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修复制度

搜索文档
企业如何查询信用信息、如何修复信用?实操方法→
央视网· 2025-06-26 23:10
信用修复制度实施方案核心内容 - 方案针对企业信用修复问题,规范材料准备、流程复杂、部门协调等痛点,旨在帮助经营主体高效重塑信用 [1] - 制度设计传递容错纠错善意,通过消除不良信息帮助企业重获市场信任 [1] 信用信息查询机制 - 企业可通过"信用中国"网站及各行业部门官网(如生态环境、市场监管领域)查询本领域公共信用信息 [2] 失信信息分类与公示期 - 失信信息按严重程度分为三类:轻微失信公示期最长3个月,一般失信未明确期限,严重失信最长公示3年 [3] - 具体分类标准由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并在"信用中国"统一发布 [3] 信用修复申请流程 - 企业需在失信信息公示达最短期限后申请修复,需纠正失信行为并履行责任取得证明 [4] - 流程简化:支持"信用中国"网站线上申请或政务服务窗口线下办理 [4] - 办理时限:10日内反馈结果,复杂案例可延长10个工作日,修复后立即停止公示 [4] 特殊情形处理机制 - 企业可对修复结果提出异议申诉,通过网站或主管部门核查处理 [5] - 破产重整企业持法院批准材料可申请临时信用恢复,重整完毕后再评估信用状况 [5] 第三方平台监管措施 - 建立"信用中国"与征信机构信息共享机制,确保修复信息同步更新 [6] - 严厉打击第三方平台有偿删除、虚假信息等违法行为,强调信用修复为免费公共服务 [6]
6月26日重要资讯一览
证券时报网· 2025-06-26 14:11
新股申购 - 屹唐股份申购代码787729 发行价8 45元/股 申购上限4 10万股 [1] 政策动态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制度的实施方案》 从十个方面规范信用修复 包括统一信用信息公示平台 完善失信分类标准 明确修复申请渠道等 [2] - 《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发布 提出到2035年现代化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完善 水资源节约利用水平提高等目标 [2]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于7月下达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 分领域制定月度资金使用计划 [3] - 商务部表示已依法批准一定数量稀土出口许可申请 将持续加强合规审批 [3] - 金融监管总局与央行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提出未来五年基本建成高质量普惠金融体系 [3] - 国家医保局印发《2025年基本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申报操作指南》 首次纳入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 [4] 科技产业 - 龙芯3C6000处理器发布 采用自主指令系统龙架构 获安全可靠测评二级认证 [4] - 2025年暑期档电影总票房破15亿元 《碟中谍8》《酱园弄·悬案》《新·驯龙高手》位列前三 [4] 公司财报 - 阿里巴巴2025财年收入9963 47亿元 净利润同比增长77%至1259 76亿元 [5] 公司公告 - 沧州明珠表示近期生产经营正常 无未披露重大信息 [5] - 国盛金控表示经营情况无重大变化 [5] - 北方导航表示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6] - 银座股份表示泡泡玛特相关业务收入占比不超过0 02% [6] - 松炀资源控股股东筹划控制权变更 股票6月27日起停牌 [6] - 瑞达期货表示近期经营正常 无未披露重大事项 [6] - 宁波华翔子公司获上海智元委托生产双足机器人产品 [6] - *ST亚振因股价涨幅较大 6月27日起停牌核查 [6] - 华特达因股东郭伟松增持1%股份 拟继续增持 [6] - 亚太股份获制动钳及EPB项目定点 生命周期销售总金额约6 4亿元 [7] - 蓝色光标已递交H股发行与上市申请 [7] - 龙津退股票6月27日被摘牌 [7] - 线上线下控制权拟变更 股票27日起复牌 [7]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制度的实施方案》
快讯· 2025-06-26 09:02
信用修复制度实施方案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制度的实施方案》旨在完善统一规范、协同共享、科学高效的信用修复制度 [1] - 方案目标为帮助信用主体高效便捷重塑信用 [1]
国家发展改革委:严厉打击有偿删除等信用修复领域违法违规行为
快讯· 2025-06-26 06:24
信用修复制度完善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严厉打击有偿删除、公示虚假信息等信用修复领域违法违规行为 [1] - 近日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制度的实施方案》 [1] - 针对"多头修复""重复修复"问题,将在"信用中国"网站设置统一入口接收各类信用修复申请 [1] - 统一将失信信息分为"轻微、一般、严重"三类,明确修复条件与失信主体的过错程度相匹配 [1]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在7月下达今年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
智通财经网· 2025-06-26 03:51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 7月将下达今年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全年有序实施[1] - 前两批共1620亿元资金已分别于1月、4月下达[1] - 今年以来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额超过1.4万亿元[2] 设备更新政策 -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力度为2000亿元[1] - 第一批约1730亿元资金已安排到16个领域约7500个项目[1] - 第二批资金正在同步开展项目审核筛选[1] 新能源发展 - 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分别达到5.7亿、10.8亿千瓦[12] - 新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45.7%,超过火电[12] - 全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12] 电力保供 - 预计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同比增加约1亿千瓦[4] - 截至5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1亿千瓦,同比增长18.8%[4] - 全国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较高水平[5] 农业生产 - 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超过10亿亩[6] - 耕地灌溉面积发展到10.8亿多亩[6]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6] 以工代赈 - 2025年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165亿元[7] - 支持地方实施以工代赈项目3900多个[7] - 预计解决38万名困难群众的就业增收问题[7] 生态保护补偿 - 2024年中央层面生态保护补偿资金首次突破2000亿元[10] - 全国一半以上的森林、草原纳入补偿范围[10] - 长江、黄河横向补偿机制的顶层设计加速出台[10] 体育文旅产业 - 支持建设100个左右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18] - 推动体育赛事活动与非遗民俗、旅游观光等深度融合[18] - 打造绿色便捷全民健身新载体[18] 中国-中亚合作 - 2024年双方贸易额达6741.5亿元人民币[19] - 中国在中亚国家建成4个鲁班工坊、5个中医药海外中心[19] - 友城数量突破100对[19]
国常会要求更大力度地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环球网· 2025-06-15 00:56
房地产行业 - 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明确信号 将进一步加大房地产政策支持力度 [1] - 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被视为促进市场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需坚持稳中求进原则并建立基础性制度 [1] - 推进"好房子"建设将纳入城市更新机制 并在规划/土地/财政/金融等领域获得配套政策支持 [1] - 将对全国已供土地和在建项目开展摸底调查 以此为基础优化现有政策 提升政策系统性和有效性 [1] - 政策目标包括稳定市场预期/激活购房需求/优化供给结构/化解潜在风险 推动市场止跌回稳 [1] 自贸区建设 - 会议部署上海自贸区试点措施推广工作 强调因地制宜推进企业群众急需的举措 [2] - 要求在守住风险底线前提下 加大制度型开放试验力度 [2] 信用体系 - 审议通过《信用修复制度实施方案》 旨在帮助失信主体重塑信用并促进社会数据互联互通 [2] 医药卫生 - 研究优化药品耗材集采举措 强调加强政策评估推动集采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2] - 要求强化全链条质量监管 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2]
国务院常务会议解读 | 我国将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制度
新华社· 2025-06-13 16:15
信用修复制度实施方案 -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制度的实施方案》,提出加快完善统一规范、协同共享、科学高效的信用修复机制,帮助失信主体重塑信用 [1] - 要求统一修复规则,健全资格审查、过程监督、结果认定等环节标准规范,打破数据壁垒,明确数据共享范围、方式、频率,促进社会数据互联互通 [1] - 强化部门协同,在受理办理、更新反馈、异议处理等工作中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1] 企业信用环境现状 - 截至今年一季度,全国市场监管部门累计修复企业违法失信信息877.79万条,同比增长34.52% [1] - 专家表示此举将推动我国信用环境迈向更高水平,有力激发市场活力,提振市场发展信心 [1] 信用修复制度的意义 - 完善信用修复制度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释放主体动能,解决各行业、各地区信用修复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2] - 统一规则后,被限制的失信主体可恢复正常市场交易,如融资、商业合作等,盘活庞大经营主体资源,促进经济活跃度提升 [2] - 消除非恶意失信对主体的长期负面影响,传递"容错纠错"的制度善意,助力构建更包容的商业生态 [2] 信用修复制度建议 - 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修复执行标准,统一各行业、各地区的信用修复前提条件,如整改完成度、信用培训、时间间隔等 [2] - 明确信用修复后信息删除规则,要求各级信用平台、金融机构、服务公司同步更新数据,实现全国信息共享互通 [2] - 强化部门协同与监督机制,整合司法、税务、金融等多领域资源,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防止"虚假修复" [2] - 将信用修复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整体规划,与信用激励措施联动,形成"失信惩戒—修复激励—信用重建"的闭环管理 [2]
国务院:在更大范围释放制度创新红利 更大力度开展制度型开放试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3 15:52
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型开放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措施复制推广工作,强调用好试点经验释放制度创新红利,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深层次改革[1] - 2023年6月国务院已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北京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贸港开展对接国际高标准制度型开放试点,2024年进一步要求扩大规则、规制等制度型开放[2] - 复制推广措施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6方面,包括17条措施如允许外资金融机构开展与中资金融机构同类的新金融服务[2] - 制度型开放试验可满足中国加入CPTPP要求,并为应对外贸不确定性争取主动权[3] 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对行业平稳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需有序搭建基础性制度并推进"好房子"建设[1] - 要求摸底全国已供土地和在建项目,优化政策以稳定预期、激活需求、优化供给、化解风险,推动市场止跌回稳[3] - 2025年1-4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2826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8%,住宅销售额下降1.9%,但降幅较1-3月收窄0.2个百分点[4] - 高能级城市土地市场显现回暖迹象,改善性需求楼盘是支撑楼市回暖重要因素[4] 信用修复机制 - 会议提出加快完善信用修复机制,统一修复规则并健全资格审查等环节标准规范[5] - 要求打破数据壁垒明确共享范围,强化部门协同在受理办理等工作中形成合力[5] 药品耗材集采 - 会议审议通过优化药品耗材集采举措,要求加强政策评估推动集采规范化制度化[1] - 强调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支持医药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加强全链条质量监管[5]
6月13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13 13:57
宏观经济与政策 - 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约326万亿元 同比增长7.9% 前5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68万亿元 [12]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上海自贸区试点措施复制推广 研究优化药品耗材集采举措 [9] - 全国夏粮小麦收购超1700万吨 进度快于上年同期 新麦质量普遍良好 [13][4] 基础设施建设 - 我国公路水路数字化示范通道超6万公里 其中公路5.4万公里 水路7500公里 [14] - 交通运输部推进"人工智能+交通运输" 20个示范区域加速转型升级 [14] 消费与零售 - 市场监管总局出台网络销售消费品召回新规 要求电商平台建立缺陷信息处理机制 [17] - 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缺陷消费品召回义务明确由境内服务商承担 [17] 能源与大宗商品 - 以色列袭击伊朗引发市场担忧 纽约原油期货价格一度上涨超10% [23] - 伊朗核设施遭以军200架战机打击 纳坦兹铀浓缩设施地下区域被破坏 [20][21] 科技与创新 - 俄罗斯将组建无人系统部队 确保快速高效部署发展 [26] - 中国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十年举办1400余期 惠及超20万人次 [18] 国际贸易 - 第六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将于6月18日至20日举行 [15] - 德国经济研究所报告称美国关税政策阻碍德国经济增长 给出口带来压力 [28] 航空运输 - 印度波音787-8客机坠毁致265人遇难 黑匣子已找到 [24][25] - 美国英国将派遣调查人员协助印度调查空难事故 [25]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措施复制推广工作等
证监会发布· 2025-06-13 13:25
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推广 - 用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试点经验,在更大范围释放制度创新红利 [1] - 因地制宜做好复制推广工作,重点推进企业和群众急需的试点举措 [1] - 在守住风险底线的前提下,更大力度开展制度型开放试验,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1] 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 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对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 扎实有力推进"好房子"建设,纳入城市更新机制加强工作统筹,在规划、土地、财政、金融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 [2] - 对全国房地产已供土地和在建项目进行摸底,进一步优化现有政策,多管齐下稳定预期、激活需求、优化供给、化解风险 [2] 信用修复制度 - 加快完善统一规范、协同共享、科学高效的信用修复机制,更好帮助失信主体重塑信用 [2] - 统一修复规则,健全资格审查、过程监督、结果认定等环节标准规范 [2] - 打破数据壁垒,尽快明确数据共享范围、方式、频率,促进相关领域社会数据互联互通 [2] 药品和耗材集采 - 加强药品和耗材集采政策评估,总结经验、补齐短板,推动集采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开展 [2] - 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支持医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更好满足群众多元化就医用药需求 [2] - 加强对药品和耗材生产、流通、使用全链条质量监管,扎实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3]