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合作

搜索文档
经贸盛会连台,展开放创新合作大势
新华网· 2025-09-13 17:12
展会活动与签约规模 - 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签约重大项目298个且合同金额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 [2] -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签约各类投资项目1154个且计划总投资6440亿元人民币 [2] -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国际化率超20%且覆盖26个服务贸易前30强国家和地区 [2] 国际合作与外资参与 - 英国作为投洽会主宾国派出参会以来规模最大的代表团体现长期战略考量 [2] - 澳大利亚作为服贸会主宾国展团规模达历届之最并表明全面重返中国市场 [2] - 丹麦风电企业去年在华业务增长40%并计划引入生物质能源与熔盐储能技术 [3] 创新技术与产业动态 - 智博会集中发布100余项低空经济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新标准与新技术 [2] - 投洽会首次设立智能机器人产业专区且关注度高涨 [2] - 服贸会首发190多项新产品与成果包括数字货币及跨境医疗等创新服务 [2] 中国创新生态优势 - 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11位且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最大拥有国 [3] - 以24个创新集群数量连续三年全球第一且"灯塔工厂"数量居全球首位 [3] - 5G/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成为跨国投资新热点与对外投资新优势 [3] 投资结构与产业趋势 - 中国吸引外资约70%流向服务业且约30%流向制造业 [4] - 高新技术产品及绿色低碳产品成为中国制造出海新增长点 [4] - 能源转型与数字创新等领域涌现全球合作新机遇 [4] 长期发展机遇 - 中国提供多元化消费需求及完整产供链等长期利好 [5] - 持续扩大制度型开放为世界经济注入确定性 [1][5] - 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加速融合推动全球产业链发展 [4][5]
新华社经济随笔:经贸盛会连台,展开放创新合作大势
新华网· 2025-09-13 08:32
近日,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 会接连举行,持续唱响开放共赢的时代强音,释放中国愿同各国加强创新合作、携手应对挑战的鲜明信 号。 当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多,全球跨境投资面临挑战。何处寻觅发展新空间?何以激活增长新引擎? 中国坚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经济注入确定性,以自身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机遇。 各国企业纷纷用脚投票——要"牵手"而非"筑墙",开放就是最大的风口。 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 题:新华社经济随笔:经贸盛会连台,展开放创新合作大势 新华社记者谢希瑶、黄韬铭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到第11位,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最大拥有国,以24个创新集群数量连续第三年位列全 球第一,"灯塔工厂"数量占全球第一……中国的创新生态优势在一场场经贸盛会中集中呈现。以5G、 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既是跨国投资中国的新热点, 也是中国对外投资的新优势。 "保持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对于维持全球竞争力至关重要。"一位美国商协会代表道出众多国际投资者的共 同心声。 世界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贸易的本质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唯有 ...
江汽集团李明:传统功能汽车品牌正加速淘汰
新浪财经· 2025-09-13 07:49
行业趋势 - 传统功能汽车品牌正加速淘汰[1] - 传统汽车产业上下游价值分工被打破[1] - 新汽车、新生态、新价值链分工正在加速形成[1] 公司战略 - 江汽集团将坚定自主创新+开放合作[1] - 加快高质量转型发展[1] - 全力以赴确保尊界品牌商业成功[1] - 做好尊界系列产品的高质量开发并投放市场[1] - 继续深化与华为等科技企业的合作[1] - 加快向科技型企业转型[1] - 全力达成百万千亿战略目标[1]
中国驻法国大使邓励:开放合作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
中国新闻网· 2025-09-13 06:52
中新网巴黎9月13日电当地时间9月12日,中国驻法国大使邓励应邀出席法国"汽车平台"(PFA)举办的工 作午餐会时表示,开放合作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得益于长期政策、创 新积累、开放和竞争。在全球化时代,产业链高度融合,大家既都是汽车购买者,也都是汽车生产者。 关税壁垒是损人伤己的双刃剑,只有开放合作才能促进技术进步和竞争力提升。 欧洲是汽车工业发源地,在精密制造、发动机技术等领域仍具有领先优势,欧洲汽车品牌影响力显著, 长期在华占有大量市场份额。中方倡导构建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愿同法欧实现互利共赢,打造共享 未来的伙伴关系。 "汽车平台"是法国最大汽车行业协会,汇集全法3500多家汽车领域企业。法国政府和欧洲议会代表、法 国主要整车和零部件制造商、法欧主流媒体等100余名嘉宾出席午餐会。中国汽车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 书长付炳锋应邀出席,介绍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和中法欧车企合作情况。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
锚定扩大开放,服贸会激活全球服务贸易新动能
华夏时报· 2025-09-12 11:09
中澳服务贸易合作深化 - 澳大利亚参展服贸会企业数量创历史纪录 近60家机构和企业组成最大规模展团[2][8] - 2023-2024财年澳大利亚对华服务贸易增长42.3% 服务出口总额达2127亿澳元[8] - 中国连续16年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大货物贸易伙伴 双边贸易额占澳贸易总量近1/3[8] 中国服务贸易规模与开放政策 - 2024年1-7月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45781.6亿元 同比增长8.2% 其中出口增长15.3%[5] - 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至106项 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10] - 服贸会吸引54个国家、21家国际组织设展 近2000家企业线下参展包括500家世界500强企业[5] 跨国企业在华发展机遇 - 空客预测到2044年中国新客机总需求达9570架 当前在运营飞机超2300架[9] - GE医疗发布国产高端PET/CT设备Max Elite+ 展示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果[10] - 高端制造业、绿色技术及数字化转型领域被视为全球投资主要目的地[9] 绿色贸易规则影响与产业升级 - 欧盟《零毁林法案》推动全球贸易规则向绿色化可追溯化发展[10] - 2025年前8个月中欧贸易总值3.88万亿元 增长4.3% 占中国外贸总值13.1%[11] - 法案倒逼中国产业链升级 促进数字溯源技术与绿色认证服务发展[11]
服贸会,原来如此!105秒读懂↓
央视网· 2025-09-12 07:31
服贸会发展历程 - 服贸会前身为2012年主办的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京交会)[1] - 2019年正式更名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1] - 2020年简称由"京交会"变更为"服贸会" 进入提质升级新阶段[1] 年度主题演变 - 2020年主题为"全球服务 互惠共享" 突出全球化背景下服务贸易开放性与共享价值[3] - 2021年主题变为"数字开启未来 服务促进发展" 首次设置数字服务专题展区[5] - 2022年主题为"服务合作促发展 绿色创新迎未来" 新增环境服务专题展区[7] - 2023年主题为"开放引领发展 合作共赢未来" 突出开放与合作双赢理念[7] - 2024年确立"全球服务 互惠共享"为永久主题 体现服务贸易开放对全球市场的活力注入[8] - 2025年延续永久主题并新增"数智领航 服贸焕新"年度主题 突出数字化智能化催生的新场景新活力[8] 主题特征分析 - 历年主题持续体现数字化、开放合作、绿色、创新等核心理念[1] - 主题变化反映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趋势[1]
【数说经济】开放中国为世界带来更多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9-12 01:56
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决心 - 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2][3] - 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持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 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3] - 电信 医疗 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不断扩大 给予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3] 展会规模与参与度 - 第二十五届投洽会吸引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参会 举办投资促进活动超百场[2] - 2025年服贸会近2000家企业线下参展 覆盖27个服务贸易前30强国家和地区[2] - 第22届东博会45个国家约3200家企业参展 首次创设1万平方米人工智能专馆和新质生产力专馆[2][4] 新质生产力与创新领域 - 投洽会集中展示数字技术 绿色低碳 智能制造 新能源等领域的创新技术和优质项目[4] - 服贸会展示人工智能 医疗健康 智慧物流等领域的创新发展成果 190多项新产品新成果首发[4] - 全球首款3D打印高分子抗疲劳可吸收血管支架 国内首款突破千比特规模的专业光量子计算机在服贸会亮相[4] 中国经济全球影响力 - 中国成为157个国家和地区前三大贸易伙伴 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服务贸易国[5] - 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进口市场 最重要的对外投资国和利用外资国之一[5] - 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稳定在30%左右 多家国际机构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5] 市场优势与创新特征 - 拥有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 完备的产业配套体系和多样化应用场景[4] - 创新具有开放 开源特征 愿意同世界分享原创技术和创新场景[4] - 国际投资者可通过参与中国经济发展分享市场红利 获得更大创新发展空间[4]
推动全球开放合作的中国担当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2 01:47
开放合作政策 - 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加快在自由贸易试验区 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等平台先行先试 [3] - 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持续缩减 制造业领域准入限制已实现全部清零 增值电信 生物技术等服务业领域开放试点有序推进 [4] - 22个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 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先行先试 [4] 展会规模与影响 - 服贸会近2000家企业线下参展 8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设展办会 成为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服务贸易领域综合型展会 [2] - 投洽会作为中国双向投资促进重要平台 外资企业覆盖20个行业门类 115个行业大类 制造业涵盖31个大类 548个小类 [14] - 服贸会2020年提质升级后影响力和关注度不断扩大 成为促进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合作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 [2] 创新与科技发展 - 服贸会首发190多项新产品新成果 包括全球首款3D打印高分子抗疲劳可吸收血管支架 全球首个8K级超高清第二现场分发平台 国内首款千比特规模专业光量子计算机 [7] - 智博会设立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数字城市 智能机器人 智能居家 低空经济5大主题板块 呈现智能产业前沿成果 [7] - 中国以24个集群数量连续第三年位列全球创新指数百强集群第一 前十位创新集群中占据三席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首次名列榜首 [10] 国际合作领域 - 中国愿同各方共同建设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 共享人工智能发展红利 [4] - 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广泛开展人工智能领域国际合作 加强发展战略 治理规则 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对接协调 [7][12] - 中国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通过服贸会 智博会 投洽会等平台为世界共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机遇提供桥梁 [17]
服贸会释放“中国敞开大门做生意”积极信号 向外界传递出开放合作的信心
央视网· 2025-09-11 03:34
中国澳大利亚商会会长冯栢文称:"澳大利亚企业对中国市场机遇持乐观态度。我们最新调查显示,70%的受访企业将中国列为未来三年 投资计划的首选市场或三大重点市场之一。" 在10日举行的2025国际消费大会上,中外嘉宾表示,尽管全球经济增长面临诸多挑战,但当前全球的市场规模仍在扩大,同时迎来多方面 有利条件带来的发展机遇。 央视网消息: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10日在北京首钢园开幕,当天举行了多场主题论坛和洽谈推介活动,境内外与会嘉宾认为, 服贸会向外界传递出开放合作的信心。 服贸会第一天,2025电子商务大会在北京首钢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与会嘉宾认为,电子商务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结 点,既是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也是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服务站",开放是品质电商链接全球的必由之路。 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副执行主任多萝西·腾博称:"所有会议传递的核心信息以及政府强调的都是'中国敞开大门做生意',中国已经把开放 提升至新高度,明确传递出重视多边主义的信号。" 2025服贸会开放合作主题论坛以"开放合作 共创未来"为主题,与会嘉宾表示,全球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合作深入发展,数字化、智能化、 ...
“国家队”新势力打响突围战
华尔街见闻· 2025-09-01 12:13
核心观点 - 岚图汽车推出全新纯电SUV"知音" 以20.29万元起售价搭配华为高阶智驾与超充技术 形成"以20万级价格提供40万级体验"的颠覆性价值主张 10分钟订单破万 [2][5] - 公司采取"两条腿走路"战略:开放合作华为/宁德时代等科技巨头提升技术竞争力 同时坚持全栈自研底盘/座舱/智驾技术保持差异化优势 [3][9] - 通过混动FREE+与纯电知音组成"双子星"产品矩阵 目标冲击SUV市场TOP阵营 双工厂日产能达600辆以保障交付 [4][6][7] 产品竞争力 - 岚图知音标配华为乾崑ADS 4.0智驾系统与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 实现1202项技术升级 包括激光雷达无图智驾功能下放至20万级车型 [2][5] - 搭载5C超充技术实现"充电10分钟补能500km" 最高续航达901km 搭配90.8%得房率大空间设计 [5][6] - 采用"小猪佩奇"IP营销强化家庭用车定位 与"为家庭打造幸福出行"理念高度契合 [7] 市场表现 - 岚图梦想家在MPV市场市占率超三分之一 FREE+车型月销达4000-5000辆 [6] - 用户净推荐值(NPS)达85% 超行业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6] - 知音20.29万元版本可快速交付 另两款配置因订单超预期需10月交付 公司承诺9月中下旬提前启动交付 [7] 技术战略 - 自研逍遥座舱与鲲鹏智驾系统 重点布局底盘智能化/车身智能化全线整合 [8][9] - 保持纯电/混动/增程三线技术布局 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纯电产品比重 [6] - 与华为系品牌差异化体现在底盘调校/安全技术/整车性能等传统造车底蕴 [8][9] 产能布局 - 通过双工厂协同生产保障产能 现有工厂日产能已达600辆以上 新工厂已快速启动 [7] - 公司明确避免因产能问题影响用户体验 确保按时交付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