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化退潮
icon
搜索文档
重磅!长和港口买家突然换人,李嘉诚玩了一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搜狐财经· 2025-04-17 20:55
文章核心观点 长和系将43个港口资产收购方由美国贝莱德变更为意大利阿蓬特家族,背后隐藏战略布局,折射跨国财团在中美博弈中的生存困境,在全球产业链重构和中国监管体系进化背景下,跨国资本需调整策略与国家发展战略共振才能立足 [1][7][8] 各部分总结 资本迷局:港口版图重构的“双面绣” - 长和系港口资产重组方案是双层架构,表面意大利阿蓬特家族135亿美元接盘43个港口资产,深层美资仍掌握巴拿马运河关键港口控制权 [2] - 长和系通过设立开曼群岛SPV公司分割资产,规避东道国国家安全审查红线并维系与美资战略同盟 [2] - 长和系与美资隐性同盟未变,贝莱德通过金融衍生工具继续享有核心港口实质收益 [2] 地缘博弈:航运咽喉的攻防战 - 巴拿马运河战略地位重要,全球6%的海运贸易经此周转,美国形成“军事 + 资本”双重控制体系 [4] - 巴拿马政府迫于美方压力配合审查长和系,暴露小国在强权政治下的脆弱性 [4] - 中国因石油进口和外贸货物依赖海运,对交易警惕,反垄断审查向国家安全维度升级 [4] - 美国对全球航运网络渗透呈体系化,形成新型“离岸权力”架构 [4] 时代变局:跨国资本的生存悖论 - 中美战略竞争加剧,传统“骑墙战略”生存空间收窄,贝莱德亚洲业务利润率同比下降12%,北美业务增长9% [7] - 全球产业链重构催生新规则,RCEP区域内港口投资激增32%,“一带一路”沿线数字化港口建设加速 [7] - 中国监管体系进化压缩投机空间,《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办法》影响港口并购,倒逼跨国资本调整策略 [7]
“国家队”出手接管港口?长和打破沉默,李嘉诚终于硬气了一回
搜狐财经· 2025-04-17 10:06
文章核心观点 长和集团在港口交易风波后战略调整,从“卖美”转向“亲中”,这一转变既受地缘政治影响,也有商业考量,折射出全球化退潮时代的诸多真相,同时也给企业家带来启示 [1][11][13] 长和集团港口交易事件 - 2025年3月长和集团计划以228亿美元向贝莱德财团出售覆盖23国、43个港口的资产包,含巴拿马运河两端战略枢纽 [1] - 交易引发舆论质疑,香港《大公报》连发五问,梁振英质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启动反垄断审查,长和暂缓交易 [3] - 2021年招商局曾出价320亿美元单独收购巴拿马单港,2023年中远海运报价350亿美元打包两港,均遭长和拒绝,此次贝莱德报价180亿美元 [5] 巴拿马运河战略价值及相关争议 - 巴拿马运河承担全球6%海运贸易量,中国是第二大使用国,长和自1997年低价拿下经营权后累计获利超60亿美元 [5] - 舆论担忧美资接手后中国货轮面临额外收费、数据监控等风险,影响“一带一路”物流效率 [5] 审计风暴与政治操弄 - 2025年4月7日巴拿马审计长办公室指控长和“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特许经营权”并威胁收回港口 [7] - 指控在美国防长访巴前夕抛出,美方提出“运河安全合作计划”要求设永久基地,暴露政治操弄本质 [7] - 长和子公司PPC用数据反击,揭穿“违规经营”谎言,指出巴拿马政府“拿钱翻脸” [9] 长和转向中企合作的商业利好 - 招商局、中远海运拥有全球前五的集装箱运力,可提升港口资产效能 [11] - 保留香港盐田国际等核心资产,规避海外政治风险,借大湾区区位优势绑定内地市场 [11] - 190亿美元现金回笼优化长和负债结构,将净负债率从23.6%压降至18%以下,为新兴领域布局腾出空间 [11] 李嘉诚家族资本重构与策略 - 2024年长子李泽钜设立香港家族办公室,为本次交易提供运作枢纽 [13] - 190亿美元现金注入家族控股平台,避免触动信托资产稳定性,灵活投向其他赛道 [13] 全球化退潮时代的真相 - 关键基础设施成大国博弈筹码,商业决策难脱离地缘政治 [13] - 家族财团需在代际传承中平衡利益与责任,从“资产持有者”转型为“资本配置者” [13] - 中国企业出海需建立多维风险防控体系,有硬核技术突破,善用法律、舆论工具 [13] 给企业家的启示 - 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家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应将国家利益置于重要位置 [15]
逃离的墨西哥华商们
投资界· 2025-04-14 03:26
贸易战对墨西哥华商的影响 - 特朗普宣布对中国等多国额外加征高额关税,并威胁将中国关税额外增加50% [5] - 从2018年起,国内企业开始前往墨西哥、越南等关税"政策洼地"发展业务以对冲关税冲击 [5] - 随着特朗普再度当选,墨西哥对华人商户态度收紧,当地华商群体生存空间被极限压缩 [5] 墨西哥华商的经营状况 - 墨西哥义乌商贸城被查封,查获价值7500万比索(约2660万人民币)的26.33万件商品 [7][8] - 义乌商贸城总面积10万平方米,拥有约1500间店铺,主要由销售小商品的中国商户经营 [8] - 即便是十几平方米的小店,日营收也可达2万比索(约合人民币7000元) [8] - 菲姐在2022年达到一亿比索(约3591万元人民币)的销售额 [8] 华商在墨西哥的发展历程 - 2018年特朗普发起针对中国的贸易战,对中国商品加征20%的高额关税 [12] - 凭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优势,墨西哥成为中资企业出海北美的重要跳板 [12] - 包括海尔、比亚迪在内的中国制造企业纷纷在当地建厂,带动上下游供应链转移 [12] - 大量华人小商户跟随贸易迁徙,借机在墨西哥扎根 [12] 墨西哥市场环境变化 - 截至2023年,中国成为墨西哥增长最快的外资来源国,对墨新增投资达1.59亿美元 [15] - 个人消费占墨西哥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比重维持在约68.7%,高于美国和香港 [16] - 2020年前后,越来越多华商涌向墨西哥,文具批发商家从不到5家激增至50家以上 [16] - 华商数量膨胀导致恶性竞争,产品利润从20%降到仅剩5% [16] 华商面临的经营困境 - 2023年10月,菲姐的销售额同比减少50%,2024年开始亏损 [17] - 墨西哥员工法律意识强,拒绝加班,华商面临劳动法挑战 [19] - 墨西哥员工流动性高,请假频繁,平均每人每周请一次假 [19] - 三名核心员工相继提出离职,对经营造成严重影响 [20]
大事不妙,李嘉诚疑似转移资产,官方三部门发声定性,长和必输无疑
搜狐财经· 2025-04-03 15:55
文章核心观点 长和集团与贝莱德财团228亿美元港口交易因反垄断与国家安全审查推迟,交易涉及地缘政治,长和应对策略暴露焦虑,官方监管令其陷入困境,贝莱德面临双面困境,全球港口权力重构,长和抉择关乎商业利益与民族大义 [1][4][16] 交易概况 - 长和集团与贝莱德财团原定签约的228亿美元港口交易,因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启动反垄断与国家安全审查而推迟 [1] - 长和拟出售的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控制全球6%贸易流量,21%中国商船需经此通行 [4] 长和应对策略及风险 - 长和被曝计划分拆估值超150亿英镑全球电信资产并寻求伦敦上市,后紧急公告否认但预留操作空间,被解读为“风险隔离” [1][7] - 长和电信业务赴英上市恐遭英国工党政府干预甚至强制收购,中国市场反噬已现,股价单日暴跌3.54%,市值蒸发781亿港元,内地项目合作冻结 [7] - 李氏家族次子李泽楷旗下盈科集团与长和切割,采取“弃车保帅”策略 [7] 官方监管措施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审查范围从交易扩展至长和全球资产结构,港澳办引用香港国安法域外适用条款警告追责 [9] 贝莱德困境 - 贝莱德管理10万亿美元资产,既是小米、比亚迪重要股东,又参与中国地产投资,却在港口交易中扮演地缘推手,暴露商业逻辑与政治野心冲突 [11] 全球港口权力重构 - 中国“一带一路”枢纽加速建设,未来可分流巴拿马运河30%货运量,中欧班列开行量突破2万列,北极航道通航期延长至8个月 [12] 美国霸权反噬 - 2024年中美芯片战中国砍单970亿颗进口芯片,致美半导体企业市值蒸发27.6万亿元,港口交易或引发中方稀土管制升级使洛马公司F - 35生产线瘫痪 [14] 长和抉择影响 - 长和执意交易可短期套现190亿美元,但将失去中国市场、家族声誉崩盘,终止则需面对美方施压与巨额违约金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