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治理
icon
搜索文档
开辟中欧关系更加光明的下一个50年
中国发展网· 2025-09-24 03:28
与会代表认为,中欧建交50周年既是回顾历史的契机,更是展望未来的起点。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欧唯 有在沟通中凝聚共识,在合作中破解分歧,才能真正发挥稳定世界经济与引领全球治理的作用。应通过规则对 接、务实合作与多边协调,共同构建面向未来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努力开辟中欧关系更加光明的下一个50年。 "首轮中国-欧洲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成功举办,进一步凝聚中欧务实合作的共识。可以预见,在绿色发展、数 字创新、科研合作与全球治理等领域,中欧将继续携手,为全球稳定与繁荣注入更多确定性与积极力量。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2025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地缘政治格局复杂演变的背景 下,中欧关系不仅承载着半个世纪的深厚合作基础,更被赋予了"世界经济稳定器""全球转型引领者""全球治理关 键力量"和"创新合作引擎"的多重角色。中欧关系的走向,已成为影响全球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变量。 9月22日至23日,"首轮中国-欧洲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在江苏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与欧中 经济合作与发展理事会联合主办。国经中心副理事长兼执行局常务副主任王一鸣、副理事长胡晓炼、南京市人民 政府副市长许峰 ...
为破解全球治理赤字贡献中国方案(国际论坛)
人民日报· 2025-09-23 22:00
国际法治是全球治理的根本保障和重要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是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必须 毫不动摇加以维护。中国一贯主张并践行大国责任,是维护联合国宪章权威的重要力量。全球治理倡议 维护国际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确保国际法和国际规则平等统一适用,体现出中国对以规则为基础的多 边体系的坚定支持。 全球治理倡议聚焦"构建什么样的全球治理体系,如何改革完善全球治理"这一时代课题,回应的是绝大 多数国家的共同期盼、全世界人民的共同需求 习近平主席在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郑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议,以奉行主权平等、遵守国际法治、 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行动导向为核心理念,阐明了改革完善全球治理需要遵循的原则、 方法和路径。五大核心理念与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一脉相承,为破解全球治理赤字、指引人类前进方 向贡献中国智慧,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指明方向、凝聚力量。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二战后建立的全球治理体系遭遇空前挑 战与严峻考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沉渣泛起,严重冲击破坏世界和平发展。放眼全球,地 区热点问题持续发酵,能源短缺、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问题成为 ...
走进联合国总部
新华网· 2025-09-20 02:02
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80年前,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让国际社会痛定思痛,联合国应运而生, 全球治理掀开新的一页。 ...
坚持行动导向是重要原则——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⑥
新华社· 2025-09-18 07:14
中国是完善全球治理的行动派。倡议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设立亚投行、丝路基金、新开发银 行,搭建深受欢迎的开放合作平台;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 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探索并践行中国特色热点问题解决之道,在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热 点问题上秉持客观公正、推动政治解决,推动构建安危与共、求同存异、对话协商的亚洲安全模式,促 成沙特和伊朗历史性和解,为柬泰和平解决边境争端发挥建设性作用;会同32个国家建立国际调解院, 为高效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新选择新途径;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 合作组织,确保人工智能向善、造福全人类……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 家,中国始终为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力量。"中方的倡议始终讲求一 个'实'字。"泰国泰中"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威伦·披差翁帕迪说,"我始终记得习近平主席所说 的,'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未来,中国将依托联合国、有关国际组织及区域次区域多边机制,会同各方采取积极行动,为改革完善 全球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优先考虑在国际金融架构改革、人工智能、网络空间、气候变化 ...
携手推动全球治理更加公正合理(环球热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7 23:05
图为近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第八十届联大第一次全会上讲话。新华社记者 谢锷摄 近日,第80届联合国大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新一届联大的主题是"携手共进:促和平、发展、人 权八十载,继往开来,再谱新篇"。 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80年前,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让国际社会痛定思痛,联合国应运而生,全球 治理掀开新的一页。80年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没有变,但冷战思维、霸权主义、保 护主义阴霾不散,新威胁新挑战有增无减,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治理走到新的十字路口。 站在联合国成立80周年的重要节点,国际社会如何携手合作,与时俱进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完善?本 报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徐进以及复旦大学联 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和平大学特聘教授张贵洪,就此进行解读。 ① 联合国是全球治理的核心平台和主导力量 实践一再证明,如果《联合国宪章》精神坚持得好、多边主义理念践行得好,全球治理就得以更好推 进,人类福祉就得到更好维护 【观察】 80年前,国际社会在深刻反思两次世界大战惨痛教训的基础上,决定成立联合国,开启了全球治理的崭 新实践。8 ...
新华时评丨坚持行动导向是重要原则——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⑥
新华社· 2025-09-17 12:44
未来,中国将依托联合国、有关国际组织及区域次区域多边机制,会同各方采取积极行动,为改革完善 全球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优先考虑在国际金融架构改革、人工智能、网络空间、气候变化、贸易、外 空等治理紧迫性突出、治理赤字较大的领域,以及坚定维护联合国权威和核心地位,支持联合国落实 《未来契约》等方面加大沟通合作,积极凝聚共识、锁定成果,争取早期收获。 当前全球治理赤字持续扩大,凸显全球治理领域实效不足、行动力缺乏的困境。9月1日,在天津举行 的"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郑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议,强调"注重行动导向",为进一步 提升全球治理实效指明实践路径,将推动各国凝聚起完善全球治理的行动合力。 有效性亟待提升,是当前全球治理面临的重大挑战。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进展严重滞后, 气候变化、数字鸿沟等问题日益突出,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外空等新疆域治理缺位……全球治理滞后 和碎片化问题突出。"在多边体系举步维艰的今天,全球治理倡议引发了深刻共鸣。"马来西亚总理安瓦 尔在社交媒体上说。 行动导向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原则。全球治理的活力源于实践,关键重在行动,根本要看成效。全球治理 是否管用,关键在于能否解 ...
特朗普觉得美国和中国单打独斗肯定是不行了,公开拉拢36个盟友上
搜狐财经· 2025-09-17 07:23
特朗普承认难以单独应对中国,转而联合36个盟友国家,试图构建G7 北约 欧盟的联合阵线,对中国展 开多边施压。最新一轮中美贸易谈判选址西班牙马德里,美方由财长斯科特·贝森特带队,中方首席代 表则是副总理何立峰。为期两天的会谈聚焦四大核心议题:知识产权保护、强制技术转让、稀土出口限 制以及双边关税调整。 特朗普的围攻战术本质上是面对全球化重构的焦虑反应。传统联盟体系正在被新的权力范式取代:供应 链成为实力象征,市场规模决定话语权,技术标准等同规则制定权。中国在制造业升级、数字经济等领 域的进步正在重塑竞争格局。颇具讽刺的是,美国用旧式政治联盟应对新经济竞争,反而可能削弱其主 导地位。 当前贸易争端的本质是全球发展成果分配之争。稀土议题尤其具有象征意义:不仅涉及供应链安全,更 关乎资源收益与环保责任的公平分配。若能将其转化为制定可持续开采标准的合作契机,或将成为全球 治理创新的典范。 这种拉帮结派的做法令人想起冷战时期的阵营对抗。但当今全球化经济已发生质变:国际供应链环环相 扣,市场利益深度融合。欧盟在5G网络建设、电动汽车等关键领域与中国形成合作共赢关系;东南亚 国家依赖中国的产业链供应和消费市场;就连日本、澳 ...
坚持以人为本是价值取向——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⑤
新华社· 2025-09-16 13:12
中国始终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坚定践行者。中国不仅倡导"以人为本",更将其贯穿于治国理政与国际合 作的方方面面。在国内,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之心为心",不断增强百姓的获得 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全球,中国"以天下之利为利",主张将发展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 置,从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到共建"一带一 路"帮助沿线民众改善民生、创造就业的具体实践,无不体现出中国政策紧扣人的需求、尊严与发展。 这正是"以人为本"在全球发展合作中的具体实践。 真正的"以人为本"以尊重为前提,意味着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中国一贯尊重文明多样性与各国自主选 择,反对强加于人,认为世界上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国际规则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 务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由各国共同分享。因此,中国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 政治,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定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这 种尊重差异、平等相待的原则,是对各国人民主体性的最大尊重,是"以人为本"在国际政治领域的生动 体现。 中国倡导"以人为本",也体现在聚焦民生领 ...
新华时评丨坚持以人为本是价值取向——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⑤
新华社· 2025-09-16 11:34
中国始终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坚定践行者。中国不仅倡导"以人为本",更将其贯穿于治国理政与国际合 作的方方面面。在国内,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之心为心",不断增强百姓的获得 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全球,中国"以天下之利为利",主张将发展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 置,从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到共建"一带一 路"帮助沿线民众改善民生、创造就业的具体实践,无不体现出中国政策紧扣人的需求、尊严与发展。 这正是"以人为本"在全球发展合作中的具体实践。 真正的"以人为本"以尊重为前提,意味着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中国一贯尊重文明多样性与各国自主选 择,反对强加于人,认为世界上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国际规则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 务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由各国共同分享。因此,中国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 政治,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定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这 种尊重差异、平等相待的原则,是对各国人民主体性的最大尊重,是"以人为本"在国际政治领域的生动 体现。 中国倡导"以人为本",也体现在聚焦民生领 ...
WTO《渔业补贴协定》正式生效,中国是率先完成批约程序主要成员
第一财经· 2025-09-16 00:59
2025.09. 16 本文字数:1443,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冯迪凡 "对我来说,这就像一场梦。我们等待今天的到来已久。"世贸组织(WTO)总干事伊维拉在当地时 间15日表示,"就在几分钟前,我们见证了巴西、肯尼亚、越南和汤加正式递交批准书,这是WTO 《渔业补贴协定》正式生效的关键一步。" 当日,WTO总理事会举行《渔业补贴协定》(下称"协定")特别会议,上述4个世贸成员向WTO递 交了批准书,批约成员总数达到法定要求,《协定》正式生效。已批准《协定》的成员将正式启动各 项履约工作。 伊维拉并在会上表示, 《协定》生效是全球治理的标志性事件,是多边贸易体制为应对全球性挑战 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 据悉,通过制定禁止最有害形式渔业补贴的规则,《协定》将有助于保护世界鱼类资源以及数亿依靠 渔业获取食物、收入和就业的人民的生计。 根据WTO提供数据,2021年,全球35.5%的鱼类资源遭到过度捕捞,而1974年这一比例为10%。 据估计,全球每年对海洋捕捞活动的补贴总额高达350亿美元。其中约220亿美元被认为是有害的, 会导致海洋资源枯竭。 《协定》 则要求取消非法、未报告和无管制捕捞(I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