仅其四分之一 小米YU7延续极致性价比策略 定价25.35万-32.99万元 配合最高6.6万元限时权益实现豪华体验下探 [5] - 小米YU7标准版续航835公里 搭载690马力超级电机V6s Plus 零百加速3.23秒 全系800V高压平台支持15分钟补能620公里 接入140万根公共充电桩 [7] - 智能驾驶硬件全系标配激光雷达与英伟达Thor芯片 搭载端到端辅助驾驶系统 预留OTA升级空间 [7] 用户思维与生态优势 - 安全设计为核心卖点 强调"安全是一切"理念 经历539天296城市道路测试 [8][10] - 36处储物空间+1758升后备箱容积 配备车载冰箱/镀银玻璃/调光天幕 提供9种车身颜色+5款轮毂选择 [10] - 深度融入小米人车家互联体系 支持手机钥匙/电池状态查看等 构建传统车企难以复制的智能生态 [10] 产能与供应链管理 - 北京亦庄工厂一期2024年3月投产 年产能15万辆 二期2025年中投产将再增15万辆产能 [12] - 通过自研三电系统+国产供应链将豪车零部件成本降低40% 三年内考察200家供应商实现深度成本控制 [12][14] - 自建工厂策略保障品控 电动汽车零部件超1万个(对比智能手机2000个) [12] 行业影响与公司发展 - 小米汽车业务推动公司市值达1.4万亿港元(2025年) 目标15-20年内进入全球前五 [14][16] - 产品成功反映中国汽车工业全球地位跃升 标志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强国转型的关键进展 [16]
小米科技生态进入“新起点”:AI眼镜等新品发布 玄戒O1将大规模量产
广州日报· 2025-06-26 16:15
产品发布 - 公司发布十余款人车家全生态新品,包括小米MIX Flip 2、REDMI K80至尊版、小米Pad 7S Pro、REDEMI K Pad、小米AI眼镜、小米Watch S4 41mm、小米手环10、米家空调Pro 健康风、米家扫拖机器人M40 S、小米开放式耳机Pro等 [2] - 小米MIX Flip 2搭载最新骁龙8至尊版、双VC立体散热系统和5165mAh大电池,采用「三级连杆+四浮板」结构小米龙骨转轴,配备4.01英寸大外屏并适配超过500款高频应用 [3] - 小米AI眼镜支持10种语言同声传译、多模态百科问答、视觉扫码支付,并实现跨设备跨应用相机协同 [3] 技术突破 - 公司自研3nm芯片玄戒O1迎来超大规模量产,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全球第四家能够自主研发3nm手机SoC芯片的企业 [4] - 玄戒O1芯片性能和功耗均处在全球同业第一梯队,已搭载于小米15S Pro、小米Pad7 Ultra、小米Watch S4「15周年纪念版」等产品 [4] 业务表现 - 公司科技家电业务一季度收入翻倍增长113.8% [4] - 米家吹风机Pro创新50摄氏度恒温吹护,米家无线洗地机具备活水贴边清洁臂专利技术,米家空调Pro 健康风搭载离子净化技术 [4] 研发投入 - 公司计划未来五年(2026-2030)在核心技术领域再投2000亿元 [5] 战略定位 - 公司强调技术为本、坚持高端化引领,认为AI眼镜是面向下一个时代的个人智能设备 [2] - 人车家全生态的相互协同正在加速构建公司智能生态的全新护城河 [4]
朝闻国盛:唯一确定的是不确定性
国盛证券· 2025-05-09 01:00
报告核心观点 - 美联储 5 月议息会议维持利率不变,市场不确定性加剧,未来两个月需关注贸易谈判和经济数据 [4] - TMT 板块拥挤度偏高,5 月市场或继续高切低 [5] - 煤炭价格调整接近尾声,建议关注相关优质企业 [7][11][14] - 传媒行业 25Q1 业绩显著回暖,游戏、影视院线表现突出 [22][24] - 两轮车行业有望形成双寡头格局,建议关注九号公司 [22][25] - 多家公司业绩有不同表现,部分公司给出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 [26][27][29] 宏观 - 美联储 5 月议息会议维持利率不变,强调不确定性加剧,维持观望态度 [4] - 会议后市场降息预期略微下调,6 月降息概率约 20%,7 月约 80%,全年降息 3 次概率达 100% [4] - 现阶段美联储面临“滞”与“胀”的双重目标矛盾,海外市场短期有流动性危机,中长期关注经济是否衰退 [4] 金融工程 - 2025 年基于景气度 - 趋势 - 拥挤度框架的行业轮动模型表现不错,ETF 组合相对中证 800 超额 4.5% [5] - 趋势模型显示部分顺周期行业处于“强趋势 - 低拥挤”区域,TMT 板块拥挤度偏高,5 月市场或高切低 [5] - 景气模型显示近期建材、非银等处于“高景气 - 强趋势”象限,市场或继续高切低 [5] 煤炭 “五宗最”之换个角度看财报 - “现金王”方面,截至 2025Q1 末,账面净现金排行前 5 是中国神华、陕西煤业等;“账面净现金/2024 归母净利”排行前 5 是晋控煤业、潞安环能等 [7] - “负债低”方面,截至 2025Q1 末,煤炭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资产负债率为 60.3%,多数样本煤企低于行业整体 [7] - “家底厚”方面,2023 年末至 2025Q1 末,“专项储备”净增额前五有中国神华、陕西煤业等;“预计负债”净增额前五有陕西煤业、中煤能源等 [9] - “潜力大”方面,以“经营性净现金流 - 净利润 - 折旧摊销 - 财务费用”与“净利润”比值为标准,昊华能源、伊泰 B 股等位于前列 [10] - “分红王”方面,近 3 年累计现金分红绝对额前五有中国神华、陕西煤业等;静态股息率前五有伊泰 B 股、冀中能源等 [10] - 投资建议关注煤炭央企、困境反转企业、绩优企业、弹性企业及有增量企业 [11] 24 年报&25Q1 季报综述 - 动力煤价格跌回 21 年初水平,25Q1 港口 Q5500 现货均价 733 元/吨,同比下跌 174 元/吨;焦煤价格跌回 17 年中,25Q1 柳林低硫主焦煤均价 1316 元/吨,同比下跌 982 元/吨 [14][15] - 2025 年初至 4 月 30 日,中信煤炭指数下跌 14.42%,跑输沪深 300 指数 10.25 个百分点,样本煤企 1 家上涨 25 家下跌 [16] - 25Q1 煤炭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 803.8 亿元,同比 -47.7%;样本煤企利润总额全部下滑,部分企业表现优于行业平均 [17] - 煤企通过补量、提质、降本对冲价格下行,2024 年样本煤企合计生产原煤 11.9 亿吨,同比增加 1.8% [18] - 投资建议关注煤炭央企、困境反转企业、绩优企业、弹性企业及有增量企业 [19][20] 传媒 - 2024 年传媒板块业绩承压,25Q1 业绩同比显著回暖,游戏、影视院线等表现突出 [22][24] - 博纳影业主投影片表现不及预期,剧集业务显著增长,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 -7.8/1.5/3.0 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26][27] 家用电器 - 两轮车行业有望形成双寡头格局,渠道、产能和品牌是核心竞争要素,未来盈利能力提升主要来自格局红利 [22] - 2025 年国内电动两轮车保有量超 4.2 亿辆,需求以更新为主,建议关注九号公司 [23][25] 家电&计算机 - 萤石网络海外持续开拓,2024 年智能家居产品/物联网云平台分别实现收入 43.47/10.52 亿元,同比 +9.76%/+22.87% [27] - 盈利能力短期下滑,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 6.75/8.21/9.55 亿元,同比增长 33.9%/21.7%/16.2%,维持“买入”评级 [28][29] 建筑装饰 - 深圳瑞捷营收降幅收窄,业绩待修复,客群结构优化,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 0.42/0.63/0.77 亿,维持“买入”评级 [31] 电力设备 - 阳光电源光储龙头地位稳固,2024 年营收 778.57 亿元,同增 7.76%;25Q1 营收 190.36 亿元,同增 50.92%,维持“增持”评级 [31] - 海兴电力 25Q1 单季归母净利润短期承压,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 11.24/13.01/14.90 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46][47] 机械设备 - 青鸟消防消防产品新国标实施,龙头份额有望提升,下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32][34] 医药生物 - 前沿生物同比大幅减亏,2024 年营收 12,947.29 万元,同比增加 13.32%,打造多维度营收矩阵 [35] - 新华医疗 2024 年经营稳健,海外拓展推进,预计 2025 - 2027 年营收分别为 107.71、115.61、124.19 亿元 [36][37] - 安杰思业绩稳健增长,海外本土化布局深化,预计 2025 - 2027 年营收分别为 7.92、9.99、12.57 亿元 [38][40] - 维力医疗业绩稳健增长,去库存结束和本土化布局驱动外销增长,预计 2025 - 2027 年营收分别为 17.51、20.52、24.14 亿元 [42][43] 计算机 - 卡莱特年报业绩符合预期,阶段性承压,预计 2025E/26E/27E 分别实现收入 4.50/3.62/3.27 亿元,维持“增持”评级 [44]
公牛集团:2024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主业稳健增长,新兴加速发展-20250507
华创证券· 2025-05-07 10: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强推”评级 [1][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外部扰动下公司经营稳健,伴随外部改善和新兴发展,后续有望好转,调整25/26年EPS预测为3.54/3.8元(前值3.7/4.15元),新增27年EPS预测为4.09元,对应PE为20/19/18倍,参考DCF估值,给予目标价85.6元,对应25年24倍PE [8] 报告各部分总结 财务指标 - 2024-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68.31亿、180.89亿、195.13亿、212.3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2%、7.5%、7.9%、8.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72亿、45.69亿、49.12亿、52.8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0.4%、7.0%、7.5%、7.5%;每股盈利分别为3.31、3.54、3.80、4.09元;市盈率分别为22、20、19、18倍;市净率分别为5.8、5.3、4.9、4.5倍 [3] 公司基本数据 - 总股本129,215.89万股,已上市流通股128,646.16万股,总市值924.41亿元,流通市值920.33亿元,资产负债率22.88%,每股净资产13.06元,12个月内最高/最低价为130.85/61.71元 [5] 业绩情况 - 24年公司实现营收168.31亿元,同比+7.24%,归母净利润42.72亿元,同比+10.39%;单Q4营收42.27亿元,同比+3.41%,归母净利润10.09亿元,同比-4.55%;25Q1实现营收39.22亿元,同比+3.14%,归母净利润9.75亿元,同比+4.91% [1] - 24年主业电连接/智能电工照明分别实现营收76.8亿元/83.3亿元,分别同比+4%/+5%;新能源业务实现营收7.77亿元,同比+104.75%,截止24年底C端累计网点2.5万家、B端运营商客户超3000家 [8] 费用及利润情况 - 24年公司毛利率43.2%,同比持平;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8.1%/4.3%/4.4%/-0.7%,同比分别+1.3/+0.4/+0.1/-0.01pct,归母净利率同比+0.7pcts至25.4% [8] - 25Q1公司毛/归母净利率同比分别-1.1/+0.4pcts至41.0%/24.9% [8] 原材料影响 - 24Q3/24Q4/25Q1 SHFE铜平均价格同比+8.8%/+10.7%/+11.5%,DCE塑料平均价格同比-0.4%/+2%/-4.5%,对应毛利率同比-1.18/-3.15/-1.12pct,说明原材料中铜比塑料对毛利率影响大,且公司通过套期保值等有效减低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 [8] 激励计划 - 公司发布人才持股和股票激励计划,分三期解锁,解锁目标为2025-2027每年营收或净利润不低于前三个会计年度的平均水平且不低于前两个会计年度平均水平的110%,对应25/26/27年营收增速不低于6.3%/6.7%/6.5%,归母净利润不低于4.8%/7.5%/6.2% [8] 公司战略及分红 - 公司坚定发展智能生态、新能源、国际化三大战略;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2.4元(含税),同时以资本公积金每股转增0.4股,合计分红现金总额31亿元,占24年归母净利润72.6% [8]
公牛集团(603195):2024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主业稳健增长,新兴加速发展
华创证券· 2025-05-07 08:5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强推”评级 [1][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外部扰动下公司经营稳健,伴随外部改善和新兴发展,后续有望好转,调整25/26年EPS预测为3.54/3.8元(前值3.7/4.15元),新增27年EPS预测为4.09元,对应PE为20/19/18倍,参考DCF估值,给予目标价85.6元,对应25年24倍PE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指标 - 2024-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68.31亿、180.89亿、195.13亿、212.3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2%、7.5%、7.9%、8.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72亿、45.69亿、49.12亿、52.8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0.4%、7.0%、7.5%、7.5%;每股盈利分别为3.31、3.54、3.80、4.09元;市盈率分别为22、20、19、18倍;市净率分别为5.8、5.3、4.9、4.5倍 [3] 公司基本数据 - 总股本129,215.89万股,已上市流通股128,646.16万股,总市值924.41亿元,流通市值920.33亿元,资产负债率22.88%,每股净资产13.06元,12个月内最高/最低价为130.85/61.71元 [5] 业绩情况 - 24年新能源持续爆发,25Q1稳健增长,24年主业电连接/智能电工照明分别实现营收76.8亿/83.3亿元,分别同比+4%/+5%,新能源业务实现营收7.77亿元,同比+104.75%,25Q1实现营收39.22亿元,同比+3.14% [8] - 24年及25Q1业绩相对稳健,原材料影响环比降低,24年公司毛利率43.2%,同比持平,归母净利润42.72亿元,同比+10.39%,25Q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9.75亿元,同比+4.91%,毛/归母净利率同比分别-1.1/+0.4pcts至41.0%/24.9% [8] 激励计划 - 公司发布人才持股和股票激励计划,考核目标一致,分三期解锁,解锁目标为2025-2027每年营收或净利润不低于前三个会计年度的平均水平且不低于前两个会计年度平均水平的110%,对应25/26/27年营收增速不低于6.3%/6.7%/6.5%,归母净利润不低于4.8%/7.5%/6.2% [8] 公司战略与分红 - 坚持推进三大战略,年度分红比例持续提升,坚定发展智能生态、新能源、国际化三大战略,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2.4元(含税),同时以资本公积金每股转增0.4股,合计分红现金总额31亿元,占24年归母净利润72.6%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